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司树杰: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开创老区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1-26 19:20:5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司树杰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统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同实现高效能治理相贯通,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同建设更强韧性的社会相衔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中育先机、开新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集中体现。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有四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崇高使命。从今天来看,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是教育、是经济,更是民生。兴办职业教育不能以普通教育为参照系,要研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把科学和技术区分开来、把知识和技能区分开来。二是“乘势而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乘势而上的“势”,首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其次“职教20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后,尤其启动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地方投身职业教育改革的活力充分释放,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破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再次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高度,为我国职业教育打开新的广阔空间。我们既要借势而上,抓好开局、长远布局、突破困局,用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要顺势而为,眼观全局、适应变局、拓展格局,扛起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历史担当。三是“系统谋划”。从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建议》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贯穿其中的是系统谋划的思维方式。《建议》之所以强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强调系统谋划。下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盘大棋,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各部门协同推进,要像抓基础教育一样抓职业教育,进一步凝聚起各方力量打通淤点堵点,全面塑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四是“开局起步”。一方面,注重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另一方面,坚持把远景目标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把“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头几脚踢稳踢准踢实。

为抓住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做到“六个新”。其一新问题新改革。上述《行动计划》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以加快体系建设解决“出身不好”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外部不给力”问题,以加强内涵建设解决“自身质量不高”问题,整体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另一方面突出改革落地,进一步释放“职教20条”和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政策红利,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向改革“最后一公里”要效益。其二新双元新特色。产教融合是中国特色的“新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2014年至2020年,国家陆续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产教融合”概念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第一个决定以来,经过六年升级演进,已经形成和创造了产教融合的中国理念。中国双元是政府引领下的多元合作,包括政府、企业、行业、院校、教师、学生“六元”主体,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其三,新载体新抓手。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此后产业学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企业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校企“双赢”局面:产业学院为学校提供最新的知识技能,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产业学院整合校企资源,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和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产业学院正在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载体及新抓手。TCL学院在这方面开展实践。

充分认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双方的刚性需求。企业学校双方合作的刚性需求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驱动力。TCL集团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企业,系国际领军的行业龙头企业,其电子制造工程技术与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新冠疫情猛烈冲击下,仍保持强势增长。2019年7月西安老区职校协作委二次会后,在信阳市政府驻珠江三角洲招商处支持下,在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指导下,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积极主动与TCL集团公司联合策划设计产教融合试点,把课堂搬入企业,把实训基地设在车间,以求打造“工学交替”模式。TCL集团在产教融合方面坚持“平等合作、完全自愿、共建共享、重在实效”原则,集团与老区职业院校开展包括订单培养班、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训、毕业生就业、技工劳务等多种形式合作,老区职校无需缴纳任何费用,集团对老区职校、学生和老区人做到了用情用心用力。近年来,集团与19个老区县、30所职校开展校企合作。信阳航职院与TCL集团试图采取引校入企修正目标为共建TCL学院,以解决企业员工不稳定和学校培养人才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解决学校专业师资缺乏和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使学生获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去年12月中旬在广东惠州举行老区职业院校与TCL集团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座谈会,40所老区职校近百名学校领导与会,现场有18所老区职业院校与TCL王牌电器公司签订产教融合意向合作协议书。实践表明这个探索试验设计值得借鉴且可推广,“十四五”期间要深度耕作并争取收获更多的果实。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据教育部刚刚公布的消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一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适用性”要求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实现产教融合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用性”难题的关键。最近七年,国家陆续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老区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逐步完善,市县高职中职渐成系统;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老区县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有所增加;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老区职校在“国赛”“省赛”舞台上展现了老区风采。实践证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坚持职教办学主体、育人主体与用人主体的一致性,努力探索产教融合的老区实践。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老区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的资源共享与责任共担,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产业需求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近年来,革命老区围绕当地及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人才需求,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等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职校、科研所和企业三方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收到了良好效果。要着眼乡村振兴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盘活乡村资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企业的生存取决于资本、技术,更取决于有经过职业教育获得的合格劳动者。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有力政策举措,促进企业和行业产业积极参与到职教体系中来,推进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互通衔接,畅通多种成长成才新路径,进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当今时代,是以人工智能为技术路径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新形势,要努力适应国家“技能中国”行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和专项培训模式,进一步聚焦人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持续提升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为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把“两服务两促进”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老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扶贫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源就业政策为依据,服务学生就业,促进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发展,促进老区振兴。

       (一)要加强前瞻性研究。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靠创新和人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一招。因此,围绕“两服务两促进”,要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服务学生就业、促进人才培养作为产教融合的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加强全局性谋划,按照“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关系定模式、师徒关系定方法”规则,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老区振兴作为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推动产教融合更高质量发展。

