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之功 振兴之路 ——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助推临夏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时间:2021-05-24 22:36:0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周思明 盖宣忠 王永胜 林森泉

QQ截图20210524224536.jpg

厦门引进并援建的临夏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种植的蔬菜菌菇源源不断发往厦门。 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5424.jpg厦门侨联、侨商参与临夏州扶贫。 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4553.jpg

厦门引进援建的康乐县科司特电子扶贫车间。这是临夏州第一家上一定规模的电子厂。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4611.jpg

加快援建进度,风雪不停工。

QQ截图20210524224631.jpg厦门援建的积石山拓奇防疫服生产车间 阙鑫华 摄

“东西协作 助力脱贫攻坚结硕果;山海情深 再创乡村振兴新辉煌。”——4月17日,厦门市—临夏州持续推进友好交流合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临夏州为厦门市赠送了感谢牌匾,两地签订了《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

“临夏州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闽甘两省、厦临两地党委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是厦临两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携手奋进的结果。”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表示,十年来,厦门与临夏联手实施了一大批好项目,共同培育了一支好队伍,一道收获了一份真情谊。

这支“好队伍”,就是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援临工作队”)。十年厦临协作,援临工作队始终以强烈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投入临夏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力推动厦临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任务完成。尤其是在近三年的脱贫攻坚决胜战役中,援临工作队认真落实厦门财政援临帮扶资金达16.59亿元,使资金发挥最大的精准帮扶效果,并大胆创新,探索出国企带动民企、招商引资并重、带贫效果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人才支援、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举措全面开花,形成一系列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

“省、市领导多次到临夏州研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厦临两地各部门、社会团体和港澳台侨同胞捐资捐物的共同参与努力下,厦门进行的一系列帮扶实践中,不少已经是探索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举措。”厦门援临工作队领队,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表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固然有先后顺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能截然分开,要做好两者的有效衔接,反而必须在产业、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农’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发源地,实现临夏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冲锋在前。而今,通过十年砥砺躬耕,厦门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扎根攻坚 产业兴旺筑根基

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里,数百台针机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埋头加工。当前,国外箱包订单量大涨,位于临夏州和政县的吉美包袋生产基地每天开足马力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厦门,集中装柜出口。

吉美包袋是援临工作队最早引进落户临夏州的企业之一。而今,这样的企业已有61家,实际到资8.76亿元,吸纳8131名贫困人员就业;援建扶贫车间多达258家,占临夏州扶贫车间比例达90%以上,吸纳10790名贫困人员就业。

然而,在2018年,邱武伟刚刚来到临夏,担任援临工作队领队时,这里的第二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厦临协作之后,帮扶资金逐年增加,从投入教育、卫生、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到加大对产业的引进和投入,变“输血”为“造血”。

临夏州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老百姓尤其是女性观念保守,普遍不愿意出门。最现实的扶贫办法,就是把工厂办到家门口,在当地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但从无到有,谈何容易。

第一难是观念。援临工作队先找到当地部门谈产业政策,没想到交流并不顺利。一些干部第一反应是:“你们是来扶贫的,为什么企业落地还要给优惠?”

第二难是招商。企业要到山沟里办厂,必须要看到利润和市场前景。当时没有任何成功先例,招商非常困难。

难题当前,国企先行。当时,厦门国贸控股集团等多家市属国企已经共同出资,在临夏注册组建厦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厦临公司”),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把国企办过去,就是下定决心要扎根临夏,长期作战。以厦临公司为载体,厦门帮扶资金“活”了起来,为招商引资打开局面。

2018年10月,厦临公司引进古琳达姬(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厦琳鞋业有限公司,并在和政县设立生产工厂。厦琳鞋业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厦临公司出资比例超过80%,承担前期买地建厂的主要成本;而古琳达姬则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

国企担成本、担风险;民企出技术、出经验,这种“国企出资+民企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地方政府协助雇佣建档立卡户”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合作帮扶新模式,为民营企业投资临夏打消顾虑。

有了这把“撒手锏”,援临工作队也放开手脚,四面出击。援临工作队推动43家福建在临夏企业组建临夏州福建商会,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成立的首家商会。商会发挥平台优势,以商引商,先后引进多家企业进驻临夏州。

