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传承·老区精神耀千秋

时间:2022-09-22 12:01:3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作者:本刊记者 原艺鸣 王首航

老区,是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壮阔征程中,老区人民经受血与火的洗礼、饱受种种磨难的考验、历经曲折艰辛的探索,孕育形成了老区精神。

老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砥砺前行。他们,以奉献为荣,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岗位,甘做乡村发展的铺路石;他们,以奋斗为笔,面临困境自强不息,用勤劳书写灿烂人生;他们,以求真为尺,深入乡间丈量脚下的每一寸热土,守正出新谋发展。他们,平凡而不平庸,持续为老区发展默默奉献智慧、热血。

心底无私写担当

这无私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经常说,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他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1999年至今,王传喜一共记了260多本工作笔记。这些笔记字里行间写满了对代村的发展思考和对群众的牵挂惦念,也记录着代村从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信访不断的“落后村”向“全国文明村”转变的奋斗足迹。

“我觉得搞集体经济这条路不会错,再苦再难也要把这件事办成。”上任不久,王传喜就发现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代村最大的资源优势,但存在人地不均、零散经营等问题。

16.jpg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右三)与群众在一起话家常。

2000年,为更加公平地使用土地资源,王传喜带领村干部研究制定土地调整方案,提出“全村土地平均分配,每户两块地”。该方案一公布,部分原来占有土地较多的村民意见较大,反应比较激烈。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王传喜带领村干部白天丈量土地,晚上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力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他还带头选择了村民普遍认为土质最差且偏远的土地。在他细致入微地入户解释和率先垂范的带动下,村民的不满情绪被逐步化解,代村的土地调整方案最终得以顺利实施,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入户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遭遇群众的冷言冷语,受气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这些,他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土地调整工作上。

土地调整后,王传喜继续为村里发展无私奉献。他夙兴夜寐,脑子里装的都是村里的事。

“不能等有钱了才想着去孝敬老人。”“好的居住条件要让老年人先享受,否则等到咱条件好了再考虑老人,说不定他们就享受不上了。”在实施旧村改造搬迁项目时,王传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村里的老人生活得更好。

在王传喜的建议下,代村陆续建成4栋老年公寓,为60岁以上老人集中养老提供了居住、娱乐场所。老年人按月领取优待金,年龄越大标准越高,实现了老有颐养。同时,还设置居家养老基金,村集体为跟随子女居家养老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

“他就是那样,总在考虑别人,很少为自己考虑。”“凡事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每次受累、受委屈的都是他自己。”……说起王传喜,代村乡亲都觉得他是在奉献自己、造福别人。

在王传喜无私奉献和积极带领下,代村发展一路向好。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

多年来,王传喜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他的无私付出。  

17.jpg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邹庄村航拍图。

这无私是“三个三天”背后的倾情付出。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老区县。九重镇邹庄村是该县的一个南水北调移民村。2021年,淅川县规划以邹庄村为核心,整合邻近的下孔、孔北、水寨3个村,一体化布局、发展,打造抱团发展的“大邹庄”。如何快速完成土地流转,供村里统筹布局产业?如何尽快拆除影响村庄整体规划、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如何快速筹集助推产业发展的资金?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和“大邹庄”广大干群一起,迅速掀起建设热潮。

第一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流转土地2267亩。工作启动当日,驻村工作队就发现,虽然80%的群众都非常支持“大邹庄”建设,但也有一些群众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其中,3户人家合建了一个20多亩的樱花苗木基地,因担心影响苗木收益,不同意流转土地。在工作陷入僵局时,工作队立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这些樱花苗木找到了销路,让3户人家吃上“定心丸”,三天后痛快地签订了流转协议。

第二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拆除100多户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一些移民群众为了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在自家院内搭建了棚子。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针对群众的不同诉求一一给予协调解决,在三天内拆完了全村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

第三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募集263万元产业发展股金。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驻村工作队指导成立了掘井人农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公司、大邹庄劳务公司,号召邹庄移民积极入股。为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工作队一方面作出收益保底承诺,另一方面变通方法,同意观望的群众让亲友暂时代替入股,从而在三天内迅速完成了股金募集任务。

“三个三天”故事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在动员土地流转、拆除搭建物、募集股金的过程中,工作队不分昼夜地奔走在村里,赶夜路、跑外村都是“家常便饭”,而顾不上吃饭睡觉则成为常态。其中,第一书记崔丽平因在村奔波,长期无暇照顾自己的两个小孩。

