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魏海宁:双向流动的爱

时间:2022-05-08 19:14:2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魏海宁

赵大林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村里每家的户情我都装在心里。村里的大黄狗看见我不叫、小孩见面喊我“姑姑”、阿姨们吃炸油糕的时候也总会记着给我留一份。这是我驻村近3年来最幸福的记忆。

2019年5月,我被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选派到赵大林村驻村。驻村的第一天,我立下了“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信念,并在工作日记本的首页写下“驻村不忘初心、驻心不负使命”作为座右铭。2021年6月驻村工作队轮换时,我主动请缨继续扎根一线。

1.jpg

2019年12月,驻村干部魏海宁到脱贫户赵利利家走访看望。

做老人的“好闺女”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上高寨乡赵大林村占地面积1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95亩,总人口368户1113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产业发展薄弱,村民收入来源较少,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全村脱贫户88户,脱贫人口241人。

记得刚到村10多天,碰上村民赵元荣问我慢病保险到期了该怎么办,我一下回答不上,感觉好惭愧。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我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占常住人口82%。他们重体力活干不来,而且对一些诸如医疗报销、养老保险、高龄补助等相关政策及办理流程都看不懂、记不住,遇到相关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等子女回家探亲时再办,经常会发生错过时间节点、票据丢失、忘记办理等情况。

为此,我收集并集中学习了各项惠民政策,又根据村内常住户划分了慢保、低保、五保、残疾和75岁以上多个类别的监控人群,对他们进行分类标注及时提醒。由此,我被村里老人叫作“活字典”。

2021年,围绕农村养老难题,在上高寨乡政府的指导下,我借助“陕西慈善协会99公益网络捐赠”活动,为幸福院筹集爱心捐赠近7000元,开办了老年灶、棋牌室和图书馆,极大地便利、丰富了留守老人的生活。

2021年,重阳节那天,赵大林村幸福院正式开业。81岁的脱贫户赵占才大爷主动上台致辞。他对着400多名村民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感谢驻村队员魏海宁!她就像我们的亲闺女,村里的年轻人们,咱们村有这样的好干部你们就放心地在外面打工挣钱吧……”听着赵大爷的话,我忍不住哭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融入这片炙热的土地,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亲人! 

2.jpg

2021年12月,驻村干部魏海宁帮助脱贫户赵利利将剪纸作品装订成册,在网上销售。

真正成为亲人

通过平日的走访与点点滴滴的帮助我与村民的关系近了,他们有事第一个就会想起来找我。

2019年9月17日凌晨,村民徐包花在驻地院子外面喊我。她的妈妈生病,想让我开车送她去20公里外的娘家。我二话没说,立即起身开车送她到娘家。回来时,因为是第一次独自在漆黑的山路上开车,我有些害怕,后悔走的时候没叫上同事。但我的心是温暖的,因为我知道村民信任我,把我真正当成了亲人。

2021年春夏两季天旱缺雨,庄稼歉收已成定局。为保障村民收入,我们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一方面分头入户,给农户讲政策,动员他们购买农业保险,依靠政策降低损失;一方面鼓励村民搞养殖、打酸枣、挖柴胡、摘松子等。同时,我们联系派驻单位和各自的亲戚、朋友进行购买,还与附近“大美石窑”景区的负责人协商,通过买门票赠送土特产、签订水果购销协议,帮村民销售。通过多途径努力,我们帮助82岁的李反壮摘松子收入600余元,69岁的赵元富夫妇打酸枣收入2000余元,王恩伏卖枣收入1117元,张德智卖苹果收入6100元,赵占法卖红葱收入4200元……一个个账单背后都是一张张笑脸!

驻村以来,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次周末回家,都要拉着一车农产品到城里,替村民们大街小巷地送货,以至于被孩子吐槽车内浓浓的葱味已成了我专属的“香水味”。

谁也别掉队

为了稳定脱贫户的收入,提升“造血”功能,我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刚入村的时候,脱困户赵利利因身体残疾与上高中的女儿靠政策兜底保障和他父母的接济生活。两位老人每次提起整天待在炕上的赵利利都会哗啦哗啦地掉眼泪。

赵利利家住在村委会旁,我经常到他家去和他聊天,给他讲佳县残疾人刘建贵创业的故事,激励他一定要有信心,要给自己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做榜样。经过我们反复地沟通和鼓励,渐渐地看到了他眼里的光芒。在市级包抓领导榆林市工商联主席贾正兰的帮助下,佳县省级剪纸大师李改琴向他传授剪纸方法和技巧。在我们和家人的反复鼓励下,赵利利经过近两年的练习,剪纸技艺日渐熟练,作品通过村内喜事带销、委托熟人帮销等途径,到2021年底累计收入近万元。

赵利利积极努力,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事例在村里引起了极大反响。平日在村口晒太阳的“闲汉”赵引平也坐不住了,他找到我说,自己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咋也比赵利利强,能不能帮他也找一条致富路。

