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云南临沧: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0-11-20 10:55:38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作者:张剑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脱贫攻坚各个战场上,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减贫奇迹,也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临沧市在脱贫攻坚中认真贯彻精准方略,奋力实现了全市高质量脱贫目标,为全市开启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重要阶段,在如何接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上,临沧坚持念好精准“真经”,强化精准理念,树牢系统思维,做好精准文章,务实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刻领会精准方略,扣好乡村振兴的“第一粒扣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因此,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我们只有树牢和运用好精准理念、系统思维,才能找到解决农村问题、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一)精准理念是经脱贫攻坚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树牢了“精准”抓工作落实的理念。比如,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就是找准主要矛盾,聚焦精准发力;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脱贫攻坚实践证明,精准理念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临沧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树牢精准思维、贯彻精准理念,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8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36.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成效位列全省前列。

(二)精准理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精准方略、精准理念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接续,关键就是要把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正确理论思想、方法路径、体制机制等经验进行有效接续,不断发展和运用。在开启乡村振兴实践中,临沧市坚持用精准理念指导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通过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沿边小康村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实践证明,精准理念是我们开启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精准理念是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的“动车轨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感到,精准理念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众多接续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精准理念好比是一列动车的轨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这列动车经过的两个不同时期。如果要承接好这列动车,就必须承接好不同路段的轨道。因此,只有坚持精准理念,始终注重把乡村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把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筑牢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二、坚持贯彻精准理念,探索乡村振兴中的“方法路径”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主战场都在农村的“两场战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所蕴含的精准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临沧市始终注重精准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运用,通过找准立足点、定位点、发力点、攻坚点、主力点和关键点,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中的“方法路径”。

(一)“四个清单”摸清家底,找准立足点。围绕乡村振兴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农村发展活力如何激发”“最大优势”“制约瓶颈”和脱贫后如何巩固等关键问题,立足“以下为主,坚持乡村自我振兴”两个基点,以自然村为单位,因地制宜、主动作为,自下而上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把每个村的家底摸清楚,把当地最大的优势、最大的产业找出来,把制约地方发展的最大问题研究清楚,把当地最想做、最有条件做的事情列出来。在人的资源清单上,摸清了村内劳动力、半劳力、无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党员、高中以上学历、村内发展企业、回村居住的退休人员情况和在外工作人员情况。在物的资源清单上,摸清了已改造、已发不动产证、无人居住等农户房屋情况,集体用地、林地、荒山、历史余留等集体资产情况,各类理事会、产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发展情况。在问题清单上,找准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选准一个优势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为有效破解产业杂、小、乱奠定基础。在项目清单上,列出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等项目,并由下到上汇总上报,做到条条对应、块块统筹。通过梳理汇总,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个清单”数据库,形成规划项目1.1万个,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摸清了底数。

(二)“万名干部规划家乡”共谋发展,找准定位点。为有效解决村庄规划照搬照抄、千村一面、贪大求洋、水土不服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作,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每个自然村确定1名牵头人,发挥“牵头人”人熟、路熟、山水熟的优势,引导地方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成立以4922名干部、村民为成员的规划小组,按照做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群众认可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全市城市、乡(镇)集镇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全部完成规划,让每个村都有了专属的“美丽愿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在精准规划家乡的基础上,着力在发现乡村、认识乡村,发现价值、提升价值上下功夫,坚持把美丽作为重大民生来干,作为大事业来办;在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上,把美丽的内涵用好,充分发挥和利用“美丽”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形成了一批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村庄,真正把农村的“美”变成“金山银山”。

(三)“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破解难题,找准发力点。聚焦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选择乡镇驻地村、公路沿线村、特色村、旅游村、产业村共500个村为试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经济,聚集人气,以政策示范和机制示范的方式率先探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两种方式”治理农村污水。城市和乡镇周边的村庄,采取管网入地,按标准化处理污水;山区和半山半坝区村庄,以管网入地为主和明暗沟结合,三级生态氧化塘收集处理污水。全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处理生活垃圾。以“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处理;以“户分类、组收集、村(乡镇)转运、乡镇(片区)处理”的“市场化+填埋”方式处理;以“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填埋+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目前,乡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94.12%;村庄总体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9.19%。多举措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建设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目前,全市51万户农户,累计农村卫生户厕改建43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4%,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48.5%。

