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超:“三栖”民族文化人

时间:2022-01-12 12:22:01来源:广西民族报作者:何宗威

在广西新闻界,“能文能武、出将入相”者不多,农超却能位居其中。他能写、能编、能审,善新闻策划、懂经营管理,集记者、作家、总编、社长于一身,获得新闻专业高级职称和出版系列高级职称,是广西新闻奖评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评委。

早在很多年前,记者就熟悉新闻界农超这个名字,只是彼此无缘相见。后来偶尔读到他写的散文,文笔流畅、意境很美;看到他写的人物专访,新闻性和故事性很强。在2018年全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报业分会上,记者才有幸目睹他的本真。广西政协报社是该协会少数民族报业分会的理事单位,彼时,农超代表报社在会上作了讲话。

近日,在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沙龙活动中,当大家提及当年的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发现时,广西壮学学会原副秘书长、壮学专家黄继先先生“耿耿于怀”地对记者说:“没有农超,至今不一定能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农超功不可没!”紧接下来,他详细地讲述了农超与田阳敢壮山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因为农超在新闻界拥有诸多头衔之上,又多了一项民族文化领域的“功勋”,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316.jpg

2021年农超在黄河壶口瀑布

报人农超

上个世纪60年代,农超出生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一个中医之家。高中毕业后他先后从事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工作。1992年,只有二十多岁的农超参与了创办和经营当时南宁地委机关报《南宁日报》,从此一直在广西报业工作至今。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报社创办之初就开始走市场化运营,我们以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路线开发市场,发行网点遍布各个县的乡镇、村委基层。发行量上来了,报纸响力增强了,广告经营收入也直线上涨。创刊第4年报社就靠广告经营收入建起办大公楼,第6年建起职工宿舍楼。”谈起过往《南宁日报》的创办,农超至今还津津乐道。彼时,农超是一个部门主任,可是驾驭报业经营的能力已经脱颖而出,在新闻策划和广告经营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有一天,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对农超说:“我赞助150万元做公益建教学楼,请你推荐一所小学校。”原来,这位房开商是农超的老客户,在农超的广告营销下客户的楼盘销售十分成功,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为了回报社会,也为了感谢农超,商人特意捐资助学,并请农超指定受捐学校。

农超因出色的采编能力和经营能力,后来进入了报社领导层;南宁地区撤销后,农超调任广西政协报社,之后升任副社长,再升任广西政协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史春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至今。

文人农超

也许是因为农超的人生轨迹与多数的记者和作家不同,有丰富阅历的他在新闻和文学方面灵活切换、游刃有余。作为新闻记者,他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重大的新闻线索,写出了《委员网上热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自治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网上议政侧记》等焦点新闻,并结集出版纪实集《触角》(上、下册)。

因为记者身份的缘故,农超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这人物被他逐一采访报道,并集结出版了新闻人物专集《有梦不觉人生苦》。他写的人物报道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一个人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要么讲述一个成功经验,要么阐述一个人生哲理,要么宣扬一种向上精神。

除了新闻,农超还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不事雕琢,浑然天成;通篇意境优美,读罢令人意犹未尽。记者出身的农超,他写的散文总是记录着真实的人与事,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通过散文形式记录下来。反之,由于具备散文写作的驾驭能力,农超所写的新闻很耐读,他总能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俊美的意境,把一些枯燥的新闻事实阐述给读者。

《高原翡翠——右玉》是农超散文集《印足天地间》里的一则名篇。右玉是一个县名,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超一次出差到右玉,看到右玉县城中心广场一座巨型雕塑体上,刻着《右玉绿化赋》,这是这里的人民自发起来为他们的历任领导者建功德碑,编赞美歌谣,于是写下了这个名篇。

“玉树是个风挟黄沙刮四季的地方,也是个典型的特困高寒干旱区:山山秃顶,丘丘披厚沙,不植桑蚕不种麻,百里竟无一家人。这里全年封冻期在150天以上,绝对无霜期只有80来天……当地有民谣这样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感动着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7任县委书记、县长,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种草、植树。他们前接后承、前赴后继,带领右玉人民绿化家园,改天换地,且这项造福百姓的工作从不走样……”

由于农超文武兼备,他也因此名誉等身。农超不仅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还担任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副会长、广西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新闻奖评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评委,广西宣传人民政协职能、作用好新闻奖评委等许多社会职务。

此外,农超经常受邀各种培训课堂,讲授《新闻采写知识》《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认识我们的政协》《宣传的力量》等课程。

布洛陀文化先行者农超

布洛陀文化是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无事不知、无所不能的老人”的意思。

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经诗》里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人文始祖,而且说“祖公(布洛陀)家在安东”。“安东”具体在哪里呢?一直以来,无人知晓。

