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争当乡村振兴先锋

时间:2022-05-08 20:43:2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杨绍波

1.jpg

驻村第一书记杨绍波帮助脱贫户收蒜苗。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此历史进程和壮阔实践中,形成了以“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并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对我们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精神鞭策。因对农村工作的热爱,我于2019年6月和2021年8月先后被选派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金山村、袁州区洪塘镇西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在这两个省级重点村工作两年多时间,现结合自身扶贫经历和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所观所想,现围绕“如何带头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投身乡村振兴再立新功”这个主题,浅谈几点思考。

一、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姿态,在乡村振兴中接续奋斗、埋头苦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恢宏大作”,是比脱贫攻坚牵涉面更广、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的“一号工程”。通过基层走访调研,我们真切感受到农村群众对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期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肩负重任,需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刻领会和践行脱贫攻坚精神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丰富内涵。

(一)当好政策“传声筒”。政策牵涉基层、关乎民生,做好政策上传下达是驻村工作的题中之义。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入户时,村民经常会咨询我们一些政策情况,诸如“我家能不能享受低保政策”“怎样办理慢性病证”“申请临时救助要具备什么条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怎样申领”“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对我们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等等。对于村民而言,他们获悉政策的渠道较窄,对政策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但他们对政策落实的公平性、时效性和透明化尤为关切。如果我们对相关基本政策很陌生、很模糊、很漠视,在群众咨询时“避而不谈”“敷衍了事”或“一问三不知”,群众不仅会对我们的能力作风产生深深怀疑,更甚者会造成对驻村工作的误会。因此,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持续学政策,确保懂政策,经常入户走访和勤走田间地头,能用通俗易懂和“接地气”的话语,切实把党的惠民、利民等各项政策向村民群众讲解透、宣传好,让他们及时、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方向,听党话、跟党走,一致迈出共促振兴、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二)当好群众“贴心人”。在我们宜春市袁州区,有一句俗话叫“两好搁一好”,大意即你中有我,我中方有你,做好群众工作亦然。如果我们不肯经常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话就很难讲到心窝子,心就很难贴到一块去。我清楚记得,在脱贫攻坚期间自己冒雨帮助贫困户下田插秧后,是如何赢得其信任,受邀去其家中做客的;自己在隆冬腊月帮助脱贫户到菜市场销售蔬菜、土鸡偶染感冒,是如何喝上村民热气腾腾的土方“驱寒茶”的;自己通过帮助孤寡老人进行瓦房屋顶“补漏”,更换灯泡,整理室内电线等,是如何被称为“好同志”的;自己入户时爱到困难群众家中揭开菜罩瞧瞧他们吃些什么、翻翻衣橱看看他们衣被储备如何,是如何被群众评价“心真细”的……与群众同呼吸、共悲乐、齐奋斗,这些经历十分难忘。乡村振兴要以贴心换同心。我们需做到“身入”基层和“心到”基层两同步,主动架好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访民情、听民意、问民需,把群众的大事、小事、麻烦事、烦恼事都当回事,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消除群众的“等、靠、要”思想,真正做到“上下同心”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三)当好苦干“拼搏者”。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深知责任重大,生怕辜负组织信任。在“夯基”与“强基”、“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过程中,我们与基层乡镇干部勠力同心、殚精竭虑,一路上用苦干实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拼搏和奉献中无怨无悔。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我们肩负的担子更重,更需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牛”精神,树牢愚公移山之志,从李保国、黄文秀、张桂梅、黄诗燕等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拼搏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舍小家为大家,不断增强干事成事的定力和能力。我们需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结合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抓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系统掌握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把苦干、实干、会干、干好融为一体,力争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二、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魄力,在乡村振兴中脚踏实地、担当实干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事业是干出来的。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作为第一书记,理应保持脱贫攻坚“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与魄力,自觉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一)精准务实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之基。“精准务实”要求我们坚持“实”字托底、“干”字当头,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的精神,用心琢磨、真心付出,让“脚上沾泥、腿上沾灰、身上冒汗”成为驻村工作常态,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力求日积其功、月见其效。“精准务实”还要求我们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既要大力争取上级技术、资金、信息支持,更要因地制宜、“栽树成果”,考虑清楚侧重抓哪些产业、引哪些项目、破哪些瓶颈,切不可“墙上画大饼”,随意造“盆景”。就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丰顶山地区而言,山区地势起伏大,有的地方适合风力发电,有的地方适合养殖龙虾,有的地方适合种植脐橙,有的地方适合发展茶叶,但只有适合本村的,才是最好的。

