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的实践

时间:2022-02-11 09:48:1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耿永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其思想内涵深邃,是指导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针。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活学活用,用于指导本地区深贫村寨的脱贫攻坚工作。要以加强村寨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发展村寨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践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努力完成深贫村寨“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关键词:脱贫攻坚 川西藏区 村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减贫计划的科学总结,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思想,是根据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贫困现实提炼归纳出来的,是萌发于中华大地,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优秀理论,它必然要对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正确的引领与指导。

1.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的指导意义

1.1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川西藏区是我国除了西藏自治区外最大的藏族同胞聚集区,处于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范围内,散居于川西高原上的藏族村寨,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群众文化水平低,社会发育滞后,是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骨头。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作风扎实,重点解决深贫村寨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找对路子,结合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元化脱贫路径。实现习总书记要求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1.2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阐明了方式方法

习近平指出,“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就要求川西藏区驻深贫村寨的扶贫干部工作作风必须扎实接地气,心里有群众,手里帮群众。扑下身子驻村寨,为村寨脱贫出谋划策,带领群众一起干。坚决反对蜻蜓点水走过场图形式,摆姿势拍照片留痕迹。杜绝干了芝麻小的事,宣传却大成了西瓜。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这就要求川西藏区的广大村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摈弃等靠要思想,一改过去靠别人“输血”的扶贫模式,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将“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广大帮扶力量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也不能简单的给钱给物给牛羊,而更多的是给群众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授之以渔。

1.3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制定了根本标准

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攻坚工作中,尤其要谨遵习总书记关于一切工作根本标准的论断,深贫村寨群众文化水平低,思维路径固定不易变,一旦工作中漠视、忽略了这个根本标准,给群众造成伤害,形成误会,必然会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使以后的工作缺乏群众支持而难以推进。我们要真正的为群众谋实惠,让群众口袋鼓起来,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必及我党。

2.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2.1加强村寨党建工作,强化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部分川西藏区村寨除了存在习总书记所说的“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的问题。还表现有:一是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对党的扶贫政策不能深入理解,谈不上给群众宣传讲解。导致党的基层组织瘫痪,该做的工作长期放置无人问津,弱化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没有形成战斗堡垒。二是村里党员自身要求不严,没有很好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有人起反作用。使村民对党员有反感,对党的工作持不关心不支持的态度,青少年对入党之事不积极不主动,村里缺乏作党的工作的年青生力军,三是村寨里藏族同胞对党的认识不够,对党多年的发展不知道,不关心,不少人对党的认识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不知道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中无甲子,世上已百年”。

以上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村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习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在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作者所驻村寨针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整改。一是要求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克服害羞尴尬心理。时时处处给群众作表率,接受群众监督。形成群众给党员提意见的制度,党员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听立改,不许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发展党员时,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公平公开公正选拔,摒弃村寨宗族势力互相推举或打压的不良做法,坚持吸收最优秀的青年。教育党员先人后己,一心为民。要求党员要以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村寨里做各项工作的带头人。三是实施村两委跟班制度,时刻保持支部成员跟随驻村工作队工作学习,观察工作队工作方法和程序,全面锻炼村两委。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强调党员第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五是充分营造村寨党建氛围。用藏区的民族形式承载党的知识内容,让群众潜移默化接受党的教育熏陶。经多项举措,作者所驻村寨党支部基本建设成为习总书记要求的“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2.2聚集“两不愁三保障”,下大气力解决贫困户基础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保障”。这个是贫困户脱贫的基本要求,也是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川西藏区深度贫困村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上存在特有的困难。作者所驻村寨始终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扭住不放。采取分解任务,个个突破,一项一项抓落实。

对于不愁吃主要做法有,一是利用大棚种植蔬菜,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藏族同胞长期食用酥油糌粑单一食物引发的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二是劝导群众宰杀自家养殖牛羊,不能守着牛羊饿肚皮。三是推广高产青稞品种,提高亩产,增加群众口粮。

