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潼关:小县大治理 旧貌换新颜

时间:2022-05-31 09:12:4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乡村治理成效的受益者和评判者,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农村的事让农民商量着办,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今年,潼关县成功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后,该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坚持党在农村基层核心领导地位的基础上,以乡村社会治理“三治融合”为突破口,以党建功能化、村务多员化、管理智慧化“三化同步”为载体,以“积分制管理”为手段,因地制宜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小县大治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打造了乡村治理的潼关样板。

一、试点先行探路径

潼关县选取秦东镇、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寺角营村、四知村、上善村、庆丰村“2镇5村”进行“三化同步”改革试点,坚持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努力创造出更多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乡村治理经验。目前,四知村“三化同步”乡村治理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功能化。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功能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主要在村党委下设生产发展、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康养医疗和平安法治等5个功能性党支部,每个党支部设支部书记一名、支部委员两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支部下设产业发展、三资管理、美丽四知、乡风文明、乡村旅游廉洁文化、健康养老、平安四知和志愿帮扶等9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在党意识强,认真负责的党员兼任;党小组下设种养产业、集体资产、美丽四知、乡风文明、乡村旅游、四知廉洁文化、健康养老、矛盾调处、法制宣传和志愿帮扶10支服务队,服务队队长由党员兼任,队员可扩大到一般群众,服务队工作内容涵盖村级小微权力事项的8个类别20个指标,服务队下设11大员,通过“党委+功能性党支部+党小组+服务队+多员”,使党组织引领发展和治理的能力逐步增强。

村务多员化。按照“职能强化、合理设岗、待遇提高”的原则,以提升自治水平为导向,实行多员化服务,充分调动村级工作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在村级服务队下设产业发展指导员、农业技术咨询员、集体资产监管员、美丽四知服务员、乡风文明引导员、乡村旅游引导员、四知廉洁文化服务员、健康养老管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知识宣传员和志愿救助帮扶员等11大员。根据多员化职责和工作要求设置需要人员岗位,村“两委”牵头对现有符合条件的人提出建议名单,并交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由试点镇(办)审核确定,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同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经县农业农村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选聘人员由村党委统一管理,工资由村委会按月考核统一发放,标椎由镇党委确定。村级事务多员化的推行,使农村各项工作更加量化、细化、具体化,提高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事务主动性、积极性。

管理智慧化。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原则,依托陕西省电信公司的强大平台优势,打造以手机APP、ITV以及多媒体为核心构架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网格村部-自然村-村民小组-村民”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四级网络”。智慧乡村(APP)涉及基层党建、网格管理、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精准扶贫、平安乡村、民情通道、志愿服务、农村电商等九大板块。通过网格化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与各职能部门专业系统对接,将人口、房屋、农业生产等基本信息与农业农村、民政、人社、房管、卫生等部门专业信息进行综合关联,建立以“人、地、事、物、组织”为核心 的“云”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录入、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等“一站式网上运行”。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二、因地制宜找路子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潼关县按照“一个统领”“三治融合”“五大导向”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发展导向、民生导向、共治导向、智慧导向、创新导向),制定下发了《潼关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乡村治理工作专班,各牵头单位、成员部门按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和实现路径,把任务具体到股室、具体到人,县上安排专人加强工作指导,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抓,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

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村民自治积分管理办法》,做到了“三个明确”,以积分管理为主要形式,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乡村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实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

“三个明确”即,一是明确积分内容及标准。积分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美丽乡村、加分项、扣分项等六个方面,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当年度基础分为100分,积分以户为单位进行累计,各户所得积分,按月进行兑换,30积分起兑,基础分不予兑换。二是明确积分管理及考核。各试点村多员根据各自职责要求以户为单位进行考核,积分记录每月在村部积分榜上进行公示,农户可根据积分情况自主到村积分超市进行兑换,年末进行总体奖励表彰;镇村党委作为监督主体,做好监督、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明确积分运用及奖惩。一是发积分,物品奖励。每月对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农户发放积分券,农户根据情况领取等值的生活物品;二是上“红榜”,精神奖励。每季度对积分靠前的农户进行公布,年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评议,评议后上榜公布,对于上“红榜”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凝聚正能量。三是上“黑榜”,负面曝光。对于获得负面评定的上农户给予负面曝光,组织召开村民道德评议会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安排党员干部或者先进典型予以结对帮扶,帮助转变;对于拒不改正、予以批评、教育、诫勉,涉嫌违法的,依法查处。

