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小车间发挥大作用

时间:2020-12-07 14:27: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县,人口32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81户9023人,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了还要致富,生活需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重要指示,在全力巩固提升脱贫质效的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及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创新扶贫车间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越来越多农民群众走进车间、务工增收,不仅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更为推动泰来从“全面脱贫”迈向“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泰来县扶贫车间建设发展情况。

1-扶贫车间分布图.jpg

一、因地制宜,准确定位谋发展

泰来县深刻认识到治贫之本在于发展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泰来县扶贫车间发展实施方案》《泰来县巩固提升阶段关于切实抓好产业扶贫的意见》,坚持“因地制宜、投入适度、规模相当、合理布局”建设原则,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引入汽车座垫编织、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等“小快灵”手工项目,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是明确发展模式,因陋就简建起来。泰来县从半农半牧县经济发展基础和现实出发,以“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能持久”为出发点和立脚点,确定汽车座垫编织作为扶贫车间主打项目,积极对接江苏发达地区,招引江苏瑞王汽车饰品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入驻,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同时,鼓励各乡镇乘势而上,结合自身实际,挖掘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等项目。各村积极响应,采取“企业+扶贫车间+农户+贫困户+订单”运营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村办公室、校舍和农家小院等场所修缮后建立扶贫车间。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加快扶贫车间建设步伐。

2.jpg

二是降低就业门槛,吸引群众走进来。扶贫车间最大限度降低务工就业门槛,应纳尽纳,采取“整零结合”,既车间及居家代工相结合,允许部分因身体行动不便、距离车间较远人员居家务工,调动没有务工门路和年老体弱、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等群体加入积极性。被一般企业“拒之门外”的老弱病残成了车间“新宠”、主力,平洋村扶贫车间58岁残疾贫困户刘金平,罹患小儿麻痹,58年来走路一直靠爬行,本可居家编制的她,风雨不误到扶贫车间上班。她说:“我活了五十多年了,一直是靠家里人养活我,自己的身体原因从来也没赚过钱,没为这个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有了手工编织,我终于可以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了”。

三是强化服务引导,让群众思想转过来。全县上下协同联动,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各乡镇、帮扶责任单位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调动群众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前,瑞王公司为群众提供免费上岗培训,使其快速掌握编织技术。县、镇、村、企四方联合聘请车间技术能手、技术熟练的车间主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费巡回式不定期培训,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

四是政策激励带动,使群众腰包鼓起来。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多劳多得,出台《泰来县扶贫编织车间奖励办法》,对就业人员、车间主任、村集体给予奖励补贴。工人完成1套手工编织座垫代工费150元,政府补贴50元。车间主任每月1000元底薪,另设定鼓励生产、提升质量的奖励政策,发挥能人领带作用。每年奖励完成车间建设任务的村8万元,激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政策引领,调动群众编织热情,实现从地垄沟走上生产线的梦想。平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乔福军夫妇都是残疾人,务工无门、创业无路,扶贫车间却让他的人生“逆袭”,摆脱了“以酒度日”的消沉情绪,靠着一双巧手,夫妻二人当年靠编织就每人增收4000多元。因为技术过硬,乔福军一年后就当了“师父”,目前他教的徒弟已有30多人,还被聘为扶贫车间管理员,月收入从700元增至1200元,一年收入可达16000余元。

3.jpg

二、决策对路,真帮实扶见成效

扶持一个好项目,就像栽下一棵“摇钱树”。泰来县聚焦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群众迫切需求,依托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树特色产业,起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村“两委”增力的显著效果。

一是成本投入低,辐射带动能力强。泰来县扶贫车间均由闲置、破败场所改建而来,变废为宝,成本均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扶贫车间建设资金投入、建设规模、技术、辐射范围等难题,符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在东北农村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2019年6月17日项目启动以来,全县8个乡镇34个村,已建设35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1300余人务工增收,其中贫困群众200余人。汽车座垫编织一项累计生产5万套,销售额达1300万元。

二是吸纳群体广,简单易学增收快。全县扶贫车间除吸纳贫困户200余人外,还吸纳五十周岁以上老人310人,残疾人54人,无法外出务工农村闲置劳力670人。中老年妇女成为汽车座垫编织主力军,占车间务工人员83%。据初步统计,员工的月收入在500元-800元之间,熟练工人月收入可达800元-1000元,年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三是志智双扶,变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扶贫车间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彻底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创造新生活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目标,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4.JPG

三、拓展功能,增收致富树新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泰来县脱贫摘帽后,在发挥好扶贫车间巩固增收作用的同时,积极挖掘车间新功能,丰富新内涵,将其拓展为群众的文化娱乐舞台、互助服务驿站、矛盾调解阵地,着力打造成让群众既有获得感又有归属感的“幸福之家”。

