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金牛村的暖心事——安徽省芜湖市审计局干部吴勇帮扶侧记

时间:2021-01-18 11:10:3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张志银

QQ截图20210118113021.jpg

金牛村,是安徽省无为市的一个古村落。过去,村民守着几亩薄田,七分种,三分收,看天吃饭度春秋是对金牛村的真实写照。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金牛村,2017年底整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降为0;截至2020年底,村集体产业由2014年的0元增加到29万元,全村有4种扶贫产业,发展规模5438亩,这一串串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审计扶贫人暖心帮扶的印记。 

QQ截图20210118113243.jpg

吴勇正在扶贫工作室上网查看贫困户国办系统

当好一名扶贫人   

吴勇是安徽省芜湖市审计局的一位审计干部,作为一名35年党龄的老党员,吴勇积极响应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请缨,申请参加扶贫工作,并立下驻村帮扶军令状,“不完成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任务绝不回单位”,简短有力的21个字透露出吴勇的帮扶决心。

作为审计干部出身的吴勇转战脱贫攻坚。战场虽移,初心不变,使命未忘。如何当好一名扶贫人是吴勇的初心所想,为贫困群众送温暖是吴勇的使命所在。

2017年4月28日,对吴勇来说是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吴勇将81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安顿好,安排了家中的事务后,来到金牛村,成为金牛村的第一支部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如何让金牛村摘掉穷帽子,村民的腰杆直起来,腰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每当深夜,吴勇辗转反侧,帮扶思绪涌现在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思来想去,吴勇将走访工作作为打响在金牛村帮扶工作的第一枪。

“白天村民要外出干活,那就晚上去入户。”每入一户,针对贫困群众提出的问题,都会如实地记录下来,详细地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驻村四周后,吴勇踏进了全村91户贫困户家中,不仅帮村民解难题,做了村民的贴心人,还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带领村两委制定并实施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找准了脉络,为日后的帮扶工作打开了路子。

产业扶贫——扩大产业规模,引进产业品种,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危房改造——勘测房屋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25户贫困户和低保户的房屋实施维修和重建;

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村级爱心超市,扶贫科技e站和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

……

每一项帮扶工作,吴勇都有计划地完成;每一户帮扶情况,吴勇都熟记于心;每一次群众反映的问题,吴勇都积极落实。吴勇将扶贫人的担当浇筑在金牛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将扶贫战士的本色转化成一桩桩帮扶成果;将扶贫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成温情的帮扶故事。 QQ截图20210118113258.jpg

吴勇正在与高标准绿叶菜扶贫基地的负责人商讨基地种植方面的技术方法。

瞄准特色产业,打开致富门路

脱贫攻坚,当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吴勇想到借助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发展扶贫产业,带动金牛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金牛村,临近长江边,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业的先天优势;靠近东部沿海城市,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当地有发展水产业的传统,具有一定的经验技术。

在芜湖市审计局的支持下,吴勇和村两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村里忙起了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撸起袖子干产业! 对,就这么干!”吴勇鼓起勇气,暗暗下起决心。

吴勇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发展标准化农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建立标准化蔬菜基地和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

产业扶贫居于“五个一批”中的首位,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今年53岁的宋从国是金牛村村民,也是审计局的帮扶对象,一家5口人,2017年下半年两个女儿出嫁后调整为3人,宋从国爱人俞翠霞患有胃间隔瘤,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属弱劳动力,家中因病致贫。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艰难,作为当家人的宋从国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聊家常、察民情、解困难”成为帮扶干部的主要工作方式,在得知宋从国家的基本情况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宋从国不仅成为护林员,一年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还顺利从银行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到合作社,仅年分红就有了3000元。

眼看日子越过越好,宋从国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在吴勇的鼓励下,宋从国打起了养螃蟹的主意,宋从国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7亩田地,养起了螃蟹。

如何选择苗螃、做好水质调控、做好病害防控……一系列专业指导是增产增量的关键。为了保障螃蟹的养殖效果,吴勇请来养殖螃蟹大户和专业养殖人员对宋从国的养殖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此外,扶贫工作队还帮助宋从国将螃蟹放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一番苦心经营下,宋从国家的螃蟹收益越来越好。

