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杭州市发挥数字赋能优势 打造协作双赢对口工作新模式

时间:2022-01-14 08:44:1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2021年以来,杭州牵手四川甘孜、广元,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牢固树立“以协作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全面启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面对甘孜涉藏州县海拔高、路途远、人口少、交通不便的不利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广元发展现代化农业、深化劳务输出的迫切需求,杭州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相继建立全国首个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全省首个援建数智指挥系统和连接结对双方的数字交流平台等,为杭州东西部协作“金名片”赋予了全新的数字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杭州数字模式”。

QQ截图20220114085049.jpg

一、打造全国首个东西部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杭广协作云”,破解疫情期间劳务输出难题

广元市属于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地市,全市138万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达95万人,其中6846人在杭州务工。受疫情影响,传统的人力资源招聘会无法正常运转,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苦于缺乏获取用工信息的渠道。为此,杭州市打造国内首个东西部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杭广协作云”。

一是构建“云大脑”。设立以PC端、手机端、智能终端“三位一体”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智慧大脑”,推动求职登记、在线求职、创业帮扶等信息以最高效、最精准的方式辐射到乡镇农村,打通农村务工人员求职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平台已集聚招聘企业739家、在招岗位2655个、创业服务机构79家、创业载体16个、注册用户1.39万人,匹配就业岗位3173个。

二是设立“云驿站”。在市、县区一级依托金融机构、人才市场、政务大厅等规划建设社区式求职体验中心,在镇村一级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创业云驿站,务工人员通过驿站或手机端可实现就近就地求职登记、在线面试、在线签约、创业辅导、技能培训、公益帮扶等服务功能。目前已设立云驿站15个、配置智能化终端15台。

QQ截图20220114085112.jpg

三是乐享“云服务”。通过“杭广协作云”实现云上找工作。务工人员按照小时工、大龄工、临时工、技工、管理类等不同板块搜索匹配岗位,招工企业在线可完成视频面试及在线签约,打造不见面、不落幕的“云招聘”。实现云上提技能。设立技能培训板块,专注蓝灰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务工人员线上搜索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后,既可选择参加线下订单式培训,也可在手机端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实现云上助创业。依托数字化创业服务平台优势,对接杭广两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商(协)会、劳务协作工作站、农民工工作站等,为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

二、打造全省首个援建数智指挥系统——“浙甘援建数智平台”,破解信息交互难题

甘孜州地广人稀,州域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35米,66.7%的地域海拔超过2800米。杭州赴四川省帮扶甘孜州工作队27名挂职干部、157名专技人才入驻甘孜州以后,分别前往12个县市,最远的石渠县往返州府康定市一次需要32个小时,建立一个及时高效可交互的智慧系统迫在眉睫。为此,杭州市以数字化理念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全省首个援建数智平台。

一是“一平台”实现援建管理数智化。构建“1+4+N”框架,即以1个浙政钉工作平台为统领,内设智慧党建、干部人才、项目管控和内部管理4大功能模块,实现“全队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工作目标。目前已开发党支部活动、项目一张图、干部人才一张图、特色工作、健康打卡、微信公众号等30个应用场景。

二是“一网通办”实现全覆盖。借鉴“浙里办”模式,将健康打卡、请销假审批、项目实施等上报审批内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将甘孜州本级和18个县(市)数据实时联动,实现地域全覆盖一键智办;将27名挂职干部、157名专技人才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人员全覆盖一网通办;将所有干部人才按照岗位职责不同赋予不同使用权限,实现管理内容全覆盖随时可办。

三是实现项目监管实时化。今年57个杭州市对口支援项目全部录入平台,完整显示资金量、实施主体单位、责任人等信息,各县(市)工作分队每周上传项目施工现场图和资金拨付情况,一屏掌握项目进度,实现项目管控从“现场督”向“掌上管”迭代。

QQ截图20220114085125.jpg

三、打造对口“协作天桥”互动共赢新模式,破解东西部地区资源对接难题

杭州市临安区与结对的甘孜州白玉县,地理距离相隔2600多公里,火车、飞机接续通行单程最快也要20个小时。在农特产品销售、捐款捐物、企业投资、劳务用工等方面需求对接效率低,尤其受疫情影响,两地交流常常受阻。为此,临安区搭建“协作天桥”,实现高效资源整合与共享。

