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央村:念好“茶”字经 敲开“致富门”
布央侗寨全貌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仙人山茶园,茶农在茶园中辛勤劳作,双手在茶枝间灵巧“舞动”,嫩绿的茶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竹篓。不远处游客穿梭其中,驻足拍照打卡。山脚下村庄干净整洁,一栋栋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侗琵琶清脆的声音和悦耳的歌声不时响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向我们讲述布央村如何从一个贫困村“蝶变”为致富村、旅游村的故事。
布央村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是布央村当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布央村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以茶带旅,以文兴旅,以旅促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推动茶农变股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布央可穷了,没什么产业,只有种点水稻,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县委、县政府在村里考察后打算发展茶叶,我跑遍了全村,号召大家一起种植茶叶,在当年种了200多亩茶叶。”布央村党员、老团支书陆小璋记忆忧新。
1988年,三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布央村被选为全县首个试点村,当地农民得知消息后种茶热情空前高涨。此后两年时间里,布央村每年组织100多名村民到桂林市茶科所参观学习,村民学习回来后陆续建起了茶园。1989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到2013年时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650余亩。
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了,也逐渐形成规模了,但如何让茶产业长久发展呢?布央村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2014年,村里经过讨论决定将仙人山千亩高山茶园创建成为“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按景区的标准进行管理,走出了单纯茶叶生产向“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同年3月,村里通过土地、茶园以及现金购股等入股方式,引进文化旅游公司合作投资,共同成立三江县布央古茶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村里的党员、骨干带头拿出现金入股、主动置换土地,充分调动起农户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入股,逐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截至目前,村民共入股27.7万股,价值2770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以前饭都吃不饱,有时候菜也没有,只能拿茶水送饭。现在我采茶叶每天收入200多元,到年底还有村集体分红,家里也盖起了民宿,生活越来越好了。”布央村村民谢坤言充满喜悦地说道。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推动茶园变景区
茶产业成规模了,茶叶品质也不错,村民们纷纷建茶叶加工厂,注册茶叶商标,布央村茶叶品牌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目前有“布央”“三省坡茗”和“多谐”等茶叶商标。农户对茶叶品质很有信心,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和茶业比赛活动,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中茶杯”金奖和特等奖、“觉农杯”金奖等20多个奖项,茶叶远销英国、美国等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央村也成了广西有名的“侗茶村”,先后荣获“广西侗茶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里的茶产业发展的挺好,但要想让大家钱袋子更鼓,光靠茶叶还不够,接下来要发展什么产业呢?村“两委”和群众经过商议,觉得村里生态环境那么好,茶园风光也很美,决定发展生态旅游。
2015年,村里按照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布央古茶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县文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投入1.2亿元打造集茶产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景点,在景点布局和打造上紧扣茶元素、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打造出四季红枫林、仙人山侗寨、茶马古道、红军路、仙人弈迹、仙人古茶园、茶浴露营区等特色景观,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2021年全年布央村接待各地游客5.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约1600万元。
“我在景区公司上班,每个月收入2500多元,有时接待一些游客,闲时还可以去采茶叶,收入也不错。”布央村脱贫户陆义全高兴地说。几年下来,陆义全家盖起了4层的新房,也装修好了,生活越来越滋润。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推动群众变“演员”