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群众深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束缚,呈现出习总书记所说,“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同外界脱节”的现象,家长对儿童教育不重视,即是县、乡的小学、中学修建得再漂亮,辍学现象依然严重。有的家长让儿童放养牛羊,做家务;有的家长看到僧侣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就将儿童送入寺院做小喇嘛,这些都对义务教育有保障造成冲击,成为藏区村寨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作者所驻村寨的做法,一是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法和甘孜州关于未成年人不得出家为僧的规定,让家长懂法守法。二是利用村寨里的事例,给家长们摆事实讲道理,将村寨里多个有文化和没文化,会汉语和不会汉语,会写字和不会写字村民的人生历程,贫富差距进行比较,使其理解“家贫子读书”的道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对村寨里所有适龄儿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其所在学校、班级和班主任,时常利用电话、微信与其班主任交流,了解其在校情况。四是加强村寨周边寺院、牛场的暗访,切实做到无未成年人入寺院,无儿童放养牛羊。

藏区村寨住房多是土木结构,以村民自建,传统工艺样式为主,建设周期长,短的两三年,长的持续数十年,倾尽一家人一生积蓄。作者所驻村寨结合藏区新居工程,通过易地搬迁、新建、维修改造等形式对33户建卡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保障。在整个过程中,难点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早日竣工搬迁。作者所驻村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寨党支部与乡镇政府协调,按时足额拨付建房补助。村寨党支部对村里劳力统一调配使用,帮助33户人家打夯垒墙,加快建房进度。村寨党支部统一为建房户寻觅建材供应商,利用规模效益降低建材成本,为建房户节约成本开支。经过努力,全村寨建房周期平均缩短至1年6个月,各建卡贫困户如期搬入新居。

2.3挖掘村寨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寨集体经济。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习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攻坚提供了方法论,只有契合当地实际,发展富有特色的产业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之策。

作者所驻村寨平均海拔3660米,积温低,每年降雪时间长达7个月,农作物生长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很多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在当地根本无法生存。村寨虽有野生虫草、川贝等名贵中药村,但规模小,产量低,靠天吃饭,不足以做为产业发展。作者经过一年的观察与挖掘,确定以川西高原原生的红皮萝卜和芫根作为村寨集体经济加以推广发展,因为村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和藏区习俗,千百年来藏族同胞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个特点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苛刻要求,成为这个产业重点推荐和宣传的亮点,2019年试种6.8亩,产值达到7万余元,村寨每户平均分红1000元。随着村寨集体经济的成功,最大的收获却并非经济利益,而是群众思想的转变,能用他们身边习以为常的物品创造出经济价值,使群众对村寨党支部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提升了村寨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

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村寨党支部没有大包大揽,始终践行习总书记倡导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村寨成立的农业合作社,没有让群众出钱入股,而是要求群众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参股,在下种、田间管理和收割的各个环节,由村两委带头参与劳作。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首先是立足实际,许多贫困户没有钱入股,不给群众硬性摊派造成压力。其次是不能助长有的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致富的热情。最后是根据各人出工记录、劳作辛苦程度确定年底分红档次,拉开梯次,不搞平均,不撒胡椒面,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

2.4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践行“两山论”,建设村美民善新村寨。

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的“两山论”,是我们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总基调,总要求。扶贫攻坚工作也必须以“两山论”为基石,不能违背习总书记对绿水青山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

川西藏区地处长江上游,临近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土涵养区域。整个区域生态体系脆弱,易损难修复。在这样的地方搞扶贫工作更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抛弃和抵制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作者所驻村寨深刻理解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精神内涵,以保护好一方水土为己任,多年坚持多项并举,一是对村寨内的山、林、溪、草、田等自然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开挖山体,防止造成山体伤疤。多利用现代材料,不砍伐森林;挖虫草回填草皮;严禁野外用火,防止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维护和梳理水溪,人畜粪便不直排不污染。二是尊重顺应自然法则,农田里坚决不使用化肥农药,以绿色无公害为村寨农产品卖点。三是结合藏族同胞喜种花卉的习俗,利用村寨的边角地带、房前屋后广植花卉,打造美丽宜居村寨。四是大力引导村寨群众改变生活起居习惯,对个人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先奖优。

