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淇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巩固脱贫促振兴

时间:2021-03-26 09:08:2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李泽民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淇县实践 

近年来,河南省淇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本之策,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555”产业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0031元,全县4729户已脱贫群众产业扶贫措施叠加覆盖率达到3.3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612.87元。

优选五大特色产业,做到产业支撑和龙头带动相结合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重点推进”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五个特色产业和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实现了产业与扶贫互促共赢。

聚力推动乡村旅游。突出龙头景区带动。依托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山等景区,通过“景区+农户+扶贫”模式,带动周边乡村建设农家乐98家、采摘园12个、健身游项目5个,带动639户1917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按照“一村一景”思路,规划打造了老家赵庄、灵泉妙境凉水泉、民俗秦街等12个特色旅游村,采取直接经营、入股分红、托管经营等方式,带动403户1266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年人均增收1.8万元。开发旅游产品促动。特色旅游村都推出了各自的土特产品,县级层面打造了“朝歌印象”“秦街黄桃”“朝歌山小米”“大红袍花椒”等一批土特产品牌,年销售收入1.36亿元,带动293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2020年,淇县荣获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做优做精特色加工。借助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龙头企业+”模式,强化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带动2576名贫困群众就业获薪金、创业得收入。新亚服装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卫星工厂+扶贫”模式,在3个贫困村、1个搬迁社区、38个非贫困村建设卫星工厂14个、外协加工点29个,吸纳1418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2560元。

培育壮大特色种养。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扶贫”模式,建设特色农业扶贫基地30个,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企业用工等方式,带动39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140元。推动农业工业化带贫,累计打造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示范集群2个、现代农业观光园5个、专业合作社443家、家庭农场64家,带动1120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推动农业特色化带贫,引导群众从玉米、小麦等传统种植向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种植转变,推广油葵、大樱桃、艾草等特色种植2.6万亩,发展薄皮核桃、大红袍花椒、黄桃等经济作物1.34万亩,带动980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西岗镇大力发展黄桃产业2000余亩,带动16个村120名贫困群众稳定。推动农业规模化带贫,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合作帮扶模式,将贫困户到户增收补贴入企分红,带动1269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扶持抓好光伏发电。借助西部山区丰富的荒山资源,通过财政投入、招商引资、个人入股等方式筹资融资,累计创建光伏产业扶贫基地16个,采取租赁、合作、托管等模式,带动1710户群众稳定增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3个,总规模4.577MW,覆盖13个贫困村1391户贫困户,售电收益通过直接补助、公益岗位、村集体经济积累等6种方式进行分配,年户均增收2035元。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实施“一特色、两板块、三平台、四效果”电商扶贫新战略,成功培育“链多多”、“金黎荞”、“米立方”等企业品牌,形成了淇县电商企业平台矩阵,累计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覆盖脱贫户2426人,带动脱贫户创业就业537人。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产品27个,在“河南农购网”注册83家企业(合作社),上传产品389个,扶贫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15300万元。淇县电商扶贫模式先后入选河南省商务厅、国家商务部扶贫案例汇编并在全国推广交流。

实施五种利益联结方式,做到扩大覆盖和长效联接相统一

完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联结机制,建立和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做法,实现产业覆盖到户、利益联结到人。一是转移就业获薪金。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年人均收入2.3万元。二是入股项目得分红。依托县内重点企业,采用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5年来,到户增收项目共覆盖897户,年户均收入1650元。三是资产租赁收租金。脱贫户通过对外租赁土地、房屋等资产,获得财产性收益。北山门口村1700亩耕地流转给内蒙古天创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群众每亩每年收益720元。四是订单经营保收入。企业或合作社与脱贫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按照约定品种和价格收购。朝歌山公司与127户脱贫户签订艾草种植协议,年户均增收3147元。五是托管经营带脱贫。凉水泉村将易地搬迁后的房屋、林地等生产资源整体托管给中旅集团,年户均收益2.3万元。

突出五项保障措施,做到多点发力与精准施策相促进

一是出台政策“引”。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出台《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产业扶贫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等产业扶贫文件11个,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举措。二是投入资金“扶”。 2016年以来,财政投入农、林、商、旅等产业扶贫资金4.68亿元,为产业脱贫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开展培训“促”。结合市场需求和贫困群众意愿,免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89次,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四是集体经济“带”。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利用、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全县162个行政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金融扶贫“保”。以发展产业为主线,重点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14531.75万元,全县4514户脱贫户通过金融扶贫实现持续增收,金融扶贫受益率达到95.45%。(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河南淇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巩固脱贫促振兴