从国企带民企,再到民企引民企,通过这一模式,厦门帮扶资金的源头活水在产业领域的能级不断放大,发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家门口产业兴旺,建档立卡户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还有了收入、有了身份、有了社会地位。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面前,当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彻底的改变。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要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时代临夏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援临工作队也与临夏相关部门深入交流,高位嫁接特区经验,为产业布局战略和招商引资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指导,梳理涉企审批服务的流程环节,助推临夏营商环境产生升华质变。

优势互补 跨越千里同频谐振

季春孟夏,厦门暑意渐浓;在2000多公里之遥的临夏,清晨仍然寒意沁人。北塬乡的现代化农场里,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公司的林秋香指挥工人把新采摘的甘蓝、娃娃菜等高原夏菜装上卡车。经过长途运输,48小时后,这批蔬菜就会出现在厦门超市门店的保鲜冷柜里,供市民挑选购买。

当厦门步入高温酷暑,周边水叶菜供应下滑的时候,临夏高原却正好进入蔬菜种植旺季。高原夏菜的山海速递,是厦门、临夏两地优势互补、同频谐振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厦门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开始遇到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临夏却沉淀着大量劳动力,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的无污染轻型制造业。援临工作队盯准这一方向,招商引进拓奇实业、吉美包袋、科司特电子等制造业企业,在此基础上,援临工作队结合临夏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梳理补齐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效应,共建协作产业园区12个,已入园企业35家,形成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户外用品等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

制造业兴起之后,“两头在外”的代加工模式,制造了大量物流需求。两地之间的物流业受此刺激兴起,又为厦临两地更多行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在临夏注册设立的成伯农业和传田农业两家企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从基地建设筹备到第一批菜运往厦门,成伯农业仅用了三个月时间。通过“公司+产业扶持合作社”模式,成伯农业提高了当地种植效益、促成了厦临产销对接,又实打实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收入,实现互补多赢。牛羊肉、赤松茸、羊肚菌、黄芪、鲜百合……除了高原夏菜,还有众多临夏特产被厦门乃至福建的企业相中,大举投资开发,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工。

经过三年来的帮扶协作,临夏州工业经济产业发展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链条,产业帮扶机制不断健全、产业协作系统跨越发展、产业“造血赋能”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鞋帽服装、户外用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

产业引进临夏州,富余劳动力输转走出临夏州,在脱贫攻坚战中,厦门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推动产业扶贫的同时,大力推动厦临两地劳务协作。针对当地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援临工作队引导厦门用工企业推出清真食堂、夫妻宿舍、集体宿舍等举措,促进稳定就业。这些举措让临夏务工者在千里之外的厦门找到了归属感。脱贫攻坚战以来,厦门先后培训输转9273名临夏州贫困人员到厦门稳定就业,人员稳岗率达85%,人数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居首。

为促进劳务输转,援临工作队全员上阵、各显神通。邱武伟父亲在厦门路达工业的人事处工作,他赴临夏挂职三年,父亲招工就来了五次,前后共招收了800多人。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援临工作队夯实劳务对接机制,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全年组织协调305家厦门企业,携带3.7万个岗位赴临夏州举办现场招聘会84场,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厦门用工不足和临夏就业难的问题。

通过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厦门和临夏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关系。“虽然厦临十年协作告竣,但培育建立起来的经济循环每天仍然周行不息,在彼处经商务工的人们仍然不停增进着两地社会的交融,这种市场主导、深入民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只会不断强化,并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邱武伟表示。

蓄力未来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乡村振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邱武伟表示,在厦临协作的探索实践中,这一理念也体现得极为充分。

最直观的改变,是民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去贫困户家里调研,很多妇女都躲在房间里不敢见人。现在走出门务工,融入社会工厂大家庭里,跟人交流也自信多了。”一名援临工作队干部说。

