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青川:一片青叶寄深情

时间:2022-06-07 19:56:3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4月初,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收到一批特殊的礼物——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寄来的新茶。每一份茶叶的包装上都写着“一片叶子感党恩,青川白茶敬亲人”的寄语。以茶寄情,这是青川县受捐农户感激安吉捐赠茶苗之情的朴素表达。

1.jpg

水汽氤氲中,青川茶山分外美丽。茶苗葱翠欲滴,静静地接受着大自然的滋养,成为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见证者。

2018—2019年,黄杜村累计向青川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帮助青川县建成1517亩受捐茶苗基地。2022年3月下旬,青川“白叶一号”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受捐茶农将首批采摘的白茶赠送给“浙江亲人”品尝。近4年来,捐受双方的浓浓深情已融入青川县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的每一个环节。

“一号工程”映丹心

“党建引领,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是青川县广大干群在实施“白叶一号”项目实践中的真切体会。

2018年秋,青川县决定在沙州镇青坪村种植首批受捐的“白叶一号”茶苗。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青坪村村民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明显提升,但是没有种过白茶苗的村民在最初一直是持观望态度的。对他们来说,传统种植收入虽少,但心里有底;种茶苗,将来收入几何完全是个未知数。为打破僵局,在大力宣传动员下,沙州镇青坪村原党支部书记焦元恩率先把自家的10余亩土地流转出来种白茶;紧接着其他党员也纷纷带头示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他们的带动下,沙州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打消疑虑,坚定种茶决心。

“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从调研选址、宣传发动,到完善机制、整合资金,青川县“白叶一号”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2018年10月以来,青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一号工程”不动摇,自觉把“白叶一号”茶苗种活、种好、种出效益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截至目前,青川县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300万元,支持“白叶一号”项目建设、茶园管护、链条延伸。

3月24日,以“携手携茶·共享共富”为主题的青川“白叶一号”开采启动仪式在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叶一号”种植基地举行。活动现场,广元市政协副主席、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表示,“白叶一号”承载着党的恩情,青川一直秉承感恩之心,将“感恩茶”种成“致富茶”。

3.jpg

图为青川“白叶一号”茶园的忙碌场景。这里的茶苗承载着党的恩情,凝结着捐受双方的 “心血”,为青川书写好“一片叶子富一方”的故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苗一叶蕴深情

“盛书记,生物肥料收到,今天就试着用下。”接到技术人员电话后,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马上致电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感谢他帮助协调生物肥料。生物肥料能够改善青坪村“白叶一号”基地的土壤。多年来,浙川两地的深厚情谊已经融入青川“白叶一号”的一苗一叶之中。

 这份深情,凝结在茶园、车间的汗珠里。

 “安吉来的老师是真用心。”青川县青坪村茶农强锡香说,白茶苗种下之后曾一度生长缓慢。得知这一情况后,黄杜村旭飞茶场负责人杨学其及时赶来指导,和山上的农户同吃同住半个月。  

这并非个例。“白叶一号”落地青川以来,浙江省每年都会安排专家定期赶赴青川进基地、访车间,开展技术指导,其中白堃元、钱义荣、杨学其等技术专家为青川培训乡镇、村管理人员和技术“明白人”等200余人次。此外,安吉县还经常邀请青川干部、专技人员、茶农到安吉考察、学习。依托县内外的专家组建了技术团队,青川县建立技术会商机制,开展技术培训,探索运用“安吉经验与青川实际相结合”的茶园精细化管护技术。青川县每年总结以前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年茶苗生长发育趋势,结合气象预测预报,精准制定管护技术方案,作为新一年茶园精细化管护的“施工图”。

这份深情,积淀在数字赋能的发展理念里。

青坪村村委会院内,有一个很特别的物体——“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驾驶舱连接了基地22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清晰看到每个地块的茶苗。

“难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帮助基地看园防盗的吗?”笔者的想法显然是太外行了。事实上,这是青川县数字化茶园试点的标配。与之配套的还有“白叶一号”地块中安装的土壤温湿度、氮磷钾含量等传感设备。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支撑,这套设备可将白茶生长的土壤水分、氮磷钾含量、天气预报等关键技术参数植入人工智能平台,帮助科学分析墒情、雨情、灾情,当实际参数低于或高于技术参数,并以短信形式将预警信息推送给技术员、网格管理员后,县、乡两级技术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准确看到茶苗长势、基地管护效果,通过平台向基地网格管理员下达管护提升指令,监督整改提升效果,真正实现管护精准化;浙江专家也可远程实时查看青川白茶生长状况,以便更好地在线指导青川茶农。

