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解读: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如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时间:2022-02-25 15:00:33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罗丹 吴晓佳 运启超

采访人:记者 顾仲阳 李晓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从偏远山村搬到广西隆安县震东安置区,脱贫户马昭贵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社区配套齐全,生活方便,我们夫妻俩都参加了技术培训,家门口上班,收入年年增。”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安排。接下来,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脱贫地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响鼓重槌地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历史成就。

如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聚焦重点人群做好常态化监测帮扶。

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部分监测对象已经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监测对象要放宽。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操作程序要简化。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

帮扶介入要尽早。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精准施策,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早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

退出环节要从严。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抓好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是关键,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系统部署。

发展脱贫产业,难在持续稳定,重在群众受益。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帮扶由到户到人向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转变。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帮助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

去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8527元,同比增长22.6%,占总收入比重达到67.9%,稳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要把促进脱贫人口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要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劳务协作等机制作用,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乡村公益岗位、发展集体经济等措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要统筹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赶上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要强化后续扶持,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断提升脱贫地区的发展能力。

对脱贫地区如何做到帮扶不断档、政策不留白、责任不落空?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切实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推动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继续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拓展帮扶领域,完善社会帮扶大格局,汇聚起强大合力。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周应华 周业铮 杨洁 梅刘磊

采访人:记者王浩 李晓晴

“种地有奔头。我们这里春赏油菜花,夏销菜籽油,秋收生态米,一田多收。路通了、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住得舒心。”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南垭村种粮大户杨倩满面笑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锚定“两多”目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探索“两就”路径,让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要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创新“两化”模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各地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投入粗放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抓住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优化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都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健全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不可“一刀切”推进,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只有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对照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振兴要闻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解读: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如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时间:2022-02-25 15:00:3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罗丹 吴晓佳 运启超

采访人:记者 顾仲阳 李晓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从偏远山村搬到广西隆安县震东安置区,脱贫户马昭贵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社区配套齐全,生活方便,我们夫妻俩都参加了技术培训,家门口上班,收入年年增。”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安排。接下来,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脱贫地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响鼓重槌地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历史成就。

如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聚焦重点人群做好常态化监测帮扶。

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部分监测对象已经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监测对象要放宽。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操作程序要简化。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

帮扶介入要尽早。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精准施策,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早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

退出环节要从严。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抓好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是关键,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系统部署。

发展脱贫产业,难在持续稳定,重在群众受益。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帮扶由到户到人向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转变。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帮助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

去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8527元,同比增长22.6%,占总收入比重达到67.9%,稳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要把促进脱贫人口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要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劳务协作等机制作用,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乡村公益岗位、发展集体经济等措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要统筹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赶上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要强化后续扶持,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断提升脱贫地区的发展能力。

对脱贫地区如何做到帮扶不断档、政策不留白、责任不落空?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切实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推动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继续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拓展帮扶领域,完善社会帮扶大格局,汇聚起强大合力。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周应华 周业铮 杨洁 梅刘磊

采访人:记者王浩 李晓晴

“种地有奔头。我们这里春赏油菜花,夏销菜籽油,秋收生态米,一田多收。路通了、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住得舒心。”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南垭村种粮大户杨倩满面笑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锚定“两多”目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探索“两就”路径,让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要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创新“两化”模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各地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投入粗放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抓住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优化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都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健全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不可“一刀切”推进,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只有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对照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