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城县立足“菜、果、牛”三大产业优势 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时间:2020-11-01 10:36:2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宁城县产业扶贫工作坚持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设施农业、肉牛养殖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自愿的原则,按照有劳动能力的自主发展产业,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资产收益,通过“菜单式”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目前,有9424名贫困人口发展设施农业,1068名贫困人口发展林果业,17186名贫困人口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实现了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宁城县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航拍图

一、带贫减贫机制

(一)扶贫产业园区带动模式

围绕“菜、果、牛”三大主导产业加大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通过吸纳贫困户家庭进入园区,自主经营;贫困户家庭将土地流转给园区,获得土地租金;贫困户家庭进入园区,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以及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到园区务工就业等方式,保障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稳定增收。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

目前,我县有塞飞亚、东方万旗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5家,其中扶贫龙头企业10家;发展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300余家,其中国家级9家,区级、市级60家。通过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供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宁城县小城子镇万亩林果全景图

20201101160419858835.jpg

(三)收益带贫模式

使用扶贫产业园区收益和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合理安排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同时,结合农村综合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奖励积分制度,使用扶贫产业园区收益和集体经济收益资金,通过信用等级积分、爱心超市积分等,兑现奖补,在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聚力优势产业。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思路,确定了“川种菜、山栽果、丘陵养肉牛”的产业发展定位。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48万亩、果树经济林25万亩,均位居自治区首位;肉牛存栏43万头,位居赤峰市第一。依托“菜果牛”三大优势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肉牛养殖业,实现稳定脱贫。二是以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园区为重点,先后投入各级扶贫资金6.2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72处,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承包经营等方式,将9800余户贫困户直接嵌入产业链中,人均增收4000余元。三是针对贫困人口到户产业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和产业前端育苗能力不足、终端市场销路不广等短板问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在前端育苗方面,建设集约化现代育苗工厂2家,新增蔬菜种苗供应能力3500万株,优先保障贫困户用苗需求。在产业末端,新建贮藏窖、冷藏库25处,实现扶贫产品错峰上市、提高收益。同时,建成果蔬产地批发市场6处、肉牛交易市场4处,与首农集团、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市场、盒马鲜生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并积极借助“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加大政策支撑。一是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奖补资金、考核分值”三个不设上限政策,对农户发展“菜果牛”三大产业的,全部给予政策扶持。贫困户在享受以上补贴政策的同时,还另行享受产业综合补贴政策,人均产业补贴强度达到6000元以上。二是持续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1.8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7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1.24亿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地资金保障。三是广拓资金渠道,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共建活动,组织45家扶贫龙头企业结对帮扶45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另外,为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对发展产业年人均增收超过3500元的,还享受内生动力奖补政策。

3.强化服务保障。一是与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合作建立了院士团队工作站,选派中高级专业人才30人组成产业扶贫讲师团,包扶指导72个扶贫产业园和1286户贫困户。1同时,全县选派产业指导员751人,采取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二是持续加大对“宁城苹果”“宁城番茄”等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推介力度,有效提升了宁城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更多的扶贫产品进入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三是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首位,制定了具有宁城特色的设施蔬菜生产10项标准和果树经济林经营管理标准,引导鼓励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建成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30余个,22家农民合作组织被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县扶贫农产品监管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

20201101160419865191.jpg

宁城县小城子镇八家村林果技术员为贫困户讲解果树种植技术

宁城县八里罕镇绿草地养殖合作社,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肉牛养殖园区。

4.巩固脱贫成果。针对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进行全面监测和重点帮扶。一是分类帮扶施策,我县制订了边缘户、监测户帮扶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落实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和公益岗等不同帮扶措施,实现对监测户和边缘户精准“滴灌”。二是加强技术指导,2020年新增产业发展指导员395名,重点对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产业发展和产业收益持续稳定。三是帮助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与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结成对子,采取“订单销售”等方式,保障农畜产品销售顺畅。四是借助赤峰市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建立高质量稳定防返贫机制,投入资金236万元,设立防贫保障基金,对出现因病、因学、因灾等因素返贫致贫风险的,全部给予救助。

三、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防止致贫返贫

今后一个时期,宁城县将继续以建设国家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围绕“菜果牛”三大优势产业,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思路,做大产业规模,补齐链条短板,在推进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切实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致贫返贫。

(一)继续做大产业。以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园区为重点,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果树经济林2万亩、肉牛存栏2万头。到2022年,力争实现人均“一亩棚、半亩果、一头牛”的目标,带动更多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强化72处扶贫产业园区管理,确保扶贫资产运行良好,收益稳定,为持续防止致贫返贫提供资金支持。

(二)补齐链条短板。加快实施一肯中乡国家级产业强镇、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三座店镇农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项目,充分发挥其科技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实施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年内,完成精深加工、保鲜冷藏、冷链物流、分检包装等项目46个,将更多的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确保其持续增收,脱贫稳定。

(三)强化技术指导。抽调县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产业扶贫专家讲师团,发挥751名产业指导员作用,全力做好扶贫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力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率、使用率均达100%。同时,加大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宁城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乡村发展    

