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金平:“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2-06-16 15:14:5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付庭赏

QQ截图20220616151202.jpg

青山如黛,靛青红瓦,碧水蓝天.......走进红河州金平县老集寨乡石灰窑村,一副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石灰窑村乘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圆了群众安居梦、摘掉贫困帽,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任务不断奋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富民生活美

2016年前,石灰窑村地处老林深处,山高坡陡,产业发展难度大,结构单一,一直以玉米、水稻等传统产业为主。2016年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1户瑶家人搬出了老林,住进了新房。

为确保“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老集寨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中草药发展之路,采取“农户自主发展,政府奖励扶持”的方式,大力发展适宜本村发展的高寒山区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野生三七、重楼、草果、油茶等特色中草药产业,补助农户种植生物药材42.06万元,做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全覆盖,同时,

为发展壮大石灰窑村野生黑三七产业,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村里年轻人到文山学习种植野生三七技术,加大技术扶持,带动村里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如今,石灰窑村60余户群众都有种植一亩以上的野生三七,野生三七已成为了全村增收的支柱产业,产业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瑶家人也通过中草药种植鼓了“钱袋子”,过上了美好富裕的生活。

邓永明轻轻抚过拙壮成长的野生三七介绍到:“市场价格好的时候,一颗三七的种子可以卖到7-10元,一朵至少是两三百块,以前我家卖野生三七就卖了好几万。”

生态宜居乡村美

石灰窑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均为瑶族。老集寨乡党委政府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将瑶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庄环境、基础设施、民居改造中,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巩固民族团结入手,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0年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石灰窑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投入资金98.89万元,建成污水处理池2座、垃圾桶13个、洗手台1个,栽种苹果树180棵,李子、桃子树120棵,墙面喷绘43.74平方米、墙面手绘28.98平方米,文明宣传标语30块、乡村振兴PVC板1块、村史墙1面......“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族特色村打造”同步进行。

美丽乡村建好,环境更要管好。为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石灰窑村全村按网格化管理,根据村干部和党员的情况分五个小组,分片负责公共区域卫生和花草树木管理,每户实行三包制度,落实卫生责任,每周日每户出1名劳动力进行村内环境卫生清理。同时,推行家禽圈养,引导村民规范养殖,从散养向圈养转型,将“里子”工程进行到底,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随着农村环境整治的推进,石灰窑村形成了环境治理常态化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今的石灰窑村,赫然有世外桃源之感。

党建引领民风淳

推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乡村治理有效,基层党组织是关键。近年来,石灰窑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党员示范”的治村方针,持续在文明乡风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党支部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其作为全村村民的文明守则。设有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积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人居环境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有效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村民从环境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监督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将孝道、礼仪、乡风文明等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中,在村内道路沿线、生态栏杆等醒目处,“文明乡风、和谐邻里、孝敬长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语随处可见,引导村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主题活动,举办“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等评选活动,着力规范民风民俗、纠正生活陋习、培育良好习惯。2020年被评为州级文明新风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村小组长邓永明2021年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QQ截图20220616151103.jpg

同时,变得不止是村容村貌,还有石灰窑村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过去,石灰窑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读书的极少,如今,石灰窑村告别贫困,村民收入稳定,村民的教育意识、文明新风也在生长,把教育当成了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辍学。2021年石灰窑村脱贫户邓方开家两个儿子分别以554分、523分的分数先后被红河州一中实验中学、开远一中录取。如今,村民大会上,不止是政策的宣传,还有对孩子们的教育宣传,以成绩好的孩子作为后届孩子努力的目标和榜样,一届传染着一届。

“我们村之前因为贫困,读书的人少,现在脱贫了,基础设施也建好了,重点任务就是小孩的教育,以邓进飞、邓分亮两兄弟为榜样带动村里的其他学生,把村里教育搞起来。”石灰窑村小组长邓永明说道。

如今的石灰窑,“内外兼修”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栋栋瑶族风格统一的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绘制着瑶族儿女生产生活场景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村内道路干净整洁,老人们闲暇时坐在广场休憩聊天,村民之间尽显文明和谐,美丽乡村的魅力正不断迸发...... 