“数字管护帮我们解决了专家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的难题。”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杭州援川干部何立剑介绍,2021年青川县借鉴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杭州数字化管理技术,运用于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后成效明显。

这份深情,孕育出了更大程度惠及茶农的联农带农机制。

“‘白叶一号’能否种好、管好,能否真正带农增收致富,不只是青川自己的事,也事关‘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多年来,就如何优化“白叶一号”项目的利益联结机制,青川县始终在不断探索、不断优化。

在此基础上,青川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合作社主体、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茶苗作价得股金、承包管护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的“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建立受捐茶苗基地收益分配机制,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基地,盛产期的前3年(2024—2026年),每年鲜叶净收益按照“5:3:2”的比例分红(50%分配给享受捐赠茶苗的脱贫户,30%分配给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20%分配给承包茶园管护的农户)。另外,企业(广茶集团)投入管护资金建设的基地,每年鲜叶净收益按照“5.1:4.9”和“5:5”的比例分红:企业分配51%,受捐基地村分配49%(其中50%分配给享受捐赠茶苗的脱贫户、50%分配给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2026年以后,原则上继续执行该受捐茶苗基地收益分配机制。此外,青川县建立积分管理机制,实行“股份+道德积分”进行红利分配。

“现在,青川正在探索‘返租倒包’模式。”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返租倒包”模式就是将茶园分包到户,让群众参与到白茶的管护、采摘、加工、销售中,实现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更大化。

2021年,杭州市定向捐赠1000万元,实施杭州广元茶叶综合示范项目,将建成标准化的白茶生产线,同时融入白茶展示、体验、销售等功能,解决“白叶一号”加工、销售问题,该项目预计2022年7月完工,届时“白叶一号”整个产业链将在青川全面形成。

翻看实施“白叶一号”项目的青川答卷,茶山、车间,培训教室内、会议桌子前,纸质文件与微信聊天框的字里行间,处处浸润着浙川两地的情谊。      

4.jpg

今年,黄杜村捐助的青川“白叶一号” 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已采鲜叶7000余斤,产值200余万元。图为青川县今年新加工的“白叶一号”茶叶。

“一业三带”促振兴

今年,黄杜村捐助的青川“白叶一号”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已采鲜叶7000余斤,产值200余万元。

然而,“白叶一号”项目对青川县农村发展的带动意义远不止此。近年来,青川县有序扩种白茶,壮大茶产业,力促“白叶一号”项目带动了全县三个方面的发展,即实现“一业三带”。

第一是实现了带动“白叶一号”扩面种植。青川县依托1517亩捐赠茶苗基地,2019年以来新建自采茶苗基地3801亩,使全县“白叶一号”基地已累计达到5318亩。“白叶一号”茶苗落地以来,青川县共流转撂荒、低效土地4000余亩,产生流转租金400余万元;为青川县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务工6万余人次,让无法外出务工及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种茶好,薪金、股金之类的,一年下来能有五六万。”青坪村村民强锡香说,种白茶的收益比以前种玉米、土豆强太多。像强锡香一样,现在青川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已尝到了种“白叶一号”的甜头。2022年,青川计划新栽植“白叶一号”1700亩,总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进入盛产期后将年产干茶17.5万斤,年产值可达1.4亿元。

第二是带动了传统茶产业发展。借助“白叶一号”引领作用,青川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动全产业提质延链增效。截至2021年底,全县茶园面积27.4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8万亩,全县干茶产量8600吨,带动全县茶农人均增收3300元以上。目前,全县茶叶经营主体16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天府龙芽”授权使用企业1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

2021年4月,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川县“七佛贡茶”的品牌价值为14.26亿元,在四川众多参评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位居第6位。这与“白叶一号”项目的带动效应密不可分。

第三是带动脱贫奔康振兴发展。“白叶一号”捐赠项目,既是富民项目,也是感恩项目、励志项目。“白叶一号”落地青川以来,当地深入开展感恩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群众的感恩意识和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这让受捐农户从“无事可做”实现了“按时上班”,使得平日里扎堆闲聊的人少了、邻里纠纷少了,让“牌友”“酒友”变成了“工友”,有效地消除了脱贫人口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此外,“白叶一号”茶产业还成为村集体资产壮大的催化剂,通过茶苗折资及村集体资产盘活,乔庄、沙州、关庄等产业基地已形成固定资产1.5亿元。