宁城县立足“菜、果、牛”三大产业优势 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时间:2020-11-01 10:36:2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宁城县产业扶贫工作坚持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设施农业、肉牛养殖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自愿的原则,按照有劳动能力的自主发展产业,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资产收益,通过“菜单式”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目前,有9424名贫困人口发展设施农业,1068名贫困人口发展林果业,17186名贫困人口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实现了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宁城县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航拍图

一、带贫减贫机制

(一)扶贫产业园区带动模式

围绕“菜、果、牛”三大主导产业加大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力度,通过吸纳贫困户家庭进入园区,自主经营;贫困户家庭将土地流转给园区,获得土地租金;贫困户家庭进入园区,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以及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到园区务工就业等方式,保障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稳定增收。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

目前,我县有塞飞亚、东方万旗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5家,其中扶贫龙头企业10家;发展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300余家,其中国家级9家,区级、市级60家。通过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供就业、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宁城县小城子镇万亩林果全景图

20201101160419858835.jpg

(三)收益带贫模式

使用扶贫产业园区收益和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合理安排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同时,结合农村综合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奖励积分制度,使用扶贫产业园区收益和集体经济收益资金,通过信用等级积分、爱心超市积分等,兑现奖补,在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聚力优势产业。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思路,确定了“川种菜、山栽果、丘陵养肉牛”的产业发展定位。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48万亩、果树经济林25万亩,均位居自治区首位;肉牛存栏43万头,位居赤峰市第一。依托“菜果牛”三大优势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肉牛养殖业,实现稳定脱贫。二是以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园区为重点,先后投入各级扶贫资金6.2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72处,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承包经营等方式,将9800余户贫困户直接嵌入产业链中,人均增收4000余元。三是针对贫困人口到户产业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和产业前端育苗能力不足、终端市场销路不广等短板问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在前端育苗方面,建设集约化现代育苗工厂2家,新增蔬菜种苗供应能力3500万株,优先保障贫困户用苗需求。在产业末端,新建贮藏窖、冷藏库25处,实现扶贫产品错峰上市、提高收益。同时,建成果蔬产地批发市场6处、肉牛交易市场4处,与首农集团、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市场、盒马鲜生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并积极借助“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加大政策支撑。一是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奖补资金、考核分值”三个不设上限政策,对农户发展“菜果牛”三大产业的,全部给予政策扶持。贫困户在享受以上补贴政策的同时,还另行享受产业综合补贴政策,人均产业补贴强度达到6000元以上。二是持续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1.8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7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1.24亿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地资金保障。三是广拓资金渠道,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共建活动,组织45家扶贫龙头企业结对帮扶45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另外,为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对发展产业年人均增收超过3500元的,还享受内生动力奖补政策。

3.强化服务保障。一是与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合作建立了院士团队工作站,选派中高级专业人才30人组成产业扶贫讲师团,包扶指导72个扶贫产业园和1286户贫困户。1同时,全县选派产业指导员751人,采取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二是持续加大对“宁城苹果”“宁城番茄”等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推介力度,有效提升了宁城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更多的扶贫产品进入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三是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首位,制定了具有宁城特色的设施蔬菜生产10项标准和果树经济林经营管理标准,引导鼓励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建成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30余个,22家农民合作组织被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县扶贫农产品监管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

20201101160419865191.jpg

宁城县小城子镇八家村林果技术员为贫困户讲解果树种植技术

宁城县八里罕镇绿草地养殖合作社,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肉牛养殖园区。

4.巩固脱贫成果。针对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进行全面监测和重点帮扶。一是分类帮扶施策,我县制订了边缘户、监测户帮扶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落实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和公益岗等不同帮扶措施,实现对监测户和边缘户精准“滴灌”。二是加强技术指导,2020年新增产业发展指导员395名,重点对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产业发展和产业收益持续稳定。三是帮助已脱贫但还不稳固人口及边缘户与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结成对子,采取“订单销售”等方式,保障农畜产品销售顺畅。四是借助赤峰市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建立高质量稳定防返贫机制,投入资金236万元,设立防贫保障基金,对出现因病、因学、因灾等因素返贫致贫风险的,全部给予救助。

三、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防止致贫返贫

今后一个时期,宁城县将继续以建设国家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围绕“菜果牛”三大优势产业,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思路,做大产业规模,补齐链条短板,在推进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切实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致贫返贫。

(一)继续做大产业。以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园区为重点,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果树经济林2万亩、肉牛存栏2万头。到2022年,力争实现人均“一亩棚、半亩果、一头牛”的目标,带动更多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强化72处扶贫产业园区管理,确保扶贫资产运行良好,收益稳定,为持续防止致贫返贫提供资金支持。

(二)补齐链条短板。加快实施一肯中乡国家级产业强镇、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三座店镇农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项目,充分发挥其科技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实施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年内,完成精深加工、保鲜冷藏、冷链物流、分检包装等项目46个,将更多的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确保其持续增收,脱贫稳定。

(三)强化技术指导。抽调县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产业扶贫专家讲师团,发挥751名产业指导员作用,全力做好扶贫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力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率、使用率均达100%。同时,加大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争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宁城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