2002年夏的一天,在一次文学沙龙上,广西文艺家、诗人古笛说他在田阳县做文艺采风时发现疑是布洛陀的遗址,要大家组团前去考察。多年来,包括古笛在内的各界人士宣称发现疑是布洛陀遗址的地方很多,前后出现过数十处,但最终都因为没有理论与实证的支撑而被否定。所以,当古笛抛出这个消息时大家并不以为然,只是当做他随口说说而已;加上考虑到考察人员的食、住和往返交通费用等难以落实,最后大家都打了退堂鼓。

一个礼拜后农超获悉,他立即作出表态:“食住费用、往返交通等全部费用由我个人负责!”至此,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事宜终于敲定下来。这次最早的考察后来被记录在广西壮学学会编辑出版的论文集《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的《前言》之中。

农超是壮族土司的后人,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受到家庭的影响,农超从小就对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伴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大学生活、教师职业、公务员职业和新闻工作。获悉对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的信息,激发了他对壮学研究的热情,所以他十分踊跃参与和推动。

到了田阳后,考察组首先找到田阳县博物馆负责人,与该馆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一道上山考察。

遗址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距县城8公里。到了山下,农超和专家们一路从山脚劈荆斩棘,大约砍了200百多米终于达到了山顶。

“到了山顶后我们发现了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祖公庙的祭祀布洛陀的遗址,大家对照,它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与壮族民间古籍《布洛陀经诗》所记述的‘祖公家在石山下’‘祖公家在岩洞下’‘祖公家在圩上’相当吻合。”谈起当初的考察,农超记忆犹新。

祖公庙所在的山叫那贯山,也叫“敢壮山”,此山面向右江谷地,是当地的一座石山,山上多岩洞。敢壮山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敢壮山有多处古庙宇遗址,其中最大的庙宇就是祖公庙。考察组实地察看了祖公庙遗址,一路上都发现密密麻麻的香火棍,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上,可以想像每年祭祀香火之盛。

“可惜祖公庙早已在1958年被毁了。”农超说。

结束田阳的考察后,农超及时把考察情况向广西壮学学会的专家郑超雄作了汇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次年2月,壮学学会组织一批从事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文化学、古籍整理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敢壮山进行调研,取得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这些数据足以支撑敢壮山就是布洛陀文化发源地的学说;并将“布洛陀遗址”确定为布洛陀文化遗址。

据著名考古学家、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郑超雄说:布洛陀文化链包括敢壮山的人文景观,例如祖公庙、姆洛甲洞、古道平台等,另外还有敢壮山周围的村寨、山麓、田垌的名称也与布洛陀神话传说有关;这些都是布洛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文化基础之一。在这其中,神话传说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布洛陀诗经》说是布洛陀最早教会人类“用石头去犁田,用石头去耕地”,这与百色盆地出土广西数量最多的石斧、石铲等石器文物的史前文化是相契合的。又据《布洛陀经诗》记载“祖公家在安东”,而田阳古称安圩,“敢壮山”就在安圩的东面,这些都是推断布洛陀文化发源地在田阳县的有力佐证。

考察后不久,时任《南宁日报》特刊部主编的农超与他人合写的《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文章,于2002年7月25日和7月31日分别被《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在头版新闻刊发;他的这篇报道,就是整个中国新闻界第一次向世界披露这一重大信息的新闻稿,成为了这一事件发端的历史见证物。此后,布洛陀文化遗址被发现的新闻迅速被全国其他媒体以及世界华人媒体争先转载,敢壮山和布洛陀一夜成名,众人皆晓。

一石激起千层浪。布洛陀文化遗址发现的新闻先后引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原广西民族研究所等诸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到敢壮山考察、考证,一致认定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敢壮山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布洛陀文化不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布洛陀文化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保持友好往来的人文基础,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继先介绍,一直以来传说是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地方很多,其中包括田阳敢壮山,可最终都因为没有相关证据而不了了之。黄继先说,“当时是农超数次出资和逼着大家上敢壮山考察,又把这一发现的新闻采写出来,通过《南宁日报》和《人民日报》发布而引发世界性轰动效应,才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当年如果没有农超的话,布洛陀文化遗址至今也许还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农超功不可没!为此,农超又被圈内人称为‘布洛陀文化之父’。”

在记者最近一次采访时郑超雄说,“追本溯源,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农超同志。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之所以最终被确认,缘由是有农超一直倾力推动,其作用包括最早的私人出资实地考察、及时撰写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积极推动科学认定等关键因素。是农超把握住了考察机会、及时向学界提供可靠信息,以及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最终将朋友间一则不经意的话题演绎出一条布洛陀文化链来。”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文学    

