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麟游: 后续帮扶“稳住”新社区幸福生活

时间:2022-01-17 16:48:0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1期作者:贺军平 臧科

12月的陕西省麟游县正值隆冬,但大型移民搬迁安置点南坊新城的社区工厂内却暖意融融,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厂房里,50多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一批出口韩国的服装。“没想到从山沟里能搬进城里住上楼房,更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谈到如今的新生活,居住在南坊新城A区的赵仙利用两个“没想到”表达了感激之情。

这不仅是众多“赵仙利”们的新生活,更是麟游县在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1.jpg

陕西省麟游县南坊新城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重要任务,也是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麟游县按照“扩岗位、提技能、优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后续就业帮扶,使搬迁群众通过就地就近园区务工、自主创业、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了多渠道的就业增收,稳定地融入新社区生活。据统计,该县2382户8140名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3370人全部就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

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是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最大“靠山”。麟游县坚持强化就业指导,将多渠道促进就业作为后续帮扶的根本措施,实现“搬迁户至少保证有一人能就业”的目标。

搬迁到麟游县南坊新城的张丽萍在社区干部走访宣传中了解到社区工厂招聘信息,随后报名培训进入工厂工作,靠自己的辛勤努力,现在已经是车间主任,谈及生活变化,她感触颇深:“我受益于搬迁政策,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麟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搬迁后续就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特别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紧紧盯住县内外劳动力市场,着力在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和就近就业上下功夫。按照时间和工作任务变化情况,分阶段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就业帮扶汇报,研究指导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麟游县一次性创业补贴实施细则》《麟游县关于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麟游县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补贴实施细则》等多个有针对性的推进搬迁群众就业的政策文件。

全面摸底建台账。麟游县主要领导亲自抓,乡镇、部门、驻村“四支队伍”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分工协作,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地。每月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摸排搬迁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就业状况,采集务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务工权益保障,并通过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对外出稳定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就业劳动力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分类建立就业务工清单台账,提升搬迁群众务工信息精准性、就业服务针对性、就业帮扶实效性。

进村入户讲政策。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微信公众号、编发就业政策指南和印发就业信息资讯“口袋书”,结合“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社区、社保服务零距离”大宣传、大走访活动,重点宣传转移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及时发布用工需求信息,搭起搬迁群众就业“连心桥”。同时注重树立了一批“幸福靠奋斗·劳动最光荣·就业促增收”典型,唤醒搬迁群众就业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就业创业。

提供岗位促增收。充分运用“秦云就业”、“麟游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网上招聘和社区工厂专场招聘活动等,为有求职意愿的搬迁群众提供县内、外多行业就业岗位,2021年累计发布线上招聘信息20期,举办线下招聘活动5场次,提供县内、外就业岗位1600多个。截至目前,全县3370名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县外就业1563人,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2020年以来,麟游县针对疫情影响和春节后返岗复工高峰,采取了点对点送到企业、包车直达客运站等方式输送务工人员,连续开通送工专车22班次,输送农民工320人。

2.jpg

2021年3月,陕西省麟游县脱贫户姚宗孝在移民搬迁点南坊新城就业帮扶车间编织汽车坐垫。

就地就近就业是搬迁群众就业的主要方式,麟游县注重创造更多机会,把不能离家外出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镶嵌到特色产业链上,为搬迁群众“精准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使他们在家门口求职、挣钱、顾家。

“要照顾家,就没了收入;要外出打工,家里生病的老人就没人管,咋办?”两年前,面对外出打工还是留下来照顾家庭成了摆在麟游县九成宫镇西坊村张文丽面前的难题。这个难题,曾经如同大山一样,横亘在麟游群众的小康路上。麟游县迎难而上,用一项项创新务实的举措,让一个个难题有了“麟游答案”。

