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石场村:点石成金

时间:2022-05-08 18:36:1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本刊记者 李雷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石场村

石场村曾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的一个贫困村,地处三县交界,东与汝阳县毗邻,北与伊川县相连,辖7个自然村,村域面积8.30平方公里,全村共369户1572人。2016年脱贫后,石场村积极拓展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石头部落”“节能小镇”“地质文化村”犹如“三驾马车”,助力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村走向振兴。

1.jpg

游客在石场村保安楼参观。

深井甜泉助脱贫

巨大的风车在山岭上缓缓转动。人在车里,就可以看到山坳里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鱼鳞瓦像水的波纹。下车后,记者选择步行道直接入村,道路不宽,却干净整洁,石头墙、石头房沿街而建,古意昂然,似乎时光已经凝滞。石场村是明洪武年间聚成的村落,因出产石材而得名,但多年以来,石材并没有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很多村民都因土地产出不高,选择外出务工。

2003年前后,陆续有“驴友”来到石场村。村里独特的村落景观、浑朴的自然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通过“驴友”们的口口相传渐渐有了名声。此后,原九店乡党委、政府帮助石场村依托原始的石头风貌和山上的草原开发旅游,打造“石头部落”景区,但由于当地缺水,景区温而不火。

2013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对口帮扶嵩县,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进驻石场村,入村调研结论是:石场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千百年来村民只能利用水坑、水窖接雨水吃,不安全的饮水易引发各种疾病,因病致贫成为

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群众吃水难,才是打开这个村贫困“锈锁”的钥匙。

2016年,中国节能投资50多万元,为李庄村民组打出第一眼300多米的深井。2017年投资100多万元的石板沟620米深水井成功打成出水,每小时出水量达到40吨。这口深井不仅能解决石板沟组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可解决石场村其他村民组和附近马沟村的部分群众饮水。

石场村民组是村部所在地,也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地。2019年,为了解决群众和游客吃水问题,中国节能又投资近200万元,打出一口490米的深井,能够满足1万余人的基本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了石场村村民千百年来吃水难问题。

在解决石场村村民吃水问题的同时,中国节能领导、当地县乡政府领导及驻村队员也在思考如何帮助村子走上振兴之路,反复论证之后,文化兴村成为共识。

2.jpg

2021年4月,石场村“两山戏台”落成典礼。

“三驾马车”引富路

石场村里,触目所及全是石头:石墙、石房、石院、石窑、石桌、石椅、石磨、石槽……石头也是该村最早兴办旅游的基础。为了擦亮这张名片,各方积极为村里提供各种帮助,整理村庄的历史文化,整修村中的特色建筑,积极申报传统古村落,2013年8月,石场村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传统保护村落名录,并获得一笔建设资金。

石场村现存最古老建筑为保安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为柴姓人经13代人的努力而兴建的大型两层石木结构民居。当时,保安楼有房屋36间,设施完善,有防火池、地下排水系统、储物间、卧室、厨房、卫生间、骡马房、粮仓、弹药库等。在中国节能的帮扶下,石场村把保安楼改建为乡愁博物馆,在修旧如旧保存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整修上房6间、偏房8间、地下室4间、石窑4间、岗楼1间,共计23间房屋。通过一件件普通的农具、一个个劳动的场景,最大程度地还原过往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朴素真实面貌,让每一位参观者置身其中,唤起对过往岁月的难忘记忆和乡愁情结。

此外,中国节能还在村内一座废弃老宅的基础上改建了一座红色纪念馆,展示九皋镇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地图、大刀、汉阳造步枪、机枪等部分文献和相关实物,复原了八路军指战员宣传动员群众的真实场景,模拟构建了一处小型防御工事。该馆既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又能供游客体验攻防场景,使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受到红色教育。

石场村山高风大、阳光充足。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变成村民生活、生产和致富的便利条件?中国节能的驻村队员们又筹划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节能小镇”。2020年,在石场村捐建两座总容量为455.4kW的光伏车棚。光伏车棚可满足景区的停车需求、给村集体带来发电收入(年平均发电量约41.13万千瓦时,年均售电收入约16万元),本身也是石场村的一道风景。鼓励村民使用绿色电力和节能家用电器,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减少碳排放。

石场村有北方典型岩溶地质地貌、单面山构造地貌。鳄鱼石、蟾蜍望月石、石屏画廊等典型中国北方岩溶地貌景观,虫迹灰岩古生物痕迹化石、“核形石”灰岩、叠层石、竹叶状灰岩等地质遗迹丰富。