布央村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侗族风情浓郁,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鼓楼、风雨桥和众多传统木质吊脚楼,村内将侗族传统文化和茶叶的生产、采摘、加工结合起来,形成了“唱侗歌,泡着茶,围着火炉打油茶”的侗族特色茶文化。
“很多游客都喜欢来木房里坐坐,给他们泡一下布央茶,在火炉旁打油茶,喝完油茶大家一起唱侗歌,有几位北京游客来我这里三次了。”布央村村民谢顺锋笑着说道。
为促进茶旅产业提质增效,布央村讲好茶的故事,做好做足“一片叶子”文章,主动和县里沟通协调,每年定期在景区内举办“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开采仪式、三江县采茶比赛、仙人山茶文化节等活动。同时开设自助采茶加工体验、骑行露营、农家乐、百家宴、侗族文化表演晚会等项目。布央村慢慢地打出了旅游名气,打响了茶旅融合“金名片”,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景区内的茶农变“演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表演,举办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百家宴、侗族大歌、“多耶”等侗族民俗活动,丰富了茶叶和旅游内涵,让游客流连忘返,间接带动茶产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2021年,布央村人均纯收入达20070元。
“一旦到周末或者假期,我们就被邀请去唱拦路歌、侗族大歌,跳芦笙踩堂舞这些侗族传统文化活动,游客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在旅游旺季我光靠表演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有3000元。”布央村文艺队队长陆海先难掩欣喜。
延伸旅游发展链条 推动侗寨变民宿。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布央村和文旅公司共同推出仙人山千亩茶园观光游、云雾山上观日出、千人采茶廊等旅游活动。借助粤桂扶贫资金,还建起了布央新村、旅游扶贫购物长廊、茶叶加工展示体验中心,村里的旅游场地更多了。
为吸引游客留下来住进来,村民开始投资办起旅游相关产业,将闲置木房屋重新装修变成展现侗族文化特色的民宿,漂亮的吊脚楼民宅一幢接着一幢,更多村民实现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
“现在村里很多吊脚楼都变成了民宿,我也把老房子装修好开了特色民宿,生意还不错,一年收入少说也有2万元。”元朴居民宿老板吴小玉说道。
截至目前,布央村建起了一条民族特色小镇商品交易长廊,各种农家特色产品成了商品;村民开了10家农家乐饭店,办起了14家民宿型的旅馆,客房床位超过了400张;带动附近6个村集中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0万元,引进企业合作投资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星空木屋酒店,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
如今的布央村,茶香飘飘再也不怕山高路远,村民们“生在景区里,坐着也收钱”,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布央村:念好“茶”字经 敲开“致富门”
时间:2022-07-29 23:26:0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韦兰超 韦红政
布央侗寨全貌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仙人山茶园,茶农在茶园中辛勤劳作,双手在茶枝间灵巧“舞动”,嫩绿的茶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竹篓。不远处游客穿梭其中,驻足拍照打卡。山脚下村庄干净整洁,一栋栋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侗琵琶清脆的声音和悦耳的歌声不时响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向我们讲述布央村如何从一个贫困村“蝶变”为致富村、旅游村的故事。
布央村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是布央村当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布央村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以茶带旅,以文兴旅,以旅促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推动茶农变股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布央可穷了,没什么产业,只有种点水稻,大家生活都比较困难。县委、县政府在村里考察后打算发展茶叶,我跑遍了全村,号召大家一起种植茶叶,在当年种了200多亩茶叶。”布央村党员、老团支书陆小璋记忆忧新。
1988年,三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布央村被选为全县首个试点村,当地农民得知消息后种茶热情空前高涨。此后两年时间里,布央村每年组织100多名村民到桂林市茶科所参观学习,村民学习回来后陆续建起了茶园。1989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到2013年时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650余亩。
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了,也逐渐形成规模了,但如何让茶产业长久发展呢?布央村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2014年,村里经过讨论决定将仙人山千亩高山茶园创建成为“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按景区的标准进行管理,走出了单纯茶叶生产向“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同年3月,村里通过土地、茶园以及现金购股等入股方式,引进文化旅游公司合作投资,共同成立三江县布央古茶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村里的党员、骨干带头拿出现金入股、主动置换土地,充分调动起农户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入股,逐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截至目前,村民共入股27.7万股,价值2770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以前饭都吃不饱,有时候菜也没有,只能拿茶水送饭。现在我采茶叶每天收入200多元,到年底还有村集体分红,家里也盖起了民宿,生活越来越好了。”布央村村民谢坤言充满喜悦地说道。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推动茶园变景区
