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初来不识帮扶意,再见已是收获时 ——2020-2021年度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时间:2021-12-21 15:30:2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意义。2020年3月16日,正当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之际,新一届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30名队员带着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的谆谆嘱托,来到丰县。烈日下、小雨中,总能看到他们走访入户的身影;院落里、田埂上,总能听到他们宣传指导的话语。他们的帮扶事迹,在广袤的丰县大地上,继承和丰富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代大沙河精神。

产业帮扶谋长远

“项目形成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环环相扣,直接关系到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江苏省扶贫办主任朱国兵说。丰县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七县接壤地区,全县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普遍存在村集体收入偏少,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成为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动力。“发展产业是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发挥好产业扶贫的普惠性、根本性等作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叶黎伟坚定的告诉记者:“我们协调了1.8亿元资金,投资建设自然资源帮扶示范园,助力丰县电动车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后,相关资产确权到丰县省定经济薄弱村或低收入村,每年收益分红,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全面振兴。”一年来,帮扶工作队投资1175万元,帮助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投资丰县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年增收益112万元;投资280万元,建设的二坝村湿地公园商业街,改善商旅环境,带来了更多游客;投资55万元,助力董庄村、魏庄村粉条加工和苗木种植项目建成投产。

宗集村距离丰县县城23公里,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宗集村第一书记张泳江帮扶下,打造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泉”的乡村旅游特色。“帮扶工作队工作就是要把贫困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贫困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家的疾苦,用一颗真心、一片赤诚、一腔热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张泳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宗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北侧的苹果园旁,一家名叫“自然小院”的农家乐已经开业,老板李超奇告诉记者,他常年在外打工,早就想回乡创业:“现在村里搞旅游开发,环境美了,来村的人多了,在这里开农家乐,收入明显比以前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像小李这样,听说村里游客增多,返乡人员一个接一个。提起村里旧模样,村民李绍举至今还记得:“去年,村里荒草、杂木、污水、蚊子到处都是,没有人来。”谈到村里变化,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如今,村子变化很大,干净的柏油路、亮堂的喜事堂、客满的农家乐、特色的民俗馆,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今年梨花节,村里来了好多游客,路边停满了小汽车,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傍晚时分,新修的休闲文化广场上再次响起《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欢快乐曲,忙碌一天的宗集人来到属于他们的舞台,跳起广场舞,整齐划一的步伐,成了村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面对未来,宗集村干部群众信心满满,还在谋划着建设“生态空间”文化阵地、幸福小院、观光采摘园、乡村超市等等。从张泳江一步一景、娓娓道来地描述中,一幅集观光、旅游、娱乐、采摘、科技示范、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果旅融合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比起果旅融合,人们种植小黄姜,不仅温暖了童年,更温柔了岁月。刚过霜冻时节,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小黄姜”试验田,一片丰收景象。“我们老家,种植小黄姜非常普遍,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每斤大约4块钱,每亩纯收入8000到10000元不成问题。” 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小史楼村第一书记汪焰明告诉记者。小史楼村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经济薄弱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传统农作物。“我们村集中管理的土地有800亩,汪书记来了以后,把家乡小黄姜引到我们这里试种,现在试种成功,我们将大面积推广,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今年,又投资70万元,建设‘百亩大棚’,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华山镇小史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华说。小黄姜的故事,村民说了一遍又一遍,言语中饱含了感激与温情,它不会随着日渐流逝的岁月而远去,反而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在小黄姜精神带动下,其他帮扶队员积极帮助村民引进新技术,试种新产品,调整种植结构,累计投资248万元,开展羊肚菌、毛木耳、紫薯、金蝉、藕虾生态养殖等特色种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产业帮扶实践中,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积极探索,效益明显,硕果累累。省自然资源厅作为“五方挂钩”帮扶队长单位,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支持用地计划等六个方面出台帮扶措施,积极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2000多亩,交易土地增减挂钩指标1350亩,占补平衡指标800亩,建设用地规模600亩,筹集资金16.46亿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上。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局举办的大蓝鲸“直播助农•丰收丰县”、拼多多好享购“拼好货•到丰县”直播带货消费扶贫活动现场,大沙河镇的苹果、白酥梨、黄桃罐头,范楼镇的牛蒡茶,欢口镇的木耳、香菇等农副产品获得消费者认知认可;在牵头举办的两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外地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都来丰县采购扶贫产品;利用政府采购平台销售1500万元丰县扶贫产品,销售额排在全省1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区)第一。“一直以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丰收了,普遍存在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销售不出去,看不到贫困户丰收的喜悦,开展‘以购带捐’销售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推动丰县农产品走出去,解决了销路不畅问题。”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蔡宜军说。