三、成效凸显做样子

通过“三化同步”乡村治理改革试点的实施,一是持续解决了党同人民联系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说明我们要从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一切从执政为民的目标出发,少喊口号,就能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二是持续解决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问题。坚持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在活力,实现了乡村由“管理向治理”、村集体经济“由空到实”、农户由“被动变主动”、群众“由穷到富”、镇村“由小美到大美”的转变,推动了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持续解决了群众参与村级治理问题。通过制定出台农村功能性党支部工作办法、农村群众自治积分管理办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老百姓的事情自己解决,通过组织引导、正向激励,强化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使更多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四是持续解决了信息化监管零距离问题。智慧“党建+乡村”治理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打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使县镇村三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基础数据可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节省时间成本,高效服务,逐步引导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第三方社会组织、农民群众等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网格信息化服务管理中,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四、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村党委统领、农民主体、部门配合、各方力量参与”的工作局面。

第一,党委领导是关键。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城乡基层治理的根本和关键。“三化同步”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是有一个团结、创新、富有战斗力的村级党委班子。通过党建组织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实际问题,引领农民群众团结在村党委的周围,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第二,主体参与是基础。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基层群众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在村级党委的引导下,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维护和谐稳定,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第三,部门协作是保障。乡村治理是一项多元化、复杂化的系统工程。乡村治理改革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并且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促进了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多元治理、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实现公共资源精准配置,在实干中拉近了基层干群关系。

第四,智慧治理是手段。“互联网+乡村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破解当前乡村治理中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能使乡村社会管理更加高效、多元协作更加充分、群众参与更加广泛、民主决策更加开放、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矛盾调处更加及时、产业发展更加精准。(作者系中共潼关县委改革办副主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治理    
乡村发展

陕西潼关:小县大治理 旧貌换新颜

时间:2022-05-31 09:12:4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王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乡村治理成效的受益者和评判者,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农村的事让农民商量着办,凸显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今年,潼关县成功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后,该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坚持党在农村基层核心领导地位的基础上,以乡村社会治理“三治融合”为突破口,以党建功能化、村务多员化、管理智慧化“三化同步”为载体,以“积分制管理”为手段,因地制宜地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小县大治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打造了乡村治理的潼关样板。

一、试点先行探路径

潼关县选取秦东镇、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寺角营村、四知村、上善村、庆丰村“2镇5村”进行“三化同步”改革试点,坚持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努力创造出更多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乡村治理经验。目前,四知村“三化同步”乡村治理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功能化。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功能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主要在村党委下设生产发展、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康养医疗和平安法治等5个功能性党支部,每个党支部设支部书记一名、支部委员两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支部下设产业发展、三资管理、美丽四知、乡风文明、乡村旅游廉洁文化、健康养老、平安四知和志愿帮扶等9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在党意识强,认真负责的党员兼任;党小组下设种养产业、集体资产、美丽四知、乡风文明、乡村旅游、四知廉洁文化、健康养老、矛盾调处、法制宣传和志愿帮扶10支服务队,服务队队长由党员兼任,队员可扩大到一般群众,服务队工作内容涵盖村级小微权力事项的8个类别20个指标,服务队下设11大员,通过“党委+功能性党支部+党小组+服务队+多员”,使党组织引领发展和治理的能力逐步增强。

村务多员化。按照“职能强化、合理设岗、待遇提高”的原则,以提升自治水平为导向,实行多员化服务,充分调动村级工作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在村级服务队下设产业发展指导员、农业技术咨询员、集体资产监管员、美丽四知服务员、乡风文明引导员、乡村旅游引导员、四知廉洁文化服务员、健康养老管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知识宣传员和志愿救助帮扶员等11大员。根据多员化职责和工作要求设置需要人员岗位,村“两委”牵头对现有符合条件的人提出建议名单,并交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由试点镇(办)审核确定,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同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经县农业农村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选聘人员由村党委统一管理,工资由村委会按月考核统一发放,标椎由镇党委确定。村级事务多员化的推行,使农村各项工作更加量化、细化、具体化,提高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事务主动性、积极性。