“2020年螃蟹养得好,有了2万元的纯收入!这都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帮助啊!”回想以前的日子,宋从国觉得自己活得更加敞亮了。

宋从国家的变化仅是金牛村依靠产业帮扶脱贫的一个缩影。

金牛村,因水制宜,发展产业螃蟹养殖、荸荠种植、水稻栽种和绿色蔬菜种植的4种产业成为金牛村脱贫致富的砝码。今后,金牛村将不断拓宽产业帮扶思路,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开放产业发展路子,让金牛村变成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魅力乡村。 

QQ截图20210118113319.jpg

吴勇正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吴队长帮扶,哪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65岁的安计宏是金牛村村民,是审计局的帮扶对象,也是金牛村产业扶贫受益的众多贫困户之一。

安计宏,一家2口人,安计宏爱人焦荣翠患有视力一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因病致贫。全家的生活开支加上看病就医,安计宏家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

安计宏家有2.38亩土地,其中1亩土地是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全家人辛苦种地一年,只换来了日常的口粮,家中的生活靠的是国家低保金和残疾保障金过日子。

“日子可不能再继续穷下去!”为了让安计宏家走出困境,在一番了解后,吴勇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

在吴勇的多次劝说下,安计宏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把家里的土地全部种植了荸荠,为了扩大规模,安计宏还流转了其他农户1.8亩田,种植荸荠给安计宏家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为了增强安计宏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吴勇的帮助下,安计宏还在空闲时间到村附近的施工工地和合作社务工,通过打零工,安计宏家每年能得到近10000元的收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安计宏凭借勤劳双手过上了幸福日子。

“没有党的扶贫政策,没有吴队长的帮扶,哪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问到家中收入情况,安计宏乐呵呵地笑;谈起帮扶干部吴勇,安计宏竖起了大拇指。

金牛村作为芜湖市众多的贫困村之一,像安计宏和宋从国这样的自种自养贫困户在芜湖市约10225户,他们心怀感恩,勤劳肯干,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像吴勇这样的帮扶干部在芜湖市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226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热忱的初心践行着帮扶的使命,用黑夜与汗水书写了帮扶路上的暖心故事。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金牛村的暖心事——安徽省芜湖市审计局干部吴勇帮扶侧记

时间:2021-01-18 11:10: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志银

QQ截图20210118113021.jpg

金牛村,是安徽省无为市的一个古村落。过去,村民守着几亩薄田,七分种,三分收,看天吃饭度春秋是对金牛村的真实写照。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金牛村,2017年底整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降为0;截至2020年底,村集体产业由2014年的0元增加到29万元,全村有4种扶贫产业,发展规模5438亩,这一串串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审计扶贫人暖心帮扶的印记。 

QQ截图20210118113243.jpg

吴勇正在扶贫工作室上网查看贫困户国办系统

当好一名扶贫人   

吴勇是安徽省芜湖市审计局的一位审计干部,作为一名35年党龄的老党员,吴勇积极响应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请缨,申请参加扶贫工作,并立下驻村帮扶军令状,“不完成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任务绝不回单位”,简短有力的21个字透露出吴勇的帮扶决心。

作为审计干部出身的吴勇转战脱贫攻坚。战场虽移,初心不变,使命未忘。如何当好一名扶贫人是吴勇的初心所想,为贫困群众送温暖是吴勇的使命所在。

2017年4月28日,对吴勇来说是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吴勇将81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安顿好,安排了家中的事务后,来到金牛村,成为金牛村的第一支部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如何让金牛村摘掉穷帽子,村民的腰杆直起来,腰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每当深夜,吴勇辗转反侧,帮扶思绪涌现在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思来想去,吴勇将走访工作作为打响在金牛村帮扶工作的第一枪。

“白天村民要外出干活,那就晚上去入户。”每入一户,针对贫困群众提出的问题,都会如实地记录下来,详细地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驻村四周后,吴勇踏进了全村91户贫困户家中,不仅帮村民解难题,做了村民的贴心人,还摸清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带领村两委制定并实施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找准了脉络,为日后的帮扶工作打开了路子。

产业扶贫——扩大产业规模,引进产业品种,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危房改造——勘测房屋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对25户贫困户和低保户的房屋实施维修和重建;

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村级爱心超市,扶贫科技e站和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

