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湘西答卷——记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七周年

时间:2020-11-02 23:13:2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李卫国

QQ截图20201102231626.jpg

2020年11月3日,正值金秋时节,湘西州十八洞村红灯高挂,游人如织,幸福的十八洞人正笑迎八方来客。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偏僻、贫困的十八洞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从此,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从这里打响,开始书写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新时代画卷。

七年来,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下,自力更生建设家园,齐心协力决战贫困。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全村整体脱贫摘帽。2017年,十八洞村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十八洞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4668元,村集体经济从空白发展到126.4万元。2020年,通过举办苗寨相亲会,全村33名大龄青年全部“脱单”。

七年来,湘西州各族人民特别是贫困人群,实现了不同的“收获”:多年偏居落后深山区的村民,或住在危房中的农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或危房改造,收获了“安居”;没有固定收入或岁数偏大的贫困户,进入了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工作,实现了稳定增收,收获了“富裕”;疾病缠身的群众,得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长期护理险等多重保障,收获了“健康”;基本生活、住房、医疗等有保障的百姓,因文化扶贫的带动,收获了精神上的“幸福”。

七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湘西州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双赢”。目前,全州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4.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1.93%下降到0.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29元增加到10046元。

QQ截图20201102231817.jpg

初心如磐,党旗猎猎飘扬攻坚一线

“党员干部走在前,脱贫攻坚就不难。”七年来,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全州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像禾苗一样,深深扎根土地,践行着对党中央、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大力推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制度,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州、县市党政正职每年走遍重点贫困乡村,实地调研解决困难问题,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精力下沉到一线、各方资源聚集到贫困村,州、县(市)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尖刀排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形成了领导精力更集中、乡镇责任更明确、部门作为更积极、驻村队员更尽职、村组干部更细心、群众脱贫更主动的浓厚工作氛围。

严格落实“州县(市)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制度,全州组建扶贫工作队1740个,对1110个贫困村和63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一村一队”全覆盖。组织动员全州各级党员干部5.86万人结对帮扶16.5万户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大力推行驻村帮扶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上报的“三个一”工作制度,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六看六查”(“六看”即看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保障、厨房、卧室、环境卫生;“六查”即查基本信息、存折流水、家庭收入、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残疾对象),全面做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全方位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问题。

QQ截图20201102231648.jpg

行稳致远,硕果累累布满武陵之巅

坚持把抓实产业扶贫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做好兴产业、增就业、置家业“三业”增收文章,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全州2/3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在兴产业上,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杜仲、百合)、烟叶、蔬菜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8大特色产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18亿元,11.8万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2项稳定增收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实施“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行动,健全一二三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体系,围绕2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4大核心景区、6个村落集群,打造了一批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等景区,乡村旅游累计带动10.2万人脱贫;1110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合作社,87.3%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

在增就业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和济南市等地区的劳务协作,打造了“湘西焊工”“湘西电工”“湘西缝纫工”“湘西育婴师”“湘西家政”等劳务品牌,全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5.88万人。因地制宜建成“扶贫车间”26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2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做实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发生态管护、乡村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农村公益性岗位近2.7万个,累计带动6.5万户贫困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线。

在置家业上,坚持中长期与短平快相结合,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积极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多途径增加经济收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2亿元。深入开展消费扶贫,采取电商销售一批,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采购一批,联系对口帮扶地区、省直机关单位帮助销售一批,党员干部自购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切实解决农户销路难题,全州消费扶贫累计销售总额达20.1亿元。

QQ截图20201102231716.jpg

凝心聚力,举措连连惠遍苗乡人家

紧盯重点要点,坚持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攻坚力度不减、扶贫政策不变、结帮扶措施不弱、动态监测不断,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聚焦重点地区全力攻坚。坚持把腊尔山、永龙、吕洞山和红土壤四大贫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深度贫困村作为硬核发力的主攻方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齐短板同步脱贫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全力打造投入支持与政策扶持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保障并重、短平快与中长效产业并重、“扶智”与“扶志”并重的深度贫困地区升级版脱贫攻坚工程,7年来累计筹集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54.39亿元。

围绕特殊人群重点帮扶。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全州统筹落实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扶贫助残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政策架构,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8亿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726个,养老服务机构161家,加强与住房、教育、产业、医疗、就业等扶贫政策衔接,实施联动帮扶,叠加扶贫效应,全面解决好重点人群吃、穿、住、医、教等难题,确保稳定脱贫。

