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峨边县:“八县村”的新生活

时间:2021-11-20 23:02:3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刘洪梅 张科伟

01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太阳坪小学。

深秋时节,走进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琅琅的读书声从不远处的太阳坪小学传来,3 名彝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忙着刺绣,村民吉克热什莫和一群彝族老人在新居的院坝前,烤着玉米和土豆,畅聊新生活。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村民安居乐业、风光秀美靓丽的村子,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村。

茗新村,当地谓之“八县村”,是一处自主移民搬迁安置点,村民全部来自大小凉山的 8 个县(区)。2000 年以前,四川省司法系统在这里建立沙坪茶场。2005年,沙坪茶场办公机构搬走,但住房、耕地等资产未移交当地,形成行政管理上的空白。 10 多年来,先后有来自大小凉山的 1200 余人搬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四川省统筹推进下,峨边县深入推进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帮助自主搬迁群众建新村、住新房、立新业,走出了一条移民富足、乡村美丽、社会和谐的振兴之路。昔日的“八县村” 已经蝶变为彝族聚居新寨。

02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彝家新寨全景。

建新房——村民住上了“暖心房”

从峨边县城出发,沿着宽阔的水泥路,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望见茗新村的彝家新寨。村寨内,一栋栋红黄黑三色装饰的特色彝族民居格外绚丽,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穿过,房前屋后的微田园种满蔬菜和果树。

“县上统筹资金 3200 余万元,严格按照易地搬迁建房标准,实行‘五户联建’模式,完成了 10户彝家新寨、143 户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同时改建了 64 套农村廉租房。”茗新村党支部书记鲁惹史提介绍,早些年,这里到处是沙坪茶场遗留下来的破旧房屋。

2016 年,四川省出台相关举措,加强对跨区域自主搬迁农民属地化管理,确保脱贫奔康不落下一户一人。2017 年 11 月,峨边县成立新林镇茗新村,全面开启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建新寨住新房,这是对搬迁群众的第一层保障。”峨边县政协副主席付加荣说,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才能谈村庄发展。

64 岁的吉达加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住上新房”。来到他家,吉达加加激动地说,他以前住在凉山州冕宁县,听亲戚说这里有地还有茶,他就搬过来了,最初只能租房住,“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在建好新房的同时,新林镇党委会同茗新村“两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规格编制村级规划,新建高标准进村道路,建成连户路、产业路、通组路 15 千米。

“屋又矮,路又烂,出门满身泥。”谈起过去的生活,茗新村村民曲别达格颇有感触,“现在好了!房子既宽敞又亮堂,政府还给我们送来许多新家当。”

办学校——智志双扶“拔穷根”

在彝族群众的传统观念中,要多生多养。大小凉山的彝族群众自主移民到沙坪茶场定居,超生严重,很多小孩没有上户口,无法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障。

在峨边县公安局等多个部门协调下,村里的无户口儿童都上了户口。2002 年出生的海来衣乌曾是一名无户口儿童,14 岁时才报名上小学一年级。 “我想上学,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海来衣乌腼腆地说。

扶贫先扶智,要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筹资金、跑项目……在峨边县对口联系领导和镇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2019 年,茗新村幼儿园和小学有了着落。通过争取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西部协作资金800万元,2020 年9月,茗新村建成了占地面积 5200 平方米、可容纳 500名儿童入学的峨边椒江区太阳坪小学。

“苦日子挨到尽头了!”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太阳坪小学负责人曲别比兵满怀憧憬,“以后如果有多的学位,我们还可以招附近村的娃娃。”

新校区落成之前,曲别比兵已经在茶场村小学的临时板房上了近 4 年的课。过去,只要一下大雨,学校唯一的一间教师办公用房就会漏雨、积水。

“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了,能带动一家人。”曲别比兵高兴地说,孩子们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回家再告诉父母,“小手牵大手”很管用。峨边县的帮扶单位干部也多次来到村里,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树立文明新风。如今,村民们好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03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通过设立积分超市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兴产业——村民有了“年终奖”

住上好房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关键。为此,峨边县制定搬迁户后续发展实施方案,将自主移民产业发展统筹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土地配置到户后,通过实施同等到户产业扶持、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等配套政策,引导自主移民以“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方式抱团发展金银花、白芨、脆红李等特色产业。

色特尔子一家是从大凉山腹地搬到这里的。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李子、白芨、金银花,色特尔子说 :“现在在村里务工,一天能赚 80 元,还有时间带孩子。”色特尔子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小学,每天干完农活,就能回家给孩子做饭。

