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要素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1-10-25 11:06:04来源:环球网作者:黄洞乡 高岩航

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黄洞乡聚焦关键要素,增强乡村振兴后劲力量,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一、聚焦乡村发展,全面优先保障

黄洞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极大的推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乡镇机构改革要求,成立了农业农村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带头人”队伍,涌现出了“发展订单农业帮民富”的李刘喜、“发展特色林果作示范”的闫红旗,“发展乡村旅游当先锋”的赵德文,“组织群众务工增收入”的杨晓元等一批乡贤创业典型,其中赵德文已被聘任为纣王殿村名誉村委主任。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先后投入项目资金3600余万元,美丽乡村项目1700余万元,传统村落保护资金1260余万元等,全乡农村道路、饮水、环境等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全乡14个村实现了村村吃上自来水、户户通上水泥路。在公共服务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全乡14个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农村书屋、多功能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了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科学设立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7个服务窗口,集中为村民办理低保、社保等业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

二、聚力打造精品,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动作,聚力打造乡村示范点位,实现串点连线,连线成片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域振兴。2018年,重点打造了“红色鱼泉”,先后投资170万元,新建了“拥军广场”,提升了“八一纪念林”,翻修了“靳月英荣誉室”,并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村室,实施了美丽乡村项目,整修河道300米等。2019年,将鱼泉、石老公、温坡联合起来进行链式开发,实施了“林泉沟”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新建了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淇园书馆、采薇食堂,提升了不老泉景点,开发了马坡咖啡馆和殷寨特色民宿,硬化了石老公、温坡、大石岩传统村落旅游环线黄洞段,修建了小西天景点登山步道。2020年,随着鱼泉调蓄工程的推进,我乡及时调整思路,将乡村振兴的重心转移到北沟和纣王殿村,重点打造了烟岭沟、柳林“十里花廊”,沿路种植各类林果330多亩,鲍庄村与北京天人合德公司签订了鲍庄康养山庄开发协议,将老学校改造成高端民宿,将村集体经济项目改造成民宿酒店,水上餐厅、多功能会议室、新村室、范寨水系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柳林鳌头山古军寨修复、烟岭沟莲花湖水库治漏已基本完工。纣王殿村依托3A级景区,新建了高仙洞至五门洞登山步道,修复了三县脑登山步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0余盏,新建了拓展训练基地和会议培训中心。

三、突出特色优势,加快产业振兴

坚持“产业富乡”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特色种植、清洁能源、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特色种植上,鼓励脱贫群众大力发展小米、小杂粮、花椒、林果等经济作物,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持续扩大特色种植面积,全乡花椒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桃子、李子、无花果等其他林果面积达3100余亩。目前,温坡村花椒加工基地项目已建成投用,“上竹林”农特产品商标和“黄洞温坡花椒”已注册,正在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鱼泉村电商服务中心已完工,在全乡14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以刘喜专业种植合作社、温坡村花椒加工基地、鱼泉村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同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五小水利项目,在鱼泉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乡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8000亩以上,总产量达800万斤。在清洁能源上,坚持“风力发电富财政,光伏发电增收入”的思路,积极推进风力发电,持续巩固光伏发电。目前,凤泉山风电正常运行,北控集团1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豫能50MW风电项目正在建设。10个村的光伏电站,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在乡村旅游上,黄洞乡已成功打造“艺术东掌”写生基地、神奇纣王殿、石美鲍庄、情义石老公等旅游示范村,纣王殿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林泉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具备接待游客能力。目前,全乡已发展纣王殿度假村、东晟宾馆、石老公家等民宿、农家乐33家,涌现出椒香温坡、林果烟岭沟等一批特色村。

