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贺小林:通向幸福的脚印

时间:2022-06-01 21:24: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作者:贺小林

2017年5月,我被派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洲湖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12月,我开始兼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我和村干部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洲湖村理思路、谋发展、争项目,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倾力帮扶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下面,我分享几个脱贫户的故事。

1.jpg

时任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洲湖村第一书记贺小林(右一)与村干部一起走访脱贫户。

林水发:与“过去的自己”决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居组脱贫户林水发。从前在村里,“懒”和“嗜酒”是他给村民的最深印象。

记得刚到村里时,村干部吴金仁带我去他家走访。路上,吴金仁给我打预防针,说林水发和家人没地方住,目前借住在村里的旧仓库里。

旧仓库门是虚掩着的,推开门,一股酒味扑鼻而来,林水发还在床上呼呼大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水发,我给了他600元钱,并一再叮嘱他不能买酒喝。林水发捏着钱,使劲地点头。

一天深夜,我接到林水发家人的电话,说他这么晚还没回来,怕出了什么意外。我立即组织人打着火把外出寻找,终于在一方水田里找到了醉得不省人事的林水发,随后拨打救护电话,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好在抢救及时,他苏醒了过来。

脱贫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自然也不能将林水发落下。针对林水发家的实际情况,我积极协调,争取资金为他家建好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添置了新家具,组织爱心人士为他家捐献了衣被。同时,为他买好化肥、水稻和果蔬秧苗,督促他种上并管理好农田。为了帮他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我还为他安排公益性岗位,鼓励他到产业基地或外地做工,帮助他们一家人办理了低保,小孩读书也领取了教育补助……  

林水发觉得自己“有人管”了,生活有了盼头,下定决心与过去贫穷、懒惰、酗酒的自己决裂。通过这几年帮扶,林水发家早早实现了脱贫目标,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吴细宝: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在我眼中,吴细宝家的脱贫故事十分励志。

那年,吴细宝的儿子吴小健遭受雷击去世,儿媳改嫁,留下只有6岁的孙子吴智海。而吴细宝的妻子又在这时因经不住生活打击,精神上出现问题,一遇到陌生人就会谩骂驱赶,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

当时吴细宝已年近花甲,家中有生病的妻子要照顾,有年幼的孙子要抚养,还要考虑将来孙子上学的问题……正当吴细宝感到十分无助时,党和政府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任乡党委书记刘后秀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与其结对帮扶。慢慢地,吴细宝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虽然享受了各项帮扶政策,可吴细宝却时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现状。他将孙子和老伴托付给妹妹代为照看,自己到海南务工增加收入。凭着精湛的木匠手艺,他的务工收入越来越多。他不怕苦也不怕累,一来是想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二来也想多攒些钱,将来给孙子建个新房。

我十分心疼吴细宝老人的不容易,本应在家颐养天年,却要奔波操劳。我为他争取了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减轻了他的务工成本。不仅如此,为了能让他在外安心,我积极协调,为他妻子和孙子办理了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与此同时,村里还将他家的责任田代为耕种。没了后顾之忧的吴细宝干活更有动力了,他很少回家,一是为了节省开支,二是期望多攒点钱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吴细宝虽然在外务工,但也不忘经常打电话关心孙子吴智海的学习情况。吴智海十分懂事,从小学习就认真刻苦,他把对爷爷的感激和对乡邻的感恩、把生活所带来的困难都转化成学习动力,2017年考上了清华大学。

“我曾经也是贫困户,遇到有困难的人就应该帮上一把。现在我家的条件好了,我也想帮帮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吴细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记得2018年5月的一天,吴细宝到村委会咨询事情,听说村里新建好的爱心公寓装锁请工人要花钱,他非要让村里辞掉请来的安装工人,自己去免费安装。他说,省下来的那些钱,村里就可以用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听到他的话,我十分感动。

安装门锁,吴细宝整整忙活了一天,连水都没喝一口,就收拾好工具回家了。此后,村里如有需要帮忙的事,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力去做。

