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浙江宁波:高校驻村规划团“把脉”乡村 打造共富样板

时间:2022-05-22 15:09:2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徐瑾

“要按照旅游景区的要求形成外部大循环和村域内循环体系”、“村庄一定要增加其故事性和文学内涵”、“要用城乡规划底层逻辑去全面而系统研究旭拱岙村发展”……日前,在宁波市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组织下,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队成员在该县旭拱岙村深入调研并提出各自的建议和看法。据悉,该规划团由宁波工程学院高校老师和毕业校友组成,是浙江省第一批驻村规划师团队。

图片1.png

浙江省驻村规划师制度是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后,省自然资源厅为有效解决基层规划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切实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水平,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和美丽浙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派驻具有规划、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和团队入基层的活动,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创新举措,旨在建立镇村规划联络员队伍,推动规划专业人才下基层、进社区,有效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宁波市的市属地方高校,第一时间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

经过前期资料整理、多次现场踏勘和会议交流座谈后,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基于村庄国土空间资源条件,从人文底蕴、品牌建设、旅游发展、产业培育、景观提升、农村经济多维度强化“旭拱岙经验”,促进旭拱岙村党建引领下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促进集体经济的增加以高效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2.png

规划编制有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旅游功能和实施策略。其中,团队成员、守瑜乡兴社的发起人徐瑾对村庄整体发展定位提出看法,她认为要按照村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村庄人口规模、村镇等级和村民实际生活需求,配置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同时,采用幼托、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公共资源城乡融合发展和双向流动的方式,推动旭拱岙公共服务能力优质化,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以东海仙子湾旅游风情线为依托,准确定位旭拱岙村旅游发展定位,整合周边珠山风车、华东第一“飞拉达”、攀岩、溜索等户外拓展资源,结合村庄湿地、山林、农田和已建成的沁水舞台、露天咖啡、荷花塘、自家屋里民宿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功能要求,补充旭拱岙村旅游设施,在东海仙子湾旅游风情线旅游框架下,采用登山游步道、海塘慢行道和村庄休闲线为旅游轴,串联村域内景观、休闲节点,交织形成旭拱岙村旅游内循环体系;此外,进一步梳理村庄内部闲置用地和待改造建筑,根据村庄规划布局,以特色风貌培育、景观节点打造需求为出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以点带面合理确定村庄改造时序,快速见效而科学有序的打造旅游村、景区村。

图片3.png

人文积淀有力,积极推进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宁波时光的故事文化传媒创始人张康乐很重注旭拱岙村的“可读性”。他认为,旭拱岙村得名于“旭日东拱”景象,其文学内涵既有元稹“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的缠绵深情,也有张旭“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的豁达不羁。元稹与白居易共创“元和体”,有创作传奇名篇《莺莺传》,对韦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悼念缅怀、与“薛涛笺”制作者《春望词》的哀怨感情,都为人千古传颂;张旭与怀素“癫张醉素”同誉为“草圣”、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更与李白诗歌和裴旻剑舞齐称“唐代三绝”。“旭拱”二字承载着极其丰厚的文学价值和传统复兴意义。此外,将象山比作“海山仙子国”的文天祥,既有《过乱礁洋》里胸怀中兴国家的明快,又有“化作杜鹃啼血归”的悲恸,他多次提及“望帝啼血”传说里当政者勤勉、廉洁的行事法则很好的强化了旭拱岙村乡村治理和清廉村居价值。旭拱岙村还有《向前方》村歌、“三治”相容、“二十四节气”点心、滨海农耕等文化有待深挖和提升,成为村庄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文学内核。积淀“旭拱岙村文学汇”,打造一村一诗集。

图片4.png

景观提升有法,大力营造旅游性、服务性和网红性景观。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数坤科技(宁波)公司负责人王海明建议村庄景观打造要注重网红效应的特点。他认为,分层次组织村域景观系统,村域范围内,按照旅游功能分区形成块状景观风貌,结合登山道、村庄道路、河道、湖岸形成村域景观轴;村落范围内,以村庄街巷为纽带连接村庄广场、景观节点、农田等边沿带、民宿、餐饮等节点,形成村内体验带;微观层面促进美丽庭院示范性,进而带动更多美丽庭院的打造。旭拱岙景观提升工程,不仅限于村民人居环境的改善,正实现“整理、整洁、整齐”的“环境三整”向“亮化、美化、文化”的“美学三化”的跨越,村内旅游体系规划中新构架的“两轴六井”将作为下步村庄景观提升的重点,形成村庄网红景观打卡点。充分挖掘村庄道路、乡间窄巷、村内廊道、河道水系、景观节点、广场、民宿、餐馆等平面和立面空间,利用水雾光影、水幕影视、水底灯光、全息投屏、互动装置等技术建成旭拱岙特色旅游夜景,借助草花栽种、藤本攀爬、立体花墙、独立花柱和艺术花镜手法创造旭拱岙鲜花景观。美丽庭院建设充分尊重农户生活习惯和家风特质,删选多肉、绿竹、菊花、杜鹃等不同绿植品种,植入百草园、翠玉轩、蘅芜院、墨竹院等文学价值,塑造“一院一景,院院有典故”的特色美丽庭院。以景观提升工程为契机,打造花巷美夜景靓文化重可赏、可玩、可游的旭拱岙特色景观。