一是文化娱乐舞台,做到劳有所乐。鼓励村屯“文化人”、广场舞、秧歌队成员加入车间,开展红歌合唱及秧歌、二人转等东北传统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教育引导农村深化移风易俗,鼓励履行赡养义务,促进乡风文明,把文化自信根植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传统文化里。每逢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车间都会组织文艺汇演,人人参与,改变了大家害羞心理,从不想唱、不敢唱到开口唱、我想唱。她们的业余活动也丰富多彩,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大家跳健身操。通过文化活动,把感党恩、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融入车间文化,大家手里忙着、嘴里唱着,心里乐着。有了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由衷发出了我融入、我奋斗、我幸福的心声。

二是互助服务驿站,做到弱有所帮。针对农村重度残疾人、鳏寡孤独老人等8类重点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较低、卫生较差情况。泰来县组建了以扶贫车间员工中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互助服务队,结对帮服,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后顾之忧。让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回归。仅平洋镇,就已建立互助服务队9支,拥有63名队员。双山村互助服务队员臧平,白天务工,晚上到服务的3户对象家“帮工”。曲殿才家过去卫生极差,房前屋后垃圾靠风刮,乱泼乱倒的脏水靠蒸发,是村屯干部心里的“老大难”。经过多次入户服务,臧平的真情感化了曲殿才,用老百姓的话说,臧平跟着曲殿才“屁股后儿”收拾。如今,走进他家,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室外连一根杂草都没有。周围群众都发自内心佩服这支互助服务队。

三是矛盾调解阵地,做到难有所纾。通过扶贫车间丰富“枫桥经验”泰来版内涵,把广场舞“大妈调解队”、“巾帼调解团”等群众调解组织成员吸引到扶贫车间,在交谈、交流中掌握社情民意,通过这些有威信、威望的调解团成员发现并调解矛盾纠纷,潜移默化把法制思维带到群众中,不但解开了群众的“心疙瘩”、还转变了法制观念淡薄的“老脑筋”,达到了群防群治效果,维护了和谐稳定。平洋镇东胜村车间内的3名“巾帼调解团”成员,由妇女主席带头,在村屯文化广场和小卖店等人员聚集场所,了解哪户对村里有积怨想上访,谁家有债务纠纷,谁家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主动介入调解。目前已调处矛盾纠纷10多起。全村没有“民转刑”案件发生,更没有因调解不到位激化矛盾造成上访事件,真正将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出村。(泰来县委、泰来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泰来县    

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小车间发挥大作用

时间:2020-12-07 14:27: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县,人口32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81户9023人,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了还要致富,生活需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重要指示,在全力巩固提升脱贫质效的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及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创新扶贫车间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越来越多农民群众走进车间、务工增收,不仅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更为推动泰来从“全面脱贫”迈向“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泰来县扶贫车间建设发展情况。

1-扶贫车间分布图.jpg

一、因地制宜,准确定位谋发展

泰来县深刻认识到治贫之本在于发展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泰来县扶贫车间发展实施方案》《泰来县巩固提升阶段关于切实抓好产业扶贫的意见》,坚持“因地制宜、投入适度、规模相当、合理布局”建设原则,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引入汽车座垫编织、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等“小快灵”手工项目,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是明确发展模式,因陋就简建起来。泰来县从半农半牧县经济发展基础和现实出发,以“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能持久”为出发点和立脚点,确定汽车座垫编织作为扶贫车间主打项目,积极对接江苏发达地区,招引江苏瑞王汽车饰品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入驻,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同时,鼓励各乡镇乘势而上,结合自身实际,挖掘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等项目。各村积极响应,采取“企业+扶贫车间+农户+贫困户+订单”运营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村办公室、校舍和农家小院等场所修缮后建立扶贫车间。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加快扶贫车间建设步伐。

2.jpg

二是降低就业门槛,吸引群众走进来。扶贫车间最大限度降低务工就业门槛,应纳尽纳,采取“整零结合”,既车间及居家代工相结合,允许部分因身体行动不便、距离车间较远人员居家务工,调动没有务工门路和年老体弱、身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等群体加入积极性。被一般企业“拒之门外”的老弱病残成了车间“新宠”、主力,平洋村扶贫车间58岁残疾贫困户刘金平,罹患小儿麻痹,58年来走路一直靠爬行,本可居家编制的她,风雨不误到扶贫车间上班。她说:“我活了五十多年了,一直是靠家里人养活我,自己的身体原因从来也没赚过钱,没为这个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有了手工编织,我终于可以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了”。

三是强化服务引导,让群众思想转过来。全县上下协同联动,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各乡镇、帮扶责任单位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调动群众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前,瑞王公司为群众提供免费上岗培训,使其快速掌握编织技术。县、镇、村、企四方联合聘请车间技术能手、技术熟练的车间主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费巡回式不定期培训,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

