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N”模式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察右后旗“3+N”模式教育扶贫减贫案例

时间:2020-11-03 11:06:3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背 景

教育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基本策略之一,承担着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察右后旗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以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工作目标,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上下大力气,创新推进教育扶贫“3+N”模式,通过九项措施推进教育扶贫,为全旗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察右后旗土牧尔台新建村开展乡村夜校活动

 项目实施

一是落实扶持政策。在执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两补”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该旗构建起从幼儿教育到本科以上教育的全程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牧区幼儿园在园幼儿实施免收保育费,每所幼儿园补助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资助标准分学段给予各类补助。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7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8元,高中生每生每天补助15元,中职生每生每天补助15元,全年按270天计算。交通费补助: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职生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住宿费补助:高中生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对专科生、本科生及本科以上学历在校生每生每年资助1万元。

二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大家访”活动。由各学校组织教师,对本辖区的贫困家庭学生定期进行家访。通过开展“一对一”、“心贴心”的“八个一”关爱活动(即每周与贫困学生开展1次谈话交流、每半月进行1次家访、每月对贫困学生成绩变化进行1次分析、每月组织学生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荐读1本课外励志好书、每月开展一次典型教育活动将传统的“家长学校”前置到学生家庭中、每学期开展1次亲子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教育资助),着力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全旗教师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累计3600多人次,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精准扶贫户温艳峰为红格尔图村贫困户讲解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三是对特殊家庭儿童采取个性化情感扶持。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病、单亲家庭、未进入精准扶贫户以及在本旗就读的外地户籍的“边缘”贫困学生,尤其是住校生,建立“一对一”长期情感帮扶机制,由一名教师包扶一名贫困生,形成“情感帮扶”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针对寄宿制学校周六日不能回家的贫困学生,学校专门安排生活老师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陪护活动,保障住校的孩子们安全快乐地度过周末。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教育扶贫。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全旗15所学校、幼儿园开展“校对校”帮扶,形成强校带动弱校的长效帮扶机制。开展一名贫困学生由多个单位或个人资助帮扶模式,各校广泛引进并积极开展社会力量扶贫帮困工作,加大对贫困边缘户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特困生长期跟踪帮扶机制,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者等力量对特困生进行长期跟踪帮扶,直至其顺利完成教育学业。同时在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设了《教育社会救助专用账户》,为社会爱心单位和个人救助贫困生提供了直接通道。

五是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对乡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实现乡村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形成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促进农村牧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办学水平的均衡提高。充分发挥内蒙古师范大学帮扶优势,由内师大组织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名师分4批来旗内送课,进行教学研讨、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扶活动。强化业务功底,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互补、教学成效显著的格局。

贫困户在当郎忽洞苏木补力图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张军的甜玉米加工车间干活

六是发挥京蒙帮扶作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借助京蒙教育对口帮扶政策,旗内6所学校与北京市大峪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以组团方式派出教师开展支教、培训、送课、同课异构、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口帮扶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门头沟教委免费赠送的1000个“北京数字学校”教师账号资源的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管理经验,促进全旗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七是加强学生控辍保学和学校薄改工作。从2016年以来,察右后旗构建了“依法控辍、督导控辍、质量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的控辍保学新机制,落实防辍控辍责任,加强学籍管理,坚持辍学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全旗适龄儿童少年无辍学现象。从2016年开始,对全旗所有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进行改善,完成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三通两平台”及同频互动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功能。在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师资配备等基础上,实行阳光分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该旗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督导评估验收。

八是加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大家访”活动时机,所有帮扶教师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借助帮扶干部入户时机广泛进行政策再宣传,使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大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做到人人皆知。各指挥部组建“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团”,发动音乐教师和学生利用文艺下乡形式,深入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委会进行教育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九是严格规范教育扶贫档案。在资助金发放到位后,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时出具《察右后旗“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助金发放清单》、《察右后旗“义务教育”政策资助金发放清单》,加盖资助管理中心和教育局印章,由“一对一”帮扶教师送达贫困学生家中,由家长或监护人签字(或摁指纹)后粘贴到建档立卡户“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助政策明白卡上,粘贴到贫困户档案教育扶贫栏目中,对教育扶贫档案进行了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存放到专门的教育扶贫档案室,既展示了教育扶贫成果,又为今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查阅教育扶贫资料起到了积极作用。

