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巫山兵支书刘代和:甘做深耕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时间:2022-04-26 17:42:4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向导 刘朝明

QQ截图20220426174127.jpg

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既锻炼人,也检验人,还考验人。自接到驻村的那一刻起,重庆市巫山县人武部职工刘代和就下定了决心: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老黄牛”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交上满意的合格答卷。

是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担任巫山县竹贤乡石院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一年时间里,他兢兢业业落实“三在村”要求,用曾参加“老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精神,充分发挥“兵支书”角色,很快熟悉村情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得到县领导的称赞,2021年年度考核也因驻村工作出色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

常言说干就完了。同样都是干,效果大不同,难道他有什么秘诀?刘代和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嘛,驻村工作只要做到勤思考、勤劳动、勤走访,再加苦干、实干、巧干就行了。” 

不做给别人看,振兴干劲十足 

与刘代和一同驻村的,还有一位县委宣传部派出的杰出代表,叫陈达平。他们俩都是55岁开外的老同志,加起来113岁了。但是从不倚老卖老,也绝不做“撞钟和尚”,始终坚持“三在村”,抓乡村振兴的干劲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去年6月14日,刘代和一大早就开车往村里赶。高速路上,他突然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老婆刚刚做了手术还没出院,清早又把孙女送医院去治了感冒。把她俩奶孙扔在医院里,和医生做了简单的沟通就又下村来了。本来像我们这么大年纪,能来顶岗驻村就是对单位最大的支持和贡献。但是我们还是一样要尽职尽责,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只是来混日子做样子,甚至样子都没做好。

巧了,我也是送了儿子到医院做胆结石手术,手术还没开始就赶来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搭档陈达平同样感同身受地说道。

俩名老同志以前都是在县城部门上班,家里有事情多多少少还可以照料一下,如今驻村到60余公里的乡下干工作,说图名图利都谈不上,毕竟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组织派我们驻村,是对我们的信任。特别是我们人武部,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一下子派出了2名职工长期脱产驻村,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干。而且我们干工作不要做给别人看,从良心出发,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单位、更要对得起村民。正是在刘代和的带动下,俩人就这样在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攀比互相借力,劲鼓鼓地“冲”向振兴前沿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老当益壮,什么叫对党忠诚,什么叫永不服输。 

先替村民着想,振兴办法暖心 

干巴巴的说教,当一个政策的“传声筒”,很简单。但是刘代和的不简单之处就在于他不满足于冷冰冰的干巴巴说教,他是特别在意和群众“脸对脸”“心贴心”。遇到有些看似“不讲理”的事儿,他也是先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有温度的语言、做法去化解矛盾。

一天,该村5组村民杨宗广在自家院坝的大路当中设置障碍,阻拦村支书的车通行,谁去做工作都不行。刘代和得知后找上门,先不说放行的事,而是以一名老兵也是老党员的身份和老人套近乎,了解到他阻车的根本原因是他年纪大且残疾又没能到村集体蔬菜地务工有怨气。

“脉”把准了,就有了办法。刘代和以老战友的身份,买了米面登门做思想工作。一不是亲二不是戚的,老村民没有想到这个穿军装的驻村书记会对他这么好。经过“上门慰问、安抚情绪、宣讲政策”,村民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后来通过多方协调做工作,杨宗广两口子如愿到村集体经济务工挣了近万元,驻村工作队还经常开车接送他们去就医或打疫苗,送贫困儿童上学。驻村工作队的这些做法,杨宗广看在眼里,逢人便夸驻村工作队个个都是好干部、好领导。

一位59岁的单身男子,把政府给他建的住房堆了一屋柴禾并关了一只鸡,说单家独户怕别人偷了过年没有鸡肉吃,自己却在屋后山上三个石头支口锅煮饭吃。看起很奇怪也很凄凉。驻村干部说了几句重话他硬怼回去还委屈地落了泪。刘代和立即发挥“兵支书”角色靠上做工作:人的命比鸡的命值钱,你可以把木棒棒拿出来搭个鸡圈,你年纪不小了腿有毛病身体也差,如果差劳力我们可以来帮忙。再说村里已经在报资料,你明年就可享受特困户。你把房子腾好了住进去,我给你打5斤酒过年。刘代和话没说完,男子就哭了。一边哭一边握住刘代和的手,连声说要得、要得……

QQ截图20220426174153.jpg

任凭别人怎么说,振兴热情不减 

有时候在农村,你干得好有人说,干得不好也有人说。这是真的。

村里绝大多数人看到刘代和勤勤恳恳为村里操劳都由衷佩服。但有一个老人却在背地里说:都是淡扯扯,指望工作队来格外起的到好大个作用啊……还有一个村民见到寒天冷冻的,工作队还从周一到周五一直“赖”在村里雷打不动,而且周五都还在说怕乡里喊开会上午不走。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当头抵面说:未必你两个各人屋里没有铺你们睡呀?恁个大的年纪还捡个棒槌当根针,一天都在这儿冻哒卷呀卷的还振兴振兴的……

