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淇县: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时间:2021-03-29 14:50:4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冯银河

QQ截图20210329145755.jpg

乡村美,中国才能美;乡村强,教育必须强。如何让教育回归乡土以传续记忆的根脉?教育又如何为乡村振兴助力? 

近年来,河南省淇县教体局积极顺应农民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打造普惠优质教育,用心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广泛参与 引领师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

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县教体局积极引领全县广大师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振兴美丽乡村计划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发动群众投身到振兴美丽乡村计划中去,努力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振兴美丽乡村计划的良好氛围。

淇县教体局还在全县教育系统启动了“小手拉大手·振兴美丽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广大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参与村里文明宣传、环境整治、花草种植等,争做美化、净化、优化家园的践行者、先行者、引领者、监督者,在“村村美丽”中显身手,在“处处和谐”中做贡献,在“人人幸福”中创佳绩,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乡村”的目标。

QQ截图20210329145719.jpg加大投入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的托举。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没有明天,一个让乡村失去朗朗书声的民族同样没有明天。

“把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带着对百姓的深情承诺,近年来,淇县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努力让义务教育更均衡、教育质量更优秀、教育信息化更领先、教育保障更有力、师资队伍更优化,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机会。

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小学2所、幼儿园2所,改扩建中小学22所,总建筑面积10万余㎡,新增运动场地8万余㎡。 与此同时,该县累计投入6500余万元,建成县级网络直播互动中心1个、50个网络直播互动教室、77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学科覆盖率达100%。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基本覆盖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化为淇县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城乡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的目标。

“本来我也想把孩子送到山外的学校读书,但是看到这几年山区教育的可喜变化,也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努力,我选择了让孩子在本地继续上学,多陪陪孩子。”该县黄洞乡黄洞村村民冯来喜高兴地说。 

关爱贫困学生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贫困生作为乡村教育中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其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有这样动人的一幕:学生张慧科因贫辍学,后进城打工。为了找回张慧科,代课教师魏敏芝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吃尽苦头,费劲周折,终于让他重返课堂。为了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淇县实施的精准帮扶,如今正演绎着现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

该县教体局面向困难学生群体,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层次、全覆盖和集“免、奖、助、贷、补于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做到了“贫困学生全覆盖、真情助学无盲区”。在此基础上,全程跟踪扶贫对象享受资助情况,拓展资助育人功能,规范资助资金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有序退出、精准识别机制。2016年以来,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52118人次,资助资金3454.2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5020人次,资助资金743.86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8920人次,资金6095.81万元。

QQ截图20210329145546.jpg

发挥优势 培育新型农民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振兴美丽乡村计划中的重要任务。工作中,淇县教体局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新型农民、职工培训与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及时将农业生产技术送到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把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辐射到千家万户,引导他们以信息开拓市场、以科技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了群众自身“造血”机能。近年来,全县共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2个,推广"种、养、加"实用新技术10多项,开展各类培训班10余期,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强化了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带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与此同时,该县教体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和优势,组织广大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科学素质、法律意识和致富技能,大力倡导文明礼仪、勤劳致富、洁美家园、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陈规陋习,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者单位河南省淇县教体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河南淇县: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时间:2021-03-29 14:50:4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冯银河

QQ截图20210329145755.jpg

乡村美,中国才能美;乡村强,教育必须强。如何让教育回归乡土以传续记忆的根脉?教育又如何为乡村振兴助力? 

近年来,河南省淇县教体局积极顺应农民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打造普惠优质教育,用心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广泛参与 引领师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

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县教体局积极引领全县广大师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振兴美丽乡村计划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发动群众投身到振兴美丽乡村计划中去,努力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振兴美丽乡村计划的良好氛围。

淇县教体局还在全县教育系统启动了“小手拉大手·振兴美丽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广大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参与村里文明宣传、环境整治、花草种植等,争做美化、净化、优化家园的践行者、先行者、引领者、监督者,在“村村美丽”中显身手,在“处处和谐”中做贡献,在“人人幸福”中创佳绩,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乡村”的目标。

QQ截图20210329145719.jpg加大投入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的托举。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没有明天,一个让乡村失去朗朗书声的民族同样没有明天。

“把好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带着对百姓的深情承诺,近年来,淇县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努力让义务教育更均衡、教育质量更优秀、教育信息化更领先、教育保障更有力、师资队伍更优化,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机会。

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小学2所、幼儿园2所,改扩建中小学22所,总建筑面积10万余㎡,新增运动场地8万余㎡。 与此同时,该县累计投入6500余万元,建成县级网络直播互动中心1个、50个网络直播互动教室、77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班班通、堂堂用”,学科覆盖率达100%。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基本覆盖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化为淇县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城乡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的目标。

“本来我也想把孩子送到山外的学校读书,但是看到这几年山区教育的可喜变化,也感受到了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努力,我选择了让孩子在本地继续上学,多陪陪孩子。”该县黄洞乡黄洞村村民冯来喜高兴地说。 

关爱贫困学生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贫困生作为乡村教育中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其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有这样动人的一幕:学生张慧科因贫辍学,后进城打工。为了找回张慧科,代课教师魏敏芝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吃尽苦头,费劲周折,终于让他重返课堂。为了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淇县实施的精准帮扶,如今正演绎着现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

该县教体局面向困难学生群体,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层次、全覆盖和集“免、奖、助、贷、补于一体”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做到了“贫困学生全覆盖、真情助学无盲区”。在此基础上,全程跟踪扶贫对象享受资助情况,拓展资助育人功能,规范资助资金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有序退出、精准识别机制。2016年以来,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52118人次,资助资金3454.2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5020人次,资助资金743.86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8920人次,资金6095.81万元。

QQ截图20210329145546.jpg

发挥优势 培育新型农民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振兴美丽乡村计划中的重要任务。工作中,淇县教体局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新型农民、职工培训与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及时将农业生产技术送到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把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辐射到千家万户,引导他们以信息开拓市场、以科技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了群众自身“造血”机能。近年来,全县共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2个,推广"种、养、加"实用新技术10多项,开展各类培训班10余期,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强化了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带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与此同时,该县教体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和优势,组织广大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科学素质、法律意识和致富技能,大力倡导文明礼仪、勤劳致富、洁美家园、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陈规陋习,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者单位河南省淇县教体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