紧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241所,增加学位6万个,认真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和生活补助政策、大学新生一次性资助政策,年均资助贫困学生60万人次以上,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全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在85%以上,累计惠及群众46.2万人次,特困患者实行特殊报销,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按病种、分类别、按政策标准实行报销;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全州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建成安置住房1.97万套204万平方米,1.97万户8.18万建档立卡群众全部迁出了穷山窝,搬进了新家园;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6万户,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QQ截图20201102231751.jpg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衔接乡村振兴

在坚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乘势而上,擘画未来。全州乡乡通沥青或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移动通信,乡乡有公立幼儿园,村村有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9%。

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对2014年以来所有脱贫人口、未脱贫人口、边缘户以及低保户、五保户、重病重残户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检验“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复核脱贫质量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摸清底子,建立问题清单,按照“一类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同时,针对国家和省各类脱贫攻坚考核、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交办的问题,以及州本级抽查发现的问题,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确保问题全面销号清零。

扎实巩固“送一程”措施,时实关注贫困群众脱贫后的生活状况,动员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湘西e路通”、“湘西为民”微信群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跟踪回访,全面了解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情况,及时纾困解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因素上持续用力,使脱贫家庭在融入脱贫产业上再巩固、在提升脱贫技能上再强化,以更加精准务实、持续有效的措施帮助脱贫家庭固本培元、强健根基,确保站稳脚、深扎根,达到“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效果。

扎实培养“领头羊”队伍,以“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为抓手,全面推广落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着力优化村“两委”结构,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选、育、管、用的系统化培养。同时,加大高校毕业生、优秀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有成人士等人员回引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把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稳定在农村一线,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领头羊”队伍。

扎实完善“防返贫”机制,高度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健全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并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开辟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扶贫数据与州内公安、教育、民政等行业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形成部门互通、上下联动的“大扶贫大数据”格局,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逐一实施精准帮扶,让脱贫攻坚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1.55万平方公里的湘西大地上,大山里炊烟与青山共舞,原野间溪流和小鸟共融,苗寨里乡愁与游人相拥,沈从文笔下展现的、黄永玉丹青描绘的、宋祖英民歌唱响的神秘湘西,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晖,300万湘西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用7年时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湘西答卷”。(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州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学习园地    
高端视点

湘西答卷——记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七周年

时间:2020-11-02 23:13:2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李卫国

QQ截图20201102231626.jpg

2020年11月3日,正值金秋时节,湘西州十八洞村红灯高挂,游人如织,幸福的十八洞人正笑迎八方来客。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偏僻、贫困的十八洞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从此,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从这里打响,开始书写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的新时代画卷。

七年来,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下,自力更生建设家园,齐心协力决战贫困。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全村整体脱贫摘帽。2017年,十八洞村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十八洞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4668元,村集体经济从空白发展到126.4万元。2020年,通过举办苗寨相亲会,全村33名大龄青年全部“脱单”。

七年来,湘西州各族人民特别是贫困人群,实现了不同的“收获”:多年偏居落后深山区的村民,或住在危房中的农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或危房改造,收获了“安居”;没有固定收入或岁数偏大的贫困户,进入了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工作,实现了稳定增收,收获了“富裕”;疾病缠身的群众,得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长期护理险等多重保障,收获了“健康”;基本生活、住房、医疗等有保障的百姓,因文化扶贫的带动,收获了精神上的“幸福”。

七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湘西州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实现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双赢”。目前,全州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4.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1.93%下降到0.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29元增加到10046元。

QQ截图20201102231817.jpg

初心如磐,党旗猎猎飘扬攻坚一线

“党员干部走在前,脱贫攻坚就不难。”七年来,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全州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像禾苗一样,深深扎根土地,践行着对党中央、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大力推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制度,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州、县市党政正职每年走遍重点贫困乡村,实地调研解决困难问题,带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精力下沉到一线、各方资源聚集到贫困村,州、县(市)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尖刀排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形成了领导精力更集中、乡镇责任更明确、部门作为更积极、驻村队员更尽职、村组干部更细心、群众脱贫更主动的浓厚工作氛围。

严格落实“州县(市)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制度,全州组建扶贫工作队1740个,对1110个贫困村和63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一村一队”全覆盖。组织动员全州各级党员干部5.86万人结对帮扶16.5万户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大力推行驻村帮扶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上报的“三个一”工作制度,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六看六查”(“六看”即看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保障、厨房、卧室、环境卫生;“六查”即查基本信息、存折流水、家庭收入、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残疾对象),全面做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全方位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问题。

