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允欠村“赊账”脱贫记

时间:2021-01-11 17:59:19来源:云岭先锋作者:杨旭东 郝亚鑫 何成全

50d3c9b5-844f-4cf4-b421-185338ff3701.jpg

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三组全景

从德宏州芒市沿着320国道往瑞丽方向行驶22公里处道路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村子——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三组。以前,允欠村三组是一个缺乏生活用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德昂族村落。

200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扶下,允欠德昂寨子实行整体搬迁。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群众思想工作、为群众垫付资金、为群众担保赊建筑材料……原计划3年的搬迁任务,仅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如今,允欠村三组34户村民告别了贫困,走向文明、富裕的新生活。说起德昂族一跃千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

“贫穷落后、山高水远”是允欠村三组曾经的村情。允欠村三组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山坡上,他们耕作的水田、旱地却在山脚下,村民每天出去干活来回需要四五个小时。有的村民为了节省时间,农忙季节干脆就在地里搭建窝棚,吃住都在地里。

那些年,村民们得赶着牛,带着大米、锄头、镰刀、长刀、犁耙到地里干活,第一天只能算是报到,第二天才开始干活,经常一干就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春耕时,先引水进田泡上几天,再犁田、泡水、栽秧,一个春耕就得在地里搭建窝棚住上一个多月。”想起那些年吃住在田间地头的岁月,村民段腊扎眼里泛起了泪花:“我们当时是有家回不了啊!”

曾经的允欠村三组还是典型的水、电、路“三不通”村。夜幕降临,当山下的村民在明亮的电灯下看着电视时,允欠村三组村民只能依靠燃烧松脂发出的光照明;当山下村民喝上哗啦啦的自来水时,允欠村三组人畜饮水要到很远的深沟去挑;当山下村民已经开上拖拉机、骑上摩托车时,允欠村三组物资运输仍要靠人背马驮。村民们居住在茅草屋、杈杈房里过着“夏怕屋漏雨,冬怕寒风吹”的生活。

转折点就在1999年的一天。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清清楚楚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黄昏,已经干了一天农活的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将他头脸打得生疼,泥泞的道路上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饥肠辘辘的他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的家。

07f86176-20d7-4c47-b467-2b028098a450.jpg

如今,允欠村三组满山遍野都是种植的坚果

“为什么我们不能搬到坝子?这样干活不用这么奔波,卖菜不用到很远的地方……”斟酌了几天以后,赖腊算把全村党员干部召集到一起商量搬迁之事。

“搬迁,不是开玩笑吧?我们祖祖辈辈就住在山上,还能到哪儿去?”但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部分群众对搬迁工作抵触较大,尤其是老人。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决定由党员带头,每名党员包2-3户做思想工作,一次、两次、三次……白天不行晚上做,家里没人到地里找,以年轻人为突破口、老年人为重点对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群众的顾虑打消了。

(二)

好不容易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房子怎么建设?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摆在党支部支委面前的难题。”赖腊算说。

最终,赖腊算他们想到一个办法——“赊账”。党员和村干部分头行动,奔走于附近各砖厂、瓦厂、沙厂,试图说服他们把建筑材料先赊给村民盖房子,等村民卖了甘蔗,拿到建房补助再付给对方。

4ccfac41-fb26-46f1-8e52-03053b536ce2.jpg

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讲述“赊账”的经历

办法虽好,但是一些老板不愿意,理由是:允欠村三组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他们害怕赊出去的建筑材料最终变成“肉包子打狗”。

“除非你们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砖瓦厂的一席话点拨了赖腊算等村干部。于是,赖腊算动员村里的党员和干部把自家的牛、马做抵押,为群众担保赊建筑材料。

赖腊算率先把自家的8头牛抵押给砖瓦厂,时任允欠村三组会计(现任允欠村党总支书记)李腊军也主动将自己家的12头牛进行了抵押。就这样,全村党员干部纷纷贡献出“除人以外家里会喘气的东西”,这一押就是3年。

3年里,他们要一直养着被抵押的牛、马等,但是不准出售,不准宰杀。转眼间,3年时光悄然而过,村民们也纷纷付清了建筑材料赊款,唯独李腊军家担保的一户村民由于忙着其他事,没能及时去付款。

一天,砖瓦厂老板来到村里了解情况,并跟李腊军的老母亲开玩笑说,如果赊材料的村民付不出钱,就要拉走李腊军家的牛,吓得李腊军的母亲连夜把牛拉到山上藏了起来。最终,最后一户村民也付清了欠款。

2fc3cb4d-941a-4bd8-a01b-fb446f1daed9.jpg

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三)