农超:“三栖”民族文化人

时间:2022-01-12 12:22:01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何宗威

在广西新闻界,“能文能武、出将入相”者不多,农超却能位居其中。他能写、能编、能审,善新闻策划、懂经营管理,集记者、作家、总编、社长于一身,获得新闻专业高级职称和出版系列高级职称,是广西新闻奖评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评委。

早在很多年前,记者就熟悉新闻界农超这个名字,只是彼此无缘相见。后来偶尔读到他写的散文,文笔流畅、意境很美;看到他写的人物专访,新闻性和故事性很强。在2018年全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报业分会上,记者才有幸目睹他的本真。广西政协报社是该协会少数民族报业分会的理事单位,彼时,农超代表报社在会上作了讲话。

近日,在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沙龙活动中,当大家提及当年的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发现时,广西壮学学会原副秘书长、壮学专家黄继先先生“耿耿于怀”地对记者说:“没有农超,至今不一定能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农超功不可没!”紧接下来,他详细地讲述了农超与田阳敢壮山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因为农超在新闻界拥有诸多头衔之上,又多了一项民族文化领域的“功勋”,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316.jpg

2021年农超在黄河壶口瀑布

报人农超

上个世纪60年代,农超出生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一个中医之家。高中毕业后他先后从事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工作。1992年,只有二十多岁的农超参与了创办和经营当时南宁地委机关报《南宁日报》,从此一直在广西报业工作至今。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报社创办之初就开始走市场化运营,我们以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路线开发市场,发行网点遍布各个县的乡镇、村委基层。发行量上来了,报纸响力增强了,广告经营收入也直线上涨。创刊第4年报社就靠广告经营收入建起办大公楼,第6年建起职工宿舍楼。”谈起过往《南宁日报》的创办,农超至今还津津乐道。彼时,农超是一个部门主任,可是驾驭报业经营的能力已经脱颖而出,在新闻策划和广告经营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有一天,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对农超说:“我赞助150万元做公益建教学楼,请你推荐一所小学校。”原来,这位房开商是农超的老客户,在农超的广告营销下客户的楼盘销售十分成功,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为了回报社会,也为了感谢农超,商人特意捐资助学,并请农超指定受捐学校。

农超因出色的采编能力和经营能力,后来进入了报社领导层;南宁地区撤销后,农超调任广西政协报社,之后升任副社长,再升任广西政协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史春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至今。

文人农超

也许是因为农超的人生轨迹与多数的记者和作家不同,有丰富阅历的他在新闻和文学方面灵活切换、游刃有余。作为新闻记者,他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重大的新闻线索,写出了《委员网上热议“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自治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网上议政侧记》等焦点新闻,并结集出版纪实集《触角》(上、下册)。

因为记者身份的缘故,农超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这人物被他逐一采访报道,并集结出版了新闻人物专集《有梦不觉人生苦》。他写的人物报道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一个人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要么讲述一个成功经验,要么阐述一个人生哲理,要么宣扬一种向上精神。

除了新闻,农超还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不事雕琢,浑然天成;通篇意境优美,读罢令人意犹未尽。记者出身的农超,他写的散文总是记录着真实的人与事,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通过散文形式记录下来。反之,由于具备散文写作的驾驭能力,农超所写的新闻很耐读,他总能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俊美的意境,把一些枯燥的新闻事实阐述给读者。

《高原翡翠——右玉》是农超散文集《印足天地间》里的一则名篇。右玉是一个县名,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农超一次出差到右玉,看到右玉县城中心广场一座巨型雕塑体上,刻着《右玉绿化赋》,这是这里的人民自发起来为他们的历任领导者建功德碑,编赞美歌谣,于是写下了这个名篇。

“玉树是个风挟黄沙刮四季的地方,也是个典型的特困高寒干旱区:山山秃顶,丘丘披厚沙,不植桑蚕不种麻,百里竟无一家人。这里全年封冻期在150天以上,绝对无霜期只有80来天……当地有民谣这样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感动着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7任县委书记、县长,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种草、植树。他们前接后承、前赴后继,带领右玉人民绿化家园,改天换地,且这项造福百姓的工作从不走样……”

由于农超文武兼备,他也因此名誉等身。农超不仅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还担任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副会长、广西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新闻奖评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评委,广西宣传人民政协职能、作用好新闻奖评委等许多社会职务。

此外,农超经常受邀各种培训课堂,讲授《新闻采写知识》《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认识我们的政协》《宣传的力量》等课程。

布洛陀文化先行者农超

布洛陀文化是广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无事不知、无所不能的老人”的意思。

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经诗》里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人文始祖,而且说“祖公(布洛陀)家在安东”。“安东”具体在哪里呢?一直以来,无人知晓。