青川五月,微风习习、茶苗摇曳。现在,青川县的新一批“白叶一号”茶苗已在红旗社区西湖—青川“白叶一号”基地里扎根,与它们一同扎根于此的还有一粒粒感恩、奋进的种子。

(本文图片由四川省青川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四川青川:一片青叶寄深情

时间:2022-06-07 19:56:3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

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4月初,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收到一批特殊的礼物——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寄来的新茶。每一份茶叶的包装上都写着“一片叶子感党恩,青川白茶敬亲人”的寄语。以茶寄情,这是青川县受捐农户感激安吉捐赠茶苗之情的朴素表达。

1.jpg

水汽氤氲中,青川茶山分外美丽。茶苗葱翠欲滴,静静地接受着大自然的滋养,成为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见证者。

2018—2019年,黄杜村累计向青川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540万株,帮助青川县建成1517亩受捐茶苗基地。2022年3月下旬,青川“白叶一号”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受捐茶农将首批采摘的白茶赠送给“浙江亲人”品尝。近4年来,捐受双方的浓浓深情已融入青川县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的每一个环节。

“一号工程”映丹心

“党建引领,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是青川县广大干群在实施“白叶一号”项目实践中的真切体会。

2018年秋,青川县决定在沙州镇青坪村种植首批受捐的“白叶一号”茶苗。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青坪村村民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明显提升,但是没有种过白茶苗的村民在最初一直是持观望态度的。对他们来说,传统种植收入虽少,但心里有底;种茶苗,将来收入几何完全是个未知数。为打破僵局,在大力宣传动员下,沙州镇青坪村原党支部书记焦元恩率先把自家的10余亩土地流转出来种白茶;紧接着其他党员也纷纷带头示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他们的带动下,沙州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打消疑虑,坚定种茶决心。

“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从调研选址、宣传发动,到完善机制、整合资金,青川县“白叶一号”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2018年10月以来,青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一号工程”不动摇,自觉把“白叶一号”茶苗种活、种好、种出效益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截至目前,青川县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300万元,支持“白叶一号”项目建设、茶园管护、链条延伸。

3月24日,以“携手携茶·共享共富”为主题的青川“白叶一号”开采启动仪式在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白叶一号”种植基地举行。活动现场,广元市政协副主席、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表示,“白叶一号”承载着党的恩情,青川一直秉承感恩之心,将“感恩茶”种成“致富茶”。

3.jpg

图为青川“白叶一号”茶园的忙碌场景。这里的茶苗承载着党的恩情,凝结着捐受双方的 “心血”,为青川书写好“一片叶子富一方”的故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苗一叶蕴深情

“盛书记,生物肥料收到,今天就试着用下。”接到技术人员电话后,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马上致电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感谢他帮助协调生物肥料。生物肥料能够改善青坪村“白叶一号”基地的土壤。多年来,浙川两地的深厚情谊已经融入青川“白叶一号”的一苗一叶之中。

 这份深情,凝结在茶园、车间的汗珠里。

 “安吉来的老师是真用心。”青川县青坪村茶农强锡香说,白茶苗种下之后曾一度生长缓慢。得知这一情况后,黄杜村旭飞茶场负责人杨学其及时赶来指导,和山上的农户同吃同住半个月。  

这并非个例。“白叶一号”落地青川以来,浙江省每年都会安排专家定期赶赴青川进基地、访车间,开展技术指导,其中白堃元、钱义荣、杨学其等技术专家为青川培训乡镇、村管理人员和技术“明白人”等200余人次。此外,安吉县还经常邀请青川干部、专技人员、茶农到安吉考察、学习。依托县内外的专家组建了技术团队,青川县建立技术会商机制,开展技术培训,探索运用“安吉经验与青川实际相结合”的茶园精细化管护技术。青川县每年总结以前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年茶苗生长发育趋势,结合气象预测预报,精准制定管护技术方案,作为新一年茶园精细化管护的“施工图”。

这份深情,积淀在数字赋能的发展理念里。

青坪村村委会院内,有一个很特别的物体——“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驾驶舱连接了基地22个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清晰看到每个地块的茶苗。

“难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帮助基地看园防盗的吗?”笔者的想法显然是太外行了。事实上,这是青川县数字化茶园试点的标配。与之配套的还有“白叶一号”地块中安装的土壤温湿度、氮磷钾含量等传感设备。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支撑,这套设备可将白茶生长的土壤水分、氮磷钾含量、天气预报等关键技术参数植入人工智能平台,帮助科学分析墒情、雨情、灾情,当实际参数低于或高于技术参数,并以短信形式将预警信息推送给技术员、网格管理员后,县、乡两级技术员可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准确看到茶苗长势、基地管护效果,通过平台向基地网格管理员下达管护提升指令,监督整改提升效果,真正实现管护精准化;浙江专家也可远程实时查看青川白茶生长状况,以便更好地在线指导青川茶农。