2.5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群众路线,一心为群众脱贫致富而奋斗

习近平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在藏区驻村脱贫攻坚,更要谨记习总书记教诲,把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爱护送到每个同胞的身边,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更要尊重藏区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时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诤诤誓言。

作者响应习总书记“西部地区是个广阔的天地,脱贫攻坚战是个考验人的战场,为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成长提供了重要舞台,投入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既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又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在艰苦条件下,在攻坚克难中使自己成长为可以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的号召,主动从成都来到和西藏一江之隔的川西腹地偏远村寨驻村,在这里坚守和发扬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藏区村寨的特点,尽快融入群众,找到符合村寨实际的脱贫之路,作者首先从生活习惯学做藏区人,喝酥油吃糌粑穿藏装跳锅庄,席草地而坐,面群众同悦。尊重藏族同胞,尊重民族习俗,遮掩身上的城市气息和优越感,平等地与村寨群众相处。其次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把村寨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真心为群众办事服务,同夯屋墙、同打牧草、为群众上户口,办医保,找捐赠。村寨里的婚丧嫁娶逢场必到,同喜共哀,并依风俗自己掏钱随礼作份子。最后是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和村寨群众同吃共劳动。在长期和谐相处中,作者已然是村寨里的一份子,邻家的大兄弟。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经村民指点,作者真正了解到这个高原村寨的产出,找到了符合村寨发展的集体经济,脱贫之路。习总书记说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边疆还是内地,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俯身为民耕耘,抬头必有收获。

3. 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在乡村振兴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3.1多措并举,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不缩水不回潮,坚决防止辍学现象反弹。

存在问题:藏区村寨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在近几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持续强力推动下已基本实现,杜绝了辍学现象,但并未完全消除儿童辍学的土壤,一旦控辍保学工作的强度与力度有所减弱,儿童辍学的现象很可能反弹复发,使义务教育有保障成为空谈。

解决对策:一是大力宣传教育法,使教育法在川西藏区落地生根,加强在广大村寨的专项巡查,发现有未入学儿童和入寺为僧儿童,依法严惩其家长,形成强大威慑力,促使家长知法守法。二是加大培养县域内师资力量,增强学校在儿童心中的吸引力。川西藏区学校硬件在国家的大力建设下已相当齐备,许多校舍成为当地最新最漂亮建筑。可正所谓校舍易建,良师难求,孩子在人生求学阶段,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这是现阶段藏区乡镇学校最缺乏和亟需建设的短板。经作者在所驻村寨实地调研,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乡镇小学就读,原因是多数孩子在校学习并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只有提升师资短板,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入校学习。三是扩大和内地学校的交流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藏区学生多与内地同龄人接触;组织学生外出游学游历,扩大藏区学生的眼界,使其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从而激发读书潜力,心往星辰大海。

3.2严防川西藏区村寨群众因各类意外事故而返贫。

存在问题: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已于今年实现全体脱贫。但底子薄、路子窄、积蓄少,出现意外事故极易返贫。藏区房屋多是土木结构,一层土墙夯成,二楼木材搭建,且藏区群众习惯于将财物存放于家中,家中用火稍有不慎,便会大火焚楼,木料着火救无可救。作者亲眼所见邻村人家,三分钟起火,十分钟倾塌,几代人积蓄毁于一旦。藏区村寨多依山傍水而建,道路蜿蜒崎岖,雨季多塌方、多洪涝,冬季大雪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些意外事故一旦发生,所蕴含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每个家庭。

