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东乡村振兴专题

两手相握红心现 ——广东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综述

时间:2021-08-26 13:01:3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黄忠贵

2021年6月11日,贵州省毕节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毕节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后,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车道”。

一千多公里外的广东省广州市,欢欣雀跃。回望携手决战贫困的5年,感慨万千。

广州,身在珠江头,傲立南海之滨,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毕节,坐落珠江尾,深藏乌蒙大山,曾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2016年7月,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蓝图下,广州接过对口帮扶毕节的“接力棒”……

产业花开乌蒙高原

赫章县铁匠乡,位于乌蒙高原腹地,曾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2020年隆冬时节,寒风刺骨,在铁匠乡中井村群山环抱的一个个大棚里,薰衣草、美女樱、安娜贝拉绣球等你方开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让鲜花在乌蒙高原绽放的,是90后青年梁安莉。循着东西部扶贫协作足迹,2018年,梁安莉带着她的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铁匠乡,经营管理由广州恒大集团援建的517栋标准大棚。

短短两年多时间,梁安莉就在贵州屋脊上,打造出一个集鲜花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

在鲜花丛中上班,中井村村民周巧的心情格外舒畅,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与大家谈笑,脸上绽放的笑容与眼前盛开的鲜花一样美好。

几年前,周巧从一个贫困村嫁到了同样是贫困村的中井,家里贫穷得找不出一件像样家具。迫于生计,周巧不得不和丈夫外出务工,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处境,让她面临着是要挣钱还是要照顾家庭的两难选择。

基地建起来后,周巧返乡成为港华首批员工,不到一个月便从临时工转为管理人员,月工资4000多元。现在,周巧一家三口人在基地务工,月收入过万元,两层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在基地务工的其他村民如今打卡上下班,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对口帮扶毕节以来,广州紧紧扭住产业帮扶牛鼻子,充分结合毕节的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引进广州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一项项产业星罗棋布,鲜花一样恣意绽放在乌蒙高原。

每年的7至9月,是黄蜀葵的采收季节。在纳雍县玉龙坝镇,正值采收期的黄蜀葵花苞低垂,煞是可爱。该镇坝子村村民卢锋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着采摘,去年受疫情影响,他不能像以往一样外出打工,于是选择到基地就近务工,一天能赚100元左右。

基地负责人周忠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蜀葵采摘期每亩地需要人力成本约3000元,5000亩黄蜀葵仅采摘环节,就会给村民发放工资1500万元。

黄蜀葵种植基地的蓬勃发展,凝聚着广州市的心血。项目启动之初,来自广州市天河区100万元的帮扶资金,是“救命钱”;而广州市投入197.93万元帮忙修建起来的烘烤房,则延长了黄蜀葵的产业链。

这只是广州市帮扶毕节的缩影。2016年以来,广州仅对纳雍县玉龙坝镇就投入帮扶资金2230余万元,不仅推动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还带动全镇3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助力玉龙坝镇在顺利脱贫后发展乡村旅游无缝衔接乡村振兴。

如今,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扶贫车间,随处可见一个由两只相握之手组成的标识,那是一颗火红的心。这两只手,一只代表着“广”、一只代表着“黔”。

这是一次山与海的伟大牵手,穗毕协作大幕拉开以后,广州市6区48个街道分别与毕节10个县区46个乡镇结下帮扶对子,58家企业、街道与毕节98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广州累计援助财政帮扶资金13.6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50个,引进152家企业在毕节完成实际投资73.45亿元。

架起产销对接桥梁

在广州越秀区小北路的胜佳超市里,一枚枚标有“消费扶贫”字样的“邬礞雾原”肉禽蛋格外显眼。

显然,这是些有故事的鸡蛋。“每天下午,我们都要发70万枚鸡蛋到广东等沿海地区,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到超市,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广州市通过消费帮扶平台为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打通销路后,公司总经理张永健从此没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过去,公司的鸡蛋要经过贵阳经销商、广州经销商等几道关卡才能送进广州超市,每枚鸡蛋毛利润被压至1角以下。现在,没了中间商赚差价,公司每枚鸡蛋的毛利润提升至3角。

