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种好“铁杆庄稼” 收获“阳光”财富 ——— 河北省张北县光伏扶贫攻坚纪实

时间:2020-11-20 15:39:4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一座占地2600亩的光伏电站拔地而起,远远望去像一片碧蓝的海洋格外显眼,德胜村过去是张北县的贫困村,全村443户、1176人,2013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们村海拔1400米,交通很不方便,而且干旱少雨,多年来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但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约3000小时。”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2016年,县政府整合涉农资金45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24亩的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75万度,2017年-2019年光伏收入共计22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01120160585822110.jpg

2017年4月,通过流转村里2600多亩荒山荒坡、草地等闲散土地,引进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一座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和苜蓿。村民从中可以得到“两金”:一是每年每亩平均400元的土地租金,140多户受益;二是设备维护、除草、打药的务工薪金。就这样,德胜村的光伏电站从政府投资到引进市场主体,从单一发电到农光互补,发展成了一个新型扶贫产业。

德胜村的做法是张北光伏扶贫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收益稳定,既适合建设户用和村级小电站,也适合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还可以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

让“阳光”财富惠及千家万户

“看,这些深色的‘板板’不仅能发电,还能助我们增收。”站在张北县台路沟乡水泉村300千瓦扶贫电站旁,66岁的高存乐着说。这两年高存和老伴的日子很舒心,高存是村里的调解员,老伴是环卫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将近一万块。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有了光伏电站收益,村委会给他和老伴安排了公益岗,每人每年能有4000多元的分红。收入稳定,老两口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过得不咋地”,是高存对脱贫之前生活的总结。夫妻俩11亩地,种的都是自家吃的土豆、 莜麦、亚麻,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2005年,高存患上肺气肿,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还欠了债。2016年,高存两口子被列为低保户,每月每人享受270元低保金。

水泉村地处张北县城西南,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2017年4月,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了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于同年6月30日成功并网投产。

20201120160585827642.jpg

除去入股光伏扶贫电站所得分红之外,贫困户还可以根据电站养护需要,打工增加收入。虽然不懂什么技术,但可以到光伏扶贫电站做点基本的维护工作。

“我老伴也报名成了保洁员,每天负责道路清扫,每年能有4800元的收入。靠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家也脱贫了,日子更有奔头了。”高存说。

2016年以来,张北县开始探索实施村级扶贫电站的建设,陆续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81座,按照“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精准化、差异化分配,收益分配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目前,光伏扶贫产业累计实现收益3.13亿元,光伏收益覆盖了全县1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村集体和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像高存一样,张北县所有的6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依靠扶贫光伏电站的收益,实现了增收脱贫。

“张北县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核心区,以光伏扶贫为代表的资产收益性扶贫,已成为张北脱贫攻坚的‘铁杆庄稼’,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脱贫增收渠道,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说。

光伏扶贫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扶贫渠道,也打破了长久以来“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由单一的资金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托起了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建立“三个一”管理机制,让发展更持久

脱贫攻坚以来,张北县集中推动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政府参股电站、企业捐赠扶贫项目,紧紧围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维高效、分配精准、监管到位”五个方面,探索推行了“三个一”光伏扶贫管理机制,实现了监管好、运转好、分配好的效果。

20201120160585831311.jpg

一个平台监管———

县级成立了绿扶公司,作为上级资金承接、商业运作实施、建设资金筹措和流转土地受让主体,成立了子公司——张北县大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光伏扶贫平台公司,统筹开展建账、报税、电费结算等工作。乡级成立分公司,村级成立经济合作组织,主要负责精准分配收益、安排公益岗位等。依托这三级机构运行,扶贫资金整合运用自上而下,收益分配自下而上,整个资产收益扶贫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一个企业运维———

引入晶科电力有限公司作为运维单位,承担全县村级电站的日常运维、检修、备品备件管理、智能监控相关工作,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现象,确保事在一家、数出一口。通过全年运维情况看,全县128座村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786小时、14座村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720小时、32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670小时,特别是128电站的斜单轴双玻组件跟踪系统发电小时数达到2021小时,发电小时数全国领先。

一种模式分配———

制定出台了《张北县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光伏扶贫收益开展公益岗位扶贫的通知》,明确了“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的分配原则,引导村集体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发展小型公益事业、开展小微奖励等措施,实行集体收益差异化二次分配,有效避免了扶贫收益一分了之、一光了之。

20201120160585835118.jpg

五年的时间,张北光伏扶贫产业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起步到巩固、从星星点点到全面覆盖。张北把免费阳光变成了老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光伏产业成为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在4185平方公里的河北坝上地区打造出一条更有效、更持久的脱贫致富之路。

