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县城城镇化载体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2-06-16 20:25:2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12期作者:朱道才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县城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一些乡村产业存在“矮化”和“空心化”现象,是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要表现。县城是我国“五级三类四体系”城镇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是城市与乡村产业要素融合的“咽喉要道”。相对于乡村而言,县城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健全,不少县城的产业平台功能比较强,能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中劳动力和土地红利优势。加强县城产业融合平台建设,重点要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本地产业集聚发展和外地产业承接转移。坚持县城产业特色化和错位型发展,持续推进县城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发展植根性、植入性强的“双植”型乡村产业,发挥本地优势特色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和增值链向下延伸,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县城文化传承纽带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县城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兼有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资源相对优势,是城市和乡村都不能独立拥有的,也是城乡文化交融并蓄和传承创新的纽带。

加强县城文化传承纽带建设,核心是发挥县城文化振兴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坚持县城乡村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大乡村文化资源有效供给,积极引导县城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推介“三农”好题材好作品,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和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让乡村留住“乡愁乡音乡情乡味”,更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三、加强县城绿色发展示范带动,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经过多年发展,县城市政设施基本完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县城绿色发展示范建设,需要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县城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家园生态样板。积极推进县城产业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引导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农业资源养护。

同时,加快推进县城生活方式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辐射带动乡村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四、加强县城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县城是县域人才、教育和文化资源的集聚地,可以利用自身地理区位和人力资本优势,通过外引内培并举促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提质增量。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职业学校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相协调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重视县城品质和营商环境锻造,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就业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要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五、加强县城引领乡村治理高地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组织力量是推动乡村发展强有力的保障。而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乡村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城镇功能和构建“三治融合”体系,建成乡村治理制度和实践高地,辐射带动乡村组织振兴。在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县城可以通过上挂、下派和借调多种方式,促进县直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交流,在乡村全面振兴伟业中锤炼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在优化城镇功能方面,坚持县城功能的专业化、特色化,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构建“三治融合”体系方面,县城具有空间融合和情感归属优势,能统领协调全县范围社会治理。所以,县域城镇化发展能为农村人口提供贯彻落实我国法治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发展乡村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加快落实、规范和完善“三治合一”。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研究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加强县城城镇化载体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2-06-16 20:25: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12期

作者:朱道才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县城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一些乡村产业存在“矮化”和“空心化”现象,是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要表现。县城是我国“五级三类四体系”城镇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是城市与乡村产业要素融合的“咽喉要道”。相对于乡村而言,县城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健全,不少县城的产业平台功能比较强,能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中劳动力和土地红利优势。加强县城产业融合平台建设,重点要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本地产业集聚发展和外地产业承接转移。坚持县城产业特色化和错位型发展,持续推进县城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发展植根性、植入性强的“双植”型乡村产业,发挥本地优势特色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和增值链向下延伸,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县城文化传承纽带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县城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兼有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资源相对优势,是城市和乡村都不能独立拥有的,也是城乡文化交融并蓄和传承创新的纽带。

加强县城文化传承纽带建设,核心是发挥县城文化振兴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坚持县城乡村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大乡村文化资源有效供给,积极引导县城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推介“三农”好题材好作品,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和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让乡村留住“乡愁乡音乡情乡味”,更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三、加强县城绿色发展示范带动,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经过多年发展,县城市政设施基本完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县城绿色发展示范建设,需要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县城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家园生态样板。积极推进县城产业绿色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引导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农业资源养护。

同时,加快推进县城生活方式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辐射带动乡村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四、加强县城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县城是县域人才、教育和文化资源的集聚地,可以利用自身地理区位和人力资本优势,通过外引内培并举促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提质增量。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职业学校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相协调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重视县城品质和营商环境锻造,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就业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要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五、加强县城引领乡村治理高地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组织力量是推动乡村发展强有力的保障。而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乡村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优化城镇功能和构建“三治融合”体系,建成乡村治理制度和实践高地,辐射带动乡村组织振兴。在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县城可以通过上挂、下派和借调多种方式,促进县直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交流,在乡村全面振兴伟业中锤炼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在优化城镇功能方面,坚持县城功能的专业化、特色化,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构建“三治融合”体系方面,县城具有空间融合和情感归属优势,能统领协调全县范围社会治理。所以,县域城镇化发展能为农村人口提供贯彻落实我国法治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发展乡村地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加快落实、规范和完善“三治合一”。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研究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