2002年夏的一天,在一次文学沙龙上,广西文艺家、诗人古笛说他在田阳县做文艺采风时发现疑是布洛陀的遗址,要大家组团前去考察。多年来,包括古笛在内的各界人士宣称发现疑是布洛陀遗址的地方很多,前后出现过数十处,但最终都因为没有理论与实证的支撑而被否定。所以,当古笛抛出这个消息时大家并不以为然,只是当做他随口说说而已;加上考虑到考察人员的食、住和往返交通费用等难以落实,最后大家都打了退堂鼓。

一个礼拜后农超获悉,他立即作出表态:“食住费用、往返交通等全部费用由我个人负责!”至此,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事宜终于敲定下来。这次最早的考察后来被记录在广西壮学学会编辑出版的论文集《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的《前言》之中。

农超是壮族土司的后人,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受到家庭的影响,农超从小就对民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伴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大学生活、教师职业、公务员职业和新闻工作。获悉对田阳布洛陀文化遗址考察的信息,激发了他对壮学研究的热情,所以他十分踊跃参与和推动。

到了田阳后,考察组首先找到田阳县博物馆负责人,与该馆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一道上山考察。

遗址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距县城8公里。到了山下,农超和专家们一路从山脚劈荆斩棘,大约砍了200百多米终于达到了山顶。

“到了山顶后我们发现了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祖公庙的祭祀布洛陀的遗址,大家对照,它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与壮族民间古籍《布洛陀经诗》所记述的‘祖公家在石山下’‘祖公家在岩洞下’‘祖公家在圩上’相当吻合。”谈起当初的考察,农超记忆犹新。

祖公庙所在的山叫那贯山,也叫“敢壮山”,此山面向右江谷地,是当地的一座石山,山上多岩洞。敢壮山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敢壮山有多处古庙宇遗址,其中最大的庙宇就是祖公庙。考察组实地察看了祖公庙遗址,一路上都发现密密麻麻的香火棍,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上,可以想像每年祭祀香火之盛。

“可惜祖公庙早已在1958年被毁了。”农超说。

结束田阳的考察后,农超及时把考察情况向广西壮学学会的专家郑超雄作了汇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次年2月,壮学学会组织一批从事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文化学、古籍整理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敢壮山进行调研,取得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这些数据足以支撑敢壮山就是布洛陀文化发源地的学说;并将“布洛陀遗址”确定为布洛陀文化遗址。

据著名考古学家、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郑超雄说:布洛陀文化链包括敢壮山的人文景观,例如祖公庙、姆洛甲洞、古道平台等,另外还有敢壮山周围的村寨、山麓、田垌的名称也与布洛陀神话传说有关;这些都是布洛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文化基础之一。在这其中,神话传说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布洛陀诗经》说是布洛陀最早教会人类“用石头去犁田,用石头去耕地”,这与百色盆地出土广西数量最多的石斧、石铲等石器文物的史前文化是相契合的。又据《布洛陀经诗》记载“祖公家在安东”,而田阳古称安圩,“敢壮山”就在安圩的东面,这些都是推断布洛陀文化发源地在田阳县的有力佐证。

考察后不久,时任《南宁日报》特刊部主编的农超与他人合写的《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文章,于2002年7月25日和7月31日分别被《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在头版新闻刊发;他的这篇报道,就是整个中国新闻界第一次向世界披露这一重大信息的新闻稿,成为了这一事件发端的历史见证物。此后,布洛陀文化遗址被发现的新闻迅速被全国其他媒体以及世界华人媒体争先转载,敢壮山和布洛陀一夜成名,众人皆晓。

一石激起千层浪。布洛陀文化遗址发现的新闻先后引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原广西民族研究所等诸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到敢壮山考察、考证,一致认定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敢壮山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布洛陀文化不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布洛陀文化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保持友好往来的人文基础,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继先介绍,一直以来传说是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地方很多,其中包括田阳敢壮山,可最终都因为没有相关证据而不了了之。黄继先说,“当时是农超数次出资和逼着大家上敢壮山考察,又把这一发现的新闻采写出来,通过《南宁日报》和《人民日报》发布而引发世界性轰动效应,才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当年如果没有农超的话,布洛陀文化遗址至今也许还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农超功不可没!为此,农超又被圈内人称为‘布洛陀文化之父’。”

在记者最近一次采访时郑超雄说,“追本溯源,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谢农超同志。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之所以最终被确认,缘由是有农超一直倾力推动,其作用包括最早的私人出资实地考察、及时撰写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积极推动科学认定等关键因素。是农超把握住了考察机会、及时向学界提供可靠信息,以及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最终将朋友间一则不经意的话题演绎出一条布洛陀文化链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