稳定就业谋发展

“鼓励各类用工企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用好用足公益岗位,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省扶贫办领导说。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帮助下,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为一体的徐庄村、大程庄村、小陈庄村、宗集村、陈庄村等残疾人“幸福小院”陆续运行或在筹建中,除对困难残疾人提供服务外,“幸福小院”也是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家。走进徐庄村“幸福小院”,地面干净整洁,纤尘不染,屋内陈设不多,摆放有序。“在这里,残疾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找到存在感和幸福感。”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省残联帮扶干部赵景文告诉记者。颜世举,今年六十岁,十年前因病致残,腿脚不便,一度轻生,自从来到徐庄村“幸福小院”,不仅获得了一份收入,心情也不一样了,看到记者他激动地说:“不出家门,就能上班,加上补贴,每月收入800多元,我很满足、很感激。”短短几句质朴的话语,饱含深情,令人感动。在徐庄村“幸福小院”,像颜世举这样,患有肢体、语言、听力等残疾人员有近40余人,他们围坐一起,做着简单的手工活。“在这里工作,他们内心有盼头,生活有追求,精神也变得充实起来,走向全面小康道路上,他们都没‘掉队’。”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徐庄村第一书记刘祥说。

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积极的扶贫方式,可以增加收入,还可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过去,贫困劳动力想外出务工,面临“出不去、留不下、稳不了”等困难,脱贫只能被动的“等靠要”,如今,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依托江苏海事局、中核华兴、徐矿集团和锡丰产业园等单位设立劳务服务平台,进行家门口招聘、免费培训技能,构成暖心“一站式”服务,解决劳动力因疫、因病、因残无法就业难题。李庄村村民李盼今年32岁,在“国核示范”从事测量放线工作,妻子担任资料员,两人每年收入超过13万元,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感谢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村民丁超标是首羡镇丁大庄村建档立卡户,来连云港田湾核电项目部之前,在丰县周边建筑工地打工,每天不休息,每月工资只有4000多元,工作又不稳定,谈起现在生活,内心充满感激:“在这里上班,家人很放心,工作又稳定,吃住有保障,每月工资7000多元,我两个孩子学费不用愁了。”看到村民收入增多了,工作有了保障,最开心的要数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李庄村第一书记潘振中:“帮助困难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看到他们生活好一点,心里很高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不懈的奋斗去创造,困难群众同样活出精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衔接政策,优化服务,持续做好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叶黎伟表示。

心系群众谋民生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月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度,蓝天白云下,张集村小学南门道路施工现场,工人们顶着骄阳、冒着酷暑,正在忙碌施工,三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到家,村民们乐开了花,“门前路修的真好,村民出行再也不被扬尘困扰了,出门也方便了,再也不担心孩子上学安全问题了。”村民李侠看着这条路,高兴地说。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张集村第一书记张贞启新修的这条“育才路”,宛如一条“天路”,一头系着父母,一头连着孩子,承载着家长们十多年的梦想。作为村内通往张集小学主干道,修建前,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接送孩子需要,修通这条路也是村民耿建伟最大的心愿:“全村人一直盼着修通这条路,现在好了,学生上学,再也不用走泥路了,非常感谢帮扶工作队。”