三台山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属于“直过区”村寨。搬迁前的允欠村位于三台山顶,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卖竹子、竹笋、野生菌。后来也试着种植甘蔗,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收入少得可怜,有的群众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2003年以前,全村年人均粮食仅为290公斤,年人均经济收入仅为582元,甚至全村34户村民只养了6头猪。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能发展能致富才是最终的目标。” 赖腊算心想,既然说服群众搬出了大山,就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党支部必须担当起来,党员干部带头担起发展产业重任。

706b2273-8ceb-42f4-8acd-36f94d37c82c.jpg

村民参加坚果种植培训

为此,赖腊算发动党员先行先试,还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盈江、芒市等地参观学习澳洲坚果、咖啡等特色种植技术。学习归来后,党员干部就行动起来,种植坚果、咖啡,有的还搞起养殖,而李腊军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建起了养猪场,目前养殖规模有100多头。此外还有刚刚开始挂果的40亩澳洲坚果。2019年,几项收入加起来也有十多万元。”李腊军高兴地说:“等这40亩澳洲坚果到盛果期,一年上百万的收入不在话下。”

“现在的日子,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姚腊注一家也种起了6亩澳洲坚果,2019年开始产生效益。2020年,姚腊注还在坚果林下养起了土鸡。“100多只土鸡,连卖鸡和鸡蛋,一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如今,有宽敞的住房,有产业,姚腊注一家人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姚腊注一家的幸福生活,只是允欠村三组脱贫致富的缩影。“目前,全村种植甘蔗582亩,澳洲坚果1200亩,生猪养殖从过去的全村不足10头发展到现在的360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之初的86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近万元。” 赖腊算说。

371bcf4c-fc5a-4e0a-837b-91735e8b08c0.jpg

村民种植的坚果喜获丰收

如今,走进允欠村三组,一幢幢独具德昂族风貌的漂亮楼房,在菠萝蜜、澳洲坚果等果树林里若隐若现。平坦、宽敞的村间道路两旁,一盏盏镶有德昂族图腾物的太阳能路灯衬托着德昂族浓浓的文化……

村民们日子好过了、村庄变美了、人心齐了。“共产党芒啰(德昂族语,意为共产党非常好)!”采访中,村民姚腊注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赖腊算等党员干部的感激之情:“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党的政策好。”

 “允欠村三组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关键是有一个赖腊算这样主动谋事、务实干事的好支书,有一个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强的基层党支部。”德宏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允欠村三组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州级规范化达标创建示范党支部。

4e3fc735-7f4e-40f3-b0f7-2c27aaba76c8.jpg

村民采摘香蕉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允欠村“赊账”脱贫记

时间:2021-01-11 17:59:19

来源:云岭先锋

作者:杨旭东 郝亚鑫 何成全

50d3c9b5-844f-4cf4-b421-185338ff3701.jpg

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三组全景

从德宏州芒市沿着320国道往瑞丽方向行驶22公里处道路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村子——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三组。以前,允欠村三组是一个缺乏生活用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德昂族村落。

200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扶下,允欠德昂寨子实行整体搬迁。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群众思想工作、为群众垫付资金、为群众担保赊建筑材料……原计划3年的搬迁任务,仅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如今,允欠村三组34户村民告别了贫困,走向文明、富裕的新生活。说起德昂族一跃千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

“贫穷落后、山高水远”是允欠村三组曾经的村情。允欠村三组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山坡上,他们耕作的水田、旱地却在山脚下,村民每天出去干活来回需要四五个小时。有的村民为了节省时间,农忙季节干脆就在地里搭建窝棚,吃住都在地里。

那些年,村民们得赶着牛,带着大米、锄头、镰刀、长刀、犁耙到地里干活,第一天只能算是报到,第二天才开始干活,经常一干就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春耕时,先引水进田泡上几天,再犁田、泡水、栽秧,一个春耕就得在地里搭建窝棚住上一个多月。”想起那些年吃住在田间地头的岁月,村民段腊扎眼里泛起了泪花:“我们当时是有家回不了啊!”

曾经的允欠村三组还是典型的水、电、路“三不通”村。夜幕降临,当山下的村民在明亮的电灯下看着电视时,允欠村三组村民只能依靠燃烧松脂发出的光照明;当山下村民喝上哗啦啦的自来水时,允欠村三组人畜饮水要到很远的深沟去挑;当山下村民已经开上拖拉机、骑上摩托车时,允欠村三组物资运输仍要靠人背马驮。村民们居住在茅草屋、杈杈房里过着“夏怕屋漏雨,冬怕寒风吹”的生活。

转折点就在1999年的一天。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清清楚楚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黄昏,已经干了一天农活的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将他头脸打得生疼,泥泞的道路上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饥肠辘辘的他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的家。