茶产业成规模了,茶叶品质也不错,村民们纷纷建茶叶加工厂,注册茶叶商标,布央村茶叶品牌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目前有“布央”“三省坡茗”和“多谐”等茶叶商标。农户对茶叶品质很有信心,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和茶业比赛活动,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中茶杯”金奖和特等奖、“觉农杯”金奖等20多个奖项,茶叶远销英国、美国等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央村也成了广西有名的“侗茶村”,先后荣获“广西侗茶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里的茶产业发展的挺好,但要想让大家钱袋子更鼓,光靠茶叶还不够,接下来要发展什么产业呢?村“两委”和群众经过商议,觉得村里生态环境那么好,茶园风光也很美,决定发展生态旅游。
2015年,村里按照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布央古茶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县文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投入1.2亿元打造集茶产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景点,在景点布局和打造上紧扣茶元素、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打造出四季红枫林、仙人山侗寨、茶马古道、红军路、仙人弈迹、仙人古茶园、茶浴露营区等特色景观,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2021年全年布央村接待各地游客5.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约1600万元。
“我在景区公司上班,每个月收入2500多元,有时接待一些游客,闲时还可以去采茶叶,收入也不错。”布央村脱贫户陆义全高兴地说。几年下来,陆义全家盖起了4层的新房,也装修好了,生活越来越滋润。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推动群众变“演员”
布央村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侗族风情浓郁,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鼓楼、风雨桥和众多传统木质吊脚楼,村内将侗族传统文化和茶叶的生产、采摘、加工结合起来,形成了“唱侗歌,泡着茶,围着火炉打油茶”的侗族特色茶文化。
“很多游客都喜欢来木房里坐坐,给他们泡一下布央茶,在火炉旁打油茶,喝完油茶大家一起唱侗歌,有几位北京游客来我这里三次了。”布央村村民谢顺锋笑着说道。
为促进茶旅产业提质增效,布央村讲好茶的故事,做好做足“一片叶子”文章,主动和县里沟通协调,每年定期在景区内举办“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开采仪式、三江县采茶比赛、仙人山茶文化节等活动。同时开设自助采茶加工体验、骑行露营、农家乐、百家宴、侗族文化表演晚会等项目。布央村慢慢地打出了旅游名气,打响了茶旅融合“金名片”,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景区内的茶农变“演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表演,举办拦路迎宾、芦笙踩堂、百家宴、侗族大歌、“多耶”等侗族民俗活动,丰富了茶叶和旅游内涵,让游客流连忘返,间接带动茶产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2021年,布央村人均纯收入达20070元。
“一旦到周末或者假期,我们就被邀请去唱拦路歌、侗族大歌,跳芦笙踩堂舞这些侗族传统文化活动,游客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在旅游旺季我光靠表演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有3000元。”布央村文艺队队长陆海先难掩欣喜。
延伸旅游发展链条 推动侗寨变民宿。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布央村和文旅公司共同推出仙人山千亩茶园观光游、云雾山上观日出、千人采茶廊等旅游活动。借助粤桂扶贫资金,还建起了布央新村、旅游扶贫购物长廊、茶叶加工展示体验中心,村里的旅游场地更多了。
为吸引游客留下来住进来,村民开始投资办起旅游相关产业,将闲置木房屋重新装修变成展现侗族文化特色的民宿,漂亮的吊脚楼民宅一幢接着一幢,更多村民实现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
“现在村里很多吊脚楼都变成了民宿,我也把老房子装修好开了特色民宿,生意还不错,一年收入少说也有2万元。”元朴居民宿老板吴小玉说道。
截至目前,布央村建起了一条民族特色小镇商品交易长廊,各种农家特色产品成了商品;村民开了10家农家乐饭店,办起了14家民宿型的旅馆,客房床位超过了400张;带动附近6个村集中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0万元,引进企业合作投资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星空木屋酒店,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
如今的布央村,茶香飘飘再也不怕山高路远,村民们“生在景区里,坐着也收钱”,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