帮助村民修路,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开展教育扶贫也是斩断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腊七腊八”是丰县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河面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在后胡楼小校操场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们穿着整齐,冒着寒风正在举行新年第一个升旗仪式。“同学们,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捐赠的这批图书数量多,科目全,全部放在了阅览室,每位同学可以随时借阅。”小学校长李景杰高兴地告诉大家。阅读课上,很多同学都在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五年级一班学习委员胡文静边走边看地说:“这些书种类多,我都喜欢,可以带回家看,还能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弟弟听。”语文课代表朱龄然一边翻阅书籍,一边告诉记者:“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很多知识,感谢工作队的叔叔捐赠我们这么多书,我会好好珍惜它们。”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后胡楼村第一书记杜啸帮助下,连续向后胡楼小学捐赠各类图书2000多册,价值近8万余元,涉及文学、童话、少儿、诗歌、生活、历史等方面,解决了学校课外书籍短缺、学生阅读量不足等难题。

自从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开展实事惠民工程以来,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在改善民生中赢得民心。通过修建“育才路”“连心路”“广汇路”“平安路”“锡丰路”“幸福路”“兴民路”等多条道路,方便了百姓,营得了口碑。全省首创的“防贫保”“孝老爱亲”行动,将养老敬老与脱贫攻坚相融合,7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开展的“阳光助学” “阳光助考”“教学观摩”“学乐云”优质教学资源捐赠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圆梦大学,改善困难孤儿学习条件,提升老师教学质量;分批次向常店镇褚庄小学、华山镇后胡楼小学、师寨镇中心小学、欢口镇创新小学、范楼镇徐工希望小学、首羡镇张集小学、欢口镇中学捐赠书籍、文具、书包、电脑、体育器材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建设的休闲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塑胶操场、太阳能路灯、墙面出新、村庄绿化等项目,增加群众幸福指数,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帮助建设的朱尧村新社区,水泥路、绿化带、指路牌、停车场、垃圾箱一应俱全,一排排两层楼房线形分布,鳞次栉比,小区居民开心地说:“我们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眼下的凤城南北,麦浪滚滚,瓜果飘香。阡陌田垄,蔬果大棚……,处处可见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辛勤的耕耘,换来沉甸甸的收获,他们的帮扶故事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书写。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初来不识帮扶意,再见已是收获时 ——2020-2021年度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时间:2021-12-21 15:30:2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意义。2020年3月16日,正当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之际,新一届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30名队员带着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的谆谆嘱托,来到丰县。烈日下、小雨中,总能看到他们走访入户的身影;院落里、田埂上,总能听到他们宣传指导的话语。他们的帮扶事迹,在广袤的丰县大地上,继承和丰富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代大沙河精神。

产业帮扶谋长远

“项目形成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环环相扣,直接关系到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江苏省扶贫办主任朱国兵说。丰县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七县接壤地区,全县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普遍存在村集体收入偏少,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成为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动力。“发展产业是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发挥好产业扶贫的普惠性、根本性等作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叶黎伟坚定的告诉记者:“我们协调了1.8亿元资金,投资建设自然资源帮扶示范园,助力丰县电动车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后,相关资产确权到丰县省定经济薄弱村或低收入村,每年收益分红,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全面振兴。”一年来,帮扶工作队投资1175万元,帮助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投资丰县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村集体固定资产,年增收益112万元;投资280万元,建设的二坝村湿地公园商业街,改善商旅环境,带来了更多游客;投资55万元,助力董庄村、魏庄村粉条加工和苗木种植项目建成投产。