为了解决村里易地搬迁安置后的产业发展问题,茗新村发展种植了 400 亩李子、8 亩芍药、 820 亩白芨和 122 亩金银花。

“村民参与土地流转,一亩地有三四百元的租金收入,每天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动,还有 80 到100 元的务工收入。”鲁惹史提介绍,为延伸产业链,村里还引进了天麻种植厂、新建了中药材加工厂和松林菌业基地,村民可以在厂里就近务工。“每个月都能挣 2500 元以上。”鲁惹史提说,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经近 8000 元。

如今,天麻种植厂、中药材加工厂已经建成。“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为村里建了厂房,吸引企业到村里经营。”新林镇党委书记徐现明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同时,得益于浙川东西部协作,村里不少青壮年都选择到浙江打工。色特约布是村里的脱贫户,到浙江务工后,他看到别人从事劳务派遣有发展前途,就自己创办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带着村民去浙江打工,让大伙儿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不管在家还是外出务工,村民们都能赚到钱,大家的脸上写满了对新生活的满足。

“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00 余万元,近400 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此外,每年年底,家家户户还能获得产业分红,村民也有了‘年终奖’;下一步,我们还将扩种金银花 1000 亩,打造木本金银花产业基地。”到时既能卖花,还能赚一笔“赏花钱”,鲁惹史提打起了文旅融合的小算盘。

强治理——搬迁群众“尚新风”


“老板,这瓶菜籽油需要多少分?”在茗新村有一个特别的超市,由村集体经济出资运营。这里大米、面条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村民不需要花钱,通过积分兑换就能提回家。村民刷日依祖来这里兑换物品,只见他花了 20 分积分便成功获得一瓶菜籽油。

“积分超市”是茗新村创新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村民只要讲卫生、扬文明、树新风等便可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

“尽管村民住上了好房子,但是由于很多人改变不了旧习惯,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积分超市,以此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今年以来,已经兑换了 8万多分积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村民刷日依祖说,积分超市的投用,有利于帮助大家自觉养成好习惯,让村民生活更文明。

在创办积分超市的同时,茗新村针对安置点群众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三类群体实际,创新开展“孝爱老人”“关爱妇女”“呵护儿童”的“亲情守护行动”,深化农村治理向末端延伸,打通聚居点治理“最后一米”。定期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宣传“感动峨边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计划利用本地秀美的山水风光,探索开办民宿、农家乐,发展鱼塘等。”获评“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 后,茗新村的干部群众很受鼓舞。对于下一步乡村振兴,鲁惹史提还有很多计划。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委组织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四川峨边县:“八县村”的新生活

时间:2021-11-20 23:02:3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刘洪梅 张科伟

01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太阳坪小学。

深秋时节,走进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琅琅的读书声从不远处的太阳坪小学传来,3 名彝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忙着刺绣,村民吉克热什莫和一群彝族老人在新居的院坝前,烤着玉米和土豆,畅聊新生活。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村民安居乐业、风光秀美靓丽的村子,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村。

茗新村,当地谓之“八县村”,是一处自主移民搬迁安置点,村民全部来自大小凉山的 8 个县(区)。2000 年以前,四川省司法系统在这里建立沙坪茶场。2005年,沙坪茶场办公机构搬走,但住房、耕地等资产未移交当地,形成行政管理上的空白。 10 多年来,先后有来自大小凉山的 1200 余人搬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四川省统筹推进下,峨边县深入推进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帮助自主搬迁群众建新村、住新房、立新业,走出了一条移民富足、乡村美丽、社会和谐的振兴之路。昔日的“八县村” 已经蝶变为彝族聚居新寨。

02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彝家新寨全景。

建新房——村民住上了“暖心房”

从峨边县城出发,沿着宽阔的水泥路,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望见茗新村的彝家新寨。村寨内,一栋栋红黄黑三色装饰的特色彝族民居格外绚丽,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穿过,房前屋后的微田园种满蔬菜和果树。

“县上统筹资金 3200 余万元,严格按照易地搬迁建房标准,实行‘五户联建’模式,完成了 10户彝家新寨、143 户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同时改建了 64 套农村廉租房。”茗新村党支部书记鲁惹史提介绍,早些年,这里到处是沙坪茶场遗留下来的破旧房屋。

2016 年,四川省出台相关举措,加强对跨区域自主搬迁农民属地化管理,确保脱贫奔康不落下一户一人。2017 年 11 月,峨边县成立新林镇茗新村,全面开启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建新寨住新房,这是对搬迁群众的第一层保障。”峨边县政协副主席付加荣说,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才能谈村庄发展。

64 岁的吉达加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住上新房”。来到他家,吉达加加激动地说,他以前住在凉山州冕宁县,听亲戚说这里有地还有茶,他就搬过来了,最初只能租房住,“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在建好新房的同时,新林镇党委会同茗新村“两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规格编制村级规划,新建高标准进村道路,建成连户路、产业路、通组路 15 千米。