(供稿单位:中共张北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种好“铁杆庄稼” 收获“阳光”财富 ——— 河北省张北县光伏扶贫攻坚纪实

时间:2020-11-20 15:39:4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一座占地2600亩的光伏电站拔地而起,远远望去像一片碧蓝的海洋格外显眼,德胜村过去是张北县的贫困村,全村443户、1176人,2013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们村海拔1400米,交通很不方便,而且干旱少雨,多年来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但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约3000小时。”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2016年,县政府整合涉农资金45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24亩的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75万度,2017年-2019年光伏收入共计22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01120160585822110.jpg

2017年4月,通过流转村里2600多亩荒山荒坡、草地等闲散土地,引进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一座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中药材和苜蓿。村民从中可以得到“两金”:一是每年每亩平均400元的土地租金,140多户受益;二是设备维护、除草、打药的务工薪金。就这样,德胜村的光伏电站从政府投资到引进市场主体,从单一发电到农光互补,发展成了一个新型扶贫产业。

德胜村的做法是张北光伏扶贫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收益稳定,既适合建设户用和村级小电站,也适合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还可以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

让“阳光”财富惠及千家万户

“看,这些深色的‘板板’不仅能发电,还能助我们增收。”站在张北县台路沟乡水泉村300千瓦扶贫电站旁,66岁的高存乐着说。这两年高存和老伴的日子很舒心,高存是村里的调解员,老伴是环卫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将近一万块。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有了光伏电站收益,村委会给他和老伴安排了公益岗,每人每年能有4000多元的分红。收入稳定,老两口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过得不咋地”,是高存对脱贫之前生活的总结。夫妻俩11亩地,种的都是自家吃的土豆、 莜麦、亚麻,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2005年,高存患上肺气肿,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还欠了债。2016年,高存两口子被列为低保户,每月每人享受270元低保金。

水泉村地处张北县城西南,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2017年4月,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了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于同年6月30日成功并网投产。

20201120160585827642.jpg

除去入股光伏扶贫电站所得分红之外,贫困户还可以根据电站养护需要,打工增加收入。虽然不懂什么技术,但可以到光伏扶贫电站做点基本的维护工作。

“我老伴也报名成了保洁员,每天负责道路清扫,每年能有4800元的收入。靠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家也脱贫了,日子更有奔头了。”高存说。

2016年以来,张北县开始探索实施村级扶贫电站的建设,陆续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81座,按照“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精准化、差异化分配,收益分配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目前,光伏扶贫产业累计实现收益3.13亿元,光伏收益覆盖了全县1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村集体和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像高存一样,张北县所有的6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依靠扶贫光伏电站的收益,实现了增收脱贫。

“张北县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核心区,以光伏扶贫为代表的资产收益性扶贫,已成为张北脱贫攻坚的‘铁杆庄稼’,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脱贫增收渠道,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说。

光伏扶贫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扶贫渠道,也打破了长久以来“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由单一的资金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托起了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建立“三个一”管理机制,让发展更持久

脱贫攻坚以来,张北县集中推动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政府参股电站、企业捐赠扶贫项目,紧紧围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维高效、分配精准、监管到位”五个方面,探索推行了“三个一”光伏扶贫管理机制,实现了监管好、运转好、分配好的效果。

20201120160585831311.jpg

一个平台监管———

县级成立了绿扶公司,作为上级资金承接、商业运作实施、建设资金筹措和流转土地受让主体,成立了子公司——张北县大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光伏扶贫平台公司,统筹开展建账、报税、电费结算等工作。乡级成立分公司,村级成立经济合作组织,主要负责精准分配收益、安排公益岗位等。依托这三级机构运行,扶贫资金整合运用自上而下,收益分配自下而上,整个资产收益扶贫的流程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一个企业运维———

引入晶科电力有限公司作为运维单位,承担全县村级电站的日常运维、检修、备品备件管理、智能监控相关工作,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现象,确保事在一家、数出一口。通过全年运维情况看,全县128座村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786小时、14座村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720小时、32座电站年利用小时数达到1670小时,特别是128电站的斜单轴双玻组件跟踪系统发电小时数达到2021小时,发电小时数全国领先。

一种模式分配———

制定出台了《张北县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光伏扶贫收益开展公益岗位扶贫的通知》,明确了“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的分配原则,引导村集体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发展小型公益事业、开展小微奖励等措施,实行集体收益差异化二次分配,有效避免了扶贫收益一分了之、一光了之。

20201120160585835118.jpg

五年的时间,张北光伏扶贫产业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起步到巩固、从星星点点到全面覆盖。张北把免费阳光变成了老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光伏产业成为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在4185平方公里的河北坝上地区打造出一条更有效、更持久的脱贫致富之路。

(供稿单位:中共张北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