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科右前旗:邱奶奶的幸福庭院

时间:2020-11-24 08:41:1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科右前旗扶贫办曲桂茹

扫炕、拖地、擦桌子、清理庭院……天刚蒙蒙亮,一个身影就忙来忙去。这边刚拌好料,那边一大群鸡“咕咕咕”地从四面跑来抢食,小院里又开始了崭新的一天。

这个画面就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远新村83岁的邱凤芹老奶奶日常的一幕。看着自己收拾的小院,心里想着年底丰收的景象,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83岁的邱凤琴老人坐在炕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提起自己的高兴事,她双手颤巍巍的捧出了自己珍藏的宝贝——红本本,这个不大不小的本子封面印着脱贫光荣证书几个字,烫金的6个字是对她最大的肯定,装载了她奋斗的点滴。眼前欣欣生机的庭院也慢慢抚慰着她历经苦难的心灵。

一、庭院中的变故

     提起90年代的邱凤芹家,村里无不敬佩。当年她家是村里数一数二能干的人家,种庄稼、开粉坊、加工木材……村里能“折腾”的事业都敢干。邱凤琴和丈夫育有2子3女,生活虽谈不上不富裕,但充实幸福。随着儿女们相继成家,生活就更安稳踏实了,谁知不幸却突然而至。

2000年,年仅32岁的小儿子意外去世,两年后小儿媳改嫁。刚满8岁小孙子的衣食住行,以及上学的花销等等,沉甸甸压在了两位年近70的老人肩上。谁知白发送黑发的苦痛还在眼前,一场灾难又降临了。

2008年,58岁的大儿子因病去世,老伴对儿子过度思念,三年后,83岁的老伴也撒手人寰。原本热热闹闹的家,只剩下邱凤琴和孙子孤零零地相泣而坐。面对空荡荡的庭院,以后该怎么活?老人像被抽去了筋骨,一夜间,74岁的她,皱纹爬满了脸颊。亲戚陆续过来安慰,老人仍终日以泪洗面。

“我得活着,要是走了剩下孙子一个人,他怎么办,日子咬牙也得过……”让后辈幸福成了邱奶奶唯一的精神动力。但是年龄大且长期患有慢性病的她,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生。考虑到邱奶奶的情况当地政府为她提供了低保再加上女儿的接济,她和孙子得以继续生活。

中组部派驻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第一书记张骅入户与邱凤琴老人谈心

二、庭院中的希望

2016年当地政府考虑其虽年龄大,但依然有强烈的自主脱贫意愿后,决定对其重点帮扶。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定点帮扶远新村后,邱奶奶的心里燃起了新希望。

远新村种植业一直以来靠天吃饭,农民收入不高,除了土地几乎没有其他资源优势。邱奶奶一是年龄大、二是不能外出、三是没有其他技能。远新村能做什么?邱奶奶能做什么?第一书记张骅经常入户与邱奶奶谈心,希望能为邱奶奶以及远新村村民们找到一条合适的路。经过一番摸索北京林业大学与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调整远新村产业种植结构,而黑糯玉米营养丰富,香黏可口,虽然价格高,却深受人们喜爱,南方地区有推广成功的案例。最终北京林业大学从全国多地30多个品种中,筛选了7种适合当地种植的黑糯玉米,成立了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颜色农业”。

不久方案定下来了,第一书记决定帮助老人发展“庭院经济”即老人在自家园子里种养,由驻村工作队指导,最后协调帮助销售。这种模式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还具备经营灵活等特点适合当地发展。

驻村工作队指导邱凤琴老人种植蔬菜

三、庭院中的巾帼

黑糯玉米品种经过了理论的认定,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是否能在当地开花结果?希望是有了,能不能实现?谁敢做第一批勇者?一切有待解答。

“黑玉米村里几辈人都没种过,要是种不成,这一年等于白忙活。”村民回忆。正当大家都打退堂鼓时,一个声音出现了,“张书记,种黑玉米算我一个”。“邱奶奶,黑玉米种植有风险,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就别参与了。”第一书记劝阻说。“不怕,种成了我就跟着党脱贫了,种不成,大不了还当贫困户。”周围的村民看到80多岁的老太太都有这个勇气,也纷纷撸起袖子加入合作社。

第一书记也深受感动,决定帮助邱奶奶在自己庭院里种植黑糯玉米。就这样,一颗颗“黑珍珠”似的玉米种子在邱奶奶家的庭院中生根发芽,种子的播种、间苗、生长,除草期间老人精心照看。老人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着“黑珍珠”,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幼苗,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希望。

邱凤琴老人庭院内的黑糯玉米.jpg

邱凤琴老人整理庭院内的玉米和蔬菜

2018年底,邱奶奶的庭院喜获丰收,1.9亩的庭院,仅仅几个月的黑糯玉米种植就让老人增收了5000元。当年年底,邱奶奶顺利脱了贫。有了成功种植黑玉米的经验后,邱奶奶整个人焕发了活力,老人励志要在庭院里刨出金旮沓。2019年,老人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在自家庭院内支起了小冷棚,种蔬菜、养鸡雏,加上种植的黑糯玉米,当年年底老人就增收了7000元。