四、巩固生态优势,营造宜居生活

坚持“生态立乡”发展战略,擦亮生态底色。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动员全乡14个行政村全面打好垃圾清理、柴伙整理、石块打理、杂物治理攻坚战,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负直接责任,包区书记负监督责任,各村村“两委”干部划片分包的“乡、村、片”三级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统一的道路治理、街道治理、沟渠治理、死角治理、庭院治理等五项工作标准,使废物成景观,村落成景点。截止目前,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环境集中攻坚整治工作,配备村保洁员58人,清理陈年垃圾2000多吨,生活垃圾1500余吨,建筑垃圾168吨,废弃秸秆300吨,其他杂物280吨,在全县率先通过了人居环境验收,鱼泉村、石老公村,成功入选“千万工程”示范村。积极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14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推进任务。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通过覆盖还田,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应用,集中收集处理等途径,疏堵结合,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力巩固生态优势,建立了乡村河长制体系,在各主要河库渠塘等处设立河长制公示标牌,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河长制,引导村民参与河塘沟渠的维护管理,积极开展巡防巡查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盗采沙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库渠管理目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305省道、东纣线、鱼大线廊道绿化,新种法桐、大叶女贞、红枫、国槐、樱花7500余株,杏树、桃树、李子、蓝莓6300余株。投资300多万元,对鱼泉、石老公、温坡等村荒山进行了集中绿化,在对寺窑、西掌村实施中幼林抚育,抚育森林5000亩,鱼泉、石老公、温坡、东掌等4个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其他10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森林乡村,纣王殿、淇园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加快山区生态修复,三个矿山修复点已基本完工,在全乡开展了“禁牧、禁养、禁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大投资力度,培树乡风文明

大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乡竖立大型固定宣传标牌2幅、绘制文化墙20余个近300平方。积极开展村定村训家定家规、移风易俗等行动,14个村村村有村训,村村建立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奋斗创业脱贫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婆婆、“四美乡村”评选等活动,近年来,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200户、奋斗创业脱贫户40户、农村致富带头人66人、好媳妇120人、好婆婆80人,小柏峪、西掌、全寨等3个村被评选为“四美乡村”。同时,高度重视现代文化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了乡级文化站,石老公淇县图书馆分馆,为全乡14个村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和文化书屋等文化载体,定期组织艺术团体送戏下乡、举办文体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了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仅2019年以来,新增各类图书3000余册,文化下乡演出35场次,使全乡上下形成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向上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六、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治理水平

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是夯实基层堡垒。选优配强村农村带头人队伍,先后对黄洞村、纣王殿村、全寨村等7个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了一批有经济头脑,有发展思路,敢想敢干的优秀人才,确保村级党组织健康有活力。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组织全乡14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林州庙荒、止方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清洁家园、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等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武装头脑,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持续实施“头雁回归创业计划”,截止目前,共回引头雁7人,涌现出了誓回山村创新业的原市农业局副局长、省优秀党员冯增智,用艺术铺就扶贫路的原省招办信息处主任王之玺等一批优秀带头人,并连续多年获得县“金雁奖”。筑牢夯实基层阵地建设。通过申请党建经费、村内自筹等方式,先后对小柏峪、纣王殿、鱼泉、石老公、对寺窑、黄洞等村室进行了改扩建,进一步夯实基层阵地。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乡境内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分保责任制,今年申请资金20万元对马黄线全寨段、鱼大线温坡段、新鱼线鲍庄段等山体滑坡和塌方路段进行了修复,确保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扫黑除恶、打击黄赌毒、防溺水等专项活动,实施了“雪亮工程”,在全乡66个重要点位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截止目前,我乡没有发生一起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恶劣事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乡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进京、赴省、赴市上访滋事事件。三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开展了“宗教事务治理”专项活动,积极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加大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检查指导力度,严厉打击邪教向农村渗透,通过思想教育5名法轮功、1名全能神人员已全面转化,确保了全乡4个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规范有序。

