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映山红”余静:扎根大湾村 躬耕践承诺

时间:2022-05-08 18:48:4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胡睿生 赵彬

深冬的大别山,天朗气清,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家家户户晾晒起腊肉,准备迎接2022年农历春节的到来。

1.jpg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余静向脱贫户陈泽申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

2015年,大湾村还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当年7月,金寨县中医院信息科副科长,32岁的余静听从组织召唤,把6岁的儿子和不满6个月的女儿托付给爱人和公婆照顾,离开安逸的家、熟悉的工作,来到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湾村驻村扶贫。从此,余静就像映山红一样在村里扎下了根。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并在贫困户陈泽申家的小院举行了座谈会。余静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郑重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在余静的带领下,2020年,大湾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因工作扎实出色,余静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先后获得“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中国好人”、全国“诚信之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2.jpg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十里漂流景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扑下身子,真情为民助脱贫

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辖37个居民组、1032户3778人。2014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为20.6%。刚到大湾村那段时间,余静为了摸清村情,挨家挨户去走访,但她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村民敷衍着回答一些问题,或者直接问能不能给钱给物,他们认为这个年轻的女干部也就是来“走走过场”。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余静动员村“两委”利用双休日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一次大家在石良组帮助农户把散落在稻场的木屑收到屋里。在一户家门前,余静正准备将农户家的小推车推出来装木屑,不料这家的一位老人从屋后面冲出来,对着余静大吼,说不该随便动他们家的东西。“当时觉得特委屈,后来想开了,老百姓都还不怎么认识我,我随便动人家东西是不好。”余静说,这件事情也让自己明白,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转机出现在余静到村10多天后。受台风“苏迪罗”影响,那天夜里11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滚滚而来,大湾村40多户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余静和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顾不得自身安危,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帮助群众转移,使群众免受更大损失。“一整夜的高强度工作后,第二天一放松,整个人没了力气,嗓子也哑了。但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事会来找我,我感觉自己与群众沟通的门打开了。”余静说。

大湾村占地面积广,千余户群众居住分散,余静到村时正是炎炎夏日,3个月入户走访下来,她皮肤晒得黝黑,人也瘦了不少。“付出都会有回报,虽然那3个月自己晒得像黑炭,但是看着大湾村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开始有所改变,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余静说。那3个月,余静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动员群众实施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39户49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了县中医院125名医护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开展健康帮扶。

大湾村原来的“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时任村党总支书记年龄偏大,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村集体经济空白,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干群关系不够和谐,找一位群众信任的村书记尤为关键。

通过深入了解,余静发现本村姚湾组党员何家枝过去曾担任过村干部,还在乡政府做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开始何家枝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做不好,我三番五次与她沟通,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她抛去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还将两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余静说。

何家枝到任后,与余静配合默契。她俩去做群众工作,何家枝主要是拉家常,余静主要是讲政策,群众很容易接受,政策宣传效果很好。

大湾村的王新云是从贵州远嫁而来的外地媳妇。前几年,王新云在家里照顾患病老人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地打工维持。余静得知王新云家情况后,一次次和她促膝深谈,一边鼓励她要树立致富信心,一边为她出谋划策。在余静的支持下,王新云经营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全家于2017年光荣脱贫。

2021年国庆假期后,王新云拿出20多万元积蓄,重新装修了民宿,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多亏了余书记的鼓励,我一个外地嫁来的人才敢放心做一份自己的事业,才有了我家这几年的大变化。”王新云说。

受王新云家脱贫启发,几年来,余静带领村党组织班子,积极搭建党员参与工作平台,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以抓党建促脱贫“四联四帮”活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穷亲”,促进能人大户帮带自觉性,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年轻党员张琪发挥自己茶叶合作社和农家乐的优势,主动联帮贫困户脱贫。

“日久见人心,余静真心真意为群众,提到余书记,谁不竖起大拇指?”何家枝说。

3.jpg

2019年12月19日,大湾村的娃娃们在新建成的村幼儿园里玩耍。

牢记职责,奋力开拓致富路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余静从驻村工作开始,一心扑在大湾村,始终奋斗在一线。

为彻底解决大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余静带领扶贫工作队几乎跑遍了扶贫移民局、交通局等单位,积极争取项目。几年来,大湾村对路面较窄的道路实施扩面延伸,铺成了47公里水泥路,修建了5座桥,实现硬化全覆盖。实施集中供水和高位引水工程,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全村饮水安全问题。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并在安徽省内率先开通5G信号。村里还新建了村卫生室、幼儿园、文体活动广场等,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余静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们逐户量身定做了脱贫措施,在大湾村实施了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发电、小额扶贫贷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10项举措。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破除他们的“等靠要”思想,把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此,余静和村“两委”还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春节,村里有贫困户贴出了“勤俭持家自脱贫、立志奋斗早致富”的对联。

一池春水已激活,群众发展信心足。余静带领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认为大湾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大做文章。很快,大湾村明确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十里漂流等项目,2020年大湾村过境游客达35万余人次,大湾村变成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明星村。截至2020年底,大湾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6%降至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发展到14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20元增长至14456元。