“数字管护帮我们解决了专家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的难题。”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杭州援川干部何立剑介绍,2021年青川县借鉴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杭州数字化管理技术,运用于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后成效明显。

这份深情,孕育出了更大程度惠及茶农的联农带农机制。

“‘白叶一号’能否种好、管好,能否真正带农增收致富,不只是青川自己的事,也事关‘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多年来,就如何优化“白叶一号”项目的利益联结机制,青川县始终在不断探索、不断优化。

在此基础上,青川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合作社主体、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茶苗作价得股金、承包管护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的“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建立受捐茶苗基地收益分配机制,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基地,盛产期的前3年(2024—2026年),每年鲜叶净收益按照“5:3:2”的比例分红(50%分配给享受捐赠茶苗的脱贫户,30%分配给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20%分配给承包茶园管护的农户)。另外,企业(广茶集团)投入管护资金建设的基地,每年鲜叶净收益按照“5.1:4.9”和“5:5”的比例分红:企业分配51%,受捐基地村分配49%(其中50%分配给享受捐赠茶苗的脱贫户、50%分配给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2026年以后,原则上继续执行该受捐茶苗基地收益分配机制。此外,青川县建立积分管理机制,实行“股份+道德积分”进行红利分配。

“现在,青川正在探索‘返租倒包’模式。”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介绍,“返租倒包”模式就是将茶园分包到户,让群众参与到白茶的管护、采摘、加工、销售中,实现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更大化。

2021年,杭州市定向捐赠1000万元,实施杭州广元茶叶综合示范项目,将建成标准化的白茶生产线,同时融入白茶展示、体验、销售等功能,解决“白叶一号”加工、销售问题,该项目预计2022年7月完工,届时“白叶一号”整个产业链将在青川全面形成。

翻看实施“白叶一号”项目的青川答卷,茶山、车间,培训教室内、会议桌子前,纸质文件与微信聊天框的字里行间,处处浸润着浙川两地的情谊。      

4.jpg

今年,黄杜村捐助的青川“白叶一号” 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已采鲜叶7000余斤,产值200余万元。图为青川县今年新加工的“白叶一号”茶叶。

“一业三带”促振兴

今年,黄杜村捐助的青川“白叶一号”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摘,已采鲜叶7000余斤,产值200余万元。

然而,“白叶一号”项目对青川县农村发展的带动意义远不止此。近年来,青川县有序扩种白茶,壮大茶产业,力促“白叶一号”项目带动了全县三个方面的发展,即实现“一业三带”。

第一是实现了带动“白叶一号”扩面种植。青川县依托1517亩捐赠茶苗基地,2019年以来新建自采茶苗基地3801亩,使全县“白叶一号”基地已累计达到5318亩。“白叶一号”茶苗落地以来,青川县共流转撂荒、低效土地4000余亩,产生流转租金400余万元;为青川县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务工6万余人次,让无法外出务工及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种茶好,薪金、股金之类的,一年下来能有五六万。”青坪村村民强锡香说,种白茶的收益比以前种玉米、土豆强太多。像强锡香一样,现在青川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已尝到了种“白叶一号”的甜头。2022年,青川计划新栽植“白叶一号”1700亩,总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进入盛产期后将年产干茶17.5万斤,年产值可达1.4亿元。

第二是带动了传统茶产业发展。借助“白叶一号”引领作用,青川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推动全产业提质延链增效。截至2021年底,全县茶园面积27.4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8万亩,全县干茶产量8600吨,带动全县茶农人均增收3300元以上。目前,全县茶叶经营主体16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天府龙芽”授权使用企业1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

2021年4月,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川县“七佛贡茶”的品牌价值为14.26亿元,在四川众多参评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位居第6位。这与“白叶一号”项目的带动效应密不可分。

第三是带动脱贫奔康振兴发展。“白叶一号”捐赠项目,既是富民项目,也是感恩项目、励志项目。“白叶一号”落地青川以来,当地深入开展感恩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群众的感恩意识和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这让受捐农户从“无事可做”实现了“按时上班”,使得平日里扎堆闲聊的人少了、邻里纠纷少了,让“牌友”“酒友”变成了“工友”,有效地消除了脱贫人口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此外,“白叶一号”茶产业还成为村集体资产壮大的催化剂,通过茶苗折资及村集体资产盘活,乔庄、沙州、关庄等产业基地已形成固定资产1.5亿元。

青川五月,微风习习、茶苗摇曳。现在,青川县的新一批“白叶一号”茶苗已在红旗社区西湖—青川“白叶一号”基地里扎根,与它们一同扎根于此的还有一粒粒感恩、奋进的种子。

(本文图片由四川省青川县乡村振兴局提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