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援藏脱贫攻坚,今生无悔的选择

时间:2020-12-23 14:57:1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汤 勇

脱贫攻坚工作接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在高原的日日夜夜,偶有所思,略有所得,今不揣浅陋,谈几点体会。

援藏,在时间上投身一场潮流

从唐朝文成公主时代的汉藏联姻到清朝派驻大臣,从十八军筑路改善基础设施到支教、支医、支边,从各系统对口帮扶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全面奔康,汉藏交往的历史,是一场接一场民族、文化、技术、经济交流史,是一段接一段由浅入深、全面融合、共同发展史,是一股接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宏大潮流。

现今援藏,因精准扶贫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意义。东西部合作、省内对口帮扶,融人、财、物、政策四位一体,结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层面,让藏区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社会发展稳步向前,百姓福祉全面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国家层面和历史角度来看,援藏,是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步。在全球范围来看,精准扶贫,让我国率先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援藏,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继而助推国家继续强大。

投身于这样的历史潮流中,我是幸运儿也是弄潮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书写者。

援藏,在旅途中丰富一段阅历

世界高城理塘平均海拔4300米,年均气温3℃,属全国十二个最艰苦的六类地区之一。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要说,在成都的安逸生活限制了我们对于仅仅656公里外的理塘县莫坝乡贫困程度的想象力。初到莫坝乡时是在深冬:那102公里下乡沿途的荒凉恍如隔世,走村入户中那些残破的藏房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冬季漫长枯水期中不到30伏特的电压点亮的白炽灯仅如一根细小的红丝,断电、断网更是家常便饭,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在这里不再是停留在书面的成语……这些超出以往认知的场景,鞭策着我在藏区多做实事,为百姓多谋福利,在理塘贡献新都力量。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通乡柏油路将县城和莫坝乡的单边车程从4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国家电网的进村入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莫坝乡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年来,来自新都区近100万元住房援藏资金保障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援藏队领队从新都区慈善会争取的13.46万元捐款,为最偏远的上莫坝村修建了1公里联户路,为贫困户购置了藏床、藏桌和电视机;我多渠道对接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依靠单位、拉上发小、带着家人,向莫坝小学全体学生捐赠了价值11万元的冲锋衣校服和文具,汇集爱心冬衣3000余件,这些物资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温暖了他们的身心,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帮扶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莫坝乡特招5名学生,并从教学到生活给予全部免费的特殊政策。从此,莫坝学子走出高原,走出和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其中,贫困户家的斯郎扎西,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各级的关心帮助下,在个人的勤奋好学和不断努力下茁壮成长,短短半年时间,从理塘走进成都,到北京走进央视,一曲藏歌《东山顶上》,唱响全国。

援藏,在感官上领略一场盛宴

自然风光美。理塘有着典型的深蓝的天空,低垂的云朵,矗立的雪山,油绿的草地,高翔的苍鹰,成群的牛羊,璀璨的星空,灿烂的银河……因为这独特的风光,引来无数朋友艳羡的目光。在这里,我感觉天地大了,眼界开了,心境阔了。

康巴民族美。在每年的“八一”赛马场,康巴汉子们高大伟岸,御马疾驰中,肾上腺飙升,阵阵荷尔蒙飘过,一场速度与激情在眼前上演。那载歌载舞的千人锅庄,场面盛大,动作齐整,歌声美妙,康女婀娜。

文化信仰美。藏族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金色的庙宇,五彩的经幡,袅袅的煨桑,朗朗的经声,洁白的哈达,灵动的藏文,别致的服饰……传递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信仰的普遍与虔诚。

简单淳朴美。高原藏区的幸福感,来自于党和国家的特殊关爱,来自普遍的信仰传承,来自于百姓较低的物质要求。老乡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而睡觉的藏床,宽不过三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生活,淳朴的性格,是难能可贵的又一种美。