“我公婆现在要我回家种土豆,我说这里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土豆能值几个钱。”作为美佳雨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骨干,东乡县妇女马艾西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富”女顶起半边天。通过扶贫车间的工业训练和生产实践,当地妇女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不仅通过双手创造了收入,也改变了身份和提升了地位。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妇女眼界提升,智力扶贫也出现了契机。在厦临协作中,援临工作队在扶贫车间全面推广“周末学堂”,通过聘请挂职干部人才和厦门支医、支教专业人员,进行普通话推广、健康生活教育、工作职业培训、知识文化教育等,让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

“以前,人们都穷,觉得读书没什么用,长大了男人就出门打工,女人守在山沟里种地带娃。现在发现会说普通话、会写字就可以当骨干,懂得多就可以赚钱,想法就不一样了。”拓奇实业扶贫车间针车三组组长张文兰的儿子已经13岁,因为担心无暇督促他学习,索性把儿子送到寄宿制初中住读。

“2008年刚建校时,只有140多名学生报名,其中一半都中途辍学;但近几年来,一个辍学的都没有。”由厦门市湖里区捐建升级的东乡县大树乡湖里希望小学校长刘玉强表示。

厦门派出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和医生,在临夏州及各县、市实现全覆盖。对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赋能,各类结对帮扶工作更是在全社会各界遍地开花。

三年来,厦门在厦临扶贫协作和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诸多探索与创新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援临工作队中有1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引进的企业有3家公司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而4月17日签订的《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则为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翻开新的篇章。援临工作队落实这一协议,到5月12日,今年已向厦门输转劳务人员2987人。近日,在援临工作队的协调下,厦门特步集团到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献爱心,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运动校服和书包等学习用品。协作不断,帮扶不断,厦临两地人民的友谊不散。

按照《协议》,厦门临夏将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厦门市对口办、临夏州扶贫办分别作为两地合作牵头对接机构,负责合作事宜的统筹协调和联络对接工作。在此基础上,两地将在人才互动、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合作、消费帮扶等领域深入交流,尤其是将在乡村产业、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各方面,加大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

“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厦门市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地协作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全方位推进厦临两地友好交流合作,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厦临‘山海情’。”邱武伟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脱贫之功 振兴之路 ——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助推临夏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时间:2021-05-24 22:36:0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周思明 盖宣忠 王永胜 林森泉

QQ截图20210524224536.jpg

厦门引进并援建的临夏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种植的蔬菜菌菇源源不断发往厦门。 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5424.jpg厦门侨联、侨商参与临夏州扶贫。 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4553.jpg

厦门引进援建的康乐县科司特电子扶贫车间。这是临夏州第一家上一定规模的电子厂。林森泉 摄

QQ截图20210524224611.jpg

加快援建进度,风雪不停工。

QQ截图20210524224631.jpg厦门援建的积石山拓奇防疫服生产车间 阙鑫华 摄

“东西协作 助力脱贫攻坚结硕果;山海情深 再创乡村振兴新辉煌。”——4月17日,厦门市—临夏州持续推进友好交流合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临夏州为厦门市赠送了感谢牌匾,两地签订了《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

“临夏州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闽甘两省、厦临两地党委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是厦临两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携手奋进的结果。”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表示,十年来,厦门与临夏联手实施了一大批好项目,共同培育了一支好队伍,一道收获了一份真情谊。

这支“好队伍”,就是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援临工作队”)。十年厦临协作,援临工作队始终以强烈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投入临夏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力推动厦临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任务完成。尤其是在近三年的脱贫攻坚决胜战役中,援临工作队认真落实厦门财政援临帮扶资金达16.59亿元,使资金发挥最大的精准帮扶效果,并大胆创新,探索出国企带动民企、招商引资并重、带贫效果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人才支援、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举措全面开花,形成一系列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

“省、市领导多次到临夏州研究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厦临两地各部门、社会团体和港澳台侨同胞捐资捐物的共同参与努力下,厦门进行的一系列帮扶实践中,不少已经是探索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举措。”厦门援临工作队领队,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表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固然有先后顺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能截然分开,要做好两者的有效衔接,反而必须在产业、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农’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发源地,实现临夏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冲锋在前。而今,通过十年砥砺躬耕,厦门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扎根攻坚 产业兴旺筑根基