“屋又矮,路又烂,出门满身泥。”谈起过去的生活,茗新村村民曲别达格颇有感触,“现在好了!房子既宽敞又亮堂,政府还给我们送来许多新家当。”

办学校——智志双扶“拔穷根”

在彝族群众的传统观念中,要多生多养。大小凉山的彝族群众自主移民到沙坪茶场定居,超生严重,很多小孩没有上户口,无法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障。

在峨边县公安局等多个部门协调下,村里的无户口儿童都上了户口。2002 年出生的海来衣乌曾是一名无户口儿童,14 岁时才报名上小学一年级。 “我想上学,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海来衣乌腼腆地说。

扶贫先扶智,要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筹资金、跑项目……在峨边县对口联系领导和镇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2019 年,茗新村幼儿园和小学有了着落。通过争取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西部协作资金800万元,2020 年9月,茗新村建成了占地面积 5200 平方米、可容纳 500名儿童入学的峨边椒江区太阳坪小学。

“苦日子挨到尽头了!”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太阳坪小学负责人曲别比兵满怀憧憬,“以后如果有多的学位,我们还可以招附近村的娃娃。”

新校区落成之前,曲别比兵已经在茶场村小学的临时板房上了近 4 年的课。过去,只要一下大雨,学校唯一的一间教师办公用房就会漏雨、积水。

“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了,能带动一家人。”曲别比兵高兴地说,孩子们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回家再告诉父母,“小手牵大手”很管用。峨边县的帮扶单位干部也多次来到村里,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树立文明新风。如今,村民们好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030.jpg

四川省峨边县茗新村通过设立积分超市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兴产业——村民有了“年终奖”

住上好房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关键。为此,峨边县制定搬迁户后续发展实施方案,将自主移民产业发展统筹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土地配置到户后,通过实施同等到户产业扶持、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等配套政策,引导自主移民以“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方式抱团发展金银花、白芨、脆红李等特色产业。

色特尔子一家是从大凉山腹地搬到这里的。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李子、白芨、金银花,色特尔子说 :“现在在村里务工,一天能赚 80 元,还有时间带孩子。”色特尔子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小学,每天干完农活,就能回家给孩子做饭。

为了解决村里易地搬迁安置后的产业发展问题,茗新村发展种植了 400 亩李子、8 亩芍药、 820 亩白芨和 122 亩金银花。

“村民参与土地流转,一亩地有三四百元的租金收入,每天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动,还有 80 到100 元的务工收入。”鲁惹史提介绍,为延伸产业链,村里还引进了天麻种植厂、新建了中药材加工厂和松林菌业基地,村民可以在厂里就近务工。“每个月都能挣 2500 元以上。”鲁惹史提说,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经近 8000 元。

如今,天麻种植厂、中药材加工厂已经建成。“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为村里建了厂房,吸引企业到村里经营。”新林镇党委书记徐现明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同时,得益于浙川东西部协作,村里不少青壮年都选择到浙江打工。色特约布是村里的脱贫户,到浙江务工后,他看到别人从事劳务派遣有发展前途,就自己创办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带着村民去浙江打工,让大伙儿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不管在家还是外出务工,村民们都能赚到钱,大家的脸上写满了对新生活的满足。

“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00 余万元,近400 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此外,每年年底,家家户户还能获得产业分红,村民也有了‘年终奖’;下一步,我们还将扩种金银花 1000 亩,打造木本金银花产业基地。”到时既能卖花,还能赚一笔“赏花钱”,鲁惹史提打起了文旅融合的小算盘。

强治理——搬迁群众“尚新风”


“老板,这瓶菜籽油需要多少分?”在茗新村有一个特别的超市,由村集体经济出资运营。这里大米、面条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村民不需要花钱,通过积分兑换就能提回家。村民刷日依祖来这里兑换物品,只见他花了 20 分积分便成功获得一瓶菜籽油。

“积分超市”是茗新村创新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村民只要讲卫生、扬文明、树新风等便可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

“尽管村民住上了好房子,但是由于很多人改变不了旧习惯,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我们探索建立了积分超市,以此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今年以来,已经兑换了 8万多分积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村民刷日依祖说,积分超市的投用,有利于帮助大家自觉养成好习惯,让村民生活更文明。

在创办积分超市的同时,茗新村针对安置点群众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三类群体实际,创新开展“孝爱老人”“关爱妇女”“呵护儿童”的“亲情守护行动”,深化农村治理向末端延伸,打通聚居点治理“最后一米”。定期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宣传“感动峨边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计划利用本地秀美的山水风光,探索开办民宿、农家乐,发展鱼塘等。”获评“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 后,茗新村的干部群众很受鼓舞。对于下一步乡村振兴,鲁惹史提还有很多计划。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委组织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