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泗县:扶贫小梦想 致富大舞台

时间:2020-11-17 10:58:4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单珊

图片1.png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泗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组织领导、政策引领、培育产业、项目建设、激励带贫、品牌创建、技术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户立足小经济、撬动小能力,激化大能量、迈开大步伐,村里发展产业,农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村头“小工厂” 就业好地方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泗县长沟镇四河村的豪琪服饰加工厂,还没进入厂房内,就听到从里面传出来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哒”的声响。走进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丝毫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正忙着走线、剪裁、包装等各道工序,一片紧张忙碌的火热场景。 “我就是一个打工妹出身,自己不伸手,在厂子里看着别人干活,我可不习惯,只有坐在缝纫机旁边心里才踏实。”工厂负责人王妹,脚下有节奏地踩着电动缝纫机,手上忙着做螺纹领子。

如今,王妹的“豪琪服饰加工厂”已有3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1人,真正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源”。村民的日子富了,王妹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她对笔者说:“每月加工服装万件多件,扣除工人工资和生产管理费用,每月都能收入一万多块钱。”

该镇镇长任茂军说:“小工厂也可以有大作为。在这种村办小工厂的助推下,四河村仅两三年的时间,就让农民收入涨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实践证明,创办扶贫‘微工厂’有效可行。”目前,在长沟镇,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微扶贫新路。

村里“小岗位” 农户增收忙

在泗县大庄镇曙光村村部小广场附近,村民宋云在熟练地操作着除草机,随着一阵 “轰轰轰……”的声音,刚才还是布满杂草的小花园,在宋云这个园丁师傅的巧手装扮下,变得整洁利索。

今年44岁的宋云是村里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宋云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后来在医院又做了脾脏切除的手术,家里因此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外债。想到儿子还在上学,妻子照顾自己和孩子没有办法外出务工。作为一家三口的顶梁柱,又不能干重体力活,对于成为贫困户,宋云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迫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只能无奈地向村里递交了申请书。村里给宋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村里从事环境整治、花草修剪的工作,每天干完果园里的活,他就开始拿起扫帚、除草机干村里的活,对于这份活计宋云干得很带劲。他经常对家人说,这份工作每月能挣上300块钱的工资,不好好干,咋对得起这份收入?现在靠着双手,松韵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泗县,像宋云这样的公益岗就有2800多人,近年来,泗县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贫困户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把为民实事办实办好。

门前“小经济” 瓜果满园香

在黑塔镇韩徐村,整洁的村舍民宅错落有致,清风拂过,房前屋后的石榴树随风摆动。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光明说:“这些石榴树都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点点发展起来的。”韩徐村位于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2017年以前,一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几乎没有经营收入。2018年,韩徐村抓住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机遇,开始“资源变身”。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整理出来种上了石榴树,而今,这里成了泗县远近闻名的石榴村。

该县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出台了《泗县大力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林果菜、小商贸及文化旅游休闲、小商品手工加工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农户利用空闲场地栽种樱桃、石榴、梨、葡萄等果树,发展金丝绞瓜、黄花菜等时令蔬菜种植。根据全县各乡镇生产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我县庭院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典型示范村、示范户。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在发展韩徐村软籽石榴基础上,投入资金在大庄、刘圩、泗城等乡镇发展软籽石榴、枣树、瓜蒌、金丝绞瓜等特色产业,采取“村级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公司”等运营模式,为农户和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泗县:扶贫小梦想 致富大舞台

时间:2020-11-17 10:58:4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单珊

图片1.png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泗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组织领导、政策引领、培育产业、项目建设、激励带贫、品牌创建、技术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户立足小经济、撬动小能力,激化大能量、迈开大步伐,村里发展产业,农户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村头“小工厂” 就业好地方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泗县长沟镇四河村的豪琪服饰加工厂,还没进入厂房内,就听到从里面传出来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哒”的声响。走进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丝毫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正忙着走线、剪裁、包装等各道工序,一片紧张忙碌的火热场景。 “我就是一个打工妹出身,自己不伸手,在厂子里看着别人干活,我可不习惯,只有坐在缝纫机旁边心里才踏实。”工厂负责人王妹,脚下有节奏地踩着电动缝纫机,手上忙着做螺纹领子。

如今,王妹的“豪琪服饰加工厂”已有3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1人,真正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源”。村民的日子富了,王妹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她对笔者说:“每月加工服装万件多件,扣除工人工资和生产管理费用,每月都能收入一万多块钱。”

该镇镇长任茂军说:“小工厂也可以有大作为。在这种村办小工厂的助推下,四河村仅两三年的时间,就让农民收入涨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实践证明,创办扶贫‘微工厂’有效可行。”目前,在长沟镇,扶贫“微工厂”让更多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微扶贫新路。

村里“小岗位” 农户增收忙

在泗县大庄镇曙光村村部小广场附近,村民宋云在熟练地操作着除草机,随着一阵 “轰轰轰……”的声音,刚才还是布满杂草的小花园,在宋云这个园丁师傅的巧手装扮下,变得整洁利索。

今年44岁的宋云是村里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宋云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后来在医院又做了脾脏切除的手术,家里因此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外债。想到儿子还在上学,妻子照顾自己和孩子没有办法外出务工。作为一家三口的顶梁柱,又不能干重体力活,对于成为贫困户,宋云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迫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只能无奈地向村里递交了申请书。村里给宋云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村里从事环境整治、花草修剪的工作,每天干完果园里的活,他就开始拿起扫帚、除草机干村里的活,对于这份活计宋云干得很带劲。他经常对家人说,这份工作每月能挣上300块钱的工资,不好好干,咋对得起这份收入?现在靠着双手,松韵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泗县,像宋云这样的公益岗就有2800多人,近年来,泗县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贫困户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把为民实事办实办好。

门前“小经济” 瓜果满园香

在黑塔镇韩徐村,整洁的村舍民宅错落有致,清风拂过,房前屋后的石榴树随风摆动。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光明说:“这些石榴树都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点点发展起来的。”韩徐村位于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2017年以前,一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几乎没有经营收入。2018年,韩徐村抓住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机遇,开始“资源变身”。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整理出来种上了石榴树,而今,这里成了泗县远近闻名的石榴村。

该县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出台了《泗县大力发展新型庭院经济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林果菜、小商贸及文化旅游休闲、小商品手工加工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农户利用空闲场地栽种樱桃、石榴、梨、葡萄等果树,发展金丝绞瓜、黄花菜等时令蔬菜种植。根据全县各乡镇生产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我县庭院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典型示范村、示范户。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在发展韩徐村软籽石榴基础上,投入资金在大庄、刘圩、泗城等乡镇发展软籽石榴、枣树、瓜蒌、金丝绞瓜等特色产业,采取“村级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公司”等运营模式,为农户和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