解决对策:为了应对意外事故,减少群众损失,应当着重加强几方面工作,一是引导群众规范用火,敬畏自然;了解自己村寨周边灾害发生点,掌握灾害发生规律,及时规避。二是在村寨、乡镇、县域建立三级专项互助基金,作为国家救济政策的补充,在国家救济资金力有不逮时对发生意外事故的群众进行救济。三是引进商业保险公司,针对藏区特点,创新保险品种。引导群众对房屋田舍、牛羊农产进行合理投保;鼓励个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通过多重保险降低村寨群众返贫几率。

3.3转变藏区深贫村寨群众“戒杀生、惜杀生”观念,利用地域优势发展优质畜牧业。

存在问题:习总书记在分析深度贫困主因时指出“有的地区文明法治意识淡薄,家族宗教势力影响大,不少贫困群众沿袭陈规陋习”。川西藏区大部分区域是吐蕃朝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灭佛,藏传佛教幸存地,后又发展成为宁玛派的祖庭,如今依就村村有寺,家家礼佛。在这种宗教氛围下,“戒杀生、惜杀生”的观念大行其道,尤为在深度贫困村寨里突出,满山牛儿不出栏、养着牛羊买肉吃。“戒杀生、惜杀生”的习俗使群众放弃了利用川西广袤草原发展优质畜牧业的可能,增加了群众脱贫难度,减少了群众脱贫途径,影响了群众脱贫成效。 

解决对策:要改变这一习俗,作者认为可取的方法是呼吁藏传佛教大德高僧从佛教宗义上对“戒杀生、惜杀生”做出准确地解释,并对川西藏区的众多寺院和广大群众加以阐述解说,佛祖慈悲,岂可因一陋习而使万千群众穷困受难,真正地解放群众心灵羁绊,为自己脱贫致富创造机会,为国家增加食品供给量,给社会提供绿色无公害有机高品质肉类。

3.4移风易俗,在藏区深贫村寨树立新的殡葬观念,减少并缩短亡灵超度法事,减轻群众负担

存在问题:习总书记在分析深度贫困主因时指出“有病不就医靠信教、搞法事,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一婚十年穷”。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群众尤其重视亲人去世时所作的法事,作者驻村期间,村寨中七位老人先后去世,他们家人都举行了超度法事。经实地调研了解,按照习俗贯例,每家会根据贫富多寡,邀请不同地位品级的多位喇嘛来家作法事,每场法事要做足七七四十九天,在作法期间,主人家会管饭,会供养作法的这些喇嘛,这些喇嘛会根据自己的名气、层次,在寺院中的地位收取每天1200元—50元,(因为没有固定的单价,喇嘛们会根据主人家情况收取,这个价格区间由群众口述)供养。一场法事下来,吃饭、供养等花费达到7万至20多万,甚至更高。村寨里的群众对此还会攀比,不作法事或法事排场小,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形成恶性循环而肥腴作法之人。“经筒一转,扶贫白干”;“精准扶贫三百六,不够念经七七四十九”。

解决对策:为了减轻广大群众负担,此殡葬习俗应加以改变,一是在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在村寨群众中循循渐进地引入现代殡葬观念,逐步缩短做法时间直至取消。二是区分职业僧侣和在家僧侣,对于在家僧侣要规劝其回归家庭,正常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实现自给自足;职业僧侣则通过合理途径给予供给,使其生活无虞。三是对于利用法事坑蒙拐骗、胁迫戕害群众的行为予以坚决取缔与打击。四是引导宗教人员深刻理解供养在佛法教义上的意义,从宗教教义上引导寺院与寺院、僧侣与僧侣少生互斗攀比之心,安于四大皆空。

 

参考文献:

1.重庆日报:《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2019年5月14日

2.人民网:《习近平谈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018年9月25日

3.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6.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第六期2015年1月29日

7.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

8.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

9.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10.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1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12.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3月6日

1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作者系成都市武侯区华兴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派驻甘孜州白玉县驻村扶贫干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的实践