穗毕协作下的产销对接,在产品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与纽带。“威宁洋芋”“纳雍滚山鸡”“赫章阿西里西鸡蛋”等来自毕节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正通过广州拓展的这条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流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让毕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蹄疾步稳地迈进。

为更好助力毕节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穗毕两地还在距杭瑞高速毕节收费站不到2公里处,建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配齐检测、包装等服务功能。

这是全国首批设立的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之一。曾经的毕节交通落后,产品要走出去难比登天。在21家企业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后,毕节蔬菜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广州江楠集团甚至把物流园搬到了乌蒙高原。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曾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深贫县,江楠集团在此投资修建了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直接把物流园建在毕节人民家门口,让产销对接更加便捷。

走进物流园,数十名务工群众正忙着分拣蔬菜,场面十分火热。这些新鲜的蔬菜在经过包装、打冷后,由冷链物流车一一运往外地。

物流园是广州助力威宁脱贫的重大项目之一。集交易、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在投运后,带动了周边4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50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如今,威宁的大白菜,从育苗中心移栽到蔬菜基地,在被精心呵护两个月左右后,采摘到冷链物流中心,最后由物流园向市场输送,为千万里外异乡人家的餐桌上,送去毕节味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和风春雨唤醒和滋润的,是毕节这片沉寂千年的土地;一棵菜、一枚蛋“长成”背后凝聚着的,是穗毕携手、合力战贫的似海深情。

据统计,对口帮扶以来,广州发挥直播电商之都优势,组建消费帮扶联盟大力推进“黔货出山”,实现毕节市农产品销售金额35.4亿元。打通“出山入湾过海最后一公里”后的乌蒙山“菜园子”,从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毕节老百姓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组团写就民生答卷

“老师好!欢迎你们!”在纳雍天河实验学校,一个个孩子热情大方地打着招呼。

2019年,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孩子的教育问题,广州市天河区投资4250万元援建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并配套建设食堂、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美的学校环境、新颖的办学理念……让昔日沉默寡言的山区孩子变得阳光自信。

东西教育1.jpg

广州援派教师、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詹雯(中)和孩子们在学校的阳光书吧里亲密交谈。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扶贫?广州探索组团帮扶模式,让广州403所学校与毕节513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把广州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毕节,为山区孩子铺设好成长道路。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广州早有认识;全力推动毕节职业教育发展,广州做得有声有色。

“我们在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从事港口机械作业,月工资七八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毕业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港班”的学生孔韬,都要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017年,广州港集团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率先举办第一个订单班——“广州港班”,开启了东部发达地区企业与西部职校双元育人的先河。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广东18家优强企业纷纷与该院加强合作,按照“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就业即加入”的宗旨,开办涉及机械操作与维护、烹饪等专业的订单班37个,招收学生1300多人。

这些毕业生,学会一技则就业一人、一人就业则全家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毕节大地如火如荼、风生水起的同时,健康保卫战也同时打响。

2019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黄迪第一次踏足乌蒙山区,成为广州向毕节派出的医疗援助人员之一。在与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开通点对点远程医疗平台后,穗毕两地时空距离拉近,毕节患者不用东奔西跑就可以享受到广州名优专家的诊疗。

一次义诊,黄迪发现一名颈部肿物患者因家庭贫困且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近10年未就诊,苦忍疼痛。通过远程会诊,这名患者被专家组确诊为巨大鳃裂囊肿,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实施了切除术,半个月后顺利出院。

当广州122个医疗机构与毕节市299个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关系后,广州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便守护着了乌蒙山区群众的健康。穗毕两地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深入互动,让人才焕发出全新活力,为毕节培养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教师和医疗队伍。

如今的毕节,一条条通村路和连户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崭新的民居参差错落,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四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人民安居的美丽画卷。

大海,由点滴细流汇聚而成;史诗,穗毕人民奋添一笔。从遥遥相望到鼎力相助,结对帮扶5年来,广州共助力纳雍、威宁、赫章等毕节3个国家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1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5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已在穗毕两地的同心同行下开花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毕节儿女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广东乡村振兴专题    
聚焦两会

