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陕西汉阴:“1+6”打造区域化发展联盟

时间:2021-11-22 20:27:3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与周边6个村党支部联建

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社区紧临涧池集镇,地处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和工农业园区,安置来自10个镇易地搬迁群众691户2685人。为破解土地稀缺对搬迁社区发展的制约,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与相邻的紫云、中营、枞岭等六个村党支部结成区域化联建对子,区域化连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成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充分就近就业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支部联建,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发展”

一是共商发展思路。为明晰发展思路,拓宽符合联建各方实际的发展路径,7个联建村(社区)党支部共同商讨,确定了传统手工编织和果蔬种植为重点的发展项目,打造以联建社区为中心、6个联建村为辐射带动,推动以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为重点的“一区一厂”发展形式。

二是共解困难问题。针对“一区一园”建设中组织形式、合作方式、品牌建设等问题,7个联建村(社区)党支部组建学习小组,赴江苏、广东、西安等地开展考察学习,引进民安毛绒玩具、七叶莲、手工编织等现代企业,有效解决发展无载体的难题。

三是共办大事要事。联建村(社区)围绕“一区一园”建设,共同推动土地流转、群众服务、厂区园区建设等工作,在紫云南郡社区建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农业园区、社区工厂、行政管理三大载体支撑,矛盾纠纷调解、幼儿托管等八大服务中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138”后扶体系,建成蔬菜大棚453个、手工编织产业园区1处,实现富民强村。

产业联盟,变“结构单一”为“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设施农业。立足“南茶北果川道菜”产业布局,致力开发市区、县城果蔬供应市场,社区盘活各类闲置资金476.1万,成立南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枞岭村、中营村、沙坝村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以蔬菜种植、育苗孵化、物流中转、综合营销为一体的产供运集散中心,现已完成现代果蔬种植大棚一期项目,带动联建村社区群众660户发展果蔬产业。

二是联合招商引资。巧借仁河村、中营村手工藤编传统手艺,在社区周边建成占地100亩的手工制品产业园,先后引进万顺兴电子、腾发五金、艺藤家具、康泉制衣等4家企业入驻园区,研发各类产品40余种。

三是共拓发展空间。着眼农业园区未来5年至15年发展,七个村社区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统一资料采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质量把控、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联合与汉阴利家、民威等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不断拓宽产品市场。

资源联享,变“分散低效”为“集约高效”

一是共享土地技术。为推进联建农业园区、社区工厂落地建设,紫云南郡社区牵头、6个联建村分工负责,共同流转土地1200亩,为农业园区一体建设规划和编制园区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发挥仁河村藤编技术、紫云村园区管护技术优势,为联建村待就业人员、园区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做到一村有技术、村村得实惠。

二是推动企业增效。按照做强产业、做大市场的思路,六个村联合引进的企业共同组建营销小分队,主动对接社区工厂制品客商,藤编制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市场,实现年产值1140万元,以南郡手工编织的主打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三是带动群众增收。通过农业园区“有土安置”、社区工厂“有业安置”,当年带动6个联建村7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800余万元,实现果蔬农产品增收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实现增收140余万元,真正做到户均一个“致富棚”、人均一个“增收岗”,实现乐业安居。

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将进一步用好用活“三联”工作机制,巩固拓展区域发展联盟,共同打造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全市新社区工厂标杆,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陕西安康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陕西汉阴:“1+6”打造区域化发展联盟

时间:2021-11-22 20:27:3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与周边6个村党支部联建

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社区紧临涧池集镇,地处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和工农业园区,安置来自10个镇易地搬迁群众691户2685人。为破解土地稀缺对搬迁社区发展的制约,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与相邻的紫云、中营、枞岭等六个村党支部结成区域化联建对子,区域化连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成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充分就近就业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支部联建,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发展”

一是共商发展思路。为明晰发展思路,拓宽符合联建各方实际的发展路径,7个联建村(社区)党支部共同商讨,确定了传统手工编织和果蔬种植为重点的发展项目,打造以联建社区为中心、6个联建村为辐射带动,推动以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为重点的“一区一厂”发展形式。

二是共解困难问题。针对“一区一园”建设中组织形式、合作方式、品牌建设等问题,7个联建村(社区)党支部组建学习小组,赴江苏、广东、西安等地开展考察学习,引进民安毛绒玩具、七叶莲、手工编织等现代企业,有效解决发展无载体的难题。

三是共办大事要事。联建村(社区)围绕“一区一园”建设,共同推动土地流转、群众服务、厂区园区建设等工作,在紫云南郡社区建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农业园区、社区工厂、行政管理三大载体支撑,矛盾纠纷调解、幼儿托管等八大服务中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138”后扶体系,建成蔬菜大棚453个、手工编织产业园区1处,实现富民强村。

产业联盟,变“结构单一”为“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设施农业。立足“南茶北果川道菜”产业布局,致力开发市区、县城果蔬供应市场,社区盘活各类闲置资金476.1万,成立南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枞岭村、中营村、沙坝村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以蔬菜种植、育苗孵化、物流中转、综合营销为一体的产供运集散中心,现已完成现代果蔬种植大棚一期项目,带动联建村社区群众660户发展果蔬产业。

二是联合招商引资。巧借仁河村、中营村手工藤编传统手艺,在社区周边建成占地100亩的手工制品产业园,先后引进万顺兴电子、腾发五金、艺藤家具、康泉制衣等4家企业入驻园区,研发各类产品40余种。

三是共拓发展空间。着眼农业园区未来5年至15年发展,七个村社区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统一资料采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质量把控、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联合与汉阴利家、民威等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不断拓宽产品市场。

资源联享,变“分散低效”为“集约高效”

一是共享土地技术。为推进联建农业园区、社区工厂落地建设,紫云南郡社区牵头、6个联建村分工负责,共同流转土地1200亩,为农业园区一体建设规划和编制园区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发挥仁河村藤编技术、紫云村园区管护技术优势,为联建村待就业人员、园区从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做到一村有技术、村村得实惠。

二是推动企业增效。按照做强产业、做大市场的思路,六个村联合引进的企业共同组建营销小分队,主动对接社区工厂制品客商,藤编制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市场,实现年产值1140万元,以南郡手工编织的主打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三是带动群众增收。通过农业园区“有土安置”、社区工厂“有业安置”,当年带动6个联建村7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增收800余万元,实现果蔬农产品增收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实现增收140余万元,真正做到户均一个“致富棚”、人均一个“增收岗”,实现乐业安居。

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将进一步用好用活“三联”工作机制,巩固拓展区域发展联盟,共同打造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全市新社区工厂标杆,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