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里,数百台针机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埋头加工。当前,国外箱包订单量大涨,位于临夏州和政县的吉美包袋生产基地每天开足马力生产,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厦门,集中装柜出口。

吉美包袋是援临工作队最早引进落户临夏州的企业之一。而今,这样的企业已有61家,实际到资8.76亿元,吸纳8131名贫困人员就业;援建扶贫车间多达258家,占临夏州扶贫车间比例达90%以上,吸纳10790名贫困人员就业。

然而,在2018年,邱武伟刚刚来到临夏,担任援临工作队领队时,这里的第二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厦临协作之后,帮扶资金逐年增加,从投入教育、卫生、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到加大对产业的引进和投入,变“输血”为“造血”。

临夏州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老百姓尤其是女性观念保守,普遍不愿意出门。最现实的扶贫办法,就是把工厂办到家门口,在当地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但从无到有,谈何容易。

第一难是观念。援临工作队先找到当地部门谈产业政策,没想到交流并不顺利。一些干部第一反应是:“你们是来扶贫的,为什么企业落地还要给优惠?”

第二难是招商。企业要到山沟里办厂,必须要看到利润和市场前景。当时没有任何成功先例,招商非常困难。

难题当前,国企先行。当时,厦门国贸控股集团等多家市属国企已经共同出资,在临夏注册组建厦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厦临公司”),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把国企办过去,就是下定决心要扎根临夏,长期作战。以厦临公司为载体,厦门帮扶资金“活”了起来,为招商引资打开局面。

2018年10月,厦临公司引进古琳达姬(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厦琳鞋业有限公司,并在和政县设立生产工厂。厦琳鞋业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厦临公司出资比例超过80%,承担前期买地建厂的主要成本;而古琳达姬则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

国企担成本、担风险;民企出技术、出经验,这种“国企出资+民企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地方政府协助雇佣建档立卡户”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合作帮扶新模式,为民营企业投资临夏打消顾虑。

有了这把“撒手锏”,援临工作队也放开手脚,四面出击。援临工作队推动43家福建在临夏企业组建临夏州福建商会,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成立的首家商会。商会发挥平台优势,以商引商,先后引进多家企业进驻临夏州。

从国企带民企,再到民企引民企,通过这一模式,厦门帮扶资金的源头活水在产业领域的能级不断放大,发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家门口产业兴旺,建档立卡户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还有了收入、有了身份、有了社会地位。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面前,当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彻底的改变。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要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安全、便捷、利民、友善”的新时代临夏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援临工作队也与临夏相关部门深入交流,高位嫁接特区经验,为产业布局战略和招商引资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指导,梳理涉企审批服务的流程环节,助推临夏营商环境产生升华质变。

优势互补 跨越千里同频谐振

季春孟夏,厦门暑意渐浓;在2000多公里之遥的临夏,清晨仍然寒意沁人。北塬乡的现代化农场里,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公司的林秋香指挥工人把新采摘的甘蓝、娃娃菜等高原夏菜装上卡车。经过长途运输,48小时后,这批蔬菜就会出现在厦门超市门店的保鲜冷柜里,供市民挑选购买。

当厦门步入高温酷暑,周边水叶菜供应下滑的时候,临夏高原却正好进入蔬菜种植旺季。高原夏菜的山海速递,是厦门、临夏两地优势互补、同频谐振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厦门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开始遇到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临夏却沉淀着大量劳动力,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的无污染轻型制造业。援临工作队盯准这一方向,招商引进拓奇实业、吉美包袋、科司特电子等制造业企业,在此基础上,援临工作队结合临夏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梳理补齐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效应,共建协作产业园区12个,已入园企业35家,形成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户外用品等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

制造业兴起之后,“两头在外”的代加工模式,制造了大量物流需求。两地之间的物流业受此刺激兴起,又为厦临两地更多行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在临夏注册设立的成伯农业和传田农业两家企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从基地建设筹备到第一批菜运往厦门,成伯农业仅用了三个月时间。通过“公司+产业扶持合作社”模式,成伯农业提高了当地种植效益、促成了厦临产销对接,又实打实帮助当地农民提高了收入,实现互补多赢。牛羊肉、赤松茸、羊肚菌、黄芪、鲜百合……除了高原夏菜,还有众多临夏特产被厦门乃至福建的企业相中,大举投资开发,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工。

