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家川水清如许 但见滨城援甘来

时间:2021-02-05 21:38:15来源:中国小康网作者:吉宝刚

1612408753655507.png

 “奶奶,我回来啦!”

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蹦蹦哒哒的从外面跑进来,一头扎进厨房,拧开水龙头,踮着脚尖够着水流“哗哗哗”地洗着手。在张家川县胡川镇张堡村的马春明老人家中,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又弄了一手泥!”

孩子的奶奶王山花,闻声笑着走过来,细致地给孙子搓洗稚嫩的小手,老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

老人一家是异地搬迁户,回想起几年前住在山上、没有自来水的日子,王山花颇为感慨:“以前喝水都要到山沟里挖的水圈圈子里担水,水也不卫生,赶上天不下雨的时候就没水吃。现在自来水接到了屋里,日子比原先过得好多了。看,这孩子每天都要玩一会儿水……”

“山里头陡,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干不过张家川……”

一曲婉转悠扬的山歌唱出了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对于水的渴望。相比于沟壑纵横,曾经的饮水安全问题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引来幸福水 滴滴润心田

张家川县隶属的天水市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但这片土地却没有坐等到“上天眷顾”。

“张家川,其实没有川,几乎全都是山。”马春明老人说。

在这片黄土高坡最为干旱的地方之一,当地人祖祖辈辈肩挑畜驮寻水吃,披星戴月找水吃,人们对水源的渴望超乎想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东峡、石峡水库曾是张家川全县仅有的水源依靠,但这两座水库也逐渐难以满足当地饮水需求。

“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天上学途经的梁山镇杨渠村,因为在泉眼处接水而引起的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张堡村村委会主任杨小明说,在当年,吃泉水的要占总人口数的90%,村民昼夜24小时在排队,基本上每天要占用一个劳力,遇到干旱年没有泉水的时候,山上的人要到川区畜驮、拖拉机运水等远距离买水吃。

改写历史,得益于党和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致富的基础民生工程来抓,也得益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帮助和扶持,使老旧饮水工程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自2005年开始,张家川县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以水源定规模、按地势建工程、规划一次到位、分年组织实施”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思路,规划立足于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用大手笔建大工程。经过10多年连续不断的建设,建成了连五梁、刘堡梁、龙山、梁子渠、平安梁、马鹿梁6处规模在千吨万人以上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9.4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喝上放心水 过上好日子

张家川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副站长王旭峰介绍,2018年,为使农村饮水达到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要求,全县有12个乡镇、33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0.51万户2.54万人的饮水问题急需实施巩固提升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3189万元,除省市县统筹解决1189万元外,天津滨海新区及时投入资金2000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稳步提升,滨海新区又投入东西扶贫协作资金950.3万元,解决了县内的张家川镇、龙山镇、大阳镇等9个乡镇89个行政村饮水安全问题。自此,像马春明、王山花老人的家庭一样,越来越多人实现了祖辈期盼的用上自来水的梦想。

“有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大力支持,百姓吃上了放心水,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王旭峰说。

 梦想实现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进行管道换新工作时,会遇到部分农户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王旭峰说,“河流海拔较低,海拔较高的住户无法引流,取水不便,安装设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很多农民经济上负担不起。为解决这一困难,整个饮水安全工程,群众除缴纳600元/人的材料费外,其余所有工程成本均由政府承担。”

为了让全县群众能够长期饮上放心水,张家川县专门设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成立了6个乡镇服务站,服务半径在10公里左右,不但方便维修维护和水费收缴,而且降低和节约了运行成本。

“我们这个水质检测中心是2014年8月份成立的,从刚开始成立时可以做10项常规检测,到后来的二十几项,目前已具备了42项水质检测的能力。”供水工程管理站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此外,由水利局及环保局共同参与水源管理,该管理站每月会进行水质检测并形成水质检测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用水‘量’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百姓用水‘质’的难题。我们每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天都会对水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说。多年来,县上山区群众饮用泉水、井水,因水质问题,像氟斑牙等病症在村里变得很常见,现如今,该病症已得到了彻底解决。有了干净、安全的幸福水,张家川的“川”字从此名副其实。

张家川水清如许,但见滨城援助来。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张家川水清如许 但见滨城援甘来

时间:2021-02-05 21:38:1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吉宝刚

1612408753655507.png

 “奶奶,我回来啦!”