(乌兰察布市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乌兰察布市、教育扶贫    

“3+N”模式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察右后旗“3+N”模式教育扶贫减贫案例

时间:2020-11-03 11:06:3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背 景

教育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基本策略之一,承担着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察右后旗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以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工作目标,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上下大力气,创新推进教育扶贫“3+N”模式,通过九项措施推进教育扶贫,为全旗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察右后旗土牧尔台新建村开展乡村夜校活动

 项目实施

一是落实扶持政策。在执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两补”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该旗构建起从幼儿教育到本科以上教育的全程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牧区幼儿园在园幼儿实施免收保育费,每所幼儿园补助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资助标准分学段给予各类补助。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7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8元,高中生每生每天补助15元,中职生每生每天补助15元,全年按270天计算。交通费补助: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职生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住宿费补助:高中生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对专科生、本科生及本科以上学历在校生每生每年资助1万元。

二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大家访”活动。由各学校组织教师,对本辖区的贫困家庭学生定期进行家访。通过开展“一对一”、“心贴心”的“八个一”关爱活动(即每周与贫困学生开展1次谈话交流、每半月进行1次家访、每月对贫困学生成绩变化进行1次分析、每月组织学生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荐读1本课外励志好书、每月开展一次典型教育活动将传统的“家长学校”前置到学生家庭中、每学期开展1次亲子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教育资助),着力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全旗教师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累计3600多人次,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精准扶贫户温艳峰为红格尔图村贫困户讲解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三是对特殊家庭儿童采取个性化情感扶持。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病、单亲家庭、未进入精准扶贫户以及在本旗就读的外地户籍的“边缘”贫困学生,尤其是住校生,建立“一对一”长期情感帮扶机制,由一名教师包扶一名贫困生,形成“情感帮扶”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针对寄宿制学校周六日不能回家的贫困学生,学校专门安排生活老师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陪护活动,保障住校的孩子们安全快乐地度过周末。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教育扶贫。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全旗15所学校、幼儿园开展“校对校”帮扶,形成强校带动弱校的长效帮扶机制。开展一名贫困学生由多个单位或个人资助帮扶模式,各校广泛引进并积极开展社会力量扶贫帮困工作,加大对贫困边缘户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特困生长期跟踪帮扶机制,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者等力量对特困生进行长期跟踪帮扶,直至其顺利完成教育学业。同时在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设了《教育社会救助专用账户》,为社会爱心单位和个人救助贫困生提供了直接通道。

五是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对乡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实现乡村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形成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促进农村牧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办学水平的均衡提高。充分发挥内蒙古师范大学帮扶优势,由内师大组织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名师分4批来旗内送课,进行教学研讨、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扶活动。强化业务功底,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互补、教学成效显著的格局。

贫困户在当郎忽洞苏木补力图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张军的甜玉米加工车间干活

六是发挥京蒙帮扶作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借助京蒙教育对口帮扶政策,旗内6所学校与北京市大峪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以组团方式派出教师开展支教、培训、送课、同课异构、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口帮扶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门头沟教委免费赠送的1000个“北京数字学校”教师账号资源的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管理经验,促进全旗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七是加强学生控辍保学和学校薄改工作。从2016年以来,察右后旗构建了“依法控辍、督导控辍、质量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的控辍保学新机制,落实防辍控辍责任,加强学籍管理,坚持辍学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全旗适龄儿童少年无辍学现象。从2016年开始,对全旗所有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进行改善,完成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三通两平台”及同频互动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功能。在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师资配备等基础上,实行阳光分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该旗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督导评估验收。

八是加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大家访”活动时机,所有帮扶教师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借助帮扶干部入户时机广泛进行政策再宣传,使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大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做到人人皆知。各指挥部组建“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团”,发动音乐教师和学生利用文艺下乡形式,深入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委会进行教育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九是严格规范教育扶贫档案。在资助金发放到位后,旗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时出具《察右后旗“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助金发放清单》、《察右后旗“义务教育”政策资助金发放清单》,加盖资助管理中心和教育局印章,由“一对一”帮扶教师送达贫困学生家中,由家长或监护人签字(或摁指纹)后粘贴到建档立卡户“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资助政策明白卡上,粘贴到贫困户档案教育扶贫栏目中,对教育扶贫档案进行了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存放到专门的教育扶贫档案室,既展示了教育扶贫成果,又为今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查阅教育扶贫资料起到了积极作用。

(乌兰察布市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