一是构建“一屏两端”数字驾驶舱。即一屏实时展示两地东西部协作需求、工作进度及工作成果;PC管理端搭建起“协作天桥”,临安、白玉两地部门和镇街实时录入、发布、查询各项工作和活动信息,两地部门、企业可随时反馈问题、查看进度,并主动发起帮扶需求。

二是持续强化多跨协同。筛选上线“碳中和”等10项核心业务,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合作模式,强化两地政府多部门跨地区协同参与,提升两地社会协同合力,阶梯推进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破题攻坚。

三是精准聚焦高频需求。开设捐款捐物、微心愿、闲置转让、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企业用工板块,合理调配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协作天桥”上线运行3个月,已发布捐款捐物等各类需求信息4000余条,其中临安区4家爱心企业通过该平台向白玉县捐赠273万元的爱心资金和物资。

QQ截图20220114085249.jpg

四、打造“白叶一号”数字化种植管护基地,破解茶产业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难题

茶产业是广元市青川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青川县茶产业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管理的状态。杭州在青川县开辟“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创新打造数字化种植管护试点。

一是赋能茶树种植精准化。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支撑,将茶叶生长等关键技术参数植入人工智能平台。县乡两级技术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准确看到茶苗长势、基地管护效果,并通过平台向基地网格管理员下达管护提升指令,并监督整改提升效果,实现管护精准化。

二是赋能“白叶一号”全生命周期。以“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为中枢,综合集成数字生态茶园、品牌综合保护、产业公共服务、全产业链监管和茶村增收致富等五大业务应用模块,实现“白叶一号”品牌品质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和茶农富裕幸福的共赢局面。

三是赋能茶园运营现代化。引入杭州西湖龙井的先进管护理念,将茶园化整为零,分散管护,将管护效率保持最大化。在数字驾驶舱内设立“白叶一号”茶园管护经营模块,优化茶园管护经营承包机制和“基地+公司+脱贫户”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就地就近优先,动员当地党员、村组干部、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开办家庭农场,积极参与茶园承包。同时,让脱贫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共享项目红利。目前,“白叶一号”效益初步显现,近年来共带动600余户脱贫群众,户均年增收4300元以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东西协作    

杭州市发挥数字赋能优势 打造协作双赢对口工作新模式

时间:2022-01-14 08:44:1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

2021年以来,杭州牵手四川甘孜、广元,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牢固树立“以协作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全面启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面对甘孜涉藏州县海拔高、路途远、人口少、交通不便的不利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广元发展现代化农业、深化劳务输出的迫切需求,杭州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相继建立全国首个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全省首个援建数智指挥系统和连接结对双方的数字交流平台等,为杭州东西部协作“金名片”赋予了全新的数字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杭州数字模式”。

QQ截图20220114085049.jpg

一、打造全国首个东西部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杭广协作云”,破解疫情期间劳务输出难题

广元市属于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地市,全市138万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达95万人,其中6846人在杭州务工。受疫情影响,传统的人力资源招聘会无法正常运转,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苦于缺乏获取用工信息的渠道。为此,杭州市打造国内首个东西部劳务协作数字化服务平台——“杭广协作云”。

一是构建“云大脑”。设立以PC端、手机端、智能终端“三位一体”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智慧大脑”,推动求职登记、在线求职、创业帮扶等信息以最高效、最精准的方式辐射到乡镇农村,打通农村务工人员求职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平台已集聚招聘企业739家、在招岗位2655个、创业服务机构79家、创业载体16个、注册用户1.39万人,匹配就业岗位3173个。

二是设立“云驿站”。在市、县区一级依托金融机构、人才市场、政务大厅等规划建设社区式求职体验中心,在镇村一级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创业云驿站,务工人员通过驿站或手机端可实现就近就地求职登记、在线面试、在线签约、创业辅导、技能培训、公益帮扶等服务功能。目前已设立云驿站15个、配置智能化终端15台。

QQ截图20220114085112.jpg

三是乐享“云服务”。通过“杭广协作云”实现云上找工作。务工人员按照小时工、大龄工、临时工、技工、管理类等不同板块搜索匹配岗位,招工企业在线可完成视频面试及在线签约,打造不见面、不落幕的“云招聘”。实现云上提技能。设立技能培训板块,专注蓝灰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务工人员线上搜索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后,既可选择参加线下订单式培训,也可在手机端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实现云上助创业。依托数字化创业服务平台优势,对接杭广两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商(协)会、劳务协作工作站、农民工工作站等,为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