07f86176-20d7-4c47-b467-2b028098a450.jpg

如今,允欠村三组满山遍野都是种植的坚果

“为什么我们不能搬到坝子?这样干活不用这么奔波,卖菜不用到很远的地方……”斟酌了几天以后,赖腊算把全村党员干部召集到一起商量搬迁之事。

“搬迁,不是开玩笑吧?我们祖祖辈辈就住在山上,还能到哪儿去?”但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部分群众对搬迁工作抵触较大,尤其是老人。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决定由党员带头,每名党员包2-3户做思想工作,一次、两次、三次……白天不行晚上做,家里没人到地里找,以年轻人为突破口、老年人为重点对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群众的顾虑打消了。

(二)

好不容易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房子怎么建设?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摆在党支部支委面前的难题。”赖腊算说。

最终,赖腊算他们想到一个办法——“赊账”。党员和村干部分头行动,奔走于附近各砖厂、瓦厂、沙厂,试图说服他们把建筑材料先赊给村民盖房子,等村民卖了甘蔗,拿到建房补助再付给对方。

4ccfac41-fb26-46f1-8e52-03053b536ce2.jpg

村党支部书记赖腊算讲述“赊账”的经历

办法虽好,但是一些老板不愿意,理由是:允欠村三组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他们害怕赊出去的建筑材料最终变成“肉包子打狗”。

“除非你们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砖瓦厂的一席话点拨了赖腊算等村干部。于是,赖腊算动员村里的党员和干部把自家的牛、马做抵押,为群众担保赊建筑材料。

赖腊算率先把自家的8头牛抵押给砖瓦厂,时任允欠村三组会计(现任允欠村党总支书记)李腊军也主动将自己家的12头牛进行了抵押。就这样,全村党员干部纷纷贡献出“除人以外家里会喘气的东西”,这一押就是3年。

3年里,他们要一直养着被抵押的牛、马等,但是不准出售,不准宰杀。转眼间,3年时光悄然而过,村民们也纷纷付清了建筑材料赊款,唯独李腊军家担保的一户村民由于忙着其他事,没能及时去付款。

一天,砖瓦厂老板来到村里了解情况,并跟李腊军的老母亲开玩笑说,如果赊材料的村民付不出钱,就要拉走李腊军家的牛,吓得李腊军的母亲连夜把牛拉到山上藏了起来。最终,最后一户村民也付清了欠款。

2fc3cb4d-941a-4bd8-a01b-fb446f1daed9.jpg

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三)

三台山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属于“直过区”村寨。搬迁前的允欠村位于三台山顶,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卖竹子、竹笋、野生菌。后来也试着种植甘蔗,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收入少得可怜,有的群众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2003年以前,全村年人均粮食仅为290公斤,年人均经济收入仅为582元,甚至全村34户村民只养了6头猪。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能发展能致富才是最终的目标。” 赖腊算心想,既然说服群众搬出了大山,就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党支部必须担当起来,党员干部带头担起发展产业重任。

706b2273-8ceb-42f4-8acd-36f94d37c82c.jpg

村民参加坚果种植培训

为此,赖腊算发动党员先行先试,还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盈江、芒市等地参观学习澳洲坚果、咖啡等特色种植技术。学习归来后,党员干部就行动起来,种植坚果、咖啡,有的还搞起养殖,而李腊军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建起了养猪场,目前养殖规模有100多头。此外还有刚刚开始挂果的40亩澳洲坚果。2019年,几项收入加起来也有十多万元。”李腊军高兴地说:“等这40亩澳洲坚果到盛果期,一年上百万的收入不在话下。”

“现在的日子,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姚腊注一家也种起了6亩澳洲坚果,2019年开始产生效益。2020年,姚腊注还在坚果林下养起了土鸡。“100多只土鸡,连卖鸡和鸡蛋,一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如今,有宽敞的住房,有产业,姚腊注一家人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姚腊注一家的幸福生活,只是允欠村三组脱贫致富的缩影。“目前,全村种植甘蔗582亩,澳洲坚果1200亩,生猪养殖从过去的全村不足10头发展到现在的360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之初的86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近万元。” 赖腊算说。

371bcf4c-fc5a-4e0a-837b-91735e8b08c0.jpg

村民种植的坚果喜获丰收

如今,走进允欠村三组,一幢幢独具德昂族风貌的漂亮楼房,在菠萝蜜、澳洲坚果等果树林里若隐若现。平坦、宽敞的村间道路两旁,一盏盏镶有德昂族图腾物的太阳能路灯衬托着德昂族浓浓的文化……

村民们日子好过了、村庄变美了、人心齐了。“共产党芒啰(德昂族语,意为共产党非常好)!”采访中,村民姚腊注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赖腊算等党员干部的感激之情:“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党的政策好。”

 “允欠村三组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关键是有一个赖腊算这样主动谋事、务实干事的好支书,有一个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强的基层党支部。”德宏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允欠村三组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州级规范化达标创建示范党支部。

4e3fc735-7f4e-40f3-b0f7-2c27aaba76c8.jpg

村民采摘香蕉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