……

每一项帮扶工作,吴勇都有计划地完成;每一户帮扶情况,吴勇都熟记于心;每一次群众反映的问题,吴勇都积极落实。吴勇将扶贫人的担当浇筑在金牛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将扶贫战士的本色转化成一桩桩帮扶成果;将扶贫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成温情的帮扶故事。 QQ截图20210118113258.jpg

吴勇正在与高标准绿叶菜扶贫基地的负责人商讨基地种植方面的技术方法。

瞄准特色产业,打开致富门路

脱贫攻坚,当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吴勇想到借助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发展扶贫产业,带动金牛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金牛村,临近长江边,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业的先天优势;靠近东部沿海城市,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当地有发展水产业的传统,具有一定的经验技术。

在芜湖市审计局的支持下,吴勇和村两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村里忙起了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撸起袖子干产业! 对,就这么干!”吴勇鼓起勇气,暗暗下起决心。

吴勇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发展标准化农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建立标准化蔬菜基地和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

产业扶贫居于“五个一批”中的首位,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今年53岁的宋从国是金牛村村民,也是审计局的帮扶对象,一家5口人,2017年下半年两个女儿出嫁后调整为3人,宋从国爱人俞翠霞患有胃间隔瘤,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属弱劳动力,家中因病致贫。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艰难,作为当家人的宋从国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聊家常、察民情、解困难”成为帮扶干部的主要工作方式,在得知宋从国家的基本情况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宋从国不仅成为护林员,一年能拿到6000元的工资,还顺利从银行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入股到合作社,仅年分红就有了3000元。

眼看日子越过越好,宋从国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在吴勇的鼓励下,宋从国打起了养螃蟹的主意,宋从国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7亩田地,养起了螃蟹。

如何选择苗螃、做好水质调控、做好病害防控……一系列专业指导是增产增量的关键。为了保障螃蟹的养殖效果,吴勇请来养殖螃蟹大户和专业养殖人员对宋从国的养殖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此外,扶贫工作队还帮助宋从国将螃蟹放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一番苦心经营下,宋从国家的螃蟹收益越来越好。

“2020年螃蟹养得好,有了2万元的纯收入!这都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帮助啊!”回想以前的日子,宋从国觉得自己活得更加敞亮了。

宋从国家的变化仅是金牛村依靠产业帮扶脱贫的一个缩影。

金牛村,因水制宜,发展产业螃蟹养殖、荸荠种植、水稻栽种和绿色蔬菜种植的4种产业成为金牛村脱贫致富的砝码。今后,金牛村将不断拓宽产业帮扶思路,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开放产业发展路子,让金牛村变成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魅力乡村。 

QQ截图20210118113319.jpg

吴勇正在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吴队长帮扶,哪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65岁的安计宏是金牛村村民,是审计局的帮扶对象,也是金牛村产业扶贫受益的众多贫困户之一。

安计宏,一家2口人,安计宏爱人焦荣翠患有视力一级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因病致贫。全家的生活开支加上看病就医,安计宏家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

安计宏家有2.38亩土地,其中1亩土地是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全家人辛苦种地一年,只换来了日常的口粮,家中的生活靠的是国家低保金和残疾保障金过日子。

“日子可不能再继续穷下去!”为了让安计宏家走出困境,在一番了解后,吴勇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

在吴勇的多次劝说下,安计宏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把家里的土地全部种植了荸荠,为了扩大规模,安计宏还流转了其他农户1.8亩田,种植荸荠给安计宏家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为了增强安计宏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吴勇的帮助下,安计宏还在空闲时间到村附近的施工工地和合作社务工,通过打零工,安计宏家每年能得到近10000元的收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安计宏凭借勤劳双手过上了幸福日子。

“没有党的扶贫政策,没有吴队长的帮扶,哪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问到家中收入情况,安计宏乐呵呵地笑;谈起帮扶干部吴勇,安计宏竖起了大拇指。

金牛村作为芜湖市众多的贫困村之一,像安计宏和宋从国这样的自种自养贫困户在芜湖市约10225户,他们心怀感恩,勤劳肯干,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像吴勇这样的帮扶干部在芜湖市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226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热忱的初心践行着帮扶的使命,用黑夜与汗水书写了帮扶路上的暖心故事。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