时间:2021-03-26 09:08:2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李泽民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淇县实践 

近年来,河南省淇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本之策,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的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555”产业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0031元,全县4729户已脱贫群众产业扶贫措施叠加覆盖率达到3.3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612.87元。

优选五大特色产业,做到产业支撑和龙头带动相结合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重点推进”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五个特色产业和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实现了产业与扶贫互促共赢。

聚力推动乡村旅游。突出龙头景区带动。依托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山等景区,通过“景区+农户+扶贫”模式,带动周边乡村建设农家乐98家、采摘园12个、健身游项目5个,带动639户1917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按照“一村一景”思路,规划打造了老家赵庄、灵泉妙境凉水泉、民俗秦街等12个特色旅游村,采取直接经营、入股分红、托管经营等方式,带动403户1266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年人均增收1.8万元。开发旅游产品促动。特色旅游村都推出了各自的土特产品,县级层面打造了“朝歌印象”“秦街黄桃”“朝歌山小米”“大红袍花椒”等一批土特产品牌,年销售收入1.36亿元,带动293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2020年,淇县荣获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做优做精特色加工。借助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龙头企业+”模式,强化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带动2576名贫困群众就业获薪金、创业得收入。新亚服装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卫星工厂+扶贫”模式,在3个贫困村、1个搬迁社区、38个非贫困村建设卫星工厂14个、外协加工点29个,吸纳1418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2560元。

培育壮大特色种养。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扶贫”模式,建设特色农业扶贫基地30个,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企业用工等方式,带动39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140元。推动农业工业化带贫,累计打造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业产业化示范集群2个、现代农业观光园5个、专业合作社443家、家庭农场64家,带动1120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推动农业特色化带贫,引导群众从玉米、小麦等传统种植向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种植转变,推广油葵、大樱桃、艾草等特色种植2.6万亩,发展薄皮核桃、大红袍花椒、黄桃等经济作物1.34万亩,带动980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西岗镇大力发展黄桃产业2000余亩,带动16个村120名贫困群众稳定。推动农业规模化带贫,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合作帮扶模式,将贫困户到户增收补贴入企分红,带动1269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扶持抓好光伏发电。借助西部山区丰富的荒山资源,通过财政投入、招商引资、个人入股等方式筹资融资,累计创建光伏产业扶贫基地16个,采取租赁、合作、托管等模式,带动1710户群众稳定增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3个,总规模4.577MW,覆盖13个贫困村1391户贫困户,售电收益通过直接补助、公益岗位、村集体经济积累等6种方式进行分配,年户均增收2035元。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实施“一特色、两板块、三平台、四效果”电商扶贫新战略,成功培育“链多多”、“金黎荞”、“米立方”等企业品牌,形成了淇县电商企业平台矩阵,累计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覆盖脱贫户2426人,带动脱贫户创业就业537人。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产品27个,在“河南农购网”注册83家企业(合作社),上传产品389个,扶贫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15300万元。淇县电商扶贫模式先后入选河南省商务厅、国家商务部扶贫案例汇编并在全国推广交流。

实施五种利益联结方式,做到扩大覆盖和长效联接相统一

完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联结机制,建立和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做法,实现产业覆盖到户、利益联结到人。一是转移就业获薪金。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年人均收入2.3万元。二是入股项目得分红。依托县内重点企业,采用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5年来,到户增收项目共覆盖897户,年户均收入1650元。三是资产租赁收租金。脱贫户通过对外租赁土地、房屋等资产,获得财产性收益。北山门口村1700亩耕地流转给内蒙古天创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群众每亩每年收益720元。四是订单经营保收入。企业或合作社与脱贫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按照约定品种和价格收购。朝歌山公司与127户脱贫户签订艾草种植协议,年户均增收3147元。五是托管经营带脱贫。凉水泉村将易地搬迁后的房屋、林地等生产资源整体托管给中旅集团,年户均收益2.3万元。

突出五项保障措施,做到多点发力与精准施策相促进

一是出台政策“引”。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出台《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产业扶贫基地创建实施方案》等产业扶贫文件11个,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举措。二是投入资金“扶”。 2016年以来,财政投入农、林、商、旅等产业扶贫资金4.68亿元,为产业脱贫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开展培训“促”。结合市场需求和贫困群众意愿,免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89次,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四是集体经济“带”。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利用、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全县162个行政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金融扶贫“保”。以发展产业为主线,重点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14531.75万元,全县4514户脱贫户通过金融扶贫实现持续增收,金融扶贫受益率达到95.45%。(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