宗集村距离丰县县城23公里,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宗集村第一书记张泳江帮扶下,打造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泉”的乡村旅游特色。“帮扶工作队工作就是要把贫困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贫困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家的疾苦,用一颗真心、一片赤诚、一腔热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张泳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宗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北侧的苹果园旁,一家名叫“自然小院”的农家乐已经开业,老板李超奇告诉记者,他常年在外打工,早就想回乡创业:“现在村里搞旅游开发,环境美了,来村的人多了,在这里开农家乐,收入明显比以前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像小李这样,听说村里游客增多,返乡人员一个接一个。提起村里旧模样,村民李绍举至今还记得:“去年,村里荒草、杂木、污水、蚊子到处都是,没有人来。”谈到村里变化,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如今,村子变化很大,干净的柏油路、亮堂的喜事堂、客满的农家乐、特色的民俗馆,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今年梨花节,村里来了好多游客,路边停满了小汽车,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傍晚时分,新修的休闲文化广场上再次响起《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欢快乐曲,忙碌一天的宗集人来到属于他们的舞台,跳起广场舞,整齐划一的步伐,成了村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面对未来,宗集村干部群众信心满满,还在谋划着建设“生态空间”文化阵地、幸福小院、观光采摘园、乡村超市等等。从张泳江一步一景、娓娓道来地描述中,一幅集观光、旅游、娱乐、采摘、科技示范、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果旅融合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比起果旅融合,人们种植小黄姜,不仅温暖了童年,更温柔了岁月。刚过霜冻时节,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小黄姜”试验田,一片丰收景象。“我们老家,种植小黄姜非常普遍,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每斤大约4块钱,每亩纯收入8000到10000元不成问题。” 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小史楼村第一书记汪焰明告诉记者。小史楼村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经济薄弱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传统农作物。“我们村集中管理的土地有800亩,汪书记来了以后,把家乡小黄姜引到我们这里试种,现在试种成功,我们将大面积推广,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今年,又投资70万元,建设‘百亩大棚’,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华山镇小史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华说。小黄姜的故事,村民说了一遍又一遍,言语中饱含了感激与温情,它不会随着日渐流逝的岁月而远去,反而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在小黄姜精神带动下,其他帮扶队员积极帮助村民引进新技术,试种新产品,调整种植结构,累计投资248万元,开展羊肚菌、毛木耳、紫薯、金蝉、藕虾生态养殖等特色种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产业帮扶实践中,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积极探索,效益明显,硕果累累。省自然资源厅作为“五方挂钩”帮扶队长单位,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支持用地计划等六个方面出台帮扶措施,积极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2000多亩,交易土地增减挂钩指标1350亩,占补平衡指标800亩,建设用地规模600亩,筹集资金16.46亿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上。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局举办的大蓝鲸“直播助农•丰收丰县”、拼多多好享购“拼好货•到丰县”直播带货消费扶贫活动现场,大沙河镇的苹果、白酥梨、黄桃罐头,范楼镇的牛蒡茶,欢口镇的木耳、香菇等农副产品获得消费者认知认可;在牵头举办的两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外地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都来丰县采购扶贫产品;利用政府采购平台销售1500万元丰县扶贫产品,销售额排在全省1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区)第一。“一直以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丰收了,普遍存在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销售不出去,看不到贫困户丰收的喜悦,开展‘以购带捐’销售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推动丰县农产品走出去,解决了销路不畅问题。”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蔡宜军说。

稳定就业谋发展

“鼓励各类用工企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用好用足公益岗位,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省扶贫办领导说。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帮助下,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为一体的徐庄村、大程庄村、小陈庄村、宗集村、陈庄村等残疾人“幸福小院”陆续运行或在筹建中,除对困难残疾人提供服务外,“幸福小院”也是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家。走进徐庄村“幸福小院”,地面干净整洁,纤尘不染,屋内陈设不多,摆放有序。“在这里,残疾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找到存在感和幸福感。”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省残联帮扶干部赵景文告诉记者。颜世举,今年六十岁,十年前因病致残,腿脚不便,一度轻生,自从来到徐庄村“幸福小院”,不仅获得了一份收入,心情也不一样了,看到记者他激动地说:“不出家门,就能上班,加上补贴,每月收入800多元,我很满足、很感激。”短短几句质朴的话语,饱含深情,令人感动。在徐庄村“幸福小院”,像颜世举这样,患有肢体、语言、听力等残疾人员有近40余人,他们围坐一起,做着简单的手工活。“在这里工作,他们内心有盼头,生活有追求,精神也变得充实起来,走向全面小康道路上,他们都没‘掉队’。”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徐庄村第一书记刘祥说。