(二)开拓创新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之要。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要有新姿态。作为第一书记,要不断更新知识“仓库”、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一片新天地。就像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一样,实现乡村振兴也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所以我们需围绕“开拓创新”这4个字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创造性地解决好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问题,比如可推行“农村技术人才+产业+基地”的孵化培养模式,引导村级合作社开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大力争取返乡人员、乡贤和相关企业到农村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等。

三、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劲头,在乡村振兴中顺势而为、负重敢干

乡村振兴需坚持梳理问题、理顺思路,通过查堵点、破难题、出实招,为村级发展注入“强心剂”,为村民群众带来“好盼头”。我目前所驻的西湖村,地处风景优美的丰顶山地带,但仍是较偏僻欠发达的山区,2021年被列为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现有262户1148人,辖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约1360亩,林地达4800余亩。村集体收入较薄弱,村民种地收益不高,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对此,我与村“两委”及工作队员经深入商讨研究,已初步明确了以下几项工作思路。

(一)立足区域资源特色,消除产业滞后“堵点”。在守好耕地红线,确保全村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西湖村“一叶一洞两宝两果”(高山茶叶、东湖洞天溶洞景点、辣椒、生姜、蓝莓和油茶)+畜禽生态养殖的产业体系,逐步探索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新途径和自主品牌,打造村级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造丰顶山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湖样板。今后将强化西湖村与丰顶山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合作联动,逐步整合丰顶山地区丰富的生姜、辣椒、高山蔬菜、生态养殖、竹海、油茶、溶洞、石林、古禅寺、环保风电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集观光、休闲、采风、体验于一体的丰顶山地区复合型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强化组织振兴保障,抓实建强村党支部。我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把红旗插在西湖村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认真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着力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探索建立“支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创业党员+农户”的双带动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引领发展、服务民生、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打通组织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塑形铸魂亮颜,推进治理向优向好。我将与村“两委”干部及工作队员共同努力,围绕西湖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步提升,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思路,以打造“幸福和谐屋场”为网格单元,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和法治宣传,推动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两个文明”的同频发展。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大会战、攻坚战和持久战。我们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崇高使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自当赓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勇于冲在前、挑重担、善作为、建新功,矢志不渝推进乡村振兴,持之以恒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系江西宜春市袁州区西湖村驻村第一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文学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争当乡村振兴先锋

时间:2022-05-08 20:43: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杨绍波

1.jpg

驻村第一书记杨绍波帮助脱贫户收蒜苗。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此历史进程和壮阔实践中,形成了以“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并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对我们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精神鞭策。因对农村工作的热爱,我于2019年6月和2021年8月先后被选派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金山村、袁州区洪塘镇西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在这两个省级重点村工作两年多时间,现结合自身扶贫经历和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所观所想,现围绕“如何带头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投身乡村振兴再立新功”这个主题,浅谈几点思考。

一、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姿态,在乡村振兴中接续奋斗、埋头苦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恢宏大作”,是比脱贫攻坚牵涉面更广、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的“一号工程”。通过基层走访调研,我们真切感受到农村群众对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期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肩负重任,需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刻领会和践行脱贫攻坚精神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丰富内涵。

