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沿河:白茶香,日子红

时间:2022-06-07 19:49:3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作者:本刊记者 王首航

白茶香,日子红,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多个乡村的真实写照。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 360 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户”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

1.jpg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的农村妇女通过在茶山务工,实现就近就业。

“白叶一号”的到来激活了沿河县茶叶产业的“一池春水”。项目落地后,沿河县精心建设、管护茶园,探索“返租倒包”经营模式,优化“四型分类”利益联结机制,用实际行动回馈党和捐赠方的恩情,演奏着一首兴业、富民、强村的白茶致富协奏曲。2022 年,1200 亩“白叶一号”茶园共采摘茶青 8300 余斤,制作干茶 1900 余斤,采茶劳务工资约 26 万元,实现产值近 200 万元。

定好“兴业调”

如今,中寨镇的“白叶一号”茶苗长势正盛。俯瞰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基地,茶苗葱翠欲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片茶园也是我们村的‘幸福茶’‘致富茶’。” 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每一株茶苗的良好生长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心血”。

为推动“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发展,沿河县的县、镇两级分别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白叶一号”茶叶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沿河县组建“白叶一号”茶叶工作专班,明确专人专抓“白叶一号”项目建设。中寨镇采取“党组织 + 合作社+ 农户 + 信用社 + 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组建合作社,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带头入股 ;鼓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承包茶园 ;联系信用社予以金融支持 ;引进企业发展“白叶一号”深加工。

为保障茶叶产量、质量,沿河县积极对接省内外技术团队,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技术专家团队和贵州省内专家、业务部门技术骨干到中寨镇实地调研、指导。同时,沿河县委托具有管护经验的企业代管茶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进而提升“白叶一号”茶园的管护水平。截至目前,专家团队、企业已帮助中寨镇培育熟悉茶园基础管护及采茶的农民1300 多人,6 名村干部掌握了茶叶加工基本技术。

为壮大茶叶产业,沿河县以受捐的 1200 亩 “白叶一号”茶园为示范引领,迅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扩建 9600 多亩茶园。目前,该县的“白叶一号”茶园总面积已达 10800 亩,惠及 11 个村。近年来,沿河县不断完善“白叶一号”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建成 1200m3 灌溉水池 12 口,完成简易抗旱设备安装 810 个,铺设园区用水管网 28300 米 ;实施“白叶一号”主通道改扩建及园区机耕道建设,完成茶区硬化路、油路建设共 52 公里,完成集镇至茶区主通道油路 9 公里 ;新建茶叶加工厂 3 个。

2.jpg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茶山绿意盎然、十分壮观。这里的每一株茶苗都孕育着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奏响“惠民曲”

三会溪村的茶园里,采摘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他们的“茶老板”——三会溪村“白叶一号” 承包大户杨胜强穿梭于茶垄间,忙着指导采摘、检查茶青质量。

杨胜强是土生土长的三会溪村人,10 岁时因意外左臂截肢。但他身残志坚,在生产生活中一直追求奋进。曾经,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成了“独臂羊倌”,靠着养羊产业脱了贫。现在,他又成了“白叶一号”茶园“返租倒包”的受益者。

为调动茶农参与茶园管护的积极性,让“白叶一号”项目更大程度惠及农户,沿河县积极探索 “返租倒包”的茶园管理模式,即农户先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合作社建设茶园 ;茶园建成后再以每年300 元 / 亩的承包费返租给农户 ;承包户负责茶园管护,并享受所承包茶园的收益权。

起初,村民对“返租倒包”有顾虑,没人敢承包。“总要有人先行。”杨胜强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2021 年,杨胜强率先承包 32 亩茶园,做起了“茶生意”。今年沿河“白叶一号”茶园开采以来,杨胜强承包的茶园已吸收务工 350 人次,每人每天务工收入 120 元左右。

“赶上了‘返租倒包’这个好政策,我承包的茶园采摘茶青 1314 斤,卖了十万多元,除去劳务支出,还剩下五万两千元。”杨胜强说,在中寨镇,像杨胜强一样受益的“茶老板”还有很多。

“‘返租倒包’一方面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和效益,促进茶农持续增收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提升村级组织和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全镇生态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寨镇党委书记刘毅说,现在村民承包茶园的积极性很高,已有166 户茶农成为“茶老板”(其中脱贫户 91 户),承包面积共 4200 多亩。