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积极的扶贫方式,可以增加收入,还可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过去,贫困劳动力想外出务工,面临“出不去、留不下、稳不了”等困难,脱贫只能被动的“等靠要”,如今,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依托江苏海事局、中核华兴、徐矿集团和锡丰产业园等单位设立劳务服务平台,进行家门口招聘、免费培训技能,构成暖心“一站式”服务,解决劳动力因疫、因病、因残无法就业难题。李庄村村民李盼今年32岁,在“国核示范”从事测量放线工作,妻子担任资料员,两人每年收入超过13万元,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感谢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村民丁超标是首羡镇丁大庄村建档立卡户,来连云港田湾核电项目部之前,在丰县周边建筑工地打工,每天不休息,每月工资只有4000多元,工作又不稳定,谈起现在生活,内心充满感激:“在这里上班,家人很放心,工作又稳定,吃住有保障,每月工资7000多元,我两个孩子学费不用愁了。”看到村民收入增多了,工作有了保障,最开心的要数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李庄村第一书记潘振中:“帮助困难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看到他们生活好一点,心里很高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不懈的奋斗去创造,困难群众同样活出精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衔接政策,优化服务,持续做好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叶黎伟表示。

心系群众谋民生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月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度,蓝天白云下,张集村小学南门道路施工现场,工人们顶着骄阳、冒着酷暑,正在忙碌施工,三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到家,村民们乐开了花,“门前路修的真好,村民出行再也不被扬尘困扰了,出门也方便了,再也不担心孩子上学安全问题了。”村民李侠看着这条路,高兴地说。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张集村第一书记张贞启新修的这条“育才路”,宛如一条“天路”,一头系着父母,一头连着孩子,承载着家长们十多年的梦想。作为村内通往张集小学主干道,修建前,路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接送孩子需要,修通这条路也是村民耿建伟最大的心愿:“全村人一直盼着修通这条路,现在好了,学生上学,再也不用走泥路了,非常感谢帮扶工作队。”

帮助村民修路,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开展教育扶贫也是斩断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腊七腊八”是丰县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河面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在后胡楼小校操场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们穿着整齐,冒着寒风正在举行新年第一个升旗仪式。“同学们,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捐赠的这批图书数量多,科目全,全部放在了阅览室,每位同学可以随时借阅。”小学校长李景杰高兴地告诉大家。阅读课上,很多同学都在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五年级一班学习委员胡文静边走边看地说:“这些书种类多,我都喜欢,可以带回家看,还能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弟弟听。”语文课代表朱龄然一边翻阅书籍,一边告诉记者:“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很多知识,感谢工作队的叔叔捐赠我们这么多书,我会好好珍惜它们。”在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后胡楼村第一书记杜啸帮助下,连续向后胡楼小学捐赠各类图书2000多册,价值近8万余元,涉及文学、童话、少儿、诗歌、生活、历史等方面,解决了学校课外书籍短缺、学生阅读量不足等难题。

自从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开展实事惠民工程以来,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在改善民生中赢得民心。通过修建“育才路”“连心路”“广汇路”“平安路”“锡丰路”“幸福路”“兴民路”等多条道路,方便了百姓,营得了口碑。全省首创的“防贫保”“孝老爱亲”行动,将养老敬老与脱贫攻坚相融合,7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开展的“阳光助学” “阳光助考”“教学观摩”“学乐云”优质教学资源捐赠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圆梦大学,改善困难孤儿学习条件,提升老师教学质量;分批次向常店镇褚庄小学、华山镇后胡楼小学、师寨镇中心小学、欢口镇创新小学、范楼镇徐工希望小学、首羡镇张集小学、欢口镇中学捐赠书籍、文具、书包、电脑、体育器材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建设的休闲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塑胶操场、太阳能路灯、墙面出新、村庄绿化等项目,增加群众幸福指数,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帮助建设的朱尧村新社区,水泥路、绿化带、指路牌、停车场、垃圾箱一应俱全,一排排两层楼房线形分布,鳞次栉比,小区居民开心地说:“我们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眼下的凤城南北,麦浪滚滚,瓜果飘香。阡陌田垄,蔬果大棚……,处处可见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辛勤的耕耘,换来沉甸甸的收获,他们的帮扶故事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书写。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