针对部分搬迁群众需要在家陪伴老人、照顾家庭病人、看管孩子上学等无法外出务工等实际困难,麟游县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就业帮扶基地,搭建就近就业、车间就业、市场就业、托底就业四大载体,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劳务合作社“引”,帮搬迁劳动力“就地就业”。在有产业支撑、有能人带动的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把不能离家外出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镶嵌到“果、菜、畜、药”等特色种养产业链上,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使他们在家门口“求职有人帮、挣钱有保障、顾家有机会”。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34个,吸纳18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937人,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当上了有组织、有保障、有技术的“农事钟点工”,实现了“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九成宫镇西坊村盛安劳务专业合作社组建以来,每年稳定吸纳100多名南坊新城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到村上蔬菜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新社区工厂“纳”,帮搬迁劳动力“车间就业”。按照“出台优惠政策扶、围绕特色产业育、借力苏陕协作引、优化服务流程帮”的思路,从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解决用地用房、强化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出台20多项“真金白银”举措,并设立1000万元新社区工厂培育发展基金,在全县较大的集中安置点培育和引进社区工厂8个,把523名搬迁群众带进了就业车间,实现了“社区生活、社区上班”,解决了群众离开土地“无事干”、住进城区“无钱挣”的难题。引进的麟游县润德汽车饰品有限公司、宝鸡新美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朗族衣裤家纺有限公司3个社区工厂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中,陕西朗族衣裤家纺有限公司建在南坊新城集中安置点,吸纳搬迁群众49人。

就业创业基地“带”,帮搬迁劳动力“市场就业”。针对部分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意愿,麟游县先后将万福广场、正大建材市场、九成宫民俗街等6处街区和市场建成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入驻创业实体92户,带动339人市场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建成就业帮扶基地,全县累计建成帮扶基地18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500多人,持续为搬迁群众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打造了服务于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半小时”就业圈。

公益性岗位“托”,帮“三无”劳动力“托底就业”。坚持“能设尽设、能扩尽扩、人岗匹配、待遇提升”的原则,把因故无法外出、无一技之长、无就业门路的搬迁劳动力,优先安置到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全县开发公益特岗、公益专岗、防疫公岗816个,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使112名搬迁群众居家有事干、日常有钱花,实现“托底”就业。

3.jpg

2021年9月,陕西省麟游县酒房镇脱贫群众在家门口的秦绿蔬菜基地务工。

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一技之长”,不仅“有就业”更能“稳就业”。麟游县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使实用技术培训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

12月12日,山里的气温降至零度,但麟游县崔木镇杨家堡村和两亭镇两亭村却热闹非凡,为期一周的“职业农民”培训当日落下帷幕,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争先恐后谈体会、说收获。这是麟游县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做出的又一积极努力。

近年来,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麟游县针对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坚持集中与分散、教学与实践、示范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扎实开展“技工赋能”工程,探索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新模式,实现技能培训在规模、特色、质量和效益上的协调发展。

强化种养技能培训。针对部分搬迁群众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实际,紧盯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推行送岗位、送政策、送技工教育进村,菜单式选课、订单式授课、免单式送课以及选择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与市场需求专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苹果、蔬菜、药材、畜牧等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把搬迁劳动力镶嵌到产业链上,输送到万亩蔬菜、万亩苹果、万亩药材、万亩畜牧产业基地。2021年以来,全县就开展重点群体实用技术培训31期,培训1317人。

突出就业技术培训。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和工业园区就业需求,麟游县建好企业需求和劳动者意向两个信息台账,依托用人单位、龙头企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通过实施“招聘+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把搬迁劳动力输送到社区工厂、产业园区、就业基地。特别是针对新社区工厂就业,广泛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培训。2020年以来,根据新引进的三个社区工厂发展需求,开展电子元器件加工、缝纫、汽车坐垫编织等专业定向式培训10期,培养产业工人307人。同时,动员组织搬迁群众子女上技校、学技能,把有就读意愿、应往届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学生216人输送到陕汽、宝鸡技师学院等院校开展半年以上优质技工教育,拓宽就业门路。

提升培训就业实效。以培训后就业为工作导向,采取“定向培养+自主择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等措施,动员技工学校、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企业等组成7个就业“服务团”,组织开展搬迁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使搬迁群众实现了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目前已完成技能提升培训527人,培养职业农民培训316人,以工代训1718人,落实政策补贴390多万元。

消除服务盲点,解决“急难愁盼”,麟游县持之以恒做好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搬迁群众很快“融”入新社区,“融”入新生活,实现了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清晨,当冬日的阳光穿过山峦洒向南坊新城的家家户户,社区二楼的假期青少年“训练营”早已传出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为了彻底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麟游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优化服务,用情用力解决搬迁群众存在的现实难题。

