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 用实干交出精准脱贫的凤庆答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

时间:2021-02-05 12:24:3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陈昌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为云南发展确立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云南省凤庆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务必牢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嘱托,无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坚定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共识、责任担当和信心决心。事实证明,只有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决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才能让责任和民情“抱得更紧”、让担当和民计“抱得更紧”;只有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前行,才能让初心和民生“抱得更紧”,为我们的贫困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责任和民情“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使命感

“二O二O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审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山区农业大县——云南省凤庆县,98%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86%的人口属于乡村人口。由于受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交通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凤庆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不明显、工业企业量少质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01年,凤庆被确定为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2年3月,再次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凤庆贫困状况呈现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全县共有5个贫困乡(镇)、15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178户70065人,贫困发生率为16.69%。

脱贫攻坚不仅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形成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攻坚战的格局,而构建这样的格局,加强领导是根本,总书记说:“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我们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县级层面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负总责;13个乡(镇)分别由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指挥长负包保乡镇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则全面落实主体责任;159个贫困村全部实行乡镇包村班子成员、挂钩部门主要领导“双指挥长”负责制;全县构建起“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都有责任、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我们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县委、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形成规划引领、计划推进的工作体系。

全县共有126个中央、省、市、县单位包村、7210名干部包户,23家规模以上企业帮村,做到贫困村、贫困户挂钩帮扶无死角、无盲区。13个乡(镇)和16个县级行业主责部门向县委、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我们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准确把握精准要义,以“不落一户一人”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为准则,全方位审视各项工作,一户一户梳理、一人一人对照,瞄准扶贫对象,落实主体责任和工作措施,弱什么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问题及时“清零”。

脱贫攻坚是一场空前的减贫革命,牵动社会方方面面,人财物力投入巨大,只有强化监督检查,严明工作纪律,严格执纪问责,才能保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当担尽责,才能保证各级干部干干净净扶贫,才能保证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我们建立脱贫攻坚约谈制度,适时对乡镇、部门进行约谈。组建13个县委督查巡查组,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常态化对乡镇和部门组织领导、责任压实、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脱贫措施、工作进度等进行督查巡查。认真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的追责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   

二、坚决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担当和民计“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紧迫感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牢方向、把准标准,制定符合县情、乡情、村情、户情的脱贫攻坚举措,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善作善成。我们始终把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做细做实,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政策群众知晓、过程群众参与、进出群众签字、结果群众认可,实现扶贫对象源头精准、过程精准、结果精准。在此基础上,针对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和发展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因户“精准滴灌”,做到“有能力”的“带起来”,“住不了”的“建起来”,“需救助”的“保起来”,“带不了”的“兜起来”。

总书记说:“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规划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规划内容,才能树立精准的攻坚靶向,凝聚强大的攻坚合力。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逐一细化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建立了村级“施工图”、乡镇“线路图”和县级项目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民计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牢牢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以培育高优基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共建成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312万亩,农民人均占有7亩以上,其中有103.85万亩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因地制宜实施“党政+企业、企业+基地+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动群众多元增收,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92个、农产品初制小龙头300个、家庭农场93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8万余户,让50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以凤庆县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企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小巨人”,逐步实现乡乡有龙头带基地、村村有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全覆盖。目前,入园企业131户,投产运营116户,创建核桃产业园中园1个,培育核桃产业龙头企业12户,小型加工户87户,覆盖2.5万户9万多人;49户制茶龙头企业帮带茶农8.1万户。全县10万多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19178户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逐步实现脱贫。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5亿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农业产业收入达8000元以上。

我们抓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抓实就业培训、构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等措施抓好就业扶贫,有近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做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全覆盖。

我们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安居。2014年至2019年,全县投入资金8.99亿元,累计实施完成危房改造55368户,全县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挪穷窝,共建成5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3875人,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我们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拔穷根。2016至2019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46亿元,助学贷款8631.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初中毛入学率达111.39%,无因贫辍学情况。

我们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谋幸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率均达到100%,187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有力,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把深化拓展187个村(社区)村史室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设和谐家园的重要载体,并赋予村史室乡愁、感恩、乡贤、传习、规划、警示“六项职能”,着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凝聚干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三、牢牢记住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初心和民生“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获得感

“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凤庆县47.2万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将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将脱贫攻坚同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做到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交出一份成就千年伟业的凤庆答卷。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984户72523人,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贫困县顺利摘帽。

“十二五”以来,我们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全国‘阳光校餐’优秀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全国滇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2016—2020年)、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全省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县、云南省森林县城、云南省药品安全示范县、云南省先进平安县、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云南省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县、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先进县、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美丽县城”等97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言犹在耳。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和交“总账”之年,我们务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春节前夕考察云南时强调的“要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重要指示精神,用初心使命涵养大义、用初心使命激发动力、用初心使命创造佳绩,精准冲刺“最后一公里”,和全国一道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作者系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凤庆县委书记、凤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 用实干交出精准脱贫的凤庆答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