2018 年以来,沿河“白叶一号”茶园累计带动1300 多人在不耽误自家农活的前提下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 1.5 万元。

谱写“强村篇”

2021年4月22日,中寨镇志强村热闹非凡。当天,中寨镇首届乡村茶叶节在此举行,沿河县各级相关干部、十里八村的群众来到村里观摩、学习。志强村俨然成了一个“明星村”。而谁又能想象到,志强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4 年贫困发生率为 41.35%。

2018 年 10 月,黄杜村帮助沿河县建设“白叶一号”茶园时,在志强村实施项目 500 亩。现在,该项目帮助志强村村集体经济年增加 13.3 万元。同时,“白叶一号”茶园还为另外 10 多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设茶园的前几年主要是投入,这些投入未来将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刘毅介绍,为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寨镇按照“政府监督、村级主导、自主经营、优化资源、股份合作”的方式,组织 15 个村(社区)共同入股,充分吸收社会民间优质资本,成立了村级公司,注册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圆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该公司组织实体化运营,盘活 15 个村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助推全镇茶产业稳步发展。今年初步运营后,该公司目前的净利润已达 15 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如何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当地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做好这个课题,沿河县指导相关乡镇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差异型、激励型、关心型、贡献型”4 种利益联结模式。差异型即将发展茶叶产业新增集体经济的一部分首先用来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户进行差异化分配,确保困难群众基本收入有保障 ;激励型即将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用于返补给参与“返租倒包”茶园的“茶老板”,以激发他们参与茶园经营的积极性 ;关心型即将一部分集体经济用于关心老年群体、升学学生及临时性困难群众 ;贡献型即将一部分集体经济用来给参与茶叶产业管护的村干部(合作社人员)发放贡献补助。

“优化利益联结模式能够最大合理化增加和提升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户利益,实现增值分配、共享发展成果。”刘毅说。

如今,一株株“白叶一号”茶苗已在沿河生根,同时生根发芽的还有当地群众对党的感恩、对捐助地的谢忱,以及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贵州沿河:白茶香,日子红

时间:2022-06-07 19:49:3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

作者:本刊记者 王首航

白茶香,日子红,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多个乡村的真实写照。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 360 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户”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

1.jpg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的农村妇女通过在茶山务工,实现就近就业。

“白叶一号”的到来激活了沿河县茶叶产业的“一池春水”。项目落地后,沿河县精心建设、管护茶园,探索“返租倒包”经营模式,优化“四型分类”利益联结机制,用实际行动回馈党和捐赠方的恩情,演奏着一首兴业、富民、强村的白茶致富协奏曲。2022 年,1200 亩“白叶一号”茶园共采摘茶青 8300 余斤,制作干茶 1900 余斤,采茶劳务工资约 26 万元,实现产值近 200 万元。

定好“兴业调”

如今,中寨镇的“白叶一号”茶苗长势正盛。俯瞰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基地,茶苗葱翠欲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片茶园也是我们村的‘幸福茶’‘致富茶’。” 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每一株茶苗的良好生长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心血”。

为推动“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发展,沿河县的县、镇两级分别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白叶一号”茶叶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沿河县组建“白叶一号”茶叶工作专班,明确专人专抓“白叶一号”项目建设。中寨镇采取“党组织 + 合作社+ 农户 + 信用社 + 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组建合作社,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带头入股 ;鼓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承包茶园 ;联系信用社予以金融支持 ;引进企业发展“白叶一号”深加工。

为保障茶叶产量、质量,沿河县积极对接省内外技术团队,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技术专家团队和贵州省内专家、业务部门技术骨干到中寨镇实地调研、指导。同时,沿河县委托具有管护经验的企业代管茶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进而提升“白叶一号”茶园的管护水平。截至目前,专家团队、企业已帮助中寨镇培育熟悉茶园基础管护及采茶的农民1300 多人,6 名村干部掌握了茶叶加工基本技术。