       (二)要按照规划设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按照这一建议,国家将很快制定出台“十四五”规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具体设计。要摆正职业技术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端正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办学导向。紧扣当前老区巩固脱贫同乡村振兴衔接实际,把针对性职业教育纳入实施减贫战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常态实施,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改革、就业协作,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三)要搞好精准对接。产教融合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的融合,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因此,要注重搞好“四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跟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在课程嵌入、分段教学、工作室模式、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形成利益双赢共同体。

要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机制

       推动全国老区产教融合就业减贫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机制。
一要构建组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校企主角,老促会搭台,示范引领,对接协作,利益共赢”的原则,在校企两地政府和教育、人社部门支持协调下,搭建职教就业组织平台,做到统筹规划、多方联动、一体健全。认真搞好职能划分和责任区分:敦促吁请政府部门负责政策支持和工作协调;促动有关企业负责遴选职校专业、提供教学场地、工匠师资、实习岗位 ;促动职业学校负责遴选产业企业、教学过程、学生管理。老区职校协作委重点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与有关社会力量合作,至少在10个专业、100个老区职校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工作,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老区职校,整合培育一批服务老区职教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或协作共同体。二要创新运行机制。重点在五个方面实施机制创新:一是推进新型学徒制,引校入企,工学结合。进一步明确“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职教办学方针,使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更紧密融合起来。二是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企业既是市场生产主体,也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创造价值的能力。三是协调各方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四是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抓好定向转移、订单培训、技训基地、权益保障、稳岗就业,采取订制化、专业化、规模化,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五是规范运作,加强管理。三要抓住关键环节。实现老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必须注重抓好关键环节。在办学模式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充分调动企校的积极性,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以求整合共生;在组织模式上,要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立交桥”;在治理模式上,要推进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调动支持学校发展的各方力量;培养模式上,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拓展企业、职校、政府在产业、教育、就业诸方面合作空间。四要创造优质品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时代要求,也是一个崭新课题,既要从实际出发,也要不断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时代。只有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优质名牌,才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级蓝领乃至大国工匠。因此,要用崭新思维和开放眼光,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要融入老区发展,搞好产业对接、科技对接、项目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建,拓宽发展空间;要抓好学校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建设创业孵化中心及实训基地,推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加强精密管理,加强全方位保障,通过管理、投入、人才等机制运作,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要在职教协同推进上汇聚更大合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为推进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老区力量”。党中央已经描绘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蓝图,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我国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步之年,老区职业院校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奋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协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高端视点    
高端视点

司树杰: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开创老区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1-26 19:20:5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司树杰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统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同实现高效能治理相贯通,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同建设更强韧性的社会相衔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中育先机、开新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集中体现。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有四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崇高使命。从今天来看,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是教育、是经济,更是民生。兴办职业教育不能以普通教育为参照系,要研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把科学和技术区分开来、把知识和技能区分开来。二是“乘势而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乘势而上的“势”,首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其次“职教20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后,尤其启动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地方投身职业教育改革的活力充分释放,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破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再次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高度,为我国职业教育打开新的广阔空间。我们既要借势而上,抓好开局、长远布局、突破困局,用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要顺势而为,眼观全局、适应变局、拓展格局,扛起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历史担当。三是“系统谋划”。从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建议》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贯穿其中的是系统谋划的思维方式。《建议》之所以强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强调系统谋划。下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这盘大棋,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各部门协同推进,要像抓基础教育一样抓职业教育,进一步凝聚起各方力量打通淤点堵点,全面塑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四是“开局起步”。一方面,注重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另一方面,坚持把远景目标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把“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头几脚踢稳踢准踢实。

为抓住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做到“六个新”。其一新问题新改革。上述《行动计划》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以加快体系建设解决“出身不好”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外部不给力”问题,以加强内涵建设解决“自身质量不高”问题,整体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另一方面突出改革落地,进一步释放“职教20条”和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政策红利,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向改革“最后一公里”要效益。其二新双元新特色。产教融合是中国特色的“新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2014年至2020年,国家陆续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产教融合”概念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第一个决定以来,经过六年升级演进,已经形成和创造了产教融合的中国理念。中国双元是政府引领下的多元合作,包括政府、企业、行业、院校、教师、学生“六元”主体,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其三,新载体新抓手。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此后产业学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企业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校企“双赢”局面:产业学院为学校提供最新的知识技能,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产业学院整合校企资源,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和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产业学院正在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载体及新抓手。TCL学院在这方面开展实践。

