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岜莱诗会”推动世界遗产“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的咨政报告获批示

时间:2020-11-29 19:57:5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林凡建

咨政报告《关于以“岜莱诗会”推进“花山”带动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者:谢治菊、黄浩云、黄鹏、苏朝、林忠伟)近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的肯定性批示。报告提出通过一种成熟的力量来刺激“温室里的花朵”,冲击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快速提升品质规模,倍数扩大影响力,提出大手笔再次特邀张艺谋或策划大师为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统筹发展助力;改革创新花山景区体育游艺项目多措并举,做到人人互动参与,流连忘返;设立“岜莱”奖,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诗人队伍,形成抱团出山的战斗群体和集团效应;“岜莱诗会”作品要超越突破,力争在全国及东盟产生较大影响;定位精准,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多元化资金筹措保障可持续发展;“岜莱诗会”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联办活动,攀强附诗成龙成凤;以“岜莱诗会”推进“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带动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等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2016年7月10日,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

广西崇左市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绝壁上, 保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我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岩画主要分布在崇左市管辖的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四个县(区)境内。左江花山岩画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最大的人像高约3米,最小的仅二三十厘米。人像分为正身和侧身,正身人像形体较大,双臂向两侧曲肘上举,双腿弯曲半蹲,形如青蛙;侧身人像双臂上举,曲膝半蹲,作跳跃状。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器物侧有刀、剑、铜鼓、铜钟、独木舟等。这些图像在崖壁上错综呈现,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典型的组合是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像居中,脚下有狗,身旁有铜鼓,四周有众多动作一致的侧身人像。整个场面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极像一场庄严又欢快的祭祀活动。这些色彩鲜艳、不断重复的画面,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被称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断崖上的敦煌”。

左江花山岩画有它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它以“蹲式人形”为主题,风格高度统一,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它的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多达2600多个的图像数量,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画板”。

据考证,世界岩画与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岩画的分布遍及五大洲,以其全球性的广度和历史性的深度,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现在全球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岩画。在世界范围内,岩画这门艺术包容了人类早期活动的内幕。它在坚如磐石的山岩上描绘了早期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抽象、综合和想象的才能。世界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巨大的史诗。左江花山岩画的背后都有骆越人民聪明、智慧、勤劳的身影,民族文化在岩画中大放异彩。岩画不仅代表着人类早期的艺术创造力,而且也包含着人类迁徙的最早证明。在文字发明之前,它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最有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西民族报自开设“岜莱诗会”专栏以来,开展采风、诗会等系列活动,至目前,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进行过深度报道或评论对“岜莱诗会”进行过报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岜莱诗会”已成为广西诗歌创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岜莱诗会”被誉为“广西的文学高地”,形成了一个“岜莱诗会”诗歌现象,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网、今日头条、中新网广西、中国政协传媒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民族宗教网、当代广西网、搜狐、凤凰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晚报等37家主流媒体以《广西:“岜莱诗会”渐成文学高地》为题进行全方位专题报道 。2020年1月至3月,广西民族报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联袂打造“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先后在两家媒体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共推出11辑网络诗作,包括119名作者139首诗,专题11辑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其中由该专题首发的27首作品被选入由著名作家、评论家、《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担任主编,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写序,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人间有大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篇选》一书。不少诗篇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为“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著作,统一安排在《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广西文艺界》等主流媒体同步刊发。从中央到地方近百家主流媒体对该专题进行过报道或评论。10月份中央宣传部传媒监管局发文,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报纸专题审读情况进行通报,《广西民族报》的“诗歌助力 同心抗疫”专题,用一组组诗歌鼓舞读者坚定意志、共克时艰的做法得到表扬,由此本报成为广西三家获得表扬的单位之一。

以“岜菜诗会”推动世界遗产“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带动广西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最佳的路径选择之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以“岜莱诗会”推动世界遗产“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的咨政报告获批示

时间:2020-11-29 19:57:5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林凡建

咨政报告《关于以“岜莱诗会”推进“花山”带动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者:谢治菊、黄浩云、黄鹏、苏朝、林忠伟)近日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的肯定性批示。报告提出通过一种成熟的力量来刺激“温室里的花朵”,冲击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快速提升品质规模,倍数扩大影响力,提出大手笔再次特邀张艺谋或策划大师为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统筹发展助力;改革创新花山景区体育游艺项目多措并举,做到人人互动参与,流连忘返;设立“岜莱”奖,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诗人队伍,形成抱团出山的战斗群体和集团效应;“岜莱诗会”作品要超越突破,力争在全国及东盟产生较大影响;定位精准,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多元化资金筹措保障可持续发展;“岜莱诗会”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联办活动,攀强附诗成龙成凤;以“岜莱诗会”推进“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带动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等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2016年7月10日,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

广西崇左市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绝壁上, 保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我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岩画主要分布在崇左市管辖的宁明、龙州、江州和扶绥四个县(区)境内。左江花山岩画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最大的人像高约3米,最小的仅二三十厘米。人像分为正身和侧身,正身人像形体较大,双臂向两侧曲肘上举,双腿弯曲半蹲,形如青蛙;侧身人像双臂上举,曲膝半蹲,作跳跃状。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器物侧有刀、剑、铜鼓、铜钟、独木舟等。这些图像在崖壁上错综呈现,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典型的组合是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像居中,脚下有狗,身旁有铜鼓,四周有众多动作一致的侧身人像。整个场面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极像一场庄严又欢快的祭祀活动。这些色彩鲜艳、不断重复的画面,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被称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断崖上的敦煌”。

左江花山岩画有它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它以“蹲式人形”为主题,风格高度统一,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它的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多达2600多个的图像数量,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画板”。

据考证,世界岩画与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岩画的分布遍及五大洲,以其全球性的广度和历史性的深度,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现在全球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岩画。在世界范围内,岩画这门艺术包容了人类早期活动的内幕。它在坚如磐石的山岩上描绘了早期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抽象、综合和想象的才能。世界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巨大的史诗。左江花山岩画的背后都有骆越人民聪明、智慧、勤劳的身影,民族文化在岩画中大放异彩。岩画不仅代表着人类早期的艺术创造力,而且也包含着人类迁徙的最早证明。在文字发明之前,它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最有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西民族报自开设“岜莱诗会”专栏以来,开展采风、诗会等系列活动,至目前,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进行过深度报道或评论对“岜莱诗会”进行过报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岜莱诗会”已成为广西诗歌创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岜莱诗会”被誉为“广西的文学高地”,形成了一个“岜莱诗会”诗歌现象,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网、今日头条、中新网广西、中国政协传媒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民族宗教网、当代广西网、搜狐、凤凰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晚报等37家主流媒体以《广西:“岜莱诗会”渐成文学高地》为题进行全方位专题报道 。2020年1月至3月,广西民族报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联袂打造“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先后在两家媒体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共推出11辑网络诗作,包括119名作者139首诗,专题11辑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其中由该专题首发的27首作品被选入由著名作家、评论家、《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担任主编,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写序,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人间有大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篇选》一书。不少诗篇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选为“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著作,统一安排在《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广西文艺界》等主流媒体同步刊发。从中央到地方近百家主流媒体对该专题进行过报道或评论。10月份中央宣传部传媒监管局发文,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报纸专题审读情况进行通报,《广西民族报》的“诗歌助力 同心抗疫”专题,用一组组诗歌鼓舞读者坚定意志、共克时艰的做法得到表扬,由此本报成为广西三家获得表扬的单位之一。

以“岜菜诗会”推动世界遗产“花山”稳固脱贫攻坚战果、带动广西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最佳的路径选择之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李彬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