回访吴细宝家时,孙子吴智海刚走亲戚回来。谈及爷爷这些年的辛苦养育,吴智海眼中泛着泪花,抱了抱爷爷,长时间没有言语。吴细宝感觉有些别扭,笨拙地推开了孙子,对着我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还有这么多干部对我家的帮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吴龙才:脱贫是一场不能输的赛跑

脱贫户吴龙才是一名老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谈起脱贫经历,吴龙才有些不好意思。早些年他的腿被一辆装稻谷的农用车撞伤,治疗花了10多万元,还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妻子患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

起初,村干部了解到吴龙才家的情况后,让他写贫困户申请书,但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他觉得自己虽然生活困难,但还有比他家生活更困难的群众。

村党支部书记吴家海到吴龙才家耐心地为他讲解各项帮扶政策,说贫困户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家里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都可以申请。几经劝说,他才写了申请书递交上来。

我和村干部根据他家的情况,逐步为其落实了产业、医疗、家庭困难救助等各项帮扶措施。他自己还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在附近打些零工增加收入,还让儿子到上海打工。

吴龙才常说:“脱贫是一场不能输的赛跑,我不能安于现状。我是一名老党员,要起带头作用,给大家做个榜样。”

吴龙才把申请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交给我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清早,吴龙才早早在村部门口坐着等我。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黄的旧军装,左胸口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党员徽章。见我来了,吴龙才艰难地起身,踉跄了几步说:“贺书记,这是我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请你收下,也请政府尽快组织人员来评估。”站稳后,他把申请书交到了我手上,并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着眼前这位老党员、老军人,我的眼眶突然间潮湿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们组织人员对吴龙才家进行退出贫困户的评估时,他把用小学数学作业本做的记账本和几个存折整齐地摆放在餐桌上,给我们细细地讲家中的每一笔收入:这一笔是卖谷子的收入,那一项是做小工的结款,另外还有在村里做保洁员的工资……一笔笔收入都记得十分清楚。

通过评估核算,吴龙才家那年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4360元,远远超过了当年3146元的脱贫指标。

当我把《贫困户脱贫知情确认书》送到他家时,吴龙才又到村里一户人家那里做小工去了,只有妻子刘菊英在家。见是通知她家退出贫困户,刘菊英站在门口朝着吴龙才务工的地方喊了几声。大约十分钟后,吴龙才跛着脚赶回了家。接过确认书,他高兴得热泪盈眶:“我家终于脱贫了!谢谢你们这么多年的帮扶!”

陈石和:幸福路上常念党恩

从前,尽早脱贫一直是陈石和老人的目标。

陈石和的儿子在搭乘别人的摩托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去世,因没有购买人身意外险,抢救费用花了几万元,儿媳也在不久后改嫁,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孙女交由陈石和抚养。

2014年,陈石和通过电视了解到国家正在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向村委会反映了家庭的实际困难。村里经走访调查后,他家按程序被识别为贫困户。

驻村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陈石和家走访。见到我,他总是很热情地拿出自家种的瓜果让我尝尝鲜。我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一项项帮扶措施,了解他所需所求,鼓励他走出悲痛、走出困境。

渐渐地,陈石和从老年丧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在我和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他自己也积极地带领家人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增收。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又在政府的资助下建起了三层楼房,过上了幸福生活。回忆起当初被识别为贫困户,陈石和说:“我赶上了好时候,遇上了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现在我脱贫了,也想为村里做些实事。”

每年春节,陈石和都会买来红纸,自己拟好许多感恩党中央、讴歌新时代主题的春联,请人写好后免费送给村民。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洲湖村“乡村振兴宣讲团”,义务宣讲乡村振兴政策,用自己的脱贫经历鼓励困难群众走出困境。

2021年8月,驻村届满,我离开了洲湖村。组织对我的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驻村工作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回首过去,有笑语、有不舍、有感动,53户脱贫户给了我很多美好记忆。这些记忆犹诗,满怀赞美的情愫,时常让我感动那些淌流的汗水和跋涉的脚印。这些记忆如歌,引吭倾诉的音符,令我一直庆幸拥有一段驻村帮扶的珍贵岁月,欣慰那些跋涉的脚印通向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作者系江西吉安市文联四级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驻村故事    