二、打造全省首个援建数智指挥系统——“浙甘援建数智平台”,破解信息交互难题

甘孜州地广人稀,州域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35米,66.7%的地域海拔超过2800米。杭州赴四川省帮扶甘孜州工作队27名挂职干部、157名专技人才入驻甘孜州以后,分别前往12个县市,最远的石渠县往返州府康定市一次需要32个小时,建立一个及时高效可交互的智慧系统迫在眉睫。为此,杭州市以数字化理念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全省首个援建数智平台。

一是“一平台”实现援建管理数智化。构建“1+4+N”框架,即以1个浙政钉工作平台为统领,内设智慧党建、干部人才、项目管控和内部管理4大功能模块,实现“全队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工作目标。目前已开发党支部活动、项目一张图、干部人才一张图、特色工作、健康打卡、微信公众号等30个应用场景。

二是“一网通办”实现全覆盖。借鉴“浙里办”模式,将健康打卡、请销假审批、项目实施等上报审批内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将甘孜州本级和18个县(市)数据实时联动,实现地域全覆盖一键智办;将27名挂职干部、157名专技人才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人员全覆盖一网通办;将所有干部人才按照岗位职责不同赋予不同使用权限,实现管理内容全覆盖随时可办。

三是实现项目监管实时化。今年57个杭州市对口支援项目全部录入平台,完整显示资金量、实施主体单位、责任人等信息,各县(市)工作分队每周上传项目施工现场图和资金拨付情况,一屏掌握项目进度,实现项目管控从“现场督”向“掌上管”迭代。

QQ截图20220114085125.jpg

三、打造对口“协作天桥”互动共赢新模式,破解东西部地区资源对接难题

杭州市临安区与结对的甘孜州白玉县,地理距离相隔2600多公里,火车、飞机接续通行单程最快也要20个小时。在农特产品销售、捐款捐物、企业投资、劳务用工等方面需求对接效率低,尤其受疫情影响,两地交流常常受阻。为此,临安区搭建“协作天桥”,实现高效资源整合与共享。

一是构建“一屏两端”数字驾驶舱。即一屏实时展示两地东西部协作需求、工作进度及工作成果;PC管理端搭建起“协作天桥”,临安、白玉两地部门和镇街实时录入、发布、查询各项工作和活动信息,两地部门、企业可随时反馈问题、查看进度,并主动发起帮扶需求。

二是持续强化多跨协同。筛选上线“碳中和”等10项核心业务,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合作模式,强化两地政府多部门跨地区协同参与,提升两地社会协同合力,阶梯推进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破题攻坚。

三是精准聚焦高频需求。开设捐款捐物、微心愿、闲置转让、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企业用工板块,合理调配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协作天桥”上线运行3个月,已发布捐款捐物等各类需求信息4000余条,其中临安区4家爱心企业通过该平台向白玉县捐赠273万元的爱心资金和物资。

QQ截图20220114085249.jpg

四、打造“白叶一号”数字化种植管护基地,破解茶产业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难题

茶产业是广元市青川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青川县茶产业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管理的状态。杭州在青川县开辟“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创新打造数字化种植管护试点。

一是赋能茶树种植精准化。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支撑,将茶叶生长等关键技术参数植入人工智能平台。县乡两级技术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准确看到茶苗长势、基地管护效果,并通过平台向基地网格管理员下达管护提升指令,并监督整改提升效果,实现管护精准化。

二是赋能“白叶一号”全生命周期。以“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为中枢,综合集成数字生态茶园、品牌综合保护、产业公共服务、全产业链监管和茶村增收致富等五大业务应用模块,实现“白叶一号”品牌品质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和茶农富裕幸福的共赢局面。

三是赋能茶园运营现代化。引入杭州西湖龙井的先进管护理念,将茶园化整为零,分散管护,将管护效率保持最大化。在数字驾驶舱内设立“白叶一号”茶园管护经营模块,优化茶园管护经营承包机制和“基地+公司+脱贫户”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就地就近优先,动员当地党员、村组干部、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开办家庭农场,积极参与茶园承包。同时,让脱贫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共享项目红利。目前,“白叶一号”效益初步显现,近年来共带动600余户脱贫群众,户均年增收4300元以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