充分认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双方的刚性需求。企业学校双方合作的刚性需求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驱动力。TCL集团公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企业,系国际领军的行业龙头企业,其电子制造工程技术与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新冠疫情猛烈冲击下,仍保持强势增长。2019年7月西安老区职校协作委二次会后,在信阳市政府驻珠江三角洲招商处支持下,在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指导下,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积极主动与TCL集团公司联合策划设计产教融合试点,把课堂搬入企业,把实训基地设在车间,以求打造“工学交替”模式。TCL集团在产教融合方面坚持“平等合作、完全自愿、共建共享、重在实效”原则,集团与老区职业院校开展包括订单培养班、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训、毕业生就业、技工劳务等多种形式合作,老区职校无需缴纳任何费用,集团对老区职校、学生和老区人做到了用情用心用力。近年来,集团与19个老区县、30所职校开展校企合作。信阳航职院与TCL集团试图采取引校入企修正目标为共建TCL学院,以解决企业员工不稳定和学校培养人才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解决学校专业师资缺乏和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使学生获取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去年12月中旬在广东惠州举行老区职业院校与TCL集团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座谈会,40所老区职校近百名学校领导与会,现场有18所老区职业院校与TCL王牌电器公司签订产教融合意向合作协议书。实践表明这个探索试验设计值得借鉴且可推广,“十四五”期间要深度耕作并争取收获更多的果实。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据教育部刚刚公布的消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一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适用性”要求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实现产教融合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用性”难题的关键。最近七年,国家陆续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老区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逐步完善,市县高职中职渐成系统;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老区县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有所增加;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老区职校在“国赛”“省赛”舞台上展现了老区风采。实践证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坚持职教办学主体、育人主体与用人主体的一致性,努力探索产教融合的老区实践。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老区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的资源共享与责任共担,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村产业需求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近年来,革命老区围绕当地及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人才需求,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等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职校、科研所和企业三方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收到了良好效果。要着眼乡村振兴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盘活乡村资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企业的生存取决于资本、技术,更取决于有经过职业教育获得的合格劳动者。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有力政策举措,促进企业和行业产业积极参与到职教体系中来,推进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互通衔接,畅通多种成长成才新路径,进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当今时代,是以人工智能为技术路径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新形势,要努力适应国家“技能中国”行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和专项培训模式,进一步聚焦人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持续提升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为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把“两服务两促进”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老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扶贫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源就业政策为依据,服务学生就业,促进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发展,促进老区振兴。

       (一)要加强前瞻性研究。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靠创新和人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一招。因此,围绕“两服务两促进”,要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服务学生就业、促进人才培养作为产教融合的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加强全局性谋划,按照“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关系定模式、师徒关系定方法”规则,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老区振兴作为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推动产教融合更高质量发展。

       (二)要按照规划设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按照这一建议,国家将很快制定出台“十四五”规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框架内进行具体设计。要摆正职业技术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端正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办学导向。紧扣当前老区巩固脱贫同乡村振兴衔接实际,把针对性职业教育纳入实施减贫战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常态实施,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改革、就业协作,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三)要搞好精准对接。产教融合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的融合,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因此,要注重搞好“四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跟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在课程嵌入、分段教学、工作室模式、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形成利益双赢共同体。

要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机制

       推动全国老区产教融合就业减贫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机制。
一要构建组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校企主角,老促会搭台,示范引领,对接协作,利益共赢”的原则,在校企两地政府和教育、人社部门支持协调下,搭建职教就业组织平台,做到统筹规划、多方联动、一体健全。认真搞好职能划分和责任区分:敦促吁请政府部门负责政策支持和工作协调;促动有关企业负责遴选职校专业、提供教学场地、工匠师资、实习岗位 ;促动职业学校负责遴选产业企业、教学过程、学生管理。老区职校协作委重点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与有关社会力量合作,至少在10个专业、100个老区职校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工作,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老区职校,整合培育一批服务老区职教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或协作共同体。二要创新运行机制。重点在五个方面实施机制创新:一是推进新型学徒制,引校入企,工学结合。进一步明确“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职教办学方针,使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更紧密融合起来。二是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企业既是市场生产主体,也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企业与学校协同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创造价值的能力。三是协调各方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四是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抓好定向转移、订单培训、技训基地、权益保障、稳岗就业,采取订制化、专业化、规模化,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五是规范运作,加强管理。三要抓住关键环节。实现老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必须注重抓好关键环节。在办学模式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充分调动企校的积极性,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以求整合共生;在组织模式上,要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立交桥”;在治理模式上,要推进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调动支持学校发展的各方力量;培养模式上,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拓展企业、职校、政府在产业、教育、就业诸方面合作空间。四要创造优质品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时代要求,也是一个崭新课题,既要从实际出发,也要不断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时代。只有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优质名牌,才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级蓝领乃至大国工匠。因此,要用崭新思维和开放眼光,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要融入老区发展,搞好产业对接、科技对接、项目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建,拓宽发展空间;要抓好学校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建设创业孵化中心及实训基地,推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加强精密管理,加强全方位保障,通过管理、投入、人才等机制运作,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要在职教协同推进上汇聚更大合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为推进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老区力量”。党中央已经描绘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蓝图,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我国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步之年,老区职业院校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奋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协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