管理智慧化。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原则,依托陕西省电信公司的强大平台优势,打造以手机APP、ITV以及多媒体为核心构架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网格村部-自然村-村民小组-村民”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四级网络”。智慧乡村(APP)涉及基层党建、网格管理、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精准扶贫、平安乡村、民情通道、志愿服务、农村电商等九大板块。通过网格化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与各职能部门专业系统对接,将人口、房屋、农业生产等基本信息与农业农村、民政、人社、房管、卫生等部门专业信息进行综合关联,建立以“人、地、事、物、组织”为核心 的“云”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录入、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等“一站式网上运行”。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二、因地制宜找路子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潼关县按照“一个统领”“三治融合”“五大导向”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发展导向、民生导向、共治导向、智慧导向、创新导向),制定下发了《潼关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乡村治理工作专班,各牵头单位、成员部门按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和实现路径,把任务具体到股室、具体到人,县上安排专人加强工作指导,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抓,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

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村民自治积分管理办法》,做到了“三个明确”,以积分管理为主要形式,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乡村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实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

“三个明确”即,一是明确积分内容及标准。积分包括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美丽乡村、加分项、扣分项等六个方面,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当年度基础分为100分,积分以户为单位进行累计,各户所得积分,按月进行兑换,30积分起兑,基础分不予兑换。二是明确积分管理及考核。各试点村多员根据各自职责要求以户为单位进行考核,积分记录每月在村部积分榜上进行公示,农户可根据积分情况自主到村积分超市进行兑换,年末进行总体奖励表彰;镇村党委作为监督主体,做好监督、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明确积分运用及奖惩。一是发积分,物品奖励。每月对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农户发放积分券,农户根据情况领取等值的生活物品;二是上“红榜”,精神奖励。每季度对积分靠前的农户进行公布,年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评议,评议后上榜公布,对于上“红榜”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凝聚正能量。三是上“黑榜”,负面曝光。对于获得负面评定的上农户给予负面曝光,组织召开村民道德评议会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安排党员干部或者先进典型予以结对帮扶,帮助转变;对于拒不改正、予以批评、教育、诫勉,涉嫌违法的,依法查处。

三、成效凸显做样子

通过“三化同步”乡村治理改革试点的实施,一是持续解决了党同人民联系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说明我们要从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一切从执政为民的目标出发,少喊口号,就能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二是持续解决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问题。坚持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在活力,实现了乡村由“管理向治理”、村集体经济“由空到实”、农户由“被动变主动”、群众“由穷到富”、镇村“由小美到大美”的转变,推动了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持续解决了群众参与村级治理问题。通过制定出台农村功能性党支部工作办法、农村群众自治积分管理办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老百姓的事情自己解决,通过组织引导、正向激励,强化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使更多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凝聚了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四是持续解决了信息化监管零距离问题。智慧“党建+乡村”治理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打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使县镇村三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基础数据可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节省时间成本,高效服务,逐步引导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第三方社会组织、农民群众等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网格信息化服务管理中,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四、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村党委统领、农民主体、部门配合、各方力量参与”的工作局面。

第一,党委领导是关键。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城乡基层治理的根本和关键。“三化同步”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是有一个团结、创新、富有战斗力的村级党委班子。通过党建组织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实际问题,引领农民群众团结在村党委的周围,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第二,主体参与是基础。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基层群众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在村级党委的引导下,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维护和谐稳定,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第三,部门协作是保障。乡村治理是一项多元化、复杂化的系统工程。乡村治理改革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并且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促进了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多元治理、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实现公共资源精准配置,在实干中拉近了基层干群关系。

第四,智慧治理是手段。“互联网+乡村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破解当前乡村治理中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能使乡村社会管理更加高效、多元协作更加充分、群众参与更加广泛、民主决策更加开放、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矛盾调处更加及时、产业发展更加精准。(作者系中共潼关县委改革办副主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