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涪城区:坚持“1+1+N”诊疗式监测帮扶,持续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时间:2021-10-26 16:12:2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涂代玉

QQ截图20211026161334.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切实践行“五个抓落实”要求,近日,涪城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专题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涪城区于2019成功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在如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涪城区实行“1+1+N”(建立健全1个体系、适时调整1个标准、分类实施N项措施)诊疗式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牢防止返贫致贫政治底线,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确保全域覆盖、上下一体

一是三级同步,落实“监测员”。完善区、镇、村监测体系,健全联络机制。区级“两不愁三保障”牵头单位落实至少1名监测员,收集汇总所涉及行业风险问题,实时提醒镇(涉农街道)进行风险提醒。镇(街道)落实1名镇级联络员,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研判,会同村(涉农社区)村级监测员,实地了解情况,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反馈情况,触及风险线(2021年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按程序纳入监测帮扶。

二是常态走访,做实“体检员”。监测员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为重点,开展定期走访查看,对其“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实,保障重点关注群体生产生活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认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认定工作,2021年按程序新增因病、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纳入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8户14人。同时,结合对口联系帮扶工作,由帮扶部门确定“一对一”结对联系帮扶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实地核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情况和生产生活现状。

三是保障资金,当好“救护员”。建立469万元的区级预警对象救助基金,对因学、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现行社会救助、救济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救济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帮助困难对象渡过难关。截至目前,共按程序启用救助基金296万元,惠及区级预警对象3500人次。

实时调整“健康标准”,确保科学精准、切合实际

一是明晰政策,保障“参数准”。全面对接农业、卫健、教育、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梳理产业扶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低保兜底等方面政策,形成区级行业政策清单。按照清单内容,区、镇、村干部通过勤见面、多重复的方式对脱贫户、风险监测户宣传政策,确保服务对象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二是及时调整,保障“指标明”。加强部门联系对接,及时掌握政策变化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分类分级有序推进各项政策。同时根据区情、镇情、村情、民情,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并通过镇(村)和部门做好政策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过渡期间有序稳定。

三是针对补充,保障“靶向精”。针对政策调整后可能存在缺漏的脱贫户、监测对象,根据实际用好财政资金,做好补充保障。持续补充区级卫生扶持基金,对医保政策调整后,可能导致因病支出较大的家庭,通过卫生扶贫基金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分类分级“下针用药”,确保目标明确、稳定持续

一是减轻负担,益虚“进补药”。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坚持基本医保“全覆盖”,为脱贫人口购买280元/人的城乡居民医保。为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16-60周岁)购买养老保险,为脱贫户、监测对象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有效减轻脱贫人口的生活成本。

二是强体提质,增收“开良药”。就业方面,分类完善脱贫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5类人员名单;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8场,发布《涪城区岗位用工信息一览表》,助推求职与用工信息有效对接,实现农村脱贫人口累计就业(含就近务工)1224人;重点对脱贫劳动力中的大龄、残疾等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人员进行过渡安置就业,累计开发区级公益岗位299个,并给予600元/月的岗位补贴。产业方面,加强利益联结,提升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效益,实施财政专项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子项目共计17个,为脱贫户提供保底分红和二次收益分红。以培育示范休闲农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等产业主体为载体,辐射带动654户农户发展产业;建立了450 万元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扶危济难,救困“下准药”。针对“孤、寡、老、弱、病、残”脱贫户,加强与民政等部门衔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有效衔接,将646名脱贫户纳入政策兜底(612名低保、34名特困),实现动态管理条件下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户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四川涪城区:坚持“1+1+N”诊疗式监测帮扶,持续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时间:2021-10-26 16:12:2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涂代玉

QQ截图20211026161334.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切实践行“五个抓落实”要求,近日,涪城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专题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涪城区于2019成功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在如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涪城区实行“1+1+N”(建立健全1个体系、适时调整1个标准、分类实施N项措施)诊疗式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牢防止返贫致贫政治底线,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确保全域覆盖、上下一体

一是三级同步,落实“监测员”。完善区、镇、村监测体系,健全联络机制。区级“两不愁三保障”牵头单位落实至少1名监测员,收集汇总所涉及行业风险问题,实时提醒镇(涉农街道)进行风险提醒。镇(街道)落实1名镇级联络员,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研判,会同村(涉农社区)村级监测员,实地了解情况,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反馈情况,触及风险线(2021年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按程序纳入监测帮扶。

二是常态走访,做实“体检员”。监测员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为重点,开展定期走访查看,对其“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实,保障重点关注群体生产生活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认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认定工作,2021年按程序新增因病、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纳入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8户14人。同时,结合对口联系帮扶工作,由帮扶部门确定“一对一”结对联系帮扶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实地核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情况和生产生活现状。

三是保障资金,当好“救护员”。建立469万元的区级预警对象救助基金,对因学、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现行社会救助、救济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救济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帮助困难对象渡过难关。截至目前,共按程序启用救助基金296万元,惠及区级预警对象3500人次。

实时调整“健康标准”,确保科学精准、切合实际

一是明晰政策,保障“参数准”。全面对接农业、卫健、教育、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梳理产业扶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低保兜底等方面政策,形成区级行业政策清单。按照清单内容,区、镇、村干部通过勤见面、多重复的方式对脱贫户、风险监测户宣传政策,确保服务对象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二是及时调整,保障“指标明”。加强部门联系对接,及时掌握政策变化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分类分级有序推进各项政策。同时根据区情、镇情、村情、民情,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并通过镇(村)和部门做好政策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过渡期间有序稳定。

三是针对补充,保障“靶向精”。针对政策调整后可能存在缺漏的脱贫户、监测对象,根据实际用好财政资金,做好补充保障。持续补充区级卫生扶持基金,对医保政策调整后,可能导致因病支出较大的家庭,通过卫生扶贫基金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分类分级“下针用药”,确保目标明确、稳定持续

一是减轻负担,益虚“进补药”。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坚持基本医保“全覆盖”,为脱贫人口购买280元/人的城乡居民医保。为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16-60周岁)购买养老保险,为脱贫户、监测对象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有效减轻脱贫人口的生活成本。

二是强体提质,增收“开良药”。就业方面,分类完善脱贫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5类人员名单;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8场,发布《涪城区岗位用工信息一览表》,助推求职与用工信息有效对接,实现农村脱贫人口累计就业(含就近务工)1224人;重点对脱贫劳动力中的大龄、残疾等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人员进行过渡安置就业,累计开发区级公益岗位299个,并给予600元/月的岗位补贴。产业方面,加强利益联结,提升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分红”效益,实施财政专项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子项目共计17个,为脱贫户提供保底分红和二次收益分红。以培育示范休闲农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等产业主体为载体,辐射带动654户农户发展产业;建立了450 万元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扶危济难,救困“下准药”。针对“孤、寡、老、弱、病、残”脱贫户,加强与民政等部门衔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有效衔接,将646名脱贫户纳入政策兜底(612名低保、34名特困),实现动态管理条件下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户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