说这些话没有杀伤力,肯定是假的。但是在部队接受多年锻炼、到地方一如既往视守纪律如生命的刘代和有非同一般的“免疫力”。面对冷嘲热讽,他淡淡一笑,他有最朴素的认知:“竹贤乡是乡村振兴市级重点乡镇,石院村是县级重点村。每天从石院过、到石院来的领导和客人,有时候比到更有名气的下庄村去的人还多。联系巫山的警备区首长和市文旅委领导经常来石院,负责竹贤乡村振兴的县领导每周都来石院有时候一周还来几次。而且各级给了石院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怎么可能不珍惜?怎么可能有疏忽?最起码,我们要在村里待得住!”

驻村工作进展如何?作为“建强村党组织”的“指导员”,“推进强村富民”的“战斗员”,“提升治理水平”的“协调员”,兵支书刘代和还善于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及时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组织请示汇报,人武部党委也是有求必应,全力支持并力所能及解决驻村实际困难。 

驻村终结硕果,振兴前景可期 

如今的石院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连片种植辣椒、番茄近200亩,产值超过200万元,全村有2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首次领到工资,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逐步成为了巫山最大的高山绿色蔬菜基地。此外,在驻乡、驻村工作队的督导管理下,石院村率先在该县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通过量化指标,对该村文明户、清洁户、产业发展带头人、好婆媳等上红榜表扬并兑换不同等次的物品,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们讲卫生、讲道德、守纪律、崇简约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QQ截图20220426174208.jpg

石院村生产环境优越、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是难得的“三生三优”之地。为努力建设渝东北“三生三优”示范地,石院村在各级领导、部门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对旅游公路沿线的房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同时配套建设了农夫集市和村民驿站,实现农产品就地现产现卖。随着村里生产生活功能齐备,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一系列创新举措,加上驻村工作队的苦干、实干、巧干劲头,大大加快了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美丽乡村的步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和搭档陈达平就是这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在年近花甲的年纪里,还在像追风少年一般,互相鼓励,相互打气,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犹如一头老黄牛,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驻村帮扶    

重庆巫山兵支书刘代和:甘做深耕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时间:2022-04-26 17:42:4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向导 刘朝明

QQ截图20220426174127.jpg

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既锻炼人,也检验人,还考验人。自接到驻村的那一刻起,重庆市巫山县人武部职工刘代和就下定了决心: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老黄牛”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交上满意的合格答卷。

是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担任巫山县竹贤乡石院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一年时间里,他兢兢业业落实“三在村”要求,用曾参加“老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精神,充分发挥“兵支书”角色,很快熟悉村情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得到县领导的称赞,2021年年度考核也因驻村工作出色被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

常言说干就完了。同样都是干,效果大不同,难道他有什么秘诀?刘代和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嘛,驻村工作只要做到勤思考、勤劳动、勤走访,再加苦干、实干、巧干就行了。” 

不做给别人看,振兴干劲十足 

与刘代和一同驻村的,还有一位县委宣传部派出的杰出代表,叫陈达平。他们俩都是55岁开外的老同志,加起来113岁了。但是从不倚老卖老,也绝不做“撞钟和尚”,始终坚持“三在村”,抓乡村振兴的干劲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去年6月14日,刘代和一大早就开车往村里赶。高速路上,他突然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老婆刚刚做了手术还没出院,清早又把孙女送医院去治了感冒。把她俩奶孙扔在医院里,和医生做了简单的沟通就又下村来了。本来像我们这么大年纪,能来顶岗驻村就是对单位最大的支持和贡献。但是我们还是一样要尽职尽责,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只是来混日子做样子,甚至样子都没做好。

巧了,我也是送了儿子到医院做胆结石手术,手术还没开始就赶来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搭档陈达平同样感同身受地说道。

俩名老同志以前都是在县城部门上班,家里有事情多多少少还可以照料一下,如今驻村到60余公里的乡下干工作,说图名图利都谈不上,毕竟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

组织派我们驻村,是对我们的信任。特别是我们人武部,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一下子派出了2名职工长期脱产驻村,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干。而且我们干工作不要做给别人看,从良心出发,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单位、更要对得起村民。正是在刘代和的带动下,俩人就这样在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攀比互相借力,劲鼓鼓地“冲”向振兴前沿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老当益壮,什么叫对党忠诚,什么叫永不服输。 