(一)当好政策“传声筒”。政策牵涉基层、关乎民生,做好政策上传下达是驻村工作的题中之义。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入户时,村民经常会咨询我们一些政策情况,诸如“我家能不能享受低保政策”“怎样办理慢性病证”“申请临时救助要具备什么条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怎样申领”“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对我们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等等。对于村民而言,他们获悉政策的渠道较窄,对政策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但他们对政策落实的公平性、时效性和透明化尤为关切。如果我们对相关基本政策很陌生、很模糊、很漠视,在群众咨询时“避而不谈”“敷衍了事”或“一问三不知”,群众不仅会对我们的能力作风产生深深怀疑,更甚者会造成对驻村工作的误会。因此,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持续学政策,确保懂政策,经常入户走访和勤走田间地头,能用通俗易懂和“接地气”的话语,切实把党的惠民、利民等各项政策向村民群众讲解透、宣传好,让他们及时、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方向,听党话、跟党走,一致迈出共促振兴、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二)当好群众“贴心人”。在我们宜春市袁州区,有一句俗话叫“两好搁一好”,大意即你中有我,我中方有你,做好群众工作亦然。如果我们不肯经常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话就很难讲到心窝子,心就很难贴到一块去。我清楚记得,在脱贫攻坚期间自己冒雨帮助贫困户下田插秧后,是如何赢得其信任,受邀去其家中做客的;自己在隆冬腊月帮助脱贫户到菜市场销售蔬菜、土鸡偶染感冒,是如何喝上村民热气腾腾的土方“驱寒茶”的;自己通过帮助孤寡老人进行瓦房屋顶“补漏”,更换灯泡,整理室内电线等,是如何被称为“好同志”的;自己入户时爱到困难群众家中揭开菜罩瞧瞧他们吃些什么、翻翻衣橱看看他们衣被储备如何,是如何被群众评价“心真细”的……与群众同呼吸、共悲乐、齐奋斗,这些经历十分难忘。乡村振兴要以贴心换同心。我们需做到“身入”基层和“心到”基层两同步,主动架好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访民情、听民意、问民需,把群众的大事、小事、麻烦事、烦恼事都当回事,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消除群众的“等、靠、要”思想,真正做到“上下同心”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三)当好苦干“拼搏者”。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深知责任重大,生怕辜负组织信任。在“夯基”与“强基”、“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过程中,我们与基层乡镇干部勠力同心、殚精竭虑,一路上用苦干实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拼搏和奉献中无怨无悔。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我们肩负的担子更重,更需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牛”精神,树牢愚公移山之志,从李保国、黄文秀、张桂梅、黄诗燕等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拼搏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舍小家为大家,不断增强干事成事的定力和能力。我们需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结合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抓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系统掌握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等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把苦干、实干、会干、干好融为一体,力争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二、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魄力,在乡村振兴中脚踏实地、担当实干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事业是干出来的。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作为第一书记,理应保持脱贫攻坚“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与魄力,自觉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一)精准务实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之基。“精准务实”要求我们坚持“实”字托底、“干”字当头,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的精神,用心琢磨、真心付出,让“脚上沾泥、腿上沾灰、身上冒汗”成为驻村工作常态,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力求日积其功、月见其效。“精准务实”还要求我们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既要大力争取上级技术、资金、信息支持,更要因地制宜、“栽树成果”,考虑清楚侧重抓哪些产业、引哪些项目、破哪些瓶颈,切不可“墙上画大饼”,随意造“盆景”。就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丰顶山地区而言,山区地势起伏大,有的地方适合风力发电,有的地方适合养殖龙虾,有的地方适合种植脐橙,有的地方适合发展茶叶,但只有适合本村的,才是最好的。

(二)开拓创新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之要。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要有新姿态。作为第一书记,要不断更新知识“仓库”、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一片新天地。就像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一样,实现乡村振兴也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所以我们需围绕“开拓创新”这4个字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创造性地解决好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问题,比如可推行“农村技术人才+产业+基地”的孵化培养模式,引导村级合作社开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大力争取返乡人员、乡贤和相关企业到农村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等。

三、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劲头,在乡村振兴中顺势而为、负重敢干

乡村振兴需坚持梳理问题、理顺思路,通过查堵点、破难题、出实招,为村级发展注入“强心剂”,为村民群众带来“好盼头”。我目前所驻的西湖村,地处风景优美的丰顶山地带,但仍是较偏僻欠发达的山区,2021年被列为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现有262户1148人,辖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约1360亩,林地达4800余亩。村集体收入较薄弱,村民种地收益不高,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对此,我与村“两委”及工作队员经深入商讨研究,已初步明确了以下几项工作思路。

(一)立足区域资源特色,消除产业滞后“堵点”。在守好耕地红线,确保全村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西湖村“一叶一洞两宝两果”(高山茶叶、东湖洞天溶洞景点、辣椒、生姜、蓝莓和油茶)+畜禽生态养殖的产业体系,逐步探索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新途径和自主品牌,打造村级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打造丰顶山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湖样板。今后将强化西湖村与丰顶山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合作联动,逐步整合丰顶山地区丰富的生姜、辣椒、高山蔬菜、生态养殖、竹海、油茶、溶洞、石林、古禅寺、环保风电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集观光、休闲、采风、体验于一体的丰顶山地区复合型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强化组织振兴保障,抓实建强村党支部。我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把红旗插在西湖村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认真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着力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探索建立“支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创业党员+农户”的双带动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引领发展、服务民生、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打通组织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塑形铸魂亮颜,推进治理向优向好。我将与村“两委”干部及工作队员共同努力,围绕西湖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步提升,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思路,以打造“幸福和谐屋场”为网格单元,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和法治宣传,推动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两个文明”的同频发展。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场大会战、攻坚战和持久战。我们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崇高使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自当赓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勇于冲在前、挑重担、善作为、建新功,矢志不渝推进乡村振兴,持之以恒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系江西宜春市袁州区西湖村驻村第一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