(四)“沿边小康村建设”推动稳边固边向兴边富边迈进,找准攻坚点。针对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滞后、地理位置特殊等问题,采取集中力量攻坚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建设“沿边小康村”。突出打造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五种形态”的村庄,实施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采取国门党工委、联合党工委、联合党支部等形式,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建设沿边贯通公路173公里、村组公路251公里,基本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户外道路全部硬化目标,沿边村产业提升和旅游线路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口岸和通道边民互市点加快建设,一批美丽边寨正在呈现。

(五)村干部学历提升和农民职业化“双管齐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找准主力点。乡村振兴核心是要靠人才来振兴,在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同时,紧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民的教育培训、能力提升。深入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把村干部变成“大学生”,全市村干部在册学员达2923名,已有164名学员按期毕业取得大专学历。深入实施“农民职业化”工程。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民,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建立考核认证体系,真正让农民“有业可就”“有业能就”,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六)“动车组”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找准关键点。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迈向乡村振兴的加强堡垒。临沧在提升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中,着力打造“动车组”模式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级党组织成为“自带动力、自带制动”的“动车组”,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成为自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战斗单元”。同时,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路径,做到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乡村治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三、始终做到精准落实,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保持和强化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求真务实作风,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精准落实的重要保障。

(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上只唯实,是解决作风飘浮、脱离实际,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本“良方”。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这条根本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才确保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决策精准、过程精准、成效精准,唯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经验。

(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才能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自我振兴。因此,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这样才能激发最有效、最有活力的振兴要素。

(三)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要求。只有在乡村振兴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带头干、作表率,做到认识更清醒、担当更无畏、思路更创新、落实更扎实、作风更过硬,才能形成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者系云南省临沧市委副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云南临沧: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0-11-20 10:55:38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张剑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脱贫攻坚各个战场上,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减贫奇迹,也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临沧市在脱贫攻坚中认真贯彻精准方略,奋力实现了全市高质量脱贫目标,为全市开启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重要阶段,在如何接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上,临沧坚持念好精准“真经”,强化精准理念,树牢系统思维,做好精准文章,务实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刻领会精准方略,扣好乡村振兴的“第一粒扣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因此,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我们只有树牢和运用好精准理念、系统思维,才能找到解决农村问题、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一)精准理念是经脱贫攻坚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树牢了“精准”抓工作落实的理念。比如,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就是找准主要矛盾,聚焦精准发力;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脱贫攻坚实践证明,精准理念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临沧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树牢精准思维、贯彻精准理念,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8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36.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成效位列全省前列。

(二)精准理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精准方略、精准理念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接续,关键就是要把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正确理论思想、方法路径、体制机制等经验进行有效接续,不断发展和运用。在开启乡村振兴实践中,临沧市坚持用精准理念指导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通过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沿边小康村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实践证明,精准理念是我们开启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精准理念是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的“动车轨道”。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感到,精准理念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众多接续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精准理念好比是一列动车的轨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这列动车经过的两个不同时期。如果要承接好这列动车,就必须承接好不同路段的轨道。因此,只有坚持精准理念,始终注重把乡村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把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筑牢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二、坚持贯彻精准理念,探索乡村振兴中的“方法路径”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主战场都在农村的“两场战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所蕴含的精准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路径。临沧市始终注重精准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运用,通过找准立足点、定位点、发力点、攻坚点、主力点和关键点,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中的“方法路径”。