驻村工作队员发现了这一珍贵的地质资源,立即着手申报地质文化村。2021年,石场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并先后建设地质文化馆、寒武园、地质科普长廊、科普解说牌等工程。地质文化馆内收藏三叶虫化石、菊石、水晶、核形石、竹叶状灰岩等珍贵地质标本20多件,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和地质爱好者前来参观。

千家万户齐参与

“三驾马车”建设的过程中,石场村还不断建设适合现代年轻人及儿童游玩的项目。

——在坍塌的老戏台旧址上建成一座唐式仿古戏台,取名为“两山戏台”,组织成立石场村文艺表演队,跳广场舞、打太平鼓、重唱豫西老调“靠山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改造景区道路、改造房屋外墙,打造园林景观、美化夜景……将垃圾场变成水系景观、初心广场、思源亭、喊泉、水车园等网红打卡点。

——建设精品智慧民宿、青年驿站,建设集会议、餐厅、展厅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建设了亲子游乐园,内设“网红桥”“网红秋千”“鸟巢”“坑爹车”“许愿树”等,满足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互动感。

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项目,让石场村的旅游蓬勃发展,客流量陡增,并吸引着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他们承包村集体项目经营;装修自己的房屋和院落开设农家宾馆;开小商店、摆小摊位……周边不少村子的村民也被吸引过来,他们以套圈游戏、射气球、卖糖人、卖手工艺品、卖土鸡蛋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石场村的旅游事业中。群众的自发参与,既丰富了石场村的旅游业态,又切切实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实现了良性循环。

乡贤柴雪旗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一直想回家乡发展。2021年,村里的亲子乐园建成后,柴雪旗主动到村委会表明了承包经营亲子乐园的想法,通过竞拍,他以每年23000元价格得到亲子乐园经营权。2021年10月到2022年春节,他已实现收入35000元。年近八旬的方秀粉老太太看到村里每天来来往往这么多游客,也想参与进来。九皋镇红薯不仅好吃而且名声在外,但景区内没有一家售卖,老太太就在乡愁博物馆门口摆摊卖烤红薯。方秀粉老人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日销售额最高可达800元,收益非常可观。

方秀粉老人感慨地说,石场村变化太大了,以前的破石头房子现在完全是“金屋子”,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想在家门口赚钱。她说:“这全是因为党的好政策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名片    

石场村:点石成金

时间:2022-05-08 18:36:1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雷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石场村

石场村曾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的一个贫困村,地处三县交界,东与汝阳县毗邻,北与伊川县相连,辖7个自然村,村域面积8.30平方公里,全村共369户1572人。2016年脱贫后,石场村积极拓展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石头部落”“节能小镇”“地质文化村”犹如“三驾马车”,助力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村走向振兴。

1.jpg

游客在石场村保安楼参观。

深井甜泉助脱贫

巨大的风车在山岭上缓缓转动。人在车里,就可以看到山坳里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鱼鳞瓦像水的波纹。下车后,记者选择步行道直接入村,道路不宽,却干净整洁,石头墙、石头房沿街而建,古意昂然,似乎时光已经凝滞。石场村是明洪武年间聚成的村落,因出产石材而得名,但多年以来,石材并没有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很多村民都因土地产出不高,选择外出务工。

2003年前后,陆续有“驴友”来到石场村。村里独特的村落景观、浑朴的自然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通过“驴友”们的口口相传渐渐有了名声。此后,原九店乡党委、政府帮助石场村依托原始的石头风貌和山上的草原开发旅游,打造“石头部落”景区,但由于当地缺水,景区温而不火。

2013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对口帮扶嵩县,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进驻石场村,入村调研结论是:石场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千百年来村民只能利用水坑、水窖接雨水吃,不安全的饮水易引发各种疾病,因病致贫成为

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群众吃水难,才是打开这个村贫困“锈锁”的钥匙。

2016年,中国节能投资50多万元,为李庄村民组打出第一眼300多米的深井。2017年投资100多万元的石板沟620米深水井成功打成出水,每小时出水量达到40吨。这口深井不仅能解决石板沟组的人畜饮水问题,还可解决石场村其他村民组和附近马沟村的部分群众饮水。

石场村民组是村部所在地,也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地。2019年,为了解决群众和游客吃水问题,中国节能又投资近200万元,打出一口490米的深井,能够满足1万余人的基本用水需求,彻底解决了石场村村民千百年来吃水难问题。