时间:2022-02-11 09:48:1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耿永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其思想内涵深邃,是指导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针。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活学活用,用于指导本地区深贫村寨的脱贫攻坚工作。要以加强村寨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发展村寨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践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努力完成深贫村寨“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关键词:脱贫攻坚 川西藏区 村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减贫计划的科学总结,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思想,是根据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贫困现实提炼归纳出来的,是萌发于中华大地,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优秀理论,它必然要对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正确的引领与指导。

1.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的指导意义

1.1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川西藏区是我国除了西藏自治区外最大的藏族同胞聚集区,处于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范围内,散居于川西高原上的藏族村寨,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群众文化水平低,社会发育滞后,是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骨头。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作风扎实,重点解决深贫村寨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找对路子,结合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元化脱贫路径。实现习总书记要求的,“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1.2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阐明了方式方法

习近平指出,“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就要求川西藏区驻深贫村寨的扶贫干部工作作风必须扎实接地气,心里有群众,手里帮群众。扑下身子驻村寨,为村寨脱贫出谋划策,带领群众一起干。坚决反对蜻蜓点水走过场图形式,摆姿势拍照片留痕迹。杜绝干了芝麻小的事,宣传却大成了西瓜。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这就要求川西藏区的广大村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摈弃等靠要思想,一改过去靠别人“输血”的扶贫模式,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将“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广大帮扶力量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也不能简单的给钱给物给牛羊,而更多的是给群众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授之以渔。

1.3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制定了根本标准

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攻坚工作中,尤其要谨遵习总书记关于一切工作根本标准的论断,深贫村寨群众文化水平低,思维路径固定不易变,一旦工作中漠视、忽略了这个根本标准,给群众造成伤害,形成误会,必然会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使以后的工作缺乏群众支持而难以推进。我们要真正的为群众谋实惠,让群众口袋鼓起来,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必及我党。

2. 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2.1加强村寨党建工作,强化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部分川西藏区村寨除了存在习总书记所说的“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的问题。还表现有:一是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对党的扶贫政策不能深入理解,谈不上给群众宣传讲解。导致党的基层组织瘫痪,该做的工作长期放置无人问津,弱化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没有形成战斗堡垒。二是村里党员自身要求不严,没有很好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有人起反作用。使村民对党员有反感,对党的工作持不关心不支持的态度,青少年对入党之事不积极不主动,村里缺乏作党的工作的年青生力军,三是村寨里藏族同胞对党的认识不够,对党多年的发展不知道,不关心,不少人对党的认识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不知道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中无甲子,世上已百年”。

以上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村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习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在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作者所驻村寨针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整改。一是要求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克服害羞尴尬心理。时时处处给群众作表率,接受群众监督。形成群众给党员提意见的制度,党员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听立改,不许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发展党员时,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公平公开公正选拔,摒弃村寨宗族势力互相推举或打压的不良做法,坚持吸收最优秀的青年。教育党员先人后己,一心为民。要求党员要以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村寨里做各项工作的带头人。三是实施村两委跟班制度,时刻保持支部成员跟随驻村工作队工作学习,观察工作队工作方法和程序,全面锻炼村两委。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强调党员第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五是充分营造村寨党建氛围。用藏区的民族形式承载党的知识内容,让群众潜移默化接受党的教育熏陶。经多项举措,作者所驻村寨党支部基本建设成为习总书记要求的“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2.2聚集“两不愁三保障”,下大气力解决贫困户基础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保障”。这个是贫困户脱贫的基本要求,也是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川西藏区深度贫困村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上存在特有的困难。作者所驻村寨始终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扭住不放。采取分解任务,个个突破,一项一项抓落实。

对于不愁吃主要做法有,一是利用大棚种植蔬菜,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藏族同胞长期食用酥油糌粑单一食物引发的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二是劝导群众宰杀自家养殖牛羊,不能守着牛羊饿肚皮。三是推广高产青稞品种,提高亩产,增加群众口粮。