QQ截图20201102231648.jpg

行稳致远,硕果累累布满武陵之巅

坚持把抓实产业扶贫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做好兴产业、增就业、置家业“三业”增收文章,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全州2/3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在兴产业上,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杜仲、百合)、烟叶、蔬菜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8大特色产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18亿元,11.8万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2项稳定增收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实施“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行动,健全一二三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体系,围绕2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4大核心景区、6个村落集群,打造了一批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等景区,乡村旅游累计带动10.2万人脱贫;1110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合作社,87.3%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

在增就业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和济南市等地区的劳务协作,打造了“湘西焊工”“湘西电工”“湘西缝纫工”“湘西育婴师”“湘西家政”等劳务品牌,全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5.88万人。因地制宜建成“扶贫车间”26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2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做实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发生态管护、乡村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农村公益性岗位近2.7万个,累计带动6.5万户贫困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线。

在置家业上,坚持中长期与短平快相结合,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积极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经济”,多途径增加经济收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2亿元。深入开展消费扶贫,采取电商销售一批,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采购一批,联系对口帮扶地区、省直机关单位帮助销售一批,党员干部自购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切实解决农户销路难题,全州消费扶贫累计销售总额达20.1亿元。

QQ截图20201102231716.jpg

凝心聚力,举措连连惠遍苗乡人家

紧盯重点要点,坚持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攻坚力度不减、扶贫政策不变、结帮扶措施不弱、动态监测不断,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聚焦重点地区全力攻坚。坚持把腊尔山、永龙、吕洞山和红土壤四大贫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深度贫困村作为硬核发力的主攻方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齐短板同步脱贫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全力打造投入支持与政策扶持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保障并重、短平快与中长效产业并重、“扶智”与“扶志”并重的深度贫困地区升级版脱贫攻坚工程,7年来累计筹集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54.39亿元。

围绕特殊人群重点帮扶。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全州统筹落实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扶贫助残等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政策架构,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8亿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726个,养老服务机构161家,加强与住房、教育、产业、医疗、就业等扶贫政策衔接,实施联动帮扶,叠加扶贫效应,全面解决好重点人群吃、穿、住、医、教等难题,确保稳定脱贫。

紧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241所,增加学位6万个,认真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和生活补助政策、大学新生一次性资助政策,年均资助贫困学生60万人次以上,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措施,全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在85%以上,累计惠及群众46.2万人次,特困患者实行特殊报销,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按病种、分类别、按政策标准实行报销;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全州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建成安置住房1.97万套204万平方米,1.97万户8.18万建档立卡群众全部迁出了穷山窝,搬进了新家园;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6万户,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QQ截图20201102231751.jpg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衔接乡村振兴

在坚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乘势而上,擘画未来。全州乡乡通沥青或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移动通信,乡乡有公立幼儿园,村村有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9%。

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对2014年以来所有脱贫人口、未脱贫人口、边缘户以及低保户、五保户、重病重残户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检验“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复核脱贫质量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摸清底子,建立问题清单,按照“一类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同时,针对国家和省各类脱贫攻坚考核、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交办的问题,以及州本级抽查发现的问题,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确保问题全面销号清零。

扎实巩固“送一程”措施,时实关注贫困群众脱贫后的生活状况,动员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湘西e路通”、“湘西为民”微信群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跟踪回访,全面了解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情况,及时纾困解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因素上持续用力,使脱贫家庭在融入脱贫产业上再巩固、在提升脱贫技能上再强化,以更加精准务实、持续有效的措施帮助脱贫家庭固本培元、强健根基,确保站稳脚、深扎根,达到“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效果。

扎实培养“领头羊”队伍,以“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为抓手,全面推广落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着力优化村“两委”结构,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选、育、管、用的系统化培养。同时,加大高校毕业生、优秀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有成人士等人员回引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把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稳定在农村一线,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领头羊”队伍。

扎实完善“防返贫”机制,高度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健全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并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开辟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扶贫数据与州内公安、教育、民政等行业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形成部门互通、上下联动的“大扶贫大数据”格局,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逐一实施精准帮扶,让脱贫攻坚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1.55万平方公里的湘西大地上,大山里炊烟与青山共舞,原野间溪流和小鸟共融,苗寨里乡愁与游人相拥,沈从文笔下展现的、黄永玉丹青描绘的、宋祖英民歌唱响的神秘湘西,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晖,300万湘西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用7年时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湘西答卷”。(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州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