(一)“四个清单”摸清家底,找准立足点。围绕乡村振兴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农村发展活力如何激发”“最大优势”“制约瓶颈”和脱贫后如何巩固等关键问题,立足“以下为主,坚持乡村自我振兴”两个基点,以自然村为单位,因地制宜、主动作为,自下而上摸清“人的资源、物的资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把每个村的家底摸清楚,把当地最大的优势、最大的产业找出来,把制约地方发展的最大问题研究清楚,把当地最想做、最有条件做的事情列出来。在人的资源清单上,摸清了村内劳动力、半劳力、无劳动力、长期在外打工、党员、高中以上学历、村内发展企业、回村居住的退休人员情况和在外工作人员情况。在物的资源清单上,摸清了已改造、已发不动产证、无人居住等农户房屋情况,集体用地、林地、荒山、历史余留等集体资产情况,各类理事会、产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发展情况。在问题清单上,找准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选准一个优势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为有效破解产业杂、小、乱奠定基础。在项目清单上,列出需要政府给予扶持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等项目,并由下到上汇总上报,做到条条对应、块块统筹。通过梳理汇总,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个清单”数据库,形成规划项目1.1万个,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摸清了底数。

(二)“万名干部规划家乡”共谋发展,找准定位点。为有效解决村庄规划照搬照抄、千村一面、贪大求洋、水土不服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作,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每个自然村确定1名牵头人,发挥“牵头人”人熟、路熟、山水熟的优势,引导地方村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成立以4922名干部、村民为成员的规划小组,按照做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群众认可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全市城市、乡(镇)集镇范围以外的6511个自然村全部完成规划,让每个村都有了专属的“美丽愿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在精准规划家乡的基础上,着力在发现乡村、认识乡村,发现价值、提升价值上下功夫,坚持把美丽作为重大民生来干,作为大事业来办;在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上,把美丽的内涵用好,充分发挥和利用“美丽”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形成了一批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村庄,真正把农村的“美”变成“金山银山”。

(三)“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破解难题,找准发力点。聚焦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选择乡镇驻地村、公路沿线村、特色村、旅游村、产业村共500个村为试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经济,聚集人气,以政策示范和机制示范的方式率先探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两种方式”治理农村污水。城市和乡镇周边的村庄,采取管网入地,按标准化处理污水;山区和半山半坝区村庄,以管网入地为主和明暗沟结合,三级生态氧化塘收集处理污水。全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处理生活垃圾。以“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处理;以“户分类、组收集、村(乡镇)转运、乡镇(片区)处理”的“市场化+填埋”方式处理;以“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填埋+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目前,乡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94.12%;村庄总体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9.19%。多举措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建设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目前,全市51万户农户,累计农村卫生户厕改建43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4%,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48.5%。

(四)“沿边小康村建设”推动稳边固边向兴边富边迈进,找准攻坚点。针对边境村庄基础设施滞后、地理位置特殊等问题,采取集中力量攻坚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建设“沿边小康村”。突出打造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五种形态”的村庄,实施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采取国门党工委、联合党工委、联合党支部等形式,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建设沿边贯通公路173公里、村组公路251公里,基本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户外道路全部硬化目标,沿边村产业提升和旅游线路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口岸和通道边民互市点加快建设,一批美丽边寨正在呈现。

(五)村干部学历提升和农民职业化“双管齐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找准主力点。乡村振兴核心是要靠人才来振兴,在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同时,紧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民的教育培训、能力提升。深入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把村干部变成“大学生”,全市村干部在册学员达2923名,已有164名学员按期毕业取得大专学历。深入实施“农民职业化”工程。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民,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建立考核认证体系,真正让农民“有业可就”“有业能就”,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六)“动车组”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找准关键点。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迈向乡村振兴的加强堡垒。临沧在提升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中,着力打造“动车组”模式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级党组织成为“自带动力、自带制动”的“动车组”,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成为自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战斗单元”。同时,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路径,做到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乡村治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三、始终做到精准落实,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保持和强化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求真务实作风,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精准落实的重要保障。

(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上只唯实,是解决作风飘浮、脱离实际,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本“良方”。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这条根本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才确保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决策精准、过程精准、成效精准,唯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经验。

(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才能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自我振兴。因此,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这样才能激发最有效、最有活力的振兴要素。

(三)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要求。只有在乡村振兴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员第一身份,带头干、作表率,做到认识更清醒、担当更无畏、思路更创新、落实更扎实、作风更过硬,才能形成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者系云南省临沧市委副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