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百龙滩镇大龙村:“三抓三促”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时间:2022-06-22 09:25:47来源:大龙村驻村工作队 作者: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以来,百龙滩镇大龙村凝心聚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多措并举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抓“头雁领跑”

促人人参与

该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三清三拆”工作,积极践行“美丽大龙我来建,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承诺,在风貌提升宣教、房前屋后清理和公共区域垃圾清运等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去观摩、学习他村的“蝶变路径”。通过实地“充电蓄能”“取真经”,该村人居环境提升不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成了党群汇智聚力,共谋美丽家园的“合唱节目”。据悉,该村群众已自发筹资筹劳共计18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抓“机制驱动”

促时时见效

该村聚焦“软件”提升,建立“分片分组+片区互检”工作机制,由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统筹分包4大片区,25个村民小组组长包户,开展多次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确保责任压实“多层次、广覆盖”。构建“同步施工 现场督导 标准验收 提前规划”的全流程、闭环式驱动模式,联合风貌办开展不定期的片区互检,同步进行督导与验收,形成了“人人比争优、户户比争先、屯屯比创建”的喜人局面。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大排查,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着力解决进度缓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出成效。

抓“以屯带片”

促处处有景

针对人口居住面广点散现状,该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突出抓“以屯带片”模式,把有进士故居、文化楼,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板弄屯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样板点,增强群众心理认同感;通过“群众自筹+后盾支持”的形式,切实增强板弄屯辐射带动的效能。现在,该屯人居环境脱胎换骨,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有景”的景观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上级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共计52万元,有序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修建篮球场1个,打造“三微”58处,建立屯牌22块,文化上墙102处,移除破旧厕所26处,清除垃圾260余车。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广泛发动群众提升家乡“颜值”,奋力绘就一幅景美人和、宜居乐业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马山    
0
北部湾集团专题

百龙滩镇大龙村:“三抓三促”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时间:2022-06-22 09:25:47

来源:大龙村驻村工作队

作者: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以来,百龙滩镇大龙村凝心聚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多措并举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抓“头雁领跑”

促人人参与

该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三清三拆”工作,积极践行“美丽大龙我来建,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承诺,在风貌提升宣教、房前屋后清理和公共区域垃圾清运等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去观摩、学习他村的“蝶变路径”。通过实地“充电蓄能”“取真经”,该村人居环境提升不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成了党群汇智聚力,共谋美丽家园的“合唱节目”。据悉,该村群众已自发筹资筹劳共计18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抓“机制驱动”

促时时见效

该村聚焦“软件”提升,建立“分片分组+片区互检”工作机制,由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统筹分包4大片区,25个村民小组组长包户,开展多次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确保责任压实“多层次、广覆盖”。构建“同步施工 现场督导 标准验收 提前规划”的全流程、闭环式驱动模式,联合风貌办开展不定期的片区互检,同步进行督导与验收,形成了“人人比争优、户户比争先、屯屯比创建”的喜人局面。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大排查,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着力解决进度缓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出成效。

抓“以屯带片”

促处处有景

针对人口居住面广点散现状,该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突出抓“以屯带片”模式,把有进士故居、文化楼,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板弄屯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样板点,增强群众心理认同感;通过“群众自筹+后盾支持”的形式,切实增强板弄屯辐射带动的效能。现在,该屯人居环境脱胎换骨,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有景”的景观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上级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共计52万元,有序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修建篮球场1个,打造“三微”58处,建立屯牌22块,文化上墙102处,移除破旧厕所26处,清除垃圾260余车。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广泛发动群众提升家乡“颜值”,奋力绘就一幅景美人和、宜居乐业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 中国乡村振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