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安徽宣州:在产业扶贫上持续发力

时间:2020-11-19 16:18:3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汪恭礼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坚持不懈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新成效,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安徽宣州区委书记汪侃11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在养贤乡、水阳镇调研产业扶贫项目时说。近年来,该区坚持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禀赋,着眼于补齐扶贫短板,突出稻渔综合种养和家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优势,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主导产业、乡镇有特色基地”的扶贫格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高质量产业基础。

图片1.png

图为区委书记汪侃深入宣城市金水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蟹产品生鲜加工流程,详细询问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要发挥蟹产业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升附加值,让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更多更稳定收益。”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利用稻渔综合种养和家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优势,探索“稻渔种养+精准扶贫”等特色创新模式,  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着力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产业脱贫机制。先后出台《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和《稻渔综合种养扶贫实施办法》,推出涵盖稻渔综合种养、家禽、蔬菜、茶叶、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共涉及16个农业品种的扶贫“菜单”,让贫困户“看单点菜”,引导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单产经济效益。同时,探索构建“公司+ 基地+贫困户”示范带动模式,强化脱贫攻坚新举措。 坐落在水阳镇吴村村的金水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产品苗种培育、成蟹养殖、水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2018年,该区结合该公司位于吴村的有利条件,为该公司实施了水产品暂养基地项目,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2万元;2019年,又实施了水产品生鲜加工项目,主要加工幼蟹养殖的副产品“二龄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54万元。

图片2.png

图为区委书记汪侃与山河村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深入交谈,仔细询问青虾养殖、销售和收益情况。

“要积极创新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青虾养殖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特色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乡村两级要精打细算,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科学设置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收益分配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整合、项目驱动等方式鼓励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就业或发展产业,建立完善“N+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园区+基地+贫困户”、“联合体+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多种合作方式。位于养贤乡的山河村生态青虾养殖基地是山河村和仁义村合作共建的贫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项目依托宣城市阳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青虾,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贫困户稳定增收。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将贫困村、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强化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努力构建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村、贫困户多赢的产业‘增收链’”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双向奖补政策,建立带贫激励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为主,以服务联结、租赁联结为辅,带动贫困户激活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发展产业、应用技术、销售产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

“我平时在家挣不到什么钱,年纪大了又不能出去打工。现在好了,厂就在村里,这么近就能上班挣钱,多好啊。”60多岁的潘金花一边剥着蟹壳一边说。潘金花是水阳镇吴村村民,大儿子去世了,小儿子要照顾她老两口,家里条件并不好。老人最近在家门口的螃蟹食品加工厂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挣1600块钱上下,这对她和老伴儿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个食品加工厂,是能人韩传宝于2019年初开建的,主要收购“小老蟹”进行初加工,生产蟹柳、蟹膏、蟹黄等产品。厂里有四五十位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村民,招聘进厂之后会进行专门培训,生产车间也都有严格的卫生要求。 “小老蟹”就是在养殖蟹苗时会出现一些早熟的螃蟹,个头比普通成年螃蟹小很多,但又不会再长大,而且会威胁蟹苗生存。养殖户每年在蟹苗销售时都会将“小老蟹”清理出来。“以前‘小老蟹’不值钱没人要,只能便宜卖给别人做饲料。”其实“小老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并不输成年蟹。由于不能像成年蟹一样销售,“小老蟹”的价格并不稳定,有的年份只卖7、8块钱一斤,蟹农们只能贱卖。加工厂收的价格比较稳定,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不会低,主要是为了保障养殖户的利益。水阳镇是“中国幼蟹之乡”,目前幼蟹养殖面积近4万亩,每年的“小老蟹”产量有300万斤左右,但当地上规模的食品加工厂少,产业链体系并不完善,“小老蟹”的价值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初加工的蟹黄、蟹柳、蟹膏等产品会卖给下游的深加工企业,用于生产蟹黄酱、蟹油等产品,这些产品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都比较高。加工厂生产深加工的螃蟹食品,挖掘“小老蟹”的价值,可以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一线传真    

