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善太和 诗画田园——恩施州人大驻建始太和街村工作队推进五大振兴打造幸福太和

时间:2021-12-24 17:50:3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640.png

太和街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上半年,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湖北省新选派1.75万名第一书记、1.26万支驻村工作队、4.04万名驻村干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恩施州人大积极响应,选派从业经历丰富,对三农有着深厚感情的胡福先、优秀军转干部谭志丹、驻村多年的万劲松组成工作队赴建始太和街村驻村帮扶。驻村后,他们及时转变角色,融入乡村,与村民打成一片,与支部融为一体,共同组建了乡村振兴“尖刀班”,从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5个方面,全面推进太和街村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推进农旅融合

建始县太和街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省级生态村,被恩施州定为乡村振兴重点村,并由州人大机关派出工作队,整合各方资源,以该村为试点探索振兴乡村的新路子,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胡福先任驻村第一书记。

640 (1).png

具有民族特色的太和街村牌楼。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这是人民群众的向往和期盼。胡福先和工作队结合太和街村实际,做实“土、硒、茶、凉、绿”的落地文章。依托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智慧大棚1000亩,调整品种,优化结构,四季挂果,观光、采摘、体验研学一体化,延伸产业链;依托高山气候,融通发展民宿康养。组织开展民宿经营系列培训,组建民宿协会,统一制订“六个一”的《太和美宿公约》,引导提升民宿31家,新发展民宿29家;依托乡村超市,突破发展电商产业。培养一批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线下结合,让山区农特产品走向城市。

640 (2).png

太和街村今年种植50亩烤烟的大户胡卫兵从烤房里转运烤制好的烟叶。该村是传统烤烟种植大村,发展有烤烟1000余亩。

联动周边6个村打通太和至高坪的快速通道。与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村授信3亿元,为产业兴旺注入血液。

生态振兴,实施“八个”治理

640 (3).png

太和街村大棚蔬菜一角。

通过综合治污,生活污水以三格化化粪池、部分沼气池为基础,杜绝污水直排;专班治路,达到“扫干净、摆整齐、搞畅通”;专业治脏,积极引导群众垃圾分类投放,定时清除转运;艺术治“居”,柴禾堆放整齐,协调性、特色性堆放物品;美化治墙,墙体上不能有乱贴乱沾现象,用艺术墙绘美化村庄;生态治沟,日常化做到沟渠不堵、不臭、没有白色垃圾;专业治线,对村内电线杆、网络线杆优化调整,规整电线网络线1500多米;决心治“乱”,及时做好对公共区域的清理美化。在整个村庄建设中,始终坚持多用竹木土石花,保持村寨原生态,体现乡土味。通过“八治”,太和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文化振兴,以文化点亮乡村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胡福先和工作队通过乡贤发现了一栋180年的邱家老屋,挖掘出了“上善太和”的来历和邱家十代人坚守善魂的动人故事,提炼出太和街的“善”文化、“和”文化、“鼓”文化和“康”文化,制定了“八无八有”村规民约。同时对邱家老屋在修缮的基础上,建设富有民族特色和山乡风味的太和街村文化礼堂,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丝弦锣鼓传承基地、乡村书吧、乡愁记忆馆,以书香滋润乡风,以文化点亮乡愁。

640 (4).png

一位小姑娘在湖北恩施州茅田村太和街村面对墙上手绘图学跳舞。

将太和街村方圆1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3A级景区来谋划、打造。在乡贤和周边群众支持下,成功建起占地1000平方米的“上善广场”。如今的“上善广场”,是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也是旅游集散中心。广场上特色村寨的招牌、网红电商的直播间、“上善太和”的竹篱背景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人才振兴,做实“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人是主体。太和街村有一所带幼儿园的完小,这是乡村人才成长的基础。工作队高度重视,把该校16名教师员工作为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把全校70余名学生当作乡村振兴的“苗子”,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民宿人才、电商人才、丝弦锣鼓和苗鼓传承人才,挖掘能工巧匠……

640 (5).png

通过孵化幼苗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用好外出人才和“候鸟人才”做实“以人为本”。

组织振兴,坚持党建引领

五大振兴,相互相成,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其它四个振兴的根本保证。

640 (6).png

在和街村百年老屋邱家老屋俯瞰。

一是发挥尖刀班的尖刀作用,尖刀班8名同志精诚团结,争当经济发展的“指导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困难群众的帮扶员、信访维稳的调解员、服务群众的办事员、突击攻坚的战斗员,在全村已形成乡村振兴村民为主体、党员为主力、支部为主心骨、第一书记为第一主心骨的格局;二是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提高班子整体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号召力和执行力;三是将支部划分为几个党小组,以党小组为龙头组建了8个志愿队,形成“党员围绕支部转,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发展氛围;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在安全、信访、维稳方面比较突出,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的“四治”融合的村级治理体系,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640 (7).png

一位农民带着女儿走进湖北恩施州茅田乡太和街村“休闲农业体验园”。村里发展500亩设施农业,打造户外观光采摘园,与民宿康养有机结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太和街村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推、“尖刀”破难、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农旅活村、康养强村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上善太和 诗画田园——恩施州人大驻建始太和街村工作队推进五大振兴打造幸福太和