我向第一书记汇报,并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帮他发展养殖产业,并为他申请了县到户产业扶持金5000元。他又自筹9200元,购买两头牛,第一年就盈利6500元。尝到甜头后,他的干劲越来越大。我们根据他个人的手头资金情况,帮助他制定了短期养鸡、中期养猪、长期养牛的发展规划,利用资金滚动发展。

赵利利和赵引平的故事给全村树立了典型标杆,鼓舞了全村当时的贫困户形成了“你追我赶致富忙”的良好氛围。

近三年来,我们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争取、积极配合。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出资142万元,建设了2座基站,帮助在家的68户村民光纤宽带免费入户;建成小杂粮加工厂和红枣羊养殖基地;建成“平安乡村”监控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村民做大产业的同时治安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乡亲们的信息畅通了,致富的门路也就多了起来。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4万元,分红时看着乡亲们布满老茧的手颤抖地捏着钞票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感、成就感。

付出爱 感受爱

弹指间,驻村已经快三年了,我收获了信任,更见证了乡亲们技能提升和财富的增加。我用心、用情、用力,走进了群众的心中,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

2022年1月24日中午,在县城开会结束后,我接到了村书记的电话,下午村里召开商讨红枣羊合作社承包经营的村民代表会,希望我能参加。为按时参会,我没吃午饭就开车往村里赶,因前一天刚下过雪,路况很不理想,导致我在驾车通过背阴弯道时发生车轮打滑,使得连车带人翻到了路边沟里。当时,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几乎失去意识,被车里刺鼻的汽油味呛醒后,我用尽力气从破碎的车窗爬出来。幸好,路过的乡镇干部及时发现,帮忙处理事故并联系了我的“娘家”——佳县移动分公司。那次,我被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需留院观察治疗。但我挂念着村上的工作,当晚就离开医院回到了村里。李改兰阿姨听说我出了车祸后,握着我的手眼里噙着泪花说:“孩子呀!我们还能见着面,是你也是我们的福气。”

榆林市、佳县的领导也都专门打电话慰问。我很受感动,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既有“娘家人”疼又有“婆家人”爱,让我感到无比暖心,也更有干劲。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村庄最为让我刻骨铭心,第一个就是我成长的地方,而第二个,那一定是这个不是家乡更胜家乡,没有亲人,但又有更多所牵挂的人的赵大林村,我的驻点帮扶村。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驻村故事    

魏海宁:双向流动的爱

时间:2022-05-08 19:14:2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魏海宁

赵大林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村里每家的户情我都装在心里。村里的大黄狗看见我不叫、小孩见面喊我“姑姑”、阿姨们吃炸油糕的时候也总会记着给我留一份。这是我驻村近3年来最幸福的记忆。

2019年5月,我被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选派到赵大林村驻村。驻村的第一天,我立下了“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信念,并在工作日记本的首页写下“驻村不忘初心、驻心不负使命”作为座右铭。2021年6月驻村工作队轮换时,我主动请缨继续扎根一线。

1.jpg

2019年12月,驻村干部魏海宁到脱贫户赵利利家走访看望。

做老人的“好闺女”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上高寨乡赵大林村占地面积1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95亩,总人口368户1113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产业发展薄弱,村民收入来源较少,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全村脱贫户88户,脱贫人口241人。

记得刚到村10多天,碰上村民赵元荣问我慢病保险到期了该怎么办,我一下回答不上,感觉好惭愧。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我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占常住人口82%。他们重体力活干不来,而且对一些诸如医疗报销、养老保险、高龄补助等相关政策及办理流程都看不懂、记不住,遇到相关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等子女回家探亲时再办,经常会发生错过时间节点、票据丢失、忘记办理等情况。

为此,我收集并集中学习了各项惠民政策,又根据村内常住户划分了慢保、低保、五保、残疾和75岁以上多个类别的监控人群,对他们进行分类标注及时提醒。由此,我被村里老人叫作“活字典”。

2021年,围绕农村养老难题,在上高寨乡政府的指导下,我借助“陕西慈善协会99公益网络捐赠”活动,为幸福院筹集爱心捐赠近7000元,开办了老年灶、棋牌室和图书馆,极大地便利、丰富了留守老人的生活。

2021年,重阳节那天,赵大林村幸福院正式开业。81岁的脱贫户赵占才大爷主动上台致辞。他对着400多名村民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感谢驻村队员魏海宁!她就像我们的亲闺女,村里的年轻人们,咱们村有这样的好干部你们就放心地在外面打工挣钱吧……”听着赵大爷的话,我忍不住哭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融入这片炙热的土地,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亲人! 