援藏,在认知上提供一场修行

对于长期援藏的我们,藏区除了大美的风光,还有那孤寂的时光。当夜幕拉上窗帘,我也点亮了学习时光,青灯相伴,黄卷在手。出于对藏文化的热爱,我先后涉猎藏族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相关书籍,扩充知识,参悟智慧。当夜晚高反失眠、辗转反侧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窗外的北极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理塘精神鼓舞我守住清贫,耐住寂寞。

三年来,我的体重减轻近20斤,利用闲暇时间听书800来本、看书80来册,这在以前的工作、生活中,都是不可企及的数字。此时,我正值不惑之年,通过这一场援藏的修行,必不惑当下。

远离城市,是一场考验;远离尘世,更是一场修炼。

援藏,在情感上收获一生情谊。

援藏,让干群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我走遍全乡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在农牧民家中,喝着酥油茶交流感情,吃着糌粑拉近距离,晒着太阳共绘美好未来。贫困户家里的景象和人员情况、困难、问题,我都稔熟于心。在路上相遇,老乡们会热情的说“噶阿特”和我打招呼;坐车经过,小学生们会列队在路旁“全体-敬礼”的行少先队礼!

那些扶贫路上和乡上干部们一起顶风冒雪、熬夜加班、走村入户的经历,是脱贫攻坚路上形成的战斗友谊;那些带领贫困户学政策、建家园、搞种植、解难题的经历,是向着美好未来一起奔跑的友谊;那些在新都援藏队和大家朝夕相处,在生活上、生病时得到细致关心和照顾的经历,是亲人般的纯洁友谊。

援藏干部不容易;在我看来,比援藏干部更不容易的,是当地的干部们,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只呆两年、三年,他们动辄五年、十年;比当地干部不容易的,是常年生长在此的老乡们。他们耕一块地,播一季种,等待春生夏长;收一茬粮,秋收冬藏。很多人,几年没有去过县城;有的人,一生没有离开过高城。就在这雪域一隅,奉献青春,奉献终生,奉献子孙。

莫坝,是今生的修炼;理塘,是永远的牵挂;援藏,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汤勇,成都市新都区市场监管局挂任理塘县莫坝乡扶贫干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乡村名片    

援藏脱贫攻坚,今生无悔的选择

时间:2020-12-23 14:57:1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汤 勇

脱贫攻坚工作接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在高原的日日夜夜,偶有所思,略有所得,今不揣浅陋,谈几点体会。

援藏,在时间上投身一场潮流

从唐朝文成公主时代的汉藏联姻到清朝派驻大臣,从十八军筑路改善基础设施到支教、支医、支边,从各系统对口帮扶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全面奔康,汉藏交往的历史,是一场接一场民族、文化、技术、经济交流史,是一段接一段由浅入深、全面融合、共同发展史,是一股接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宏大潮流。

现今援藏,因精准扶贫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意义。东西部合作、省内对口帮扶,融人、财、物、政策四位一体,结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层面,让藏区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社会发展稳步向前,百姓福祉全面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国家层面和历史角度来看,援藏,是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一步。在全球范围来看,精准扶贫,让我国率先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援藏,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继而助推国家继续强大。

投身于这样的历史潮流中,我是幸运儿也是弄潮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书写者。

援藏,在旅途中丰富一段阅历

世界高城理塘平均海拔4300米,年均气温3℃,属全国十二个最艰苦的六类地区之一。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要说,在成都的安逸生活限制了我们对于仅仅656公里外的理塘县莫坝乡贫困程度的想象力。初到莫坝乡时是在深冬:那102公里下乡沿途的荒凉恍如隔世,走村入户中那些残破的藏房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冬季漫长枯水期中不到30伏特的电压点亮的白炽灯仅如一根细小的红丝,断电、断网更是家常便饭,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在这里不再是停留在书面的成语……这些超出以往认知的场景,鞭策着我在藏区多做实事,为百姓多谋福利,在理塘贡献新都力量。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通乡柏油路将县城和莫坝乡的单边车程从4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国家电网的进村入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莫坝乡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年来,来自新都区近100万元住房援藏资金保障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援藏队领队从新都区慈善会争取的13.46万元捐款,为最偏远的上莫坝村修建了1公里联户路,为贫困户购置了藏床、藏桌和电视机;我多渠道对接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依靠单位、拉上发小、带着家人,向莫坝小学全体学生捐赠了价值11万元的冲锋衣校服和文具,汇集爱心冬衣3000余件,这些物资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温暖了他们的身心,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帮扶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莫坝乡特招5名学生,并从教学到生活给予全部免费的特殊政策。从此,莫坝学子走出高原,走出和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其中,贫困户家的斯郎扎西,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各级的关心帮助下,在个人的勤奋好学和不断努力下茁壮成长,短短半年时间,从理塘走进成都,到北京走进央视,一曲藏歌《东山顶上》,唱响全国。