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群众深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束缚,呈现出习总书记所说,“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同外界脱节”的现象,家长对儿童教育不重视,即是县、乡的小学、中学修建得再漂亮,辍学现象依然严重。有的家长让儿童放养牛羊,做家务;有的家长看到僧侣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就将儿童送入寺院做小喇嘛,这些都对义务教育有保障造成冲击,成为藏区村寨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作者所驻村寨的做法,一是大力宣传普及义务教育法和甘孜州关于未成年人不得出家为僧的规定,让家长懂法守法。二是利用村寨里的事例,给家长们摆事实讲道理,将村寨里多个有文化和没文化,会汉语和不会汉语,会写字和不会写字村民的人生历程,贫富差距进行比较,使其理解“家贫子读书”的道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对村寨里所有适龄儿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其所在学校、班级和班主任,时常利用电话、微信与其班主任交流,了解其在校情况。四是加强村寨周边寺院、牛场的暗访,切实做到无未成年人入寺院,无儿童放养牛羊。

藏区村寨住房多是土木结构,以村民自建,传统工艺样式为主,建设周期长,短的两三年,长的持续数十年,倾尽一家人一生积蓄。作者所驻村寨结合藏区新居工程,通过易地搬迁、新建、维修改造等形式对33户建卡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保障。在整个过程中,难点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早日竣工搬迁。作者所驻村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寨党支部与乡镇政府协调,按时足额拨付建房补助。村寨党支部对村里劳力统一调配使用,帮助33户人家打夯垒墙,加快建房进度。村寨党支部统一为建房户寻觅建材供应商,利用规模效益降低建材成本,为建房户节约成本开支。经过努力,全村寨建房周期平均缩短至1年6个月,各建卡贫困户如期搬入新居。

2.3挖掘村寨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寨集体经济。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习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论述为川西藏区深贫村寨脱贫攻坚提供了方法论,只有契合当地实际,发展富有特色的产业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之策。

作者所驻村寨平均海拔3660米,积温低,每年降雪时间长达7个月,农作物生长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很多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在当地根本无法生存。村寨虽有野生虫草、川贝等名贵中药村,但规模小,产量低,靠天吃饭,不足以做为产业发展。作者经过一年的观察与挖掘,确定以川西高原原生的红皮萝卜和芫根作为村寨集体经济加以推广发展,因为村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和藏区习俗,千百年来藏族同胞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个特点满足了现代人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苛刻要求,成为这个产业重点推荐和宣传的亮点,2019年试种6.8亩,产值达到7万余元,村寨每户平均分红1000元。随着村寨集体经济的成功,最大的收获却并非经济利益,而是群众思想的转变,能用他们身边习以为常的物品创造出经济价值,使群众对村寨党支部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提升了村寨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

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村寨党支部没有大包大揽,始终践行习总书记倡导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村寨成立的农业合作社,没有让群众出钱入股,而是要求群众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参股,在下种、田间管理和收割的各个环节,由村两委带头参与劳作。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首先是立足实际,许多贫困户没有钱入股,不给群众硬性摊派造成压力。其次是不能助长有的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致富的热情。最后是根据各人出工记录、劳作辛苦程度确定年底分红档次,拉开梯次,不搞平均,不撒胡椒面,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

2.4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践行“两山论”,建设村美民善新村寨。

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的“两山论”,是我们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总基调,总要求。扶贫攻坚工作也必须以“两山论”为基石,不能违背习总书记对绿水青山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

川西藏区地处长江上游,临近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土涵养区域。整个区域生态体系脆弱,易损难修复。在这样的地方搞扶贫工作更应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抛弃和抵制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作者所驻村寨深刻理解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精神内涵,以保护好一方水土为己任,多年坚持多项并举,一是对村寨内的山、林、溪、草、田等自然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开挖山体,防止造成山体伤疤。多利用现代材料,不砍伐森林;挖虫草回填草皮;严禁野外用火,防止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维护和梳理水溪,人畜粪便不直排不污染。二是尊重顺应自然法则,农田里坚决不使用化肥农药,以绿色无公害为村寨农产品卖点。三是结合藏族同胞喜种花卉的习俗,利用村寨的边角地带、房前屋后广植花卉,打造美丽宜居村寨。四是大力引导村寨群众改变生活起居习惯,对个人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先奖优。