2.jpg

2021年12月,驻村干部魏海宁帮助脱贫户赵利利将剪纸作品装订成册,在网上销售。

真正成为亲人

通过平日的走访与点点滴滴的帮助我与村民的关系近了,他们有事第一个就会想起来找我。

2019年9月17日凌晨,村民徐包花在驻地院子外面喊我。她的妈妈生病,想让我开车送她去20公里外的娘家。我二话没说,立即起身开车送她到娘家。回来时,因为是第一次独自在漆黑的山路上开车,我有些害怕,后悔走的时候没叫上同事。但我的心是温暖的,因为我知道村民信任我,把我真正当成了亲人。

2021年春夏两季天旱缺雨,庄稼歉收已成定局。为保障村民收入,我们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一方面分头入户,给农户讲政策,动员他们购买农业保险,依靠政策降低损失;一方面鼓励村民搞养殖、打酸枣、挖柴胡、摘松子等。同时,我们联系派驻单位和各自的亲戚、朋友进行购买,还与附近“大美石窑”景区的负责人协商,通过买门票赠送土特产、签订水果购销协议,帮村民销售。通过多途径努力,我们帮助82岁的李反壮摘松子收入600余元,69岁的赵元富夫妇打酸枣收入2000余元,王恩伏卖枣收入1117元,张德智卖苹果收入6100元,赵占法卖红葱收入4200元……一个个账单背后都是一张张笑脸!

驻村以来,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次周末回家,都要拉着一车农产品到城里,替村民们大街小巷地送货,以至于被孩子吐槽车内浓浓的葱味已成了我专属的“香水味”。

谁也别掉队

为了稳定脱贫户的收入,提升“造血”功能,我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刚入村的时候,脱困户赵利利因身体残疾与上高中的女儿靠政策兜底保障和他父母的接济生活。两位老人每次提起整天待在炕上的赵利利都会哗啦哗啦地掉眼泪。

赵利利家住在村委会旁,我经常到他家去和他聊天,给他讲佳县残疾人刘建贵创业的故事,激励他一定要有信心,要给自己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做榜样。经过我们反复地沟通和鼓励,渐渐地看到了他眼里的光芒。在市级包抓领导榆林市工商联主席贾正兰的帮助下,佳县省级剪纸大师李改琴向他传授剪纸方法和技巧。在我们和家人的反复鼓励下,赵利利经过近两年的练习,剪纸技艺日渐熟练,作品通过村内喜事带销、委托熟人帮销等途径,到2021年底累计收入近万元。

赵利利积极努力,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事例在村里引起了极大反响。平日在村口晒太阳的“闲汉”赵引平也坐不住了,他找到我说,自己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咋也比赵利利强,能不能帮他也找一条致富路。

我向第一书记汇报,并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帮他发展养殖产业,并为他申请了县到户产业扶持金5000元。他又自筹9200元,购买两头牛,第一年就盈利6500元。尝到甜头后,他的干劲越来越大。我们根据他个人的手头资金情况,帮助他制定了短期养鸡、中期养猪、长期养牛的发展规划,利用资金滚动发展。

赵利利和赵引平的故事给全村树立了典型标杆,鼓舞了全村当时的贫困户形成了“你追我赶致富忙”的良好氛围。

近三年来,我们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争取、积极配合。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出资142万元,建设了2座基站,帮助在家的68户村民光纤宽带免费入户;建成小杂粮加工厂和红枣羊养殖基地;建成“平安乡村”监控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村民做大产业的同时治安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乡亲们的信息畅通了,致富的门路也就多了起来。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4万元,分红时看着乡亲们布满老茧的手颤抖地捏着钞票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感、成就感。

付出爱 感受爱

弹指间,驻村已经快三年了,我收获了信任,更见证了乡亲们技能提升和财富的增加。我用心、用情、用力,走进了群众的心中,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

2022年1月24日中午,在县城开会结束后,我接到了村书记的电话,下午村里召开商讨红枣羊合作社承包经营的村民代表会,希望我能参加。为按时参会,我没吃午饭就开车往村里赶,因前一天刚下过雪,路况很不理想,导致我在驾车通过背阴弯道时发生车轮打滑,使得连车带人翻到了路边沟里。当时,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几乎失去意识,被车里刺鼻的汽油味呛醒后,我用尽力气从破碎的车窗爬出来。幸好,路过的乡镇干部及时发现,帮忙处理事故并联系了我的“娘家”——佳县移动分公司。那次,我被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需留院观察治疗。但我挂念着村上的工作,当晚就离开医院回到了村里。李改兰阿姨听说我出了车祸后,握着我的手眼里噙着泪花说:“孩子呀!我们还能见着面,是你也是我们的福气。”

榆林市、佳县的领导也都专门打电话慰问。我很受感动,作为一个驻村工作队员既有“娘家人”疼又有“婆家人”爱,让我感到无比暖心,也更有干劲。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村庄最为让我刻骨铭心,第一个就是我成长的地方,而第二个,那一定是这个不是家乡更胜家乡,没有亲人,但又有更多所牵挂的人的赵大林村,我的驻点帮扶村。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佳县分公司)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