办起假期“训练营”。针对安置点就业群众反映的假期孩子看护、作业辅导和安全问题,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心办起青少年成长“训练营”,辅导就业搬迁群众子女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普知识、环保卫生、安全防护、文明规范等课外活动,既解决了100多个搬迁家庭孩子“看护难”问题,也给广大返乡大学生提供了各种社会实践岗位,受到了青少年和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

开通就业“直通车”。针对搬迁群众去周边就业基地务工往返坐车不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协调交通部门开通集中安置点至西坊蔬菜基地和桑树塬苹果基地免费公交专线,每天早送晚接产业基地务工人员80多人,并协调由基地为务工搬迁群众提供免费午餐,保障了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交通便捷、食宿方便。

各项服务“不间断”。为持续提供社保服务,全县所有搬迁点均设立就业社保服务点,集中代办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社保缴费等业务,同时及时跟进、落实养老保险参保人经办服务,全面消除了服务盲点。全县41个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业创业服务。特别是南坊新城作为麟游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安置搬迁群众812户2933人,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各项便民服务到位,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十三五’美丽搬迁社区”。

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工作是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麟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明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

满足群众需求是根本。在群众实现搬迁安置后,麟游县紧紧抓住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在就业帮扶上下硬功夫,满足了搬迁群众各类就业需求,推进了群众稳定融入社区生活,真正把易地搬迁做成了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麟游县委、县政府围绕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搬迁群众利益,谋划好就业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坚持把搬迁群众需求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结合县情不断探索,出台相关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与陪伴老人、照顾病人、看管孩子等矛盾,做到了安居与乐居并重,搬迁与就业同步,实现了群众“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走出了具有麟游特色的就业帮扶之路。

配套就业服务是保障。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帮扶政策前提下,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就业信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社区、社保服务零距离”大宣传、大走访活动,积极推进就近园区务工、自主创业、劳务输出,搭建起了搬迁群众就业的“连心桥”,并及时解决群众就业面临的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在全面做好就业服务保障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为解决园区基地就业务工往返坐车不顺问题,积极开通就业“直通车”,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贺军平系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臧科系陕西省乡村振兴局二级调研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陕西麟游: 后续帮扶“稳住”新社区幸福生活

时间:2022-01-17 16:48:0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1期

作者:贺军平 臧科

12月的陕西省麟游县正值隆冬,但大型移民搬迁安置点南坊新城的社区工厂内却暖意融融,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厂房里,50多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一批出口韩国的服装。“没想到从山沟里能搬进城里住上楼房,更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谈到如今的新生活,居住在南坊新城A区的赵仙利用两个“没想到”表达了感激之情。

这不仅是众多“赵仙利”们的新生活,更是麟游县在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1.jpg

陕西省麟游县南坊新城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重要任务,也是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麟游县按照“扩岗位、提技能、优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后续就业帮扶,使搬迁群众通过就地就近园区务工、自主创业、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了多渠道的就业增收,稳定地融入新社区生活。据统计,该县2382户8140名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的3370人全部就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

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是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最大“靠山”。麟游县坚持强化就业指导,将多渠道促进就业作为后续帮扶的根本措施,实现“搬迁户至少保证有一人能就业”的目标。

搬迁到麟游县南坊新城的张丽萍在社区干部走访宣传中了解到社区工厂招聘信息,随后报名培训进入工厂工作,靠自己的辛勤努力,现在已经是车间主任,谈及生活变化,她感触颇深:“我受益于搬迁政策,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麟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搬迁后续就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特别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紧紧盯住县内外劳动力市场,着力在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和就近就业上下功夫。按照时间和工作任务变化情况,分阶段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就业帮扶汇报,研究指导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麟游县一次性创业补贴实施细则》《麟游县关于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麟游县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补贴实施细则》等多个有针对性的推进搬迁群众就业的政策文件。

全面摸底建台账。麟游县主要领导亲自抓,乡镇、部门、驻村“四支队伍”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分工协作,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地。每月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摸排搬迁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就业状况,采集务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务工权益保障,并通过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对外出稳定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就业劳动力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分类建立就业务工清单台账,提升搬迁群众务工信息精准性、就业服务针对性、就业帮扶实效性。