在青山绿水间寻宝,于守正创新中发展。大湾村的巨变清晰可见。

连续驻村,乡村振兴再发力

驻村以来,余静很少回家,一年有近300天住在村里,两个孩子埋怨她是“手机里的妈妈”。

“当然也想家,想孩子。”余静说,“转眼一双儿女已长大,女儿上小学了,儿子也上初中了,因为家里忙不过来,只好让儿子在寄宿学校就读,我对家人、对孩子们的照顾真的有点少。”

又有几家农家乐开业了,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也启动了,大湾村旅游农产品销售走廊马上也要投入使用了……面对大湾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看着群众期盼的眼神,想着村里的工作依旧很多,2021年6月,驻村任期又满,余静再次选择继续驻村。

曲折有致的大湾十里漂流人气渐旺,不少村民在河道附近开起了农家乐。33岁的黄雨霞以前和丈夫在外务工,夫妻俩看到这几年农家乐生意红火,便拿出多年积蓄,又找人借了一些钱,把老房子翻建装修后,于2021年国庆节开了“欣颢民宿”。丈夫继续出去务工,黄雨霞留在村里,既要打理民宿,又要照顾两个正上学的孩子,十分辛苦。余静每次路过黄雨霞家的民宿,都要进去看看。“余书记经常过来,问我有没有困难,帮我介绍些生意,和我一起想办法搞好服务。”黄雨霞说,民宿开业时间不长,还在摸索阶段,但她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为了让“村里的老屋”重焕生机,2018年,余静多次找到金寨县农耕民俗文化收藏者漆威,请他帮大湾村打造一个“看得见乡愁”的展览馆。最终,余静打动了漆威。村里将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修缮后,交由漆威布展成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丰富了大湾村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金寨红色文化。

“展览馆布置好后,我也爱上了大湾。2021年,我将家搬了过来,和妻子、儿子把旁边的旧居整体改造成‘大湾老屋民宿’,既古朴雅致,又保留了大别山民居的独特风格,很受南来北往游客青睐。”穿行大别山30多年收藏老物件的漆威,怎么也没想到临近花甲之年,自己会定居大湾,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介绍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过上了自己几十年前向往的生活。

“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大湾村,大湾村的乡村振兴还有很多工作要开展。”余静说。2022年春节前夕,为了方便梳洗打理,余静剪了短发,还给自己起了个绰号——“村姑”。这个映山红一样的“村姑”,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大湾村,并把根深深扎进大湾村的土壤中。

(作者单位:胡睿生,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人民政府;赵彬,安徽省金寨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帮扶楷模    

“映山红”余静:扎根大湾村 躬耕践承诺

时间:2022-05-08 18:48:4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胡睿生 赵彬

深冬的大别山,天朗气清,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家家户户晾晒起腊肉,准备迎接2022年农历春节的到来。

1.jpg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余静向脱贫户陈泽申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

2015年,大湾村还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当年7月,金寨县中医院信息科副科长,32岁的余静听从组织召唤,把6岁的儿子和不满6个月的女儿托付给爱人和公婆照顾,离开安逸的家、熟悉的工作,来到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湾村驻村扶贫。从此,余静就像映山红一样在村里扎下了根。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并在贫困户陈泽申家的小院举行了座谈会。余静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郑重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在余静的带领下,2020年,大湾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因工作扎实出色,余静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先后获得“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中国好人”、全国“诚信之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2.jpg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十里漂流景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扑下身子,真情为民助脱贫

大湾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辖37个居民组、1032户3778人。2014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为20.6%。刚到大湾村那段时间,余静为了摸清村情,挨家挨户去走访,但她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村民敷衍着回答一些问题,或者直接问能不能给钱给物,他们认为这个年轻的女干部也就是来“走走过场”。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余静动员村“两委”利用双休日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一次大家在石良组帮助农户把散落在稻场的木屑收到屋里。在一户家门前,余静正准备将农户家的小推车推出来装木屑,不料这家的一位老人从屋后面冲出来,对着余静大吼,说不该随便动他们家的东西。“当时觉得特委屈,后来想开了,老百姓都还不怎么认识我,我随便动人家东西是不好。”余静说,这件事情也让自己明白,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转机出现在余静到村10多天后。受台风“苏迪罗”影响,那天夜里11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滚滚而来,大湾村40多户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余静和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顾不得自身安危,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帮助群众转移,使群众免受更大损失。“一整夜的高强度工作后,第二天一放松,整个人没了力气,嗓子也哑了。但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事会来找我,我感觉自己与群众沟通的门打开了。”余静说。

大湾村占地面积广,千余户群众居住分散,余静到村时正是炎炎夏日,3个月入户走访下来,她皮肤晒得黝黑,人也瘦了不少。“付出都会有回报,虽然那3个月自己晒得像黑炭,但是看着大湾村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开始有所改变,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余静说。那3个月,余静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动员群众实施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39户49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了县中医院125名医护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开展健康帮扶。

大湾村原来的“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时任村党总支书记年龄偏大,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村集体经济空白,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干群关系不够和谐,找一位群众信任的村书记尤为关键。