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蹦蹦哒哒的从外面跑进来,一头扎进厨房,拧开水龙头,踮着脚尖够着水流“哗哗哗”地洗着手。在张家川县胡川镇张堡村的马春明老人家中,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又弄了一手泥!”

孩子的奶奶王山花,闻声笑着走过来,细致地给孙子搓洗稚嫩的小手,老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

老人一家是异地搬迁户,回想起几年前住在山上、没有自来水的日子,王山花颇为感慨:“以前喝水都要到山沟里挖的水圈圈子里担水,水也不卫生,赶上天不下雨的时候就没水吃。现在自来水接到了屋里,日子比原先过得好多了。看,这孩子每天都要玩一会儿水……”

“山里头陡,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干不过张家川……”

一曲婉转悠扬的山歌唱出了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对于水的渴望。相比于沟壑纵横,曾经的饮水安全问题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引来幸福水 滴滴润心田

张家川县隶属的天水市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但这片土地却没有坐等到“上天眷顾”。

“张家川,其实没有川,几乎全都是山。”马春明老人说。

在这片黄土高坡最为干旱的地方之一,当地人祖祖辈辈肩挑畜驮寻水吃,披星戴月找水吃,人们对水源的渴望超乎想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东峡、石峡水库曾是张家川全县仅有的水源依靠,但这两座水库也逐渐难以满足当地饮水需求。

“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天上学途经的梁山镇杨渠村,因为在泉眼处接水而引起的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张堡村村委会主任杨小明说,在当年,吃泉水的要占总人口数的90%,村民昼夜24小时在排队,基本上每天要占用一个劳力,遇到干旱年没有泉水的时候,山上的人要到川区畜驮、拖拉机运水等远距离买水吃。

改写历史,得益于党和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致富的基础民生工程来抓,也得益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帮助和扶持,使老旧饮水工程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自2005年开始,张家川县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以水源定规模、按地势建工程、规划一次到位、分年组织实施”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思路,规划立足于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用大手笔建大工程。经过10多年连续不断的建设,建成了连五梁、刘堡梁、龙山、梁子渠、平安梁、马鹿梁6处规模在千吨万人以上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9.4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喝上放心水 过上好日子

张家川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副站长王旭峰介绍,2018年,为使农村饮水达到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要求,全县有12个乡镇、33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0.51万户2.54万人的饮水问题急需实施巩固提升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3189万元,除省市县统筹解决1189万元外,天津滨海新区及时投入资金2000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稳步提升,滨海新区又投入东西扶贫协作资金950.3万元,解决了县内的张家川镇、龙山镇、大阳镇等9个乡镇89个行政村饮水安全问题。自此,像马春明、王山花老人的家庭一样,越来越多人实现了祖辈期盼的用上自来水的梦想。

“有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大力支持,百姓吃上了放心水,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王旭峰说。

 梦想实现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进行管道换新工作时,会遇到部分农户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王旭峰说,“河流海拔较低,海拔较高的住户无法引流,取水不便,安装设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很多农民经济上负担不起。为解决这一困难,整个饮水安全工程,群众除缴纳600元/人的材料费外,其余所有工程成本均由政府承担。”

为了让全县群众能够长期饮上放心水,张家川县专门设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成立了6个乡镇服务站,服务半径在10公里左右,不但方便维修维护和水费收缴,而且降低和节约了运行成本。

“我们这个水质检测中心是2014年8月份成立的,从刚开始成立时可以做10项常规检测,到后来的二十几项,目前已具备了42项水质检测的能力。”供水工程管理站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此外,由水利局及环保局共同参与水源管理,该管理站每月会进行水质检测并形成水质检测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用水‘量’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百姓用水‘质’的难题。我们每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天都会对水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说。多年来,县上山区群众饮用泉水、井水,因水质问题,像氟斑牙等病症在村里变得很常见,现如今,该病症已得到了彻底解决。有了干净、安全的幸福水,张家川的“川”字从此名副其实。

张家川水清如许,但见滨城援助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