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山东潍坊:石家河经济区凝聚脱贫攻坚滚滚洪流

时间:2020-12-14 18:25:2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宗波 宋利 卢相青

冕崮山前,弥水清清。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是中共临朐县委的诞生地,这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红色沂蒙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全区基层党员干部们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奉献,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勠力同心,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滚滚洪流,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区党工委书记高帅话语坚定,充满信心。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02.jpg

“红色网格”不落一人

“一网兜进民生事”。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党建+”网格服务体系,让党组织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旗在网格中高高飘扬。

全区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党员人数、地域划分等因素,设置12个行政村党总支、38个自然村党支部、70个网格党小组,131名网格员、690名农村党员开展联户工作,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中,实行“一项工作、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结合全县“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全面开展“大排查”活动,坚持户户到,对继续享受政策户431户、915人,即时帮扶户22户、42人进行低保、五保政策再识别、再落实,27户低保转五保、424人落实低保。全面排查贫困户残疾鉴定、两项补贴办理情况,核实确认480人的残疾证发放、876人的慢性病备案及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对贫困户住房硬件整改统一施工,对基本生活家具统一购置。为 306 户残疾贫困户无障碍改造,为贫困户厕改246户,修缮房屋、院墙325户,粉刷房屋墙壁3.6万余平方,吊顶、刮瓷2.4万余平方米,贫困户家居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3岁的马玉臻是宝畔台村的党支部书记,她自己创办沂蒙锅刷厂,带动本村45岁的张潍坊和55岁的张兴良两个贫困户在厂里就业,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马玉臻每年还自费购买米、面等生活物资走访本村贫困户,得到大家的称赞。

50岁的李召洪是崔册村的残疾人贫困户,丈夫吴兆民常年外出务工,两个孩子不在身边,村首席代表王永金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帮其扶贫扶志。由于李召洪下肢瘫痪,王永金为其联系十字绣等手工绣品活,让她享受低保优惠补贴政策,县残联免费提供辅具,李召洪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有了奔头。

54岁的郭宝红是岸青村继续享受政策户,家中有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丈夫因病去世,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红色网格”的对口帮扶联系人是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鞠光明,他走访了解情况后,帮助郭宝红联系就近工作,到村里的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基地清扫电板灰尘,平时回家照顾老人起居。现在,她提起“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是满口称赞:“这次脱贫攻坚大走访,政府干部和村干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多次上门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我心里感觉很暖和”。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12.jpg

发展“果”业增收致富

“好山好水好生态,上风上水石家河”。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人,境内有着优越的山水资源条件。

如何利用区内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一班人在区党工委书记高帅带领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念好“生态经”,引来“金凤凰”,探索发展“果”品产业新路子。

在群山环抱的蔡峪村,连绵不断的石岭上,遍布根系发达且耐旱的野酸枣树(当地人称为棘子),村民种庄稼种不成,成了一片片荒山。全村1600多口人守着16000亩的贫瘠山岭,找不到出路,蔡峪村成了省定贫困村。2014年,蔡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4户。

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哪里?村里有在棘子树上嫁接甜枣的历史。“之前就有村民尝试,当时就是为了自己吃,吃不了的拿到集市上卖。后来就有点成气候了,有了一定的销量。”桥沟中心村村主任、蔡峪村首席代表王玫征说,看到嫁接甜枣带来的一丝曙光,大家心里有了谱。

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向大山要出路,引导蔡峪村利用满山的野酸枣树搞甜枣嫁接,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一个甜枣富民产业。蔡峪村村民王永春说,用棘子树嫁接的甜枣,枣树更加抗旱、耐病虫害,结出的果子甜度高、口感好,而且枣树也就一人高,采摘省事,打理轻松。

如今,蔡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甜枣,曾经被人嫌弃的“棘子山”上长出了“摇钱树”,全村甜枣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不仅让群众脱贫致富,成功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还带动周边的古河村、桥沟村、岸青村、泉庄村等村落发展形成了万亩甜枣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美味“果”然不同的石家河苹果,是当地脱贫致富“果”。 聂伟是一位“80后”, 也是柳子村村委干部,他通过流转土地种植10亩苹果,创办临朐县慧琪果蔬专业合作社,年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带动本村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聂伟的苹果园里,他说在产业扶贫上发挥“头雁作用”,在区聘请的果树专家指导下,科学种植红富士、鲁丽苹果新品种,投资安装节水灌溉设备,整个果园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冬季果树管理开始了。聂伟通过参加农业技术讲座,回来就指导枝条修剪的社员:拉枝是一门学问,密植的果树力求树形呈现自由纺锤型结构,透光好,不用铺设反光板,也不用人工摘除苹果周围的遮挡叶片,充足的光照能保证果实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这样,聂伟每年带动桥沟、沈洪、冕崮前等村20多人在果园打工,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剪枝、疏果、套袋、采摘、分拣、装箱,甜的果子,甜的日子,人人喜悦笑在脸上。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14.jpg

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作为典型农业乡镇,大力发展苹果、甜枣、黄烟、中草药等优势产业,拥有10000亩甜枣、6000亩苹果、4000亩山楂、2000亩黄烟、5000亩中草药,另有桃、葡萄、樱桃、猕猴桃等2000余亩,推动“灵山秀水、康养小镇”建设,全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9月,石家河生态经济区被授予“潍坊市脱贫攻坚示范镇街区”称号。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山东潍坊:石家河经济区凝聚脱贫攻坚滚滚洪流