七、狠抓创业就业,实现生活富裕

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来抓。一方面,大力鼓励群众创新创业。积极为有就业能力、有培训愿望的脱贫群众,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截止目前,全乡共举办产业培训、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科技入户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30场600余人次,其中参加县级以上农民培训58人次。同时,落实金融、创业政策,积极为421人协调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05.1万元,为4名群众落实了自主创业奖补政策。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扩大就业。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复群众就业。一是搞好服务促就业。帮助办理健康外出务工1142人,使其顺利外出务工就业。二是企业、项目复工促就业。积极帮助辖区内卫星工厂、鱼泉水厂、纣王殿山庄、项目等复工复产,吸纳就业群众170人。三是设置公益岗位促就业。充分结合疫情对群众务工影响情况,2020年全乡新增公益岗位113个,共192人就业。四是兴办公益事业促就业。充分利用光伏资金谋划实施公益事业,211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五是鼓励群众自主就业。900余名贫脱群众实现自主就业创业。截止目前,全乡共有30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

八、把握改革机遇,力求创新突破

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一是紧抓国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机遇,在全乡14个行政村进行了清产核资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造册登记、对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全乡14个行政村共13921名村民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二是注重落地见效,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黄洞乡因村制宜、挖掘优势、精心谋划、主动出击,通过光伏电站、厂房出租、荒山承包、物业租赁、资产盘活、旅游开发等6种模式,探索出了一个“以产业带动增收,以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的局面。目前,全乡14个行政村村村有集体收入,其中3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11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三是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1家,连续2年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训,规范组织管理、创新经营发展,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淇县刘喜、绿源、启航、富农等合作社,依托山区地理优势,发展了山小米、中药材、油用牡丹、无花果等特色种植,同时将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每年产值达到25000万元,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四是改革金融服务模式,在14村建立了金融服务部,由过去找到上门变为送服务下村,对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给予金融支持,支持脱贫农户通过发展产业致富,目前全乡已有421户农民,通过金融贷款发展产业脱贫。(黄洞乡 高岩航)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要素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1-10-25 11:06:04

来源:环球网

作者:黄洞乡 高岩航

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增进民生福祉,黄洞乡聚焦关键要素,增强乡村振兴后劲力量,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一、聚焦乡村发展,全面优先保障

黄洞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极大的推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乡镇机构改革要求,成立了农业农村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带头人”队伍,涌现出了“发展订单农业帮民富”的李刘喜、“发展特色林果作示范”的闫红旗,“发展乡村旅游当先锋”的赵德文,“组织群众务工增收入”的杨晓元等一批乡贤创业典型,其中赵德文已被聘任为纣王殿村名誉村委主任。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先后投入项目资金3600余万元,美丽乡村项目1700余万元,传统村落保护资金1260余万元等,全乡农村道路、饮水、环境等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全乡14个村实现了村村吃上自来水、户户通上水泥路。在公共服务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全乡14个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农村书屋、多功能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了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科学设立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7个服务窗口,集中为村民办理低保、社保等业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

二、聚力打造精品,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动作,聚力打造乡村示范点位,实现串点连线,连线成片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域振兴。2018年,重点打造了“红色鱼泉”,先后投资170万元,新建了“拥军广场”,提升了“八一纪念林”,翻修了“靳月英荣誉室”,并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村室,实施了美丽乡村项目,整修河道300米等。2019年,将鱼泉、石老公、温坡联合起来进行链式开发,实施了“林泉沟”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新建了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淇园书馆、采薇食堂,提升了不老泉景点,开发了马坡咖啡馆和殷寨特色民宿,硬化了石老公、温坡、大石岩传统村落旅游环线黄洞段,修建了小西天景点登山步道。2020年,随着鱼泉调蓄工程的推进,我乡及时调整思路,将乡村振兴的重心转移到北沟和纣王殿村,重点打造了烟岭沟、柳林“十里花廊”,沿路种植各类林果330多亩,鲍庄村与北京天人合德公司签订了鲍庄康养山庄开发协议,将老学校改造成高端民宿,将村集体经济项目改造成民宿酒店,水上餐厅、多功能会议室、新村室、范寨水系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柳林鳌头山古军寨修复、烟岭沟莲花湖水库治漏已基本完工。纣王殿村依托3A级景区,新建了高仙洞至五门洞登山步道,修复了三县脑登山步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0余盏,新建了拓展训练基地和会议培训中心。