图片5.png

业态培育有方,切实破局“民富村穷”共富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依托各个主播销售带货,不如培养农户自己的直销意识”,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5届校友、宁波春秋途观文化负责人朱金丹倡导整村营销理念的提升。旭拱岙村同样存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重这些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问题,而“民富村穷”集体经济薄弱更是多年来困扰旭拱岙村发展的制约。驻村规划团根据旭拱岙村二十四节气点心坊、自家里民宿、清廉村居、多家校地合作等产业基础,提出产品标准化、品牌统一化、销售集成化的营销模式,采用网红书记“头雁”行动,通过旭拱岙旅游要素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的方式,推动农副产品、民宿餐饮、观光游览、旅游体验等旅游产品集中营销,实现旭拱岙整村规模运营带来品质保障、集体经济创收,也能更加高效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图片6.png

“按照‘知行合一’的办校宗旨,宁波工程学院积极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和学科特色,培养更多地方需要的专业人才,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切切实实为宁波市基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把控、沟通协调和政策宣传等驻点服务” 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负责人徐瑾介绍。通过“驻镇(村)规划师”活动,促进实学实干带动乡村科技创新,采用跟踪研究的方式进一步夯实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根基,也会吸纳更多相关科研人员、优秀专业学生和优质毕业校友参与到驻镇、驻村工作中去,积极探索扎根式、陪伴式、复合式驻村规划师制度,形成地方高校助力乡村共富的“宁工样板”。(供稿人:徐瑾)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驻村帮扶    

浙江宁波:高校驻村规划团“把脉”乡村 打造共富样板

时间:2022-05-22 15:09:2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瑾

“要按照旅游景区的要求形成外部大循环和村域内循环体系”、“村庄一定要增加其故事性和文学内涵”、“要用城乡规划底层逻辑去全面而系统研究旭拱岙村发展”……日前,在宁波市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组织下,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队成员在该县旭拱岙村深入调研并提出各自的建议和看法。据悉,该规划团由宁波工程学院高校老师和毕业校友组成,是浙江省第一批驻村规划师团队。

图片1.png

浙江省驻村规划师制度是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后,省自然资源厅为有效解决基层规划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切实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水平,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乡村振兴和美丽浙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派驻具有规划、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和团队入基层的活动,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创新举措,旨在建立镇村规划联络员队伍,推动规划专业人才下基层、进社区,有效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宁波市的市属地方高校,第一时间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

经过前期资料整理、多次现场踏勘和会议交流座谈后,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基于村庄国土空间资源条件,从人文底蕴、品牌建设、旅游发展、产业培育、景观提升、农村经济多维度强化“旭拱岙经验”,促进旭拱岙村党建引领下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促进集体经济的增加以高效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2.png

规划编制有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旅游功能和实施策略。其中,团队成员、守瑜乡兴社的发起人徐瑾对村庄整体发展定位提出看法,她认为要按照村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村庄人口规模、村镇等级和村民实际生活需求,配置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同时,采用幼托、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公共资源城乡融合发展和双向流动的方式,推动旭拱岙公共服务能力优质化,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以东海仙子湾旅游风情线为依托,准确定位旭拱岙村旅游发展定位,整合周边珠山风车、华东第一“飞拉达”、攀岩、溜索等户外拓展资源,结合村庄湿地、山林、农田和已建成的沁水舞台、露天咖啡、荷花塘、自家屋里民宿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功能要求,补充旭拱岙村旅游设施,在东海仙子湾旅游风情线旅游框架下,采用登山游步道、海塘慢行道和村庄休闲线为旅游轴,串联村域内景观、休闲节点,交织形成旭拱岙村旅游内循环体系;此外,进一步梳理村庄内部闲置用地和待改造建筑,根据村庄规划布局,以特色风貌培育、景观节点打造需求为出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以点带面合理确定村庄改造时序,快速见效而科学有序的打造旅游村、景区村。