贺小林:通向幸福的脚印

时间:2022-06-01 21:24: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

作者:贺小林

2017年5月,我被派到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洲湖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12月,我开始兼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我和村干部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帮助洲湖村理思路、谋发展、争项目,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倾力帮扶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下面,我分享几个脱贫户的故事。

1.jpg

时任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洲湖村第一书记贺小林(右一)与村干部一起走访脱贫户。

林水发:与“过去的自己”决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居组脱贫户林水发。从前在村里,“懒”和“嗜酒”是他给村民的最深印象。

记得刚到村里时,村干部吴金仁带我去他家走访。路上,吴金仁给我打预防针,说林水发和家人没地方住,目前借住在村里的旧仓库里。

旧仓库门是虚掩着的,推开门,一股酒味扑鼻而来,林水发还在床上呼呼大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水发,我给了他600元钱,并一再叮嘱他不能买酒喝。林水发捏着钱,使劲地点头。

一天深夜,我接到林水发家人的电话,说他这么晚还没回来,怕出了什么意外。我立即组织人打着火把外出寻找,终于在一方水田里找到了醉得不省人事的林水发,随后拨打救护电话,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好在抢救及时,他苏醒了过来。

脱贫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自然也不能将林水发落下。针对林水发家的实际情况,我积极协调,争取资金为他家建好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添置了新家具,组织爱心人士为他家捐献了衣被。同时,为他买好化肥、水稻和果蔬秧苗,督促他种上并管理好农田。为了帮他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我还为他安排公益性岗位,鼓励他到产业基地或外地做工,帮助他们一家人办理了低保,小孩读书也领取了教育补助……  

林水发觉得自己“有人管”了,生活有了盼头,下定决心与过去贫穷、懒惰、酗酒的自己决裂。通过这几年帮扶,林水发家早早实现了脱贫目标,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吴细宝: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在我眼中,吴细宝家的脱贫故事十分励志。

那年,吴细宝的儿子吴小健遭受雷击去世,儿媳改嫁,留下只有6岁的孙子吴智海。而吴细宝的妻子又在这时因经不住生活打击,精神上出现问题,一遇到陌生人就会谩骂驱赶,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

当时吴细宝已年近花甲,家中有生病的妻子要照顾,有年幼的孙子要抚养,还要考虑将来孙子上学的问题……正当吴细宝感到十分无助时,党和政府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任乡党委书记刘后秀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与其结对帮扶。慢慢地,吴细宝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虽然享受了各项帮扶政策,可吴细宝却时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现状。他将孙子和老伴托付给妹妹代为照看,自己到海南务工增加收入。凭着精湛的木匠手艺,他的务工收入越来越多。他不怕苦也不怕累,一来是想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二来也想多攒些钱,将来给孙子建个新房。

我十分心疼吴细宝老人的不容易,本应在家颐养天年,却要奔波操劳。我为他争取了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减轻了他的务工成本。不仅如此,为了能让他在外安心,我积极协调,为他妻子和孙子办理了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与此同时,村里还将他家的责任田代为耕种。没了后顾之忧的吴细宝干活更有动力了,他很少回家,一是为了节省开支,二是期望多攒点钱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吴细宝虽然在外务工,但也不忘经常打电话关心孙子吴智海的学习情况。吴智海十分懂事,从小学习就认真刻苦,他把对爷爷的感激和对乡邻的感恩、把生活所带来的困难都转化成学习动力,2017年考上了清华大学。

“我曾经也是贫困户,遇到有困难的人就应该帮上一把。现在我家的条件好了,我也想帮帮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吴细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记得2018年5月的一天,吴细宝到村委会咨询事情,听说村里新建好的爱心公寓装锁请工人要花钱,他非要让村里辞掉请来的安装工人,自己去免费安装。他说,省下来的那些钱,村里就可以用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听到他的话,我十分感动。

安装门锁,吴细宝整整忙活了一天,连水都没喝一口,就收拾好工具回家了。此后,村里如有需要帮忙的事,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力去做。