先替村民着想,振兴办法暖心 

干巴巴的说教,当一个政策的“传声筒”,很简单。但是刘代和的不简单之处就在于他不满足于冷冰冰的干巴巴说教,他是特别在意和群众“脸对脸”“心贴心”。遇到有些看似“不讲理”的事儿,他也是先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有温度的语言、做法去化解矛盾。

一天,该村5组村民杨宗广在自家院坝的大路当中设置障碍,阻拦村支书的车通行,谁去做工作都不行。刘代和得知后找上门,先不说放行的事,而是以一名老兵也是老党员的身份和老人套近乎,了解到他阻车的根本原因是他年纪大且残疾又没能到村集体蔬菜地务工有怨气。

“脉”把准了,就有了办法。刘代和以老战友的身份,买了米面登门做思想工作。一不是亲二不是戚的,老村民没有想到这个穿军装的驻村书记会对他这么好。经过“上门慰问、安抚情绪、宣讲政策”,村民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后来通过多方协调做工作,杨宗广两口子如愿到村集体经济务工挣了近万元,驻村工作队还经常开车接送他们去就医或打疫苗,送贫困儿童上学。驻村工作队的这些做法,杨宗广看在眼里,逢人便夸驻村工作队个个都是好干部、好领导。

一位59岁的单身男子,把政府给他建的住房堆了一屋柴禾并关了一只鸡,说单家独户怕别人偷了过年没有鸡肉吃,自己却在屋后山上三个石头支口锅煮饭吃。看起很奇怪也很凄凉。驻村干部说了几句重话他硬怼回去还委屈地落了泪。刘代和立即发挥“兵支书”角色靠上做工作:人的命比鸡的命值钱,你可以把木棒棒拿出来搭个鸡圈,你年纪不小了腿有毛病身体也差,如果差劳力我们可以来帮忙。再说村里已经在报资料,你明年就可享受特困户。你把房子腾好了住进去,我给你打5斤酒过年。刘代和话没说完,男子就哭了。一边哭一边握住刘代和的手,连声说要得、要得……

QQ截图20220426174153.jpg

任凭别人怎么说,振兴热情不减 

有时候在农村,你干得好有人说,干得不好也有人说。这是真的。

村里绝大多数人看到刘代和勤勤恳恳为村里操劳都由衷佩服。但有一个老人却在背地里说:都是淡扯扯,指望工作队来格外起的到好大个作用啊……还有一个村民见到寒天冷冻的,工作队还从周一到周五一直“赖”在村里雷打不动,而且周五都还在说怕乡里喊开会上午不走。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当头抵面说:未必你两个各人屋里没有铺你们睡呀?恁个大的年纪还捡个棒槌当根针,一天都在这儿冻哒卷呀卷的还振兴振兴的……

说这些话没有杀伤力,肯定是假的。但是在部队接受多年锻炼、到地方一如既往视守纪律如生命的刘代和有非同一般的“免疫力”。面对冷嘲热讽,他淡淡一笑,他有最朴素的认知:“竹贤乡是乡村振兴市级重点乡镇,石院村是县级重点村。每天从石院过、到石院来的领导和客人,有时候比到更有名气的下庄村去的人还多。联系巫山的警备区首长和市文旅委领导经常来石院,负责竹贤乡村振兴的县领导每周都来石院有时候一周还来几次。而且各级给了石院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怎么可能不珍惜?怎么可能有疏忽?最起码,我们要在村里待得住!”

驻村工作进展如何?作为“建强村党组织”的“指导员”,“推进强村富民”的“战斗员”,“提升治理水平”的“协调员”,兵支书刘代和还善于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及时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组织请示汇报,人武部党委也是有求必应,全力支持并力所能及解决驻村实际困难。 

驻村终结硕果,振兴前景可期 

如今的石院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连片种植辣椒、番茄近200亩,产值超过200万元,全村有2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首次领到工资,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逐步成为了巫山最大的高山绿色蔬菜基地。此外,在驻乡、驻村工作队的督导管理下,石院村率先在该县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通过量化指标,对该村文明户、清洁户、产业发展带头人、好婆媳等上红榜表扬并兑换不同等次的物品,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们讲卫生、讲道德、守纪律、崇简约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QQ截图20220426174208.jpg

石院村生产环境优越、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是难得的“三生三优”之地。为努力建设渝东北“三生三优”示范地,石院村在各级领导、部门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对旅游公路沿线的房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同时配套建设了农夫集市和村民驿站,实现农产品就地现产现卖。随着村里生产生活功能齐备,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一系列创新举措,加上驻村工作队的苦干、实干、巧干劲头,大大加快了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美丽乡村的步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和搭档陈达平就是这样,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在年近花甲的年纪里,还在像追风少年一般,互相鼓励,相互打气,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犹如一头老黄牛,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