进村入户讲政策。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微信公众号、编发就业政策指南和印发就业信息资讯“口袋书”,结合“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社区、社保服务零距离”大宣传、大走访活动,重点宣传转移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及时发布用工需求信息,搭起搬迁群众就业“连心桥”。同时注重树立了一批“幸福靠奋斗·劳动最光荣·就业促增收”典型,唤醒搬迁群众就业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就业创业。

提供岗位促增收。充分运用“秦云就业”、“麟游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网上招聘和社区工厂专场招聘活动等,为有求职意愿的搬迁群众提供县内、外多行业就业岗位,2021年累计发布线上招聘信息20期,举办线下招聘活动5场次,提供县内、外就业岗位1600多个。截至目前,全县3370名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县外就业1563人,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2020年以来,麟游县针对疫情影响和春节后返岗复工高峰,采取了点对点送到企业、包车直达客运站等方式输送务工人员,连续开通送工专车22班次,输送农民工320人。

2.jpg

2021年3月,陕西省麟游县脱贫户姚宗孝在移民搬迁点南坊新城就业帮扶车间编织汽车坐垫。

就地就近就业是搬迁群众就业的主要方式,麟游县注重创造更多机会,把不能离家外出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镶嵌到特色产业链上,为搬迁群众“精准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使他们在家门口求职、挣钱、顾家。

“要照顾家,就没了收入;要外出打工,家里生病的老人就没人管,咋办?”两年前,面对外出打工还是留下来照顾家庭成了摆在麟游县九成宫镇西坊村张文丽面前的难题。这个难题,曾经如同大山一样,横亘在麟游群众的小康路上。麟游县迎难而上,用一项项创新务实的举措,让一个个难题有了“麟游答案”。

针对部分搬迁群众需要在家陪伴老人、照顾家庭病人、看管孩子上学等无法外出务工等实际困难,麟游县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就业帮扶基地,搭建就近就业、车间就业、市场就业、托底就业四大载体,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劳务合作社“引”,帮搬迁劳动力“就地就业”。在有产业支撑、有能人带动的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把不能离家外出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镶嵌到“果、菜、畜、药”等特色种养产业链上,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使他们在家门口“求职有人帮、挣钱有保障、顾家有机会”。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34个,吸纳1826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937人,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当上了有组织、有保障、有技术的“农事钟点工”,实现了“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九成宫镇西坊村盛安劳务专业合作社组建以来,每年稳定吸纳100多名南坊新城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到村上蔬菜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新社区工厂“纳”,帮搬迁劳动力“车间就业”。按照“出台优惠政策扶、围绕特色产业育、借力苏陕协作引、优化服务流程帮”的思路,从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解决用地用房、强化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出台20多项“真金白银”举措,并设立1000万元新社区工厂培育发展基金,在全县较大的集中安置点培育和引进社区工厂8个,把523名搬迁群众带进了就业车间,实现了“社区生活、社区上班”,解决了群众离开土地“无事干”、住进城区“无钱挣”的难题。引进的麟游县润德汽车饰品有限公司、宝鸡新美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朗族衣裤家纺有限公司3个社区工厂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中,陕西朗族衣裤家纺有限公司建在南坊新城集中安置点,吸纳搬迁群众49人。

就业创业基地“带”,帮搬迁劳动力“市场就业”。针对部分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意愿,麟游县先后将万福广场、正大建材市场、九成宫民俗街等6处街区和市场建成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入驻创业实体92户,带动339人市场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建成就业帮扶基地,全县累计建成帮扶基地18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500多人,持续为搬迁群众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打造了服务于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半小时”就业圈。

公益性岗位“托”,帮“三无”劳动力“托底就业”。坚持“能设尽设、能扩尽扩、人岗匹配、待遇提升”的原则,把因故无法外出、无一技之长、无就业门路的搬迁劳动力,优先安置到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全县开发公益特岗、公益专岗、防疫公岗816个,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使112名搬迁群众居家有事干、日常有钱花,实现“托底”就业。

3.jpg

2021年9月,陕西省麟游县酒房镇脱贫群众在家门口的秦绿蔬菜基地务工。

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一技之长”,不仅“有就业”更能“稳就业”。麟游县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使实用技术培训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

12月12日,山里的气温降至零度,但麟游县崔木镇杨家堡村和两亭镇两亭村却热闹非凡,为期一周的“职业农民”培训当日落下帷幕,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争先恐后谈体会、说收获。这是麟游县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做出的又一积极努力。