援藏,在感官上领略一场盛宴

自然风光美。理塘有着典型的深蓝的天空,低垂的云朵,矗立的雪山,油绿的草地,高翔的苍鹰,成群的牛羊,璀璨的星空,灿烂的银河……因为这独特的风光,引来无数朋友艳羡的目光。在这里,我感觉天地大了,眼界开了,心境阔了。

康巴民族美。在每年的“八一”赛马场,康巴汉子们高大伟岸,御马疾驰中,肾上腺飙升,阵阵荷尔蒙飘过,一场速度与激情在眼前上演。那载歌载舞的千人锅庄,场面盛大,动作齐整,歌声美妙,康女婀娜。

文化信仰美。藏族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金色的庙宇,五彩的经幡,袅袅的煨桑,朗朗的经声,洁白的哈达,灵动的藏文,别致的服饰……传递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信仰的普遍与虔诚。

简单淳朴美。高原藏区的幸福感,来自于党和国家的特殊关爱,来自普遍的信仰传承,来自于百姓较低的物质要求。老乡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而睡觉的藏床,宽不过三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生活,淳朴的性格,是难能可贵的又一种美。

援藏,在认知上提供一场修行

对于长期援藏的我们,藏区除了大美的风光,还有那孤寂的时光。当夜幕拉上窗帘,我也点亮了学习时光,青灯相伴,黄卷在手。出于对藏文化的热爱,我先后涉猎藏族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相关书籍,扩充知识,参悟智慧。当夜晚高反失眠、辗转反侧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窗外的北极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理塘精神鼓舞我守住清贫,耐住寂寞。

三年来,我的体重减轻近20斤,利用闲暇时间听书800来本、看书80来册,这在以前的工作、生活中,都是不可企及的数字。此时,我正值不惑之年,通过这一场援藏的修行,必不惑当下。

远离城市,是一场考验;远离尘世,更是一场修炼。

援藏,在情感上收获一生情谊。

援藏,让干群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我走遍全乡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在农牧民家中,喝着酥油茶交流感情,吃着糌粑拉近距离,晒着太阳共绘美好未来。贫困户家里的景象和人员情况、困难、问题,我都稔熟于心。在路上相遇,老乡们会热情的说“噶阿特”和我打招呼;坐车经过,小学生们会列队在路旁“全体-敬礼”的行少先队礼!

那些扶贫路上和乡上干部们一起顶风冒雪、熬夜加班、走村入户的经历,是脱贫攻坚路上形成的战斗友谊;那些带领贫困户学政策、建家园、搞种植、解难题的经历,是向着美好未来一起奔跑的友谊;那些在新都援藏队和大家朝夕相处,在生活上、生病时得到细致关心和照顾的经历,是亲人般的纯洁友谊。

援藏干部不容易;在我看来,比援藏干部更不容易的,是当地的干部们,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只呆两年、三年,他们动辄五年、十年;比当地干部不容易的,是常年生长在此的老乡们。他们耕一块地,播一季种,等待春生夏长;收一茬粮,秋收冬藏。很多人,几年没有去过县城;有的人,一生没有离开过高城。就在这雪域一隅,奉献青春,奉献终生,奉献子孙。

莫坝,是今生的修炼;理塘,是永远的牵挂;援藏,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汤勇,成都市新都区市场监管局挂任理塘县莫坝乡扶贫干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