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1-01-04 18:35: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朱欣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愧辛苦出山林”。贵州宣布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如何让这份福祉民生的伟大事业破难闯关,勇毅前行?

一方面,脱贫攻坚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弥补了乡村振兴的最突出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有利于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稳定减贫的长效机制。脱贫后的村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就要重点培养其参与意识,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草根群众参与的传播模式,培养村民的就业参与意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和责任意识,从而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造了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的传播的模式,把就业政策送到村民家中,开发就业岗位多个,走村穿巷开展职业介绍,与具有劳动力的村民进行面对面宣传,现场为群众解答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领域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完善反馈机制,点对点着力进行就业回访。对农村户籍人口开展户户见面,全员精查,以技能培训行动、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安置为抓手,定期对村民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生活状态进行大回访,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打造技能培训互动平台,提高村民的自主脱贫参与能力。“人才兴则事业兴”,仅靠外部帮扶,“输血”再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一些技能培训、宣传讲座和实地培训是不可少的。一方面因材施教,为村民打造复合型培训课程,通过“职业技能+创业+农技+实用技术”等方式开展复合式培训,科学定制培训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学尽量向实操课程倾斜;另一方面合理引导村民就业,促进双向选择。提前摸底企业用人需求及可能的就业渠道,积极筹备学员的就业推荐工作。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1-01-04 18:35: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朱欣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愧辛苦出山林”。贵州宣布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如何让这份福祉民生的伟大事业破难闯关,勇毅前行?

一方面,脱贫攻坚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弥补了乡村振兴的最突出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有利于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稳定减贫的长效机制。脱贫后的村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就要重点培养其参与意识,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草根群众参与的传播模式,培养村民的就业参与意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和责任意识,从而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造了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的传播的模式,把就业政策送到村民家中,开发就业岗位多个,走村穿巷开展职业介绍,与具有劳动力的村民进行面对面宣传,现场为群众解答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维权、技能培训等领域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完善反馈机制,点对点着力进行就业回访。对农村户籍人口开展户户见面,全员精查,以技能培训行动、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安置为抓手,定期对村民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生活状态进行大回访,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打造技能培训互动平台,提高村民的自主脱贫参与能力。“人才兴则事业兴”,仅靠外部帮扶,“输血”再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一些技能培训、宣传讲座和实地培训是不可少的。一方面因材施教,为村民打造复合型培训课程,通过“职业技能+创业+农技+实用技术”等方式开展复合式培训,科学定制培训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学尽量向实操课程倾斜;另一方面合理引导村民就业,促进双向选择。提前摸底企业用人需求及可能的就业渠道,积极筹备学员的就业推荐工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