2.5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群众路线,一心为群众脱贫致富而奋斗

习近平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在藏区驻村脱贫攻坚,更要谨记习总书记教诲,把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爱护送到每个同胞的身边,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更要尊重藏区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时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诤诤誓言。

作者响应习总书记“西部地区是个广阔的天地,脱贫攻坚战是个考验人的战场,为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成长提供了重要舞台,投入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既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又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在艰苦条件下,在攻坚克难中使自己成长为可以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的号召,主动从成都来到和西藏一江之隔的川西腹地偏远村寨驻村,在这里坚守和发扬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藏区村寨的特点,尽快融入群众,找到符合村寨实际的脱贫之路,作者首先从生活习惯学做藏区人,喝酥油吃糌粑穿藏装跳锅庄,席草地而坐,面群众同悦。尊重藏族同胞,尊重民族习俗,遮掩身上的城市气息和优越感,平等地与村寨群众相处。其次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把村寨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真心为群众办事服务,同夯屋墙、同打牧草、为群众上户口,办医保,找捐赠。村寨里的婚丧嫁娶逢场必到,同喜共哀,并依风俗自己掏钱随礼作份子。最后是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和村寨群众同吃共劳动。在长期和谐相处中,作者已然是村寨里的一份子,邻家的大兄弟。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经村民指点,作者真正了解到这个高原村寨的产出,找到了符合村寨发展的集体经济,脱贫之路。习总书记说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边疆还是内地,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俯身为民耕耘,抬头必有收获。

3. 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在乡村振兴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3.1多措并举,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不缩水不回潮,坚决防止辍学现象反弹。

存在问题:藏区村寨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在近几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持续强力推动下已基本实现,杜绝了辍学现象,但并未完全消除儿童辍学的土壤,一旦控辍保学工作的强度与力度有所减弱,儿童辍学的现象很可能反弹复发,使义务教育有保障成为空谈。

解决对策:一是大力宣传教育法,使教育法在川西藏区落地生根,加强在广大村寨的专项巡查,发现有未入学儿童和入寺为僧儿童,依法严惩其家长,形成强大威慑力,促使家长知法守法。二是加大培养县域内师资力量,增强学校在儿童心中的吸引力。川西藏区学校硬件在国家的大力建设下已相当齐备,许多校舍成为当地最新最漂亮建筑。可正所谓校舍易建,良师难求,孩子在人生求学阶段,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这是现阶段藏区乡镇学校最缺乏和亟需建设的短板。经作者在所驻村寨实地调研,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乡镇小学就读,原因是多数孩子在校学习并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只有提升师资短板,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入校学习。三是扩大和内地学校的交流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藏区学生多与内地同龄人接触;组织学生外出游学游历,扩大藏区学生的眼界,使其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从而激发读书潜力,心往星辰大海。

3.2严防川西藏区村寨群众因各类意外事故而返贫。

存在问题:川西藏区深贫村寨已于今年实现全体脱贫。但底子薄、路子窄、积蓄少,出现意外事故极易返贫。藏区房屋多是土木结构,一层土墙夯成,二楼木材搭建,且藏区群众习惯于将财物存放于家中,家中用火稍有不慎,便会大火焚楼,木料着火救无可救。作者亲眼所见邻村人家,三分钟起火,十分钟倾塌,几代人积蓄毁于一旦。藏区村寨多依山傍水而建,道路蜿蜒崎岖,雨季多塌方、多洪涝,冬季大雪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些意外事故一旦发生,所蕴含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每个家庭。