通过深入了解,余静发现本村姚湾组党员何家枝过去曾担任过村干部,还在乡政府做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开始何家枝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做不好,我三番五次与她沟通,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她抛去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还将两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余静说。

何家枝到任后,与余静配合默契。她俩去做群众工作,何家枝主要是拉家常,余静主要是讲政策,群众很容易接受,政策宣传效果很好。

大湾村的王新云是从贵州远嫁而来的外地媳妇。前几年,王新云在家里照顾患病老人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地打工维持。余静得知王新云家情况后,一次次和她促膝深谈,一边鼓励她要树立致富信心,一边为她出谋划策。在余静的支持下,王新云经营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全家于2017年光荣脱贫。

2021年国庆假期后,王新云拿出20多万元积蓄,重新装修了民宿,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多亏了余书记的鼓励,我一个外地嫁来的人才敢放心做一份自己的事业,才有了我家这几年的大变化。”王新云说。

受王新云家脱贫启发,几年来,余静带领村党组织班子,积极搭建党员参与工作平台,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以抓党建促脱贫“四联四帮”活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穷亲”,促进能人大户帮带自觉性,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年轻党员张琪发挥自己茶叶合作社和农家乐的优势,主动联帮贫困户脱贫。

“日久见人心,余静真心真意为群众,提到余书记,谁不竖起大拇指?”何家枝说。

3.jpg

2019年12月19日,大湾村的娃娃们在新建成的村幼儿园里玩耍。

牢记职责,奋力开拓致富路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余静从驻村工作开始,一心扑在大湾村,始终奋斗在一线。

为彻底解决大湾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余静带领扶贫工作队几乎跑遍了扶贫移民局、交通局等单位,积极争取项目。几年来,大湾村对路面较窄的道路实施扩面延伸,铺成了47公里水泥路,修建了5座桥,实现硬化全覆盖。实施集中供水和高位引水工程,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解决了全村饮水安全问题。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并在安徽省内率先开通5G信号。村里还新建了村卫生室、幼儿园、文体活动广场等,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余静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们逐户量身定做了脱贫措施,在大湾村实施了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光伏发电、小额扶贫贷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10项举措。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破除他们的“等靠要”思想,把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此,余静和村“两委”还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春节,村里有贫困户贴出了“勤俭持家自脱贫、立志奋斗早致富”的对联。

一池春水已激活,群众发展信心足。余静带领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认为大湾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大做文章。很快,大湾村明确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人,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十里漂流等项目,2020年大湾村过境游客达35万余人次,大湾村变成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明星村。截至2020年底,大湾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6%降至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空白发展到14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120元增长至14456元。

在青山绿水间寻宝,于守正创新中发展。大湾村的巨变清晰可见。

连续驻村,乡村振兴再发力

驻村以来,余静很少回家,一年有近300天住在村里,两个孩子埋怨她是“手机里的妈妈”。

“当然也想家,想孩子。”余静说,“转眼一双儿女已长大,女儿上小学了,儿子也上初中了,因为家里忙不过来,只好让儿子在寄宿学校就读,我对家人、对孩子们的照顾真的有点少。”

又有几家农家乐开业了,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也启动了,大湾村旅游农产品销售走廊马上也要投入使用了……面对大湾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看着群众期盼的眼神,想着村里的工作依旧很多,2021年6月,驻村任期又满,余静再次选择继续驻村。

曲折有致的大湾十里漂流人气渐旺,不少村民在河道附近开起了农家乐。33岁的黄雨霞以前和丈夫在外务工,夫妻俩看到这几年农家乐生意红火,便拿出多年积蓄,又找人借了一些钱,把老房子翻建装修后,于2021年国庆节开了“欣颢民宿”。丈夫继续出去务工,黄雨霞留在村里,既要打理民宿,又要照顾两个正上学的孩子,十分辛苦。余静每次路过黄雨霞家的民宿,都要进去看看。“余书记经常过来,问我有没有困难,帮我介绍些生意,和我一起想办法搞好服务。”黄雨霞说,民宿开业时间不长,还在摸索阶段,但她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为了让“村里的老屋”重焕生机,2018年,余静多次找到金寨县农耕民俗文化收藏者漆威,请他帮大湾村打造一个“看得见乡愁”的展览馆。最终,余静打动了漆威。村里将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修缮后,交由漆威布展成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丰富了大湾村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金寨红色文化。

“展览馆布置好后,我也爱上了大湾。2021年,我将家搬了过来,和妻子、儿子把旁边的旧居整体改造成‘大湾老屋民宿’,既古朴雅致,又保留了大别山民居的独特风格,很受南来北往游客青睐。”穿行大别山30多年收藏老物件的漆威,怎么也没想到临近花甲之年,自己会定居大湾,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介绍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过上了自己几十年前向往的生活。

“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大湾村,大湾村的乡村振兴还有很多工作要开展。”余静说。2022年春节前夕,为了方便梳洗打理,余静剪了短发,还给自己起了个绰号——“村姑”。这个映山红一样的“村姑”,以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大湾村,并把根深深扎进大湾村的土壤中。

(作者单位:胡睿生,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人民政府;赵彬,安徽省金寨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