两手相握红心现 ——广东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综述

时间:2021-08-26 13:01:3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黄忠贵

2021年6月11日,贵州省毕节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毕节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后,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车道”。

一千多公里外的广东省广州市,欢欣雀跃。回望携手决战贫困的5年,感慨万千。

广州,身在珠江头,傲立南海之滨,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毕节,坐落珠江尾,深藏乌蒙大山,曾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2016年7月,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蓝图下,广州接过对口帮扶毕节的“接力棒”……

产业花开乌蒙高原

赫章县铁匠乡,位于乌蒙高原腹地,曾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2020年隆冬时节,寒风刺骨,在铁匠乡中井村群山环抱的一个个大棚里,薰衣草、美女樱、安娜贝拉绣球等你方开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让鲜花在乌蒙高原绽放的,是90后青年梁安莉。循着东西部扶贫协作足迹,2018年,梁安莉带着她的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铁匠乡,经营管理由广州恒大集团援建的517栋标准大棚。

短短两年多时间,梁安莉就在贵州屋脊上,打造出一个集鲜花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

在鲜花丛中上班,中井村村民周巧的心情格外舒畅,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与大家谈笑,脸上绽放的笑容与眼前盛开的鲜花一样美好。

几年前,周巧从一个贫困村嫁到了同样是贫困村的中井,家里贫穷得找不出一件像样家具。迫于生计,周巧不得不和丈夫外出务工,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处境,让她面临着是要挣钱还是要照顾家庭的两难选择。

基地建起来后,周巧返乡成为港华首批员工,不到一个月便从临时工转为管理人员,月工资4000多元。现在,周巧一家三口人在基地务工,月收入过万元,两层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在基地务工的其他村民如今打卡上下班,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对口帮扶毕节以来,广州紧紧扭住产业帮扶牛鼻子,充分结合毕节的气候环境和资源优势,引进广州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一项项产业星罗棋布,鲜花一样恣意绽放在乌蒙高原。

每年的7至9月,是黄蜀葵的采收季节。在纳雍县玉龙坝镇,正值采收期的黄蜀葵花苞低垂,煞是可爱。该镇坝子村村民卢锋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着采摘,去年受疫情影响,他不能像以往一样外出打工,于是选择到基地就近务工,一天能赚100元左右。

基地负责人周忠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蜀葵采摘期每亩地需要人力成本约3000元,5000亩黄蜀葵仅采摘环节,就会给村民发放工资1500万元。

黄蜀葵种植基地的蓬勃发展,凝聚着广州市的心血。项目启动之初,来自广州市天河区100万元的帮扶资金,是“救命钱”;而广州市投入197.93万元帮忙修建起来的烘烤房,则延长了黄蜀葵的产业链。

这只是广州市帮扶毕节的缩影。2016年以来,广州仅对纳雍县玉龙坝镇就投入帮扶资金2230余万元,不仅推动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还带动全镇3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助力玉龙坝镇在顺利脱贫后发展乡村旅游无缝衔接乡村振兴。

如今,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扶贫车间,随处可见一个由两只相握之手组成的标识,那是一颗火红的心。这两只手,一只代表着“广”、一只代表着“黔”。

这是一次山与海的伟大牵手,穗毕协作大幕拉开以后,广州市6区48个街道分别与毕节10个县区46个乡镇结下帮扶对子,58家企业、街道与毕节98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广州累计援助财政帮扶资金13.6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50个,引进152家企业在毕节完成实际投资73.45亿元。

架起产销对接桥梁

在广州越秀区小北路的胜佳超市里,一枚枚标有“消费扶贫”字样的“邬礞雾原”肉禽蛋格外显眼。

显然,这是些有故事的鸡蛋。“每天下午,我们都要发70万枚鸡蛋到广东等沿海地区,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到超市,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广州市通过消费帮扶平台为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打通销路后,公司总经理张永健从此没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过去,公司的鸡蛋要经过贵阳经销商、广州经销商等几道关卡才能送进广州超市,每枚鸡蛋毛利润被压至1角以下。现在,没了中间商赚差价,公司每枚鸡蛋的毛利润提升至3角。