在解决石场村村民吃水问题的同时,中国节能领导、当地县乡政府领导及驻村队员也在思考如何帮助村子走上振兴之路,反复论证之后,文化兴村成为共识。

2.jpg

2021年4月,石场村“两山戏台”落成典礼。

“三驾马车”引富路

石场村里,触目所及全是石头:石墙、石房、石院、石窑、石桌、石椅、石磨、石槽……石头也是该村最早兴办旅游的基础。为了擦亮这张名片,各方积极为村里提供各种帮助,整理村庄的历史文化,整修村中的特色建筑,积极申报传统古村落,2013年8月,石场村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传统保护村落名录,并获得一笔建设资金。

石场村现存最古老建筑为保安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为柴姓人经13代人的努力而兴建的大型两层石木结构民居。当时,保安楼有房屋36间,设施完善,有防火池、地下排水系统、储物间、卧室、厨房、卫生间、骡马房、粮仓、弹药库等。在中国节能的帮扶下,石场村把保安楼改建为乡愁博物馆,在修旧如旧保存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整修上房6间、偏房8间、地下室4间、石窑4间、岗楼1间,共计23间房屋。通过一件件普通的农具、一个个劳动的场景,最大程度地还原过往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朴素真实面貌,让每一位参观者置身其中,唤起对过往岁月的难忘记忆和乡愁情结。

此外,中国节能还在村内一座废弃老宅的基础上改建了一座红色纪念馆,展示九皋镇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地图、大刀、汉阳造步枪、机枪等部分文献和相关实物,复原了八路军指战员宣传动员群众的真实场景,模拟构建了一处小型防御工事。该馆既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又能供游客体验攻防场景,使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受到红色教育。

石场村山高风大、阳光充足。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变成村民生活、生产和致富的便利条件?中国节能的驻村队员们又筹划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节能小镇”。2020年,在石场村捐建两座总容量为455.4kW的光伏车棚。光伏车棚可满足景区的停车需求、给村集体带来发电收入(年平均发电量约41.13万千瓦时,年均售电收入约16万元),本身也是石场村的一道风景。鼓励村民使用绿色电力和节能家用电器,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减少碳排放。

石场村有北方典型岩溶地质地貌、单面山构造地貌。鳄鱼石、蟾蜍望月石、石屏画廊等典型中国北方岩溶地貌景观,虫迹灰岩古生物痕迹化石、“核形石”灰岩、叠层石、竹叶状灰岩等地质遗迹丰富。

驻村工作队员发现了这一珍贵的地质资源,立即着手申报地质文化村。2021年,石场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并先后建设地质文化馆、寒武园、地质科普长廊、科普解说牌等工程。地质文化馆内收藏三叶虫化石、菊石、水晶、核形石、竹叶状灰岩等珍贵地质标本20多件,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和地质爱好者前来参观。

千家万户齐参与

“三驾马车”建设的过程中,石场村还不断建设适合现代年轻人及儿童游玩的项目。

——在坍塌的老戏台旧址上建成一座唐式仿古戏台,取名为“两山戏台”,组织成立石场村文艺表演队,跳广场舞、打太平鼓、重唱豫西老调“靠山簧”,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改造景区道路、改造房屋外墙,打造园林景观、美化夜景……将垃圾场变成水系景观、初心广场、思源亭、喊泉、水车园等网红打卡点。

——建设精品智慧民宿、青年驿站,建设集会议、餐厅、展厅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建设了亲子游乐园,内设“网红桥”“网红秋千”“鸟巢”“坑爹车”“许愿树”等,满足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互动感。

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项目,让石场村的旅游蓬勃发展,客流量陡增,并吸引着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他们承包村集体项目经营;装修自己的房屋和院落开设农家宾馆;开小商店、摆小摊位……周边不少村子的村民也被吸引过来,他们以套圈游戏、射气球、卖糖人、卖手工艺品、卖土鸡蛋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石场村的旅游事业中。群众的自发参与,既丰富了石场村的旅游业态,又切切实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实现了良性循环。

乡贤柴雪旗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一直想回家乡发展。2021年,村里的亲子乐园建成后,柴雪旗主动到村委会表明了承包经营亲子乐园的想法,通过竞拍,他以每年23000元价格得到亲子乐园经营权。2021年10月到2022年春节,他已实现收入35000元。年近八旬的方秀粉老太太看到村里每天来来往往这么多游客,也想参与进来。九皋镇红薯不仅好吃而且名声在外,但景区内没有一家售卖,老太太就在乡愁博物馆门口摆摊卖烤红薯。方秀粉老人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日销售额最高可达800元,收益非常可观。

方秀粉老人感慨地说,石场村变化太大了,以前的破石头房子现在完全是“金屋子”,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想在家门口赚钱。她说:“这全是因为党的好政策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