经过三年来的帮扶协作,临夏州工业经济产业发展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链条,产业帮扶机制不断健全、产业协作系统跨越发展、产业“造血赋能”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鞋帽服装、户外用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

产业引进临夏州,富余劳动力输转走出临夏州,在脱贫攻坚战中,厦门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推动产业扶贫的同时,大力推动厦临两地劳务协作。针对当地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援临工作队引导厦门用工企业推出清真食堂、夫妻宿舍、集体宿舍等举措,促进稳定就业。这些举措让临夏务工者在千里之外的厦门找到了归属感。脱贫攻坚战以来,厦门先后培训输转9273名临夏州贫困人员到厦门稳定就业,人员稳岗率达85%,人数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居首。

为促进劳务输转,援临工作队全员上阵、各显神通。邱武伟父亲在厦门路达工业的人事处工作,他赴临夏挂职三年,父亲招工就来了五次,前后共招收了800多人。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援临工作队夯实劳务对接机制,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全年组织协调305家厦门企业,携带3.7万个岗位赴临夏州举办现场招聘会84场,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厦门用工不足和临夏就业难的问题。

通过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厦门和临夏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关系。“虽然厦临十年协作告竣,但培育建立起来的经济循环每天仍然周行不息,在彼处经商务工的人们仍然不停增进着两地社会的交融,这种市场主导、深入民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只会不断强化,并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邱武伟表示。

蓄力未来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乡村振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邱武伟表示,在厦临协作的探索实践中,这一理念也体现得极为充分。

最直观的改变,是民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去贫困户家里调研,很多妇女都躲在房间里不敢见人。现在走出门务工,融入社会工厂大家庭里,跟人交流也自信多了。”一名援临工作队干部说。

“我公婆现在要我回家种土豆,我说这里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土豆能值几个钱。”作为美佳雨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骨干,东乡县妇女马艾西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富”女顶起半边天。通过扶贫车间的工业训练和生产实践,当地妇女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不仅通过双手创造了收入,也改变了身份和提升了地位。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妇女眼界提升,智力扶贫也出现了契机。在厦临协作中,援临工作队在扶贫车间全面推广“周末学堂”,通过聘请挂职干部人才和厦门支医、支教专业人员,进行普通话推广、健康生活教育、工作职业培训、知识文化教育等,让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

“以前,人们都穷,觉得读书没什么用,长大了男人就出门打工,女人守在山沟里种地带娃。现在发现会说普通话、会写字就可以当骨干,懂得多就可以赚钱,想法就不一样了。”拓奇实业扶贫车间针车三组组长张文兰的儿子已经13岁,因为担心无暇督促他学习,索性把儿子送到寄宿制初中住读。

“2008年刚建校时,只有140多名学生报名,其中一半都中途辍学;但近几年来,一个辍学的都没有。”由厦门市湖里区捐建升级的东乡县大树乡湖里希望小学校长刘玉强表示。

厦门派出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和医生,在临夏州及各县、市实现全覆盖。对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赋能,各类结对帮扶工作更是在全社会各界遍地开花。

三年来,厦门在厦临扶贫协作和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诸多探索与创新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援临工作队中有1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引进的企业有3家公司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而4月17日签订的《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书》,则为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翻开新的篇章。援临工作队落实这一协议,到5月12日,今年已向厦门输转劳务人员2987人。近日,在援临工作队的协调下,厦门特步集团到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献爱心,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运动校服和书包等学习用品。协作不断,帮扶不断,厦临两地人民的友谊不散。

按照《协议》,厦门临夏将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厦门市对口办、临夏州扶贫办分别作为两地合作牵头对接机构,负责合作事宜的统筹协调和联络对接工作。在此基础上,两地将在人才互动、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合作、消费帮扶等领域深入交流,尤其是将在乡村产业、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各方面,加大两地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

“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厦门市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地协作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全方位推进厦临两地友好交流合作,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厦临‘山海情’。”邱武伟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