解决对策:为了应对意外事故,减少群众损失,应当着重加强几方面工作,一是引导群众规范用火,敬畏自然;了解自己村寨周边灾害发生点,掌握灾害发生规律,及时规避。二是在村寨、乡镇、县域建立三级专项互助基金,作为国家救济政策的补充,在国家救济资金力有不逮时对发生意外事故的群众进行救济。三是引进商业保险公司,针对藏区特点,创新保险品种。引导群众对房屋田舍、牛羊农产进行合理投保;鼓励个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通过多重保险降低村寨群众返贫几率。

3.3转变藏区深贫村寨群众“戒杀生、惜杀生”观念,利用地域优势发展优质畜牧业。

存在问题:习总书记在分析深度贫困主因时指出“有的地区文明法治意识淡薄,家族宗教势力影响大,不少贫困群众沿袭陈规陋习”。川西藏区大部分区域是吐蕃朝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灭佛,藏传佛教幸存地,后又发展成为宁玛派的祖庭,如今依就村村有寺,家家礼佛。在这种宗教氛围下,“戒杀生、惜杀生”的观念大行其道,尤为在深度贫困村寨里突出,满山牛儿不出栏、养着牛羊买肉吃。“戒杀生、惜杀生”的习俗使群众放弃了利用川西广袤草原发展优质畜牧业的可能,增加了群众脱贫难度,减少了群众脱贫途径,影响了群众脱贫成效。 

解决对策:要改变这一习俗,作者认为可取的方法是呼吁藏传佛教大德高僧从佛教宗义上对“戒杀生、惜杀生”做出准确地解释,并对川西藏区的众多寺院和广大群众加以阐述解说,佛祖慈悲,岂可因一陋习而使万千群众穷困受难,真正地解放群众心灵羁绊,为自己脱贫致富创造机会,为国家增加食品供给量,给社会提供绿色无公害有机高品质肉类。

3.4移风易俗,在藏区深贫村寨树立新的殡葬观念,减少并缩短亡灵超度法事,减轻群众负担

存在问题:习总书记在分析深度贫困主因时指出“有病不就医靠信教、搞法事,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一婚十年穷”。在川西藏区深贫村寨,群众尤其重视亲人去世时所作的法事,作者驻村期间,村寨中七位老人先后去世,他们家人都举行了超度法事。经实地调研了解,按照习俗贯例,每家会根据贫富多寡,邀请不同地位品级的多位喇嘛来家作法事,每场法事要做足七七四十九天,在作法期间,主人家会管饭,会供养作法的这些喇嘛,这些喇嘛会根据自己的名气、层次,在寺院中的地位收取每天1200元—50元,(因为没有固定的单价,喇嘛们会根据主人家情况收取,这个价格区间由群众口述)供养。一场法事下来,吃饭、供养等花费达到7万至20多万,甚至更高。村寨里的群众对此还会攀比,不作法事或法事排场小,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形成恶性循环而肥腴作法之人。“经筒一转,扶贫白干”;“精准扶贫三百六,不够念经七七四十九”。

解决对策:为了减轻广大群众负担,此殡葬习俗应加以改变,一是在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在村寨群众中循循渐进地引入现代殡葬观念,逐步缩短做法时间直至取消。二是区分职业僧侣和在家僧侣,对于在家僧侣要规劝其回归家庭,正常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实现自给自足;职业僧侣则通过合理途径给予供给,使其生活无虞。三是对于利用法事坑蒙拐骗、胁迫戕害群众的行为予以坚决取缔与打击。四是引导宗教人员深刻理解供养在佛法教义上的意义,从宗教教义上引导寺院与寺院、僧侣与僧侣少生互斗攀比之心,安于四大皆空。

 

参考文献:

1.重庆日报:《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2019年5月14日

2.人民网:《习近平谈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018年9月25日

3.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6月23日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6.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第六期2015年1月29日

7.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

8.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

9.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10.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

1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12.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3月6日

1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作者系成都市武侯区华兴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派驻甘孜州白玉县驻村扶贫干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