安徽宣州:在产业扶贫上持续发力

时间:2020-11-19 16:18:3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汪恭礼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坚持不懈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新成效,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安徽宣州区委书记汪侃11月16日下午和17日上午在养贤乡、水阳镇调研产业扶贫项目时说。近年来,该区坚持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禀赋,着眼于补齐扶贫短板,突出稻渔综合种养和家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优势,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主导产业、乡镇有特色基地”的扶贫格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高质量产业基础。

图片1.png

图为区委书记汪侃深入宣城市金水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蟹产品生鲜加工流程,详细询问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情况

“要发挥蟹产业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升附加值,让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更多更稳定收益。”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利用稻渔综合种养和家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优势,探索“稻渔种养+精准扶贫”等特色创新模式,  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着力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产业脱贫机制。先后出台《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和《稻渔综合种养扶贫实施办法》,推出涵盖稻渔综合种养、家禽、蔬菜、茶叶、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共涉及16个农业品种的扶贫“菜单”,让贫困户“看单点菜”,引导贫困户发展高效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单产经济效益。同时,探索构建“公司+ 基地+贫困户”示范带动模式,强化脱贫攻坚新举措。 坐落在水阳镇吴村村的金水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产品苗种培育、成蟹养殖、水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2018年,该区结合该公司位于吴村的有利条件,为该公司实施了水产品暂养基地项目,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2万元;2019年,又实施了水产品生鲜加工项目,主要加工幼蟹养殖的副产品“二龄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3.54万元。

图片2.png

图为区委书记汪侃与山河村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深入交谈,仔细询问青虾养殖、销售和收益情况。

“要积极创新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青虾养殖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特色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乡村两级要精打细算,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科学设置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收益分配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整合、项目驱动等方式鼓励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就业或发展产业,建立完善“N+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园区+基地+贫困户”、“联合体+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多种合作方式。位于养贤乡的山河村生态青虾养殖基地是山河村和仁义村合作共建的贫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项目依托宣城市阳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青虾,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贫困户稳定增收。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将贫困村、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强化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努力构建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村、贫困户多赢的产业‘增收链’” 区委书记汪侃说。该区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双向奖补政策,建立带贫激励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为主,以服务联结、租赁联结为辅,带动贫困户激活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发展产业、应用技术、销售产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

“我平时在家挣不到什么钱,年纪大了又不能出去打工。现在好了,厂就在村里,这么近就能上班挣钱,多好啊。”60多岁的潘金花一边剥着蟹壳一边说。潘金花是水阳镇吴村村民,大儿子去世了,小儿子要照顾她老两口,家里条件并不好。老人最近在家门口的螃蟹食品加工厂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挣1600块钱上下,这对她和老伴儿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个食品加工厂,是能人韩传宝于2019年初开建的,主要收购“小老蟹”进行初加工,生产蟹柳、蟹膏、蟹黄等产品。厂里有四五十位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村民,招聘进厂之后会进行专门培训,生产车间也都有严格的卫生要求。 “小老蟹”就是在养殖蟹苗时会出现一些早熟的螃蟹,个头比普通成年螃蟹小很多,但又不会再长大,而且会威胁蟹苗生存。养殖户每年在蟹苗销售时都会将“小老蟹”清理出来。“以前‘小老蟹’不值钱没人要,只能便宜卖给别人做饲料。”其实“小老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并不输成年蟹。由于不能像成年蟹一样销售,“小老蟹”的价格并不稳定,有的年份只卖7、8块钱一斤,蟹农们只能贱卖。加工厂收的价格比较稳定,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不会低,主要是为了保障养殖户的利益。水阳镇是“中国幼蟹之乡”,目前幼蟹养殖面积近4万亩,每年的“小老蟹”产量有300万斤左右,但当地上规模的食品加工厂少,产业链体系并不完善,“小老蟹”的价值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初加工的蟹黄、蟹柳、蟹膏等产品会卖给下游的深加工企业,用于生产蟹黄酱、蟹油等产品,这些产品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都比较高。加工厂生产深加工的螃蟹食品,挖掘“小老蟹”的价值,可以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