穗毕协作下的产销对接,在产品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与纽带。“威宁洋芋”“纳雍滚山鸡”“赫章阿西里西鸡蛋”等来自毕节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正通过广州拓展的这条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流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让毕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蹄疾步稳地迈进。

为更好助力毕节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穗毕两地还在距杭瑞高速毕节收费站不到2公里处,建起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配齐检测、包装等服务功能。

这是全国首批设立的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之一。曾经的毕节交通落后,产品要走出去难比登天。在21家企业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后,毕节蔬菜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广州江楠集团甚至把物流园搬到了乌蒙高原。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曾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深贫县,江楠集团在此投资修建了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直接把物流园建在毕节人民家门口,让产销对接更加便捷。

走进物流园,数十名务工群众正忙着分拣蔬菜,场面十分火热。这些新鲜的蔬菜在经过包装、打冷后,由冷链物流车一一运往外地。

物流园是广州助力威宁脱贫的重大项目之一。集交易、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在投运后,带动了周边4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50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如今,威宁的大白菜,从育苗中心移栽到蔬菜基地,在被精心呵护两个月左右后,采摘到冷链物流中心,最后由物流园向市场输送,为千万里外异乡人家的餐桌上,送去毕节味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和风春雨唤醒和滋润的,是毕节这片沉寂千年的土地;一棵菜、一枚蛋“长成”背后凝聚着的,是穗毕携手、合力战贫的似海深情。

据统计,对口帮扶以来,广州发挥直播电商之都优势,组建消费帮扶联盟大力推进“黔货出山”,实现毕节市农产品销售金额35.4亿元。打通“出山入湾过海最后一公里”后的乌蒙山“菜园子”,从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毕节老百姓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组团写就民生答卷

“老师好!欢迎你们!”在纳雍天河实验学校,一个个孩子热情大方地打着招呼。

2019年,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孩子的教育问题,广州市天河区投资4250万元援建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并配套建设食堂、足球场和篮球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美的学校环境、新颖的办学理念……让昔日沉默寡言的山区孩子变得阳光自信。

东西教育1.jpg

广州援派教师、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执行校长詹雯(中)和孩子们在学校的阳光书吧里亲密交谈。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扶贫?广州探索组团帮扶模式,让广州403所学校与毕节513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把广州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毕节,为山区孩子铺设好成长道路。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广州早有认识;全力推动毕节职业教育发展,广州做得有声有色。

“我们在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从事港口机械作业,月工资七八千元……”每隔一段时间,毕业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港班”的学生孔韬,都要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017年,广州港集团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率先举办第一个订单班——“广州港班”,开启了东部发达地区企业与西部职校双元育人的先河。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广东18家优强企业纷纷与该院加强合作,按照“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就业即加入”的宗旨,开办涉及机械操作与维护、烹饪等专业的订单班37个,招收学生1300多人。

这些毕业生,学会一技则就业一人、一人就业则全家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毕节大地如火如荼、风生水起的同时,健康保卫战也同时打响。

2019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黄迪第一次踏足乌蒙山区,成为广州向毕节派出的医疗援助人员之一。在与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开通点对点远程医疗平台后,穗毕两地时空距离拉近,毕节患者不用东奔西跑就可以享受到广州名优专家的诊疗。

一次义诊,黄迪发现一名颈部肿物患者因家庭贫困且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近10年未就诊,苦忍疼痛。通过远程会诊,这名患者被专家组确诊为巨大鳃裂囊肿,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实施了切除术,半个月后顺利出院。

当广州122个医疗机构与毕节市299个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关系后,广州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便守护着了乌蒙山区群众的健康。穗毕两地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深入互动,让人才焕发出全新活力,为毕节培养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教师和医疗队伍。

如今的毕节,一条条通村路和连户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崭新的民居参差错落,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四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人民安居的美丽画卷。

大海,由点滴细流汇聚而成;史诗,穗毕人民奋添一笔。从遥遥相望到鼎力相助,结对帮扶5年来,广州共助力纳雍、威宁、赫章等毕节3个国家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1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5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已在穗毕两地的同心同行下开花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毕节儿女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