回访吴细宝家时,孙子吴智海刚走亲戚回来。谈及爷爷这些年的辛苦养育,吴智海眼中泛着泪花,抱了抱爷爷,长时间没有言语。吴细宝感觉有些别扭,笨拙地推开了孙子,对着我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还有这么多干部对我家的帮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吴龙才:脱贫是一场不能输的赛跑

脱贫户吴龙才是一名老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谈起脱贫经历,吴龙才有些不好意思。早些年他的腿被一辆装稻谷的农用车撞伤,治疗花了10多万元,还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妻子患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

起初,村干部了解到吴龙才家的情况后,让他写贫困户申请书,但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他觉得自己虽然生活困难,但还有比他家生活更困难的群众。

村党支部书记吴家海到吴龙才家耐心地为他讲解各项帮扶政策,说贫困户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家里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都可以申请。几经劝说,他才写了申请书递交上来。

我和村干部根据他家的情况,逐步为其落实了产业、医疗、家庭困难救助等各项帮扶措施。他自己还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在附近打些零工增加收入,还让儿子到上海打工。

吴龙才常说:“脱贫是一场不能输的赛跑,我不能安于现状。我是一名老党员,要起带头作用,给大家做个榜样。”

吴龙才把申请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交给我时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清早,吴龙才早早在村部门口坐着等我。他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黄的旧军装,左胸口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党员徽章。见我来了,吴龙才艰难地起身,踉跄了几步说:“贺书记,这是我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请你收下,也请政府尽快组织人员来评估。”站稳后,他把申请书交到了我手上,并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着眼前这位老党员、老军人,我的眼眶突然间潮湿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们组织人员对吴龙才家进行退出贫困户的评估时,他把用小学数学作业本做的记账本和几个存折整齐地摆放在餐桌上,给我们细细地讲家中的每一笔收入:这一笔是卖谷子的收入,那一项是做小工的结款,另外还有在村里做保洁员的工资……一笔笔收入都记得十分清楚。

通过评估核算,吴龙才家那年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4360元,远远超过了当年3146元的脱贫指标。

当我把《贫困户脱贫知情确认书》送到他家时,吴龙才又到村里一户人家那里做小工去了,只有妻子刘菊英在家。见是通知她家退出贫困户,刘菊英站在门口朝着吴龙才务工的地方喊了几声。大约十分钟后,吴龙才跛着脚赶回了家。接过确认书,他高兴得热泪盈眶:“我家终于脱贫了!谢谢你们这么多年的帮扶!”

陈石和:幸福路上常念党恩

从前,尽早脱贫一直是陈石和老人的目标。

陈石和的儿子在搭乘别人的摩托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去世,因没有购买人身意外险,抢救费用花了几万元,儿媳也在不久后改嫁,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孙女交由陈石和抚养。

2014年,陈石和通过电视了解到国家正在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向村委会反映了家庭的实际困难。村里经走访调查后,他家按程序被识别为贫困户。

驻村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陈石和家走访。见到我,他总是很热情地拿出自家种的瓜果让我尝尝鲜。我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一项项帮扶措施,了解他所需所求,鼓励他走出悲痛、走出困境。

渐渐地,陈石和从老年丧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在我和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他自己也积极地带领家人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增收。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又在政府的资助下建起了三层楼房,过上了幸福生活。回忆起当初被识别为贫困户,陈石和说:“我赶上了好时候,遇上了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现在我脱贫了,也想为村里做些实事。”

每年春节,陈石和都会买来红纸,自己拟好许多感恩党中央、讴歌新时代主题的春联,请人写好后免费送给村民。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洲湖村“乡村振兴宣讲团”,义务宣讲乡村振兴政策,用自己的脱贫经历鼓励困难群众走出困境。

2021年8月,驻村届满,我离开了洲湖村。组织对我的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驻村工作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回首过去,有笑语、有不舍、有感动,53户脱贫户给了我很多美好记忆。这些记忆犹诗,满怀赞美的情愫,时常让我感动那些淌流的汗水和跋涉的脚印。这些记忆如歌,引吭倾诉的音符,令我一直庆幸拥有一段驻村帮扶的珍贵岁月,欣慰那些跋涉的脚印通向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作者系江西吉安市文联四级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