四是政策激励带动,使群众腰包鼓起来。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多劳多得,出台《泰来县扶贫编织车间奖励办法》,对就业人员、车间主任、村集体给予奖励补贴。工人完成1套手工编织座垫代工费150元,政府补贴50元。车间主任每月1000元底薪,另设定鼓励生产、提升质量的奖励政策,发挥能人领带作用。每年奖励完成车间建设任务的村8万元,激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政策引领,调动群众编织热情,实现从地垄沟走上生产线的梦想。平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乔福军夫妇都是残疾人,务工无门、创业无路,扶贫车间却让他的人生“逆袭”,摆脱了“以酒度日”的消沉情绪,靠着一双巧手,夫妻二人当年靠编织就每人增收4000多元。因为技术过硬,乔福军一年后就当了“师父”,目前他教的徒弟已有30多人,还被聘为扶贫车间管理员,月收入从700元增至1200元,一年收入可达16000余元。

3.jpg

二、决策对路,真帮实扶见成效

扶持一个好项目,就像栽下一棵“摇钱树”。泰来县聚焦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群众迫切需求,依托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培树特色产业,起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村“两委”增力的显著效果。

一是成本投入低,辐射带动能力强。泰来县扶贫车间均由闲置、破败场所改建而来,变废为宝,成本均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扶贫车间建设资金投入、建设规模、技术、辐射范围等难题,符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在东北农村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2019年6月17日项目启动以来,全县8个乡镇34个村,已建设35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1300余人务工增收,其中贫困群众200余人。汽车座垫编织一项累计生产5万套,销售额达1300万元。

二是吸纳群体广,简单易学增收快。全县扶贫车间除吸纳贫困户200余人外,还吸纳五十周岁以上老人310人,残疾人54人,无法外出务工农村闲置劳力670人。中老年妇女成为汽车座垫编织主力军,占车间务工人员83%。据初步统计,员工的月收入在500元-800元之间,熟练工人月收入可达800元-1000元,年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三是志智双扶,变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扶贫车间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彻底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创造新生活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目标,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4.JPG

三、拓展功能,增收致富树新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泰来县脱贫摘帽后,在发挥好扶贫车间巩固增收作用的同时,积极挖掘车间新功能,丰富新内涵,将其拓展为群众的文化娱乐舞台、互助服务驿站、矛盾调解阵地,着力打造成让群众既有获得感又有归属感的“幸福之家”。

一是文化娱乐舞台,做到劳有所乐。鼓励村屯“文化人”、广场舞、秧歌队成员加入车间,开展红歌合唱及秧歌、二人转等东北传统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教育引导农村深化移风易俗,鼓励履行赡养义务,促进乡风文明,把文化自信根植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传统文化里。每逢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车间都会组织文艺汇演,人人参与,改变了大家害羞心理,从不想唱、不敢唱到开口唱、我想唱。她们的业余活动也丰富多彩,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大家跳健身操。通过文化活动,把感党恩、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融入车间文化,大家手里忙着、嘴里唱着,心里乐着。有了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由衷发出了我融入、我奋斗、我幸福的心声。

二是互助服务驿站,做到弱有所帮。针对农村重度残疾人、鳏寡孤独老人等8类重点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较低、卫生较差情况。泰来县组建了以扶贫车间员工中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互助服务队,结对帮服,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后顾之忧。让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回归。仅平洋镇,就已建立互助服务队9支,拥有63名队员。双山村互助服务队员臧平,白天务工,晚上到服务的3户对象家“帮工”。曲殿才家过去卫生极差,房前屋后垃圾靠风刮,乱泼乱倒的脏水靠蒸发,是村屯干部心里的“老大难”。经过多次入户服务,臧平的真情感化了曲殿才,用老百姓的话说,臧平跟着曲殿才“屁股后儿”收拾。如今,走进他家,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室外连一根杂草都没有。周围群众都发自内心佩服这支互助服务队。

三是矛盾调解阵地,做到难有所纾。通过扶贫车间丰富“枫桥经验”泰来版内涵,把广场舞“大妈调解队”、“巾帼调解团”等群众调解组织成员吸引到扶贫车间,在交谈、交流中掌握社情民意,通过这些有威信、威望的调解团成员发现并调解矛盾纠纷,潜移默化把法制思维带到群众中,不但解开了群众的“心疙瘩”、还转变了法制观念淡薄的“老脑筋”,达到了群防群治效果,维护了和谐稳定。平洋镇东胜村车间内的3名“巾帼调解团”成员,由妇女主席带头,在村屯文化广场和小卖店等人员聚集场所,了解哪户对村里有积怨想上访,谁家有债务纠纷,谁家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主动介入调解。目前已调处矛盾纠纷10多起。全村没有“民转刑”案件发生,更没有因调解不到位激化矛盾造成上访事件,真正将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出村。(泰来县委、泰来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