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陕西榆阳:产业发展在结构优化中转型升级

时间:2020-12-19 12:14:3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高扬扬

“十三五”以来,陕西榆阳区多措并举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工业经济步入高端发展新阶段,第三产业取得融合发展新突破,全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成为全国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县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

图片1.png

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

榆阳区强力推进“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程度综合性提升,农业产值效益突破性增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多家、家庭农场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多名,开通了农产品线下“直通车”和线上交易平台;实施“一户一田”40万亩,完成土地流转交易45万亩;270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清零”,农民入股分红总额突破1亿元。“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村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今年种植的800亩万寿菊长势喜人,生产万寿菊花茶8000多千克,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总收益突破200万元。”榆阳区青云镇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说。

图片2.png

同时,榆阳区充分发挥陕果、中盛、大地种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辟了“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大产业格局,启动建设了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优质饲草、10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榆阳湖羊,以及脱毒马铃薯、山地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中国草业明珠”和全国最大的肉羊、马铃薯全产业链基地,成为全国玉米高产区、全国小杂粮高产区、全市设施蔬菜种植大区,全省畜禽养殖大区。

图片3.png

“十三五”末,榆阳区粮食总产量达到9亿斤,较“十二五”末提高80%,实现“十四连丰”;羊子、生猪饲养量突破“双百万”,均稳居全市第一;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1.3%,较“十二五”末提高11.3%,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农业总产值73亿元,较“十二五”末提高66%。

工业经济步入高端发展新层面

图片4.png

榆阳区大力实施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和资源深度转化利用战略,工业产业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以来榆阳区共投资3000多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00多个,新建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13个,优质煤炭产能持续释放,煤炭产量较“十二五”末增加3194万吨,成为亿吨产煤大区。同时,顺利建成未来能化100万吨煤液化、兖州煤业50万吨DMMn、陕西有色60万吨新材料、长庆油田200亿方上古天然气处理、朗坤清洁利用等高端能化项目,能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建设了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铝下游产业园、轻工产业园,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图片5.png

“我公司瞄准榆阳区50万吨铝业产能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利好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底,年产1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6—8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陕西春晨博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蕤说。

“十三五”末,榆阳区工业用电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位,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00MW;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137户和880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倍和1.5倍。

第三产业取得融合发展新突破

图片6.png

榆阳区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实施了“特色文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建设。全域旅游全面推开,建成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女子民兵治沙连、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重点文旅工程,打造了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乡村旅游新业态,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获批省级地质公园,赵家峁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色草湾、三道河则等6个村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每年开展近百项“大美榆阳”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年均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图片7.png

“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的这么好,我去年决定回到村里经营游乐项目,到现在纯收入达四十多万元,我还带动了我们村3个贫困户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赵家峁村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赵昌渊说。截至11月初,全区共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图片8.png

榆阳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象道国际物流园,盘活榆阳高新区聚能物流中心,建设了三科智慧农商城、聚钛物流,引进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物流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才、京东榆林馆等电商平台持续扩大交易规模,传统商贸业广泛开展电商业务,电商主体达到2000户,线上交易额年均30亿元。“十三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9倍。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陕西榆阳:产业发展在结构优化中转型升级

时间:2020-12-19 12:14:3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高扬扬

“十三五”以来,陕西榆阳区多措并举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工业经济步入高端发展新阶段,第三产业取得融合发展新突破,全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成为全国一二三产融合试点县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县区。

图片1.png

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

榆阳区强力推进“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程度综合性提升,农业产值效益突破性增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0多家、家庭农场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多名,开通了农产品线下“直通车”和线上交易平台;实施“一户一田”40万亩,完成土地流转交易45万亩;270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清零”,农民入股分红总额突破1亿元。“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村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今年种植的800亩万寿菊长势喜人,生产万寿菊花茶8000多千克,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总收益突破200万元。”榆阳区青云镇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说。

图片2.png

同时,榆阳区充分发挥陕果、中盛、大地种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辟了“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大产业格局,启动建设了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优质饲草、10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榆阳湖羊,以及脱毒马铃薯、山地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中国草业明珠”和全国最大的肉羊、马铃薯全产业链基地,成为全国玉米高产区、全国小杂粮高产区、全市设施蔬菜种植大区,全省畜禽养殖大区。

图片3.png

“十三五”末,榆阳区粮食总产量达到9亿斤,较“十二五”末提高80%,实现“十四连丰”;羊子、生猪饲养量突破“双百万”,均稳居全市第一;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1.3%,较“十二五”末提高11.3%,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农业总产值73亿元,较“十二五”末提高66%。

工业经济步入高端发展新层面

图片4.png

榆阳区大力实施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和资源深度转化利用战略,工业产业建设成效明显。2015年以来榆阳区共投资3000多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00多个,新建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13个,优质煤炭产能持续释放,煤炭产量较“十二五”末增加3194万吨,成为亿吨产煤大区。同时,顺利建成未来能化100万吨煤液化、兖州煤业50万吨DMMn、陕西有色60万吨新材料、长庆油田200亿方上古天然气处理、朗坤清洁利用等高端能化项目,能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建设了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铝下游产业园、轻工产业园,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图片5.png

“我公司瞄准榆阳区50万吨铝业产能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利好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底,年产1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6—8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陕西春晨博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蕤说。

“十三五”末,榆阳区工业用电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位,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00MW;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137户和880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倍和1.5倍。

第三产业取得融合发展新突破

图片6.png

榆阳区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实施了“特色文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建设。全域旅游全面推开,建成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女子民兵治沙连、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重点文旅工程,打造了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乡村旅游新业态,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获批省级地质公园,赵家峁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色草湾、三道河则等6个村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每年开展近百项“大美榆阳”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年均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图片7.png

“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的这么好,我去年决定回到村里经营游乐项目,到现在纯收入达四十多万元,我还带动了我们村3个贫困户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赵家峁村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赵昌渊说。截至11月初,全区共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图片8.png

榆阳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象道国际物流园,盘活榆阳高新区聚能物流中心,建设了三科智慧农商城、聚钛物流,引进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物流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才、京东榆林馆等电商平台持续扩大交易规模,传统商贸业广泛开展电商业务,电商主体达到2000户,线上交易额年均30亿元。“十三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9倍。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