时间:2020-12-14 18:25:2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宗波 宋利 卢相青

冕崮山前,弥水清清。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是中共临朐县委的诞生地,这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红色沂蒙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全区基层党员干部们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奉献,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勠力同心,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滚滚洪流,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区党工委书记高帅话语坚定,充满信心。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02.jpg

“红色网格”不落一人

“一网兜进民生事”。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党建+”网格服务体系,让党组织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旗在网格中高高飘扬。

全区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党员人数、地域划分等因素,设置12个行政村党总支、38个自然村党支部、70个网格党小组,131名网格员、690名农村党员开展联户工作,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中,实行“一项工作、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结合全县“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全面开展“大排查”活动,坚持户户到,对继续享受政策户431户、915人,即时帮扶户22户、42人进行低保、五保政策再识别、再落实,27户低保转五保、424人落实低保。全面排查贫困户残疾鉴定、两项补贴办理情况,核实确认480人的残疾证发放、876人的慢性病备案及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对贫困户住房硬件整改统一施工,对基本生活家具统一购置。为 306 户残疾贫困户无障碍改造,为贫困户厕改246户,修缮房屋、院墙325户,粉刷房屋墙壁3.6万余平方,吊顶、刮瓷2.4万余平方米,贫困户家居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3岁的马玉臻是宝畔台村的党支部书记,她自己创办沂蒙锅刷厂,带动本村45岁的张潍坊和55岁的张兴良两个贫困户在厂里就业,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马玉臻每年还自费购买米、面等生活物资走访本村贫困户,得到大家的称赞。

50岁的李召洪是崔册村的残疾人贫困户,丈夫吴兆民常年外出务工,两个孩子不在身边,村首席代表王永金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帮其扶贫扶志。由于李召洪下肢瘫痪,王永金为其联系十字绣等手工绣品活,让她享受低保优惠补贴政策,县残联免费提供辅具,李召洪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有了奔头。

54岁的郭宝红是岸青村继续享受政策户,家中有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丈夫因病去世,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红色网格”的对口帮扶联系人是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鞠光明,他走访了解情况后,帮助郭宝红联系就近工作,到村里的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基地清扫电板灰尘,平时回家照顾老人起居。现在,她提起“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是满口称赞:“这次脱贫攻坚大走访,政府干部和村干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多次上门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我心里感觉很暖和”。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12.jpg

发展“果”业增收致富

“好山好水好生态,上风上水石家河”。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人,境内有着优越的山水资源条件。

如何利用区内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一班人在区党工委书记高帅带领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念好“生态经”,引来“金凤凰”,探索发展“果”品产业新路子。

在群山环抱的蔡峪村,连绵不断的石岭上,遍布根系发达且耐旱的野酸枣树(当地人称为棘子),村民种庄稼种不成,成了一片片荒山。全村1600多口人守着16000亩的贫瘠山岭,找不到出路,蔡峪村成了省定贫困村。2014年,蔡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4户。

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哪里?村里有在棘子树上嫁接甜枣的历史。“之前就有村民尝试,当时就是为了自己吃,吃不了的拿到集市上卖。后来就有点成气候了,有了一定的销量。”桥沟中心村村主任、蔡峪村首席代表王玫征说,看到嫁接甜枣带来的一丝曙光,大家心里有了谱。

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向大山要出路,引导蔡峪村利用满山的野酸枣树搞甜枣嫁接,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一个甜枣富民产业。蔡峪村村民王永春说,用棘子树嫁接的甜枣,枣树更加抗旱、耐病虫害,结出的果子甜度高、口感好,而且枣树也就一人高,采摘省事,打理轻松。

如今,蔡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甜枣,曾经被人嫌弃的“棘子山”上长出了“摇钱树”,全村甜枣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不仅让群众脱贫致富,成功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还带动周边的古河村、桥沟村、岸青村、泉庄村等村落发展形成了万亩甜枣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美味“果”然不同的石家河苹果,是当地脱贫致富“果”。 聂伟是一位“80后”, 也是柳子村村委干部,他通过流转土地种植10亩苹果,创办临朐县慧琪果蔬专业合作社,年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带动本村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聂伟的苹果园里,他说在产业扶贫上发挥“头雁作用”,在区聘请的果树专家指导下,科学种植红富士、鲁丽苹果新品种,投资安装节水灌溉设备,整个果园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冬季果树管理开始了。聂伟通过参加农业技术讲座,回来就指导枝条修剪的社员:拉枝是一门学问,密植的果树力求树形呈现自由纺锤型结构,透光好,不用铺设反光板,也不用人工摘除苹果周围的遮挡叶片,充足的光照能保证果实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这样,聂伟每年带动桥沟、沈洪、冕崮前等村20多人在果园打工,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剪枝、疏果、套袋、采摘、分拣、装箱,甜的果子,甜的日子,人人喜悦笑在脸上。

微信图片_20201214182514.jpg

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作为典型农业乡镇,大力发展苹果、甜枣、黄烟、中草药等优势产业,拥有10000亩甜枣、6000亩苹果、4000亩山楂、2000亩黄烟、5000亩中草药,另有桃、葡萄、樱桃、猕猴桃等2000余亩,推动“灵山秀水、康养小镇”建设,全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9月,石家河生态经济区被授予“潍坊市脱贫攻坚示范镇街区”称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