近年来,为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麟游县针对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坚持集中与分散、教学与实践、示范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扎实开展“技工赋能”工程,探索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新模式,实现技能培训在规模、特色、质量和效益上的协调发展。

强化种养技能培训。针对部分搬迁群众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实际,紧盯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推行送岗位、送政策、送技工教育进村,菜单式选课、订单式授课、免单式送课以及选择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与市场需求专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苹果、蔬菜、药材、畜牧等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把搬迁劳动力镶嵌到产业链上,输送到万亩蔬菜、万亩苹果、万亩药材、万亩畜牧产业基地。2021年以来,全县就开展重点群体实用技术培训31期,培训1317人。

突出就业技术培训。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和工业园区就业需求,麟游县建好企业需求和劳动者意向两个信息台账,依托用人单位、龙头企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通过实施“招聘+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把搬迁劳动力输送到社区工厂、产业园区、就业基地。特别是针对新社区工厂就业,广泛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培训。2020年以来,根据新引进的三个社区工厂发展需求,开展电子元器件加工、缝纫、汽车坐垫编织等专业定向式培训10期,培养产业工人307人。同时,动员组织搬迁群众子女上技校、学技能,把有就读意愿、应往届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学生216人输送到陕汽、宝鸡技师学院等院校开展半年以上优质技工教育,拓宽就业门路。

提升培训就业实效。以培训后就业为工作导向,采取“定向培养+自主择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等措施,动员技工学校、人力资源公司、用工企业等组成7个就业“服务团”,组织开展搬迁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使搬迁群众实现了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目前已完成技能提升培训527人,培养职业农民培训316人,以工代训1718人,落实政策补贴390多万元。

消除服务盲点,解决“急难愁盼”,麟游县持之以恒做好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搬迁群众很快“融”入新社区,“融”入新生活,实现了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清晨,当冬日的阳光穿过山峦洒向南坊新城的家家户户,社区二楼的假期青少年“训练营”早已传出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为了彻底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麟游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优化服务,用情用力解决搬迁群众存在的现实难题。

办起假期“训练营”。针对安置点就业群众反映的假期孩子看护、作业辅导和安全问题,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心办起青少年成长“训练营”,辅导就业搬迁群众子女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普知识、环保卫生、安全防护、文明规范等课外活动,既解决了100多个搬迁家庭孩子“看护难”问题,也给广大返乡大学生提供了各种社会实践岗位,受到了青少年和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

开通就业“直通车”。针对搬迁群众去周边就业基地务工往返坐车不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协调交通部门开通集中安置点至西坊蔬菜基地和桑树塬苹果基地免费公交专线,每天早送晚接产业基地务工人员80多人,并协调由基地为务工搬迁群众提供免费午餐,保障了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交通便捷、食宿方便。

各项服务“不间断”。为持续提供社保服务,全县所有搬迁点均设立就业社保服务点,集中代办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社保缴费等业务,同时及时跟进、落实养老保险参保人经办服务,全面消除了服务盲点。全县41个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业创业服务。特别是南坊新城作为麟游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安置搬迁群众812户2933人,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各项便民服务到位,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十三五’美丽搬迁社区”。

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工作是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关键,麟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明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

满足群众需求是根本。在群众实现搬迁安置后,麟游县紧紧抓住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在就业帮扶上下硬功夫,满足了搬迁群众各类就业需求,推进了群众稳定融入社区生活,真正把易地搬迁做成了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麟游县委、县政府围绕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搬迁群众利益,谋划好就业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坚持把搬迁群众需求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结合县情不断探索,出台相关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与陪伴老人、照顾病人、看管孩子等矛盾,做到了安居与乐居并重,搬迁与就业同步,实现了群众“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走出了具有麟游特色的就业帮扶之路。

配套就业服务是保障。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帮扶政策前提下,通过上门入户走访、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就业信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社区、社保服务零距离”大宣传、大走访活动,积极推进就近园区务工、自主创业、劳务输出,搭建起了搬迁群众就业的“连心桥”,并及时解决群众就业面临的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在全面做好就业服务保障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为解决园区基地就业务工往返坐车不顺问题,积极开通就业“直通车”,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贺军平系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臧科系陕西省乡村振兴局二级调研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