邱奶奶庭院内的黑糯玉米和冷棚

时间转眼到了2020年,村民们和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家家户户开始庭院养鸡,邱奶奶今年申请了100只,是村子里最多的一户。老人的庭院栽满种严,秋天里茄子、辣椒琳琅满目,冬日里鸡鸭成群,好像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空荡荡的庭院一下子热闹起来,扫除了老人心里的阴霾,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鸡雏生病,黑玉米出现多丫症,邱奶奶都会积极咨询工作队和专家,之后又回到庭院里反复认真琢磨、研究。后来,村里谁家园子里出现问题,也都找她来帮忙解答,邱奶奶如今成了村里种养殖的“专家”。

黑糯玉米、蔬菜、肉鸡,邱奶奶掰着手指算了算,年底最少收入1万元。“老了老了,我也当上了万元户,现在就等着孙子娶媳妇喽。”邱奶奶乐呵呵讲。

科右前旗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黑糯玉米

四、庭院中的幸福传递

2018年,邱奶奶被评为“身边最美远新人”,科尔沁镇政府为其颁发了脱贫光荣证书。如今邱凤琴老人的事迹广为流传,提起邱奶奶,村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纷纷竖起大拇指。

像邱奶奶这样的贫困户远新村还有很多,正是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对生活重拾了希望,从此庭院经济也在远新村传递下去。

74岁的高育良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伴残疾,去年在庭院中养殖30只肉鸡,年底收入2000多元。患有轻微脑血栓的曹德全也深受感染,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邱老太太83了,还能把园子种得这么好,我今年才70,也能种!……”。老两口在园子里种满了大葱、白菜、大蒜,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销售一空,年底纯收入6500 元。像这样65岁的老人远新村共有20 户,工作队因地制宜,根据每户老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

     如今远新村的风貌焕然一新,因为党的政策实施引导,泥泞道路和破旧危房一去不返;因为人们看到希望并为之努力奋发,慵懒风气消失不见。

如今,邱奶奶的庭院成了学习的景点,庭院的希望也在传递着。你看,晚饭过后,老人、妇女、孩子们在村部的广场上,高兴地跑着、跳着、唱着“幸福”。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驻村故事    

科右前旗:邱奶奶的幸福庭院

时间:2020-11-24 08:41:1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科右前旗扶贫办曲桂茹

扫炕、拖地、擦桌子、清理庭院……天刚蒙蒙亮,一个身影就忙来忙去。这边刚拌好料,那边一大群鸡“咕咕咕”地从四面跑来抢食,小院里又开始了崭新的一天。

这个画面就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远新村83岁的邱凤芹老奶奶日常的一幕。看着自己收拾的小院,心里想着年底丰收的景象,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83岁的邱凤琴老人坐在炕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提起自己的高兴事,她双手颤巍巍的捧出了自己珍藏的宝贝——红本本,这个不大不小的本子封面印着脱贫光荣证书几个字,烫金的6个字是对她最大的肯定,装载了她奋斗的点滴。眼前欣欣生机的庭院也慢慢抚慰着她历经苦难的心灵。

一、庭院中的变故

     提起90年代的邱凤芹家,村里无不敬佩。当年她家是村里数一数二能干的人家,种庄稼、开粉坊、加工木材……村里能“折腾”的事业都敢干。邱凤琴和丈夫育有2子3女,生活虽谈不上不富裕,但充实幸福。随着儿女们相继成家,生活就更安稳踏实了,谁知不幸却突然而至。

2000年,年仅32岁的小儿子意外去世,两年后小儿媳改嫁。刚满8岁小孙子的衣食住行,以及上学的花销等等,沉甸甸压在了两位年近70的老人肩上。谁知白发送黑发的苦痛还在眼前,一场灾难又降临了。

2008年,58岁的大儿子因病去世,老伴对儿子过度思念,三年后,83岁的老伴也撒手人寰。原本热热闹闹的家,只剩下邱凤琴和孙子孤零零地相泣而坐。面对空荡荡的庭院,以后该怎么活?老人像被抽去了筋骨,一夜间,74岁的她,皱纹爬满了脸颊。亲戚陆续过来安慰,老人仍终日以泪洗面。

“我得活着,要是走了剩下孙子一个人,他怎么办,日子咬牙也得过……”让后辈幸福成了邱奶奶唯一的精神动力。但是年龄大且长期患有慢性病的她,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生。考虑到邱奶奶的情况当地政府为她提供了低保再加上女儿的接济,她和孙子得以继续生活。