时间:2021-12-24 17:50:3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640.png

太和街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上半年,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湖北省新选派1.75万名第一书记、1.26万支驻村工作队、4.04万名驻村干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恩施州人大积极响应,选派从业经历丰富,对三农有着深厚感情的胡福先、优秀军转干部谭志丹、驻村多年的万劲松组成工作队赴建始太和街村驻村帮扶。驻村后,他们及时转变角色,融入乡村,与村民打成一片,与支部融为一体,共同组建了乡村振兴“尖刀班”,从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5个方面,全面推进太和街村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推进农旅融合

建始县太和街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省级生态村,被恩施州定为乡村振兴重点村,并由州人大机关派出工作队,整合各方资源,以该村为试点探索振兴乡村的新路子,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胡福先任驻村第一书记。

640 (1).png

具有民族特色的太和街村牌楼。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这是人民群众的向往和期盼。胡福先和工作队结合太和街村实际,做实“土、硒、茶、凉、绿”的落地文章。依托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智慧大棚1000亩,调整品种,优化结构,四季挂果,观光、采摘、体验研学一体化,延伸产业链;依托高山气候,融通发展民宿康养。组织开展民宿经营系列培训,组建民宿协会,统一制订“六个一”的《太和美宿公约》,引导提升民宿31家,新发展民宿29家;依托乡村超市,突破发展电商产业。培养一批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线下结合,让山区农特产品走向城市。

640 (2).png

太和街村今年种植50亩烤烟的大户胡卫兵从烤房里转运烤制好的烟叶。该村是传统烤烟种植大村,发展有烤烟1000余亩。

联动周边6个村打通太和至高坪的快速通道。与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村授信3亿元,为产业兴旺注入血液。

生态振兴,实施“八个”治理

640 (3).png

太和街村大棚蔬菜一角。

通过综合治污,生活污水以三格化化粪池、部分沼气池为基础,杜绝污水直排;专班治路,达到“扫干净、摆整齐、搞畅通”;专业治脏,积极引导群众垃圾分类投放,定时清除转运;艺术治“居”,柴禾堆放整齐,协调性、特色性堆放物品;美化治墙,墙体上不能有乱贴乱沾现象,用艺术墙绘美化村庄;生态治沟,日常化做到沟渠不堵、不臭、没有白色垃圾;专业治线,对村内电线杆、网络线杆优化调整,规整电线网络线1500多米;决心治“乱”,及时做好对公共区域的清理美化。在整个村庄建设中,始终坚持多用竹木土石花,保持村寨原生态,体现乡土味。通过“八治”,太和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文化振兴,以文化点亮乡村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胡福先和工作队通过乡贤发现了一栋180年的邱家老屋,挖掘出了“上善太和”的来历和邱家十代人坚守善魂的动人故事,提炼出太和街的“善”文化、“和”文化、“鼓”文化和“康”文化,制定了“八无八有”村规民约。同时对邱家老屋在修缮的基础上,建设富有民族特色和山乡风味的太和街村文化礼堂,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丝弦锣鼓传承基地、乡村书吧、乡愁记忆馆,以书香滋润乡风,以文化点亮乡愁。

640 (4).png

一位小姑娘在湖北恩施州茅田村太和街村面对墙上手绘图学跳舞。

将太和街村方圆1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3A级景区来谋划、打造。在乡贤和周边群众支持下,成功建起占地1000平方米的“上善广场”。如今的“上善广场”,是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也是旅游集散中心。广场上特色村寨的招牌、网红电商的直播间、“上善太和”的竹篱背景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人才振兴,做实“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人是主体。太和街村有一所带幼儿园的完小,这是乡村人才成长的基础。工作队高度重视,把该校16名教师员工作为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把全校70余名学生当作乡村振兴的“苗子”,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民宿人才、电商人才、丝弦锣鼓和苗鼓传承人才,挖掘能工巧匠……

640 (5).png

通过孵化幼苗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用好外出人才和“候鸟人才”做实“以人为本”。

组织振兴,坚持党建引领

五大振兴,相互相成,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其它四个振兴的根本保证。

640 (6).png

在和街村百年老屋邱家老屋俯瞰。

一是发挥尖刀班的尖刀作用,尖刀班8名同志精诚团结,争当经济发展的“指导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困难群众的帮扶员、信访维稳的调解员、服务群众的办事员、突击攻坚的战斗员,在全村已形成乡村振兴村民为主体、党员为主力、支部为主心骨、第一书记为第一主心骨的格局;二是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提高班子整体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号召力和执行力;三是将支部划分为几个党小组,以党小组为龙头组建了8个志愿队,形成“党员围绕支部转,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发展氛围;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在安全、信访、维稳方面比较突出,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的“四治”融合的村级治理体系,构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640 (7).png

一位农民带着女儿走进湖北恩施州茅田乡太和街村“休闲农业体验园”。村里发展500亩设施农业,打造户外观光采摘园,与民宿康养有机结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太和街村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推、“尖刀”破难、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农旅活村、康养强村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