(作者单位:云南省金平县老集寨乡)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云南金平:“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2-06-16 15:14:5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付庭赏

QQ截图20220616151202.jpg

青山如黛,靛青红瓦,碧水蓝天.......走进红河州金平县老集寨乡石灰窑村,一副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石灰窑村乘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圆了群众安居梦、摘掉贫困帽,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任务不断奋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富民生活美

2016年前,石灰窑村地处老林深处,山高坡陡,产业发展难度大,结构单一,一直以玉米、水稻等传统产业为主。2016年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1户瑶家人搬出了老林,住进了新房。

为确保“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老集寨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中草药发展之路,采取“农户自主发展,政府奖励扶持”的方式,大力发展适宜本村发展的高寒山区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野生三七、重楼、草果、油茶等特色中草药产业,补助农户种植生物药材42.06万元,做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全覆盖,同时,

为发展壮大石灰窑村野生黑三七产业,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村里年轻人到文山学习种植野生三七技术,加大技术扶持,带动村里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如今,石灰窑村60余户群众都有种植一亩以上的野生三七,野生三七已成为了全村增收的支柱产业,产业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瑶家人也通过中草药种植鼓了“钱袋子”,过上了美好富裕的生活。

邓永明轻轻抚过拙壮成长的野生三七介绍到:“市场价格好的时候,一颗三七的种子可以卖到7-10元,一朵至少是两三百块,以前我家卖野生三七就卖了好几万。”

生态宜居乡村美

石灰窑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均为瑶族。老集寨乡党委政府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将瑶族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庄环境、基础设施、民居改造中,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巩固民族团结入手,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0年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石灰窑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投入资金98.89万元,建成污水处理池2座、垃圾桶13个、洗手台1个,栽种苹果树180棵,李子、桃子树120棵,墙面喷绘43.74平方米、墙面手绘28.98平方米,文明宣传标语30块、乡村振兴PVC板1块、村史墙1面......“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族特色村打造”同步进行。

美丽乡村建好,环境更要管好。为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石灰窑村全村按网格化管理,根据村干部和党员的情况分五个小组,分片负责公共区域卫生和花草树木管理,每户实行三包制度,落实卫生责任,每周日每户出1名劳动力进行村内环境卫生清理。同时,推行家禽圈养,引导村民规范养殖,从散养向圈养转型,将“里子”工程进行到底,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随着农村环境整治的推进,石灰窑村形成了环境治理常态化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今的石灰窑村,赫然有世外桃源之感。

党建引领民风淳

推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乡村治理有效,基层党组织是关键。近年来,石灰窑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党员示范”的治村方针,持续在文明乡风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党支部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其作为全村村民的文明守则。设有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积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人居环境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有效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村民从环境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监督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建设,将孝道、礼仪、乡风文明等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中,在村内道路沿线、生态栏杆等醒目处,“文明乡风、和谐邻里、孝敬长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语随处可见,引导村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主题活动,举办“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等评选活动,着力规范民风民俗、纠正生活陋习、培育良好习惯。2020年被评为州级文明新风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村小组长邓永明2021年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QQ截图20220616151103.jpg

同时,变得不止是村容村貌,还有石灰窑村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过去,石灰窑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读书的极少,如今,石灰窑村告别贫困,村民收入稳定,村民的教育意识、文明新风也在生长,把教育当成了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辍学。2021年石灰窑村脱贫户邓方开家两个儿子分别以554分、523分的分数先后被红河州一中实验中学、开远一中录取。如今,村民大会上,不止是政策的宣传,还有对孩子们的教育宣传,以成绩好的孩子作为后届孩子努力的目标和榜样,一届传染着一届。

“我们村之前因为贫困,读书的人少,现在脱贫了,基础设施也建好了,重点任务就是小孩的教育,以邓进飞、邓分亮两兄弟为榜样带动村里的其他学生,把村里教育搞起来。”石灰窑村小组长邓永明说道。

如今的石灰窑,“内外兼修”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栋栋瑶族风格统一的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绘制着瑶族儿女生产生活场景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村内道路干净整洁,老人们闲暇时坐在广场休憩聊天,村民之间尽显文明和谐,美丽乡村的魅力正不断迸发...... 

(作者单位:云南省金平县老集寨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