中组部派驻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第一书记张骅入户与邱凤琴老人谈心

二、庭院中的希望

2016年当地政府考虑其虽年龄大,但依然有强烈的自主脱贫意愿后,决定对其重点帮扶。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定点帮扶远新村后,邱奶奶的心里燃起了新希望。

远新村种植业一直以来靠天吃饭,农民收入不高,除了土地几乎没有其他资源优势。邱奶奶一是年龄大、二是不能外出、三是没有其他技能。远新村能做什么?邱奶奶能做什么?第一书记张骅经常入户与邱奶奶谈心,希望能为邱奶奶以及远新村村民们找到一条合适的路。经过一番摸索北京林业大学与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调整远新村产业种植结构,而黑糯玉米营养丰富,香黏可口,虽然价格高,却深受人们喜爱,南方地区有推广成功的案例。最终北京林业大学从全国多地30多个品种中,筛选了7种适合当地种植的黑糯玉米,成立了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颜色农业”。

不久方案定下来了,第一书记决定帮助老人发展“庭院经济”即老人在自家园子里种养,由驻村工作队指导,最后协调帮助销售。这种模式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还具备经营灵活等特点适合当地发展。

驻村工作队指导邱凤琴老人种植蔬菜

三、庭院中的巾帼

黑糯玉米品种经过了理论的认定,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是否能在当地开花结果?希望是有了,能不能实现?谁敢做第一批勇者?一切有待解答。

“黑玉米村里几辈人都没种过,要是种不成,这一年等于白忙活。”村民回忆。正当大家都打退堂鼓时,一个声音出现了,“张书记,种黑玉米算我一个”。“邱奶奶,黑玉米种植有风险,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就别参与了。”第一书记劝阻说。“不怕,种成了我就跟着党脱贫了,种不成,大不了还当贫困户。”周围的村民看到80多岁的老太太都有这个勇气,也纷纷撸起袖子加入合作社。

第一书记也深受感动,决定帮助邱奶奶在自己庭院里种植黑糯玉米。就这样,一颗颗“黑珍珠”似的玉米种子在邱奶奶家的庭院中生根发芽,种子的播种、间苗、生长,除草期间老人精心照看。老人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着“黑珍珠”,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幼苗,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希望。

邱凤琴老人庭院内的黑糯玉米.jpg

邱凤琴老人整理庭院内的玉米和蔬菜

2018年底,邱奶奶的庭院喜获丰收,1.9亩的庭院,仅仅几个月的黑糯玉米种植就让老人增收了5000元。当年年底,邱奶奶顺利脱了贫。有了成功种植黑玉米的经验后,邱奶奶整个人焕发了活力,老人励志要在庭院里刨出金旮沓。2019年,老人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在自家庭院内支起了小冷棚,种蔬菜、养鸡雏,加上种植的黑糯玉米,当年年底老人就增收了7000元。

邱奶奶庭院内的黑糯玉米和冷棚

时间转眼到了2020年,村民们和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家家户户开始庭院养鸡,邱奶奶今年申请了100只,是村子里最多的一户。老人的庭院栽满种严,秋天里茄子、辣椒琳琅满目,冬日里鸡鸭成群,好像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空荡荡的庭院一下子热闹起来,扫除了老人心里的阴霾,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鸡雏生病,黑玉米出现多丫症,邱奶奶都会积极咨询工作队和专家,之后又回到庭院里反复认真琢磨、研究。后来,村里谁家园子里出现问题,也都找她来帮忙解答,邱奶奶如今成了村里种养殖的“专家”。

黑糯玉米、蔬菜、肉鸡,邱奶奶掰着手指算了算,年底最少收入1万元。“老了老了,我也当上了万元户,现在就等着孙子娶媳妇喽。”邱奶奶乐呵呵讲。

科右前旗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黑糯玉米

四、庭院中的幸福传递

2018年,邱奶奶被评为“身边最美远新人”,科尔沁镇政府为其颁发了脱贫光荣证书。如今邱凤琴老人的事迹广为流传,提起邱奶奶,村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纷纷竖起大拇指。

像邱奶奶这样的贫困户远新村还有很多,正是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对生活重拾了希望,从此庭院经济也在远新村传递下去。

74岁的高育良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伴残疾,去年在庭院中养殖30只肉鸡,年底收入2000多元。患有轻微脑血栓的曹德全也深受感染,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邱老太太83了,还能把园子种得这么好,我今年才70,也能种!……”。老两口在园子里种满了大葱、白菜、大蒜,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销售一空,年底纯收入6500 元。像这样65岁的老人远新村共有20 户,工作队因地制宜,根据每户老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

     如今远新村的风貌焕然一新,因为党的政策实施引导,泥泞道路和破旧危房一去不返;因为人们看到希望并为之努力奋发,慵懒风气消失不见。

如今,邱奶奶的庭院成了学习的景点,庭院的希望也在传递着。你看,晚饭过后,老人、妇女、孩子们在村部的广场上,高兴地跑着、跳着、唱着“幸福”。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