为壮大茶叶产业,沿河县以受捐的 1200 亩 “白叶一号”茶园为示范引领,迅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扩建 9600 多亩茶园。目前,该县的“白叶一号”茶园总面积已达 10800 亩,惠及 11 个村。近年来,沿河县不断完善“白叶一号”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建成 1200m3 灌溉水池 12 口,完成简易抗旱设备安装 810 个,铺设园区用水管网 28300 米 ;实施“白叶一号”主通道改扩建及园区机耕道建设,完成茶区硬化路、油路建设共 52 公里,完成集镇至茶区主通道油路 9 公里 ;新建茶叶加工厂 3 个。

2.jpg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茶山绿意盎然、十分壮观。这里的每一株茶苗都孕育着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奏响“惠民曲”

三会溪村的茶园里,采摘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他们的“茶老板”——三会溪村“白叶一号” 承包大户杨胜强穿梭于茶垄间,忙着指导采摘、检查茶青质量。

杨胜强是土生土长的三会溪村人,10 岁时因意外左臂截肢。但他身残志坚,在生产生活中一直追求奋进。曾经,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成了“独臂羊倌”,靠着养羊产业脱了贫。现在,他又成了“白叶一号”茶园“返租倒包”的受益者。

为调动茶农参与茶园管护的积极性,让“白叶一号”项目更大程度惠及农户,沿河县积极探索 “返租倒包”的茶园管理模式,即农户先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合作社建设茶园 ;茶园建成后再以每年300 元 / 亩的承包费返租给农户 ;承包户负责茶园管护,并享受所承包茶园的收益权。

起初,村民对“返租倒包”有顾虑,没人敢承包。“总要有人先行。”杨胜强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2021 年,杨胜强率先承包 32 亩茶园,做起了“茶生意”。今年沿河“白叶一号”茶园开采以来,杨胜强承包的茶园已吸收务工 350 人次,每人每天务工收入 120 元左右。

“赶上了‘返租倒包’这个好政策,我承包的茶园采摘茶青 1314 斤,卖了十万多元,除去劳务支出,还剩下五万两千元。”杨胜强说,在中寨镇,像杨胜强一样受益的“茶老板”还有很多。

“‘返租倒包’一方面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和效益,促进茶农持续增收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提升村级组织和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全镇生态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寨镇党委书记刘毅说,现在村民承包茶园的积极性很高,已有166 户茶农成为“茶老板”(其中脱贫户 91 户),承包面积共 4200 多亩。

2018 年以来,沿河“白叶一号”茶园累计带动1300 多人在不耽误自家农活的前提下实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 1.5 万元。

谱写“强村篇”

2021年4月22日,中寨镇志强村热闹非凡。当天,中寨镇首届乡村茶叶节在此举行,沿河县各级相关干部、十里八村的群众来到村里观摩、学习。志强村俨然成了一个“明星村”。而谁又能想象到,志强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4 年贫困发生率为 41.35%。

2018 年 10 月,黄杜村帮助沿河县建设“白叶一号”茶园时,在志强村实施项目 500 亩。现在,该项目帮助志强村村集体经济年增加 13.3 万元。同时,“白叶一号”茶园还为另外 10 多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设茶园的前几年主要是投入,这些投入未来将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刘毅介绍,为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寨镇按照“政府监督、村级主导、自主经营、优化资源、股份合作”的方式,组织 15 个村(社区)共同入股,充分吸收社会民间优质资本,成立了村级公司,注册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圆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该公司组织实体化运营,盘活 15 个村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助推全镇茶产业稳步发展。今年初步运营后,该公司目前的净利润已达 15 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如何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当地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做好这个课题,沿河县指导相关乡镇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差异型、激励型、关心型、贡献型”4 种利益联结模式。差异型即将发展茶叶产业新增集体经济的一部分首先用来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户进行差异化分配,确保困难群众基本收入有保障 ;激励型即将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用于返补给参与“返租倒包”茶园的“茶老板”,以激发他们参与茶园经营的积极性 ;关心型即将一部分集体经济用于关心老年群体、升学学生及临时性困难群众 ;贡献型即将一部分集体经济用来给参与茶叶产业管护的村干部(合作社人员)发放贡献补助。

“优化利益联结模式能够最大合理化增加和提升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户利益,实现增值分配、共享发展成果。”刘毅说。

如今,一株株“白叶一号”茶苗已在沿河生根,同时生根发芽的还有当地群众对党的感恩、对捐助地的谢忱,以及对乡村振兴的信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