三、突出特色优势,加快产业振兴

坚持“产业富乡”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特色种植、清洁能源、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在特色种植上,鼓励脱贫群众大力发展小米、小杂粮、花椒、林果等经济作物,利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持续扩大特色种植面积,全乡花椒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桃子、李子、无花果等其他林果面积达3100余亩。目前,温坡村花椒加工基地项目已建成投用,“上竹林”农特产品商标和“黄洞温坡花椒”已注册,正在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鱼泉村电商服务中心已完工,在全乡14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以刘喜专业种植合作社、温坡村花椒加工基地、鱼泉村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同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五小水利项目,在鱼泉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乡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8000亩以上,总产量达800万斤。在清洁能源上,坚持“风力发电富财政,光伏发电增收入”的思路,积极推进风力发电,持续巩固光伏发电。目前,凤泉山风电正常运行,北控集团1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豫能50MW风电项目正在建设。10个村的光伏电站,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在乡村旅游上,黄洞乡已成功打造“艺术东掌”写生基地、神奇纣王殿、石美鲍庄、情义石老公等旅游示范村,纣王殿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林泉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具备接待游客能力。目前,全乡已发展纣王殿度假村、东晟宾馆、石老公家等民宿、农家乐33家,涌现出椒香温坡、林果烟岭沟等一批特色村。

四、巩固生态优势,营造宜居生活

坚持“生态立乡”发展战略,擦亮生态底色。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动员全乡14个行政村全面打好垃圾清理、柴伙整理、石块打理、杂物治理攻坚战,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负直接责任,包区书记负监督责任,各村村“两委”干部划片分包的“乡、村、片”三级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统一的道路治理、街道治理、沟渠治理、死角治理、庭院治理等五项工作标准,使废物成景观,村落成景点。截止目前,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环境集中攻坚整治工作,配备村保洁员58人,清理陈年垃圾2000多吨,生活垃圾1500余吨,建筑垃圾168吨,废弃秸秆300吨,其他杂物280吨,在全县率先通过了人居环境验收,鱼泉村、石老公村,成功入选“千万工程”示范村。积极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14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推进任务。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通过覆盖还田,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应用,集中收集处理等途径,疏堵结合,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力巩固生态优势,建立了乡村河长制体系,在各主要河库渠塘等处设立河长制公示标牌,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河长制,引导村民参与河塘沟渠的维护管理,积极开展巡防巡查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盗采沙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库渠管理目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305省道、东纣线、鱼大线廊道绿化,新种法桐、大叶女贞、红枫、国槐、樱花7500余株,杏树、桃树、李子、蓝莓6300余株。投资300多万元,对鱼泉、石老公、温坡等村荒山进行了集中绿化,在对寺窑、西掌村实施中幼林抚育,抚育森林5000亩,鱼泉、石老公、温坡、东掌等4个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其他10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森林乡村,纣王殿、淇园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加快山区生态修复,三个矿山修复点已基本完工,在全乡开展了“禁牧、禁养、禁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大投资力度,培树乡风文明

大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乡竖立大型固定宣传标牌2幅、绘制文化墙20余个近300平方。积极开展村定村训家定家规、移风易俗等行动,14个村村村有村训,村村建立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奋斗创业脱贫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婆婆、“四美乡村”评选等活动,近年来,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200户、奋斗创业脱贫户40户、农村致富带头人66人、好媳妇120人、好婆婆80人,小柏峪、西掌、全寨等3个村被评选为“四美乡村”。同时,高度重视现代文化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了乡级文化站,石老公淇县图书馆分馆,为全乡14个村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和文化书屋等文化载体,定期组织艺术团体送戏下乡、举办文体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了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仅2019年以来,新增各类图书3000余册,文化下乡演出35场次,使全乡上下形成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向上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六、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治理水平