图片3.png

人文积淀有力,积极推进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宁波时光的故事文化传媒创始人张康乐很重注旭拱岙村的“可读性”。他认为,旭拱岙村得名于“旭日东拱”景象,其文学内涵既有元稹“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的缠绵深情,也有张旭“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的豁达不羁。元稹与白居易共创“元和体”,有创作传奇名篇《莺莺传》,对韦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悼念缅怀、与“薛涛笺”制作者《春望词》的哀怨感情,都为人千古传颂;张旭与怀素“癫张醉素”同誉为“草圣”、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更与李白诗歌和裴旻剑舞齐称“唐代三绝”。“旭拱”二字承载着极其丰厚的文学价值和传统复兴意义。此外,将象山比作“海山仙子国”的文天祥,既有《过乱礁洋》里胸怀中兴国家的明快,又有“化作杜鹃啼血归”的悲恸,他多次提及“望帝啼血”传说里当政者勤勉、廉洁的行事法则很好的强化了旭拱岙村乡村治理和清廉村居价值。旭拱岙村还有《向前方》村歌、“三治”相容、“二十四节气”点心、滨海农耕等文化有待深挖和提升,成为村庄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文学内核。积淀“旭拱岙村文学汇”,打造一村一诗集。

图片4.png

景观提升有法,大力营造旅游性、服务性和网红性景观。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6届校友、数坤科技(宁波)公司负责人王海明建议村庄景观打造要注重网红效应的特点。他认为,分层次组织村域景观系统,村域范围内,按照旅游功能分区形成块状景观风貌,结合登山道、村庄道路、河道、湖岸形成村域景观轴;村落范围内,以村庄街巷为纽带连接村庄广场、景观节点、农田等边沿带、民宿、餐饮等节点,形成村内体验带;微观层面促进美丽庭院示范性,进而带动更多美丽庭院的打造。旭拱岙景观提升工程,不仅限于村民人居环境的改善,正实现“整理、整洁、整齐”的“环境三整”向“亮化、美化、文化”的“美学三化”的跨越,村内旅游体系规划中新构架的“两轴六井”将作为下步村庄景观提升的重点,形成村庄网红景观打卡点。充分挖掘村庄道路、乡间窄巷、村内廊道、河道水系、景观节点、广场、民宿、餐馆等平面和立面空间,利用水雾光影、水幕影视、水底灯光、全息投屏、互动装置等技术建成旭拱岙特色旅游夜景,借助草花栽种、藤本攀爬、立体花墙、独立花柱和艺术花镜手法创造旭拱岙鲜花景观。美丽庭院建设充分尊重农户生活习惯和家风特质,删选多肉、绿竹、菊花、杜鹃等不同绿植品种,植入百草园、翠玉轩、蘅芜院、墨竹院等文学价值,塑造“一院一景,院院有典故”的特色美丽庭院。以景观提升工程为契机,打造花巷美夜景靓文化重可赏、可玩、可游的旭拱岙特色景观。

图片5.png

业态培育有方,切实破局“民富村穷”共富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依托各个主播销售带货,不如培养农户自己的直销意识”,团队成员、宁波工程学院2015届校友、宁波春秋途观文化负责人朱金丹倡导整村营销理念的提升。旭拱岙村同样存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重这些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问题,而“民富村穷”集体经济薄弱更是多年来困扰旭拱岙村发展的制约。驻村规划团根据旭拱岙村二十四节气点心坊、自家里民宿、清廉村居、多家校地合作等产业基础,提出产品标准化、品牌统一化、销售集成化的营销模式,采用网红书记“头雁”行动,通过旭拱岙旅游要素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的方式,推动农副产品、民宿餐饮、观光游览、旅游体验等旅游产品集中营销,实现旭拱岙整村规模运营带来品质保障、集体经济创收,也能更加高效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图片6.png

“按照‘知行合一’的办校宗旨,宁波工程学院积极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和学科特色,培养更多地方需要的专业人才,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切切实实为宁波市基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把控、沟通协调和政策宣传等驻点服务” 宁波工程学院驻村规划团负责人徐瑾介绍。通过“驻镇(村)规划师”活动,促进实学实干带动乡村科技创新,采用跟踪研究的方式进一步夯实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根基,也会吸纳更多相关科研人员、优秀专业学生和优质毕业校友参与到驻镇、驻村工作中去,积极探索扎根式、陪伴式、复合式驻村规划师制度,形成地方高校助力乡村共富的“宁工样板”。(供稿人:徐瑾)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