时间:2021-02-05 12:24:3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陈昌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为云南发展确立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云南省凤庆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务必牢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嘱托,无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坚定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共识、责任担当和信心决心。事实证明,只有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决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才能让责任和民情“抱得更紧”、让担当和民计“抱得更紧”;只有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前行,才能让初心和民生“抱得更紧”,为我们的贫困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责任和民情“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使命感

“二O二O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审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山区农业大县——云南省凤庆县,98%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86%的人口属于乡村人口。由于受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交通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凤庆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不明显、工业企业量少质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01年,凤庆被确定为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2年3月,再次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凤庆贫困状况呈现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全县共有5个贫困乡(镇)、15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178户70065人,贫困发生率为16.69%。

脱贫攻坚不仅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形成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攻坚战的格局,而构建这样的格局,加强领导是根本,总书记说:“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我们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县级层面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负总责;13个乡(镇)分别由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指挥长负包保乡镇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则全面落实主体责任;159个贫困村全部实行乡镇包村班子成员、挂钩部门主要领导“双指挥长”负责制;全县构建起“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都有责任、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我们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县委、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绘制“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形成规划引领、计划推进的工作体系。

全县共有126个中央、省、市、县单位包村、7210名干部包户,23家规模以上企业帮村,做到贫困村、贫困户挂钩帮扶无死角、无盲区。13个乡(镇)和16个县级行业主责部门向县委、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我们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准确把握精准要义,以“不落一户一人”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为准则,全方位审视各项工作,一户一户梳理、一人一人对照,瞄准扶贫对象,落实主体责任和工作措施,弱什么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问题及时“清零”。

脱贫攻坚是一场空前的减贫革命,牵动社会方方面面,人财物力投入巨大,只有强化监督检查,严明工作纪律,严格执纪问责,才能保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当担尽责,才能保证各级干部干干净净扶贫,才能保证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我们建立脱贫攻坚约谈制度,适时对乡镇、部门进行约谈。组建13个县委督查巡查组,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常态化对乡镇和部门组织领导、责任压实、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脱贫措施、工作进度等进行督查巡查。认真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的追责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   

二、坚决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担当和民计“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紧迫感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牢方向、把准标准,制定符合县情、乡情、村情、户情的脱贫攻坚举措,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善作善成。我们始终把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做细做实,形成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政策群众知晓、过程群众参与、进出群众签字、结果群众认可,实现扶贫对象源头精准、过程精准、结果精准。在此基础上,针对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和发展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因户“精准滴灌”,做到“有能力”的“带起来”,“住不了”的“建起来”,“需救助”的“保起来”,“带不了”的“兜起来”。

总书记说:“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规划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规划内容,才能树立精准的攻坚靶向,凝聚强大的攻坚合力。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八大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逐一细化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建立了村级“施工图”、乡镇“线路图”和县级项目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民计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牢牢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以培育高优基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共建成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312万亩,农民人均占有7亩以上,其中有103.85万亩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因地制宜实施“党政+企业、企业+基地+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动群众多元增收,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92个、农产品初制小龙头300个、家庭农场93个,带动贫困户受益1.8万余户,让50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以凤庆县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企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小巨人”,逐步实现乡乡有龙头带基地、村村有基地连农户,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全覆盖。目前,入园企业131户,投产运营116户,创建核桃产业园中园1个,培育核桃产业龙头企业12户,小型加工户87户,覆盖2.5万户9万多人;49户制茶龙头企业帮带茶农8.1万户。全县10万多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19178户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逐步实现脱贫。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5亿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农业产业收入达8000元以上。

我们抓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抓实就业培训、构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等措施抓好就业扶贫,有近3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做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全覆盖。

我们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安居。2014年至2019年,全县投入资金8.99亿元,累计实施完成危房改造55368户,全县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挪穷窝,共建成5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户3875人,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我们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拔穷根。2016至2019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46亿元,助学贷款8631.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初中毛入学率达111.39%,无因贫辍学情况。

我们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谋幸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率均达到100%,187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有力,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把深化拓展187个村(社区)村史室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设和谐家园的重要载体,并赋予村史室乡愁、感恩、乡贤、传习、规划、警示“六项职能”,着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凝聚干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三、牢牢记住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初心和民生“抱得更紧”,在脱贫攻坚中体现获得感

“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凤庆县47.2万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将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将脱贫攻坚同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做到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交出一份成就千年伟业的凤庆答卷。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8984户72523人,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贫困县顺利摘帽。

“十二五”以来,我们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全国‘阳光校餐’优秀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全国滇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普示范县(2016—2020年)、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全省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县、云南省森林县城、云南省药品安全示范县、云南省先进平安县、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云南省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县、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先进县、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美丽县城”等97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你们好!你们乡党委来信说,去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得知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言犹在耳。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和交“总账”之年,我们务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春节前夕考察云南时强调的“要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重要指示精神,用初心使命涵养大义、用初心使命激发动力、用初心使命创造佳绩,精准冲刺“最后一公里”,和全国一道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作者系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凤庆县委书记、凤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