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是夯实基层堡垒。选优配强村农村带头人队伍,先后对黄洞村、纣王殿村、全寨村等7个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了一批有经济头脑,有发展思路,敢想敢干的优秀人才,确保村级党组织健康有活力。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组织全乡14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林州庙荒、止方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清洁家园、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等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武装头脑,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持续实施“头雁回归创业计划”,截止目前,共回引头雁7人,涌现出了誓回山村创新业的原市农业局副局长、省优秀党员冯增智,用艺术铺就扶贫路的原省招办信息处主任王之玺等一批优秀带头人,并连续多年获得县“金雁奖”。筑牢夯实基层阵地建设。通过申请党建经费、村内自筹等方式,先后对小柏峪、纣王殿、鱼泉、石老公、对寺窑、黄洞等村室进行了改扩建,进一步夯实基层阵地。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乡境内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分保责任制,今年申请资金20万元对马黄线全寨段、鱼大线温坡段、新鱼线鲍庄段等山体滑坡和塌方路段进行了修复,确保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扫黑除恶、打击黄赌毒、防溺水等专项活动,实施了“雪亮工程”,在全乡66个重要点位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截止目前,我乡没有发生一起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恶劣事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乡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进京、赴省、赴市上访滋事事件。三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开展了“宗教事务治理”专项活动,积极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加大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检查指导力度,严厉打击邪教向农村渗透,通过思想教育5名法轮功、1名全能神人员已全面转化,确保了全乡4个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规范有序。

七、狠抓创业就业,实现生活富裕

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来抓。一方面,大力鼓励群众创新创业。积极为有就业能力、有培训愿望的脱贫群众,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截止目前,全乡共举办产业培训、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科技入户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30场600余人次,其中参加县级以上农民培训58人次。同时,落实金融、创业政策,积极为421人协调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05.1万元,为4名群众落实了自主创业奖补政策。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扩大就业。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乡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复群众就业。一是搞好服务促就业。帮助办理健康外出务工1142人,使其顺利外出务工就业。二是企业、项目复工促就业。积极帮助辖区内卫星工厂、鱼泉水厂、纣王殿山庄、项目等复工复产,吸纳就业群众170人。三是设置公益岗位促就业。充分结合疫情对群众务工影响情况,2020年全乡新增公益岗位113个,共192人就业。四是兴办公益事业促就业。充分利用光伏资金谋划实施公益事业,211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五是鼓励群众自主就业。900余名贫脱群众实现自主就业创业。截止目前,全乡共有30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

八、把握改革机遇,力求创新突破

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一是紧抓国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机遇,在全乡14个行政村进行了清产核资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造册登记、对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全乡14个行政村共13921名村民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二是注重落地见效,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黄洞乡因村制宜、挖掘优势、精心谋划、主动出击,通过光伏电站、厂房出租、荒山承包、物业租赁、资产盘活、旅游开发等6种模式,探索出了一个“以产业带动增收,以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的局面。目前,全乡14个行政村村村有集体收入,其中3个村达到5万元以上,11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三是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1家,连续2年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培训,规范组织管理、创新经营发展,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淇县刘喜、绿源、启航、富农等合作社,依托山区地理优势,发展了山小米、中药材、油用牡丹、无花果等特色种植,同时将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每年产值达到25000万元,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四是改革金融服务模式,在14村建立了金融服务部,由过去找到上门变为送服务下村,对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给予金融支持,支持脱贫农户通过发展产业致富,目前全乡已有421户农民,通过金融贷款发展产业脱贫。(黄洞乡 高岩航)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