……

这无私,说到底都是源于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赤子情怀。这无私,无关职业、无关年龄。这无私,镌刻在巍巍太行,播撒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流淌在广西左右江。源于无私,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之女邓小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帮村里建设“音乐教室”、组建“马兰小乐队”,让马兰童声飘出大山,回荡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源于无私,黑龙江桦川县的刘剑萍担任苏家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曾连续1100多个日夜奋战在攻坚一线。为支持刘剑萍做好驻村工作,她的丈夫当起了工作队的兼职司机,她的女儿女婿也经常跑到村里加班帮忙,与刘剑萍一起创下了“一人驻村全家上阵”的佳话。源于无私,老区干部在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鼓舞下,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舍昼夜,奋力拼搏。

心中有力当自强

老区人民,从来不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区人民的顽强、执着。

老区人民,骨子里生长着自强不息的基因。

“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彭夏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彭夏英是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曾经,她家十分贫困,最难的时候,家里只有三个碗、三双筷和一箩谷子。

18.jpg

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的一处农家院里,彭夏英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的日子过得苦哟!”彭夏英说,她的丈夫1992年务工时意外受伤,此后一直没办法干重体力活。后来,一家人省吃俭用盖下的房子又被大雨冲垮。

“再后来,我砍毛竹时又不小心摔伤,动了次大手术,花了不少钱。”说起往日的生活,彭夏英的语气十分平和,但平和的语气却难以掩饰她眼角若隐若现的泪珠。

为什么彭夏英的眼里闪烁泪光?因为她曾饱经风霜。她至今记得,有一次女儿生病,她在医院的缴费窗口前摸遍浑身上下,最后还是差10元钱;她至今记得,为增加收入,她在每天天还没亮就背着竹筐上山砍毛竹,再把做好的3000双竹筷挑到30里外的镇上卖,肩膀上的重量让那条路格外漫长。

虽历经辛酸,但彭夏英从未向命运低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摆脱贫困。得益于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2013年彭夏英家分到了7只羊。为养好羊,彭夏英每天起早贪黑,白天忍受风吹日晒,夜里还得观察羊有

没有正常反刍、需不需要增加草料,生怕可爱的羊儿因照料不周而生病,那可是全家摆脱贫困的希望呀!特别是在母羊临近产羔的那段日子,她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查看情况。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彭夏英的辛勤付出下,她家的养羊产业不断壮大。2015年,她家的存栏羊已发展到60多只。

2016年,彭夏英家的生活又迎来新变化。从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保护、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神山村确定了走发展黄桃、茶叶产业的路子。为

响应村里的发展规划、顺应发展形势,她说服丈夫卖掉羊,选择在黄桃和茶叶产业中重新起步。之后,她又顺时应势,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开办了“神山特产小卖部”,带动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每一次起步,都承载着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每一次起步,都考验着这位农村妇女的勇气和毅力。她从未退却,靠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志,勤勤恳恳地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党的恩情。她始终觉得:“不等不靠,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老区人民,心中燃烧着咬定目标顽强奋斗的斗志。

“24年了,与树为伴,习惯了。”如今,年近七旬的李有有仍然经常穿梭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东回舍镇五龙山的山林之间,深情地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24年,李有有自强不息,誓让荒山变青山。199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承包500亩荒山,成为平山县承包荒山第一人。之后数年,李有有省吃俭用,将家中的全部积蓄投入造林治山,甚至欠下亲戚朋友的债务。

治山之路,异常艰辛。为科学规划治山方案,李有有邀请专家“把脉”;为解决山上不通电、不通路的现实难题,他连同家人和十多位乡亲以人挑、牲口驮等原始的方式将树苗和水运到山上。

“挑一趟水,最远得走5里山路!”李有有说,“有段时间,因为太累,许多乡亲都不愿意干了。”那几年,李有有独自一人守着这片山,他在山上栽植了板栗、嫁接了大枣、种下了核桃。那些日子,他凌晨前没有睡过觉,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山,每天的饭都在山上凑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有有的自强奋斗换来一份优异的治山答卷。现在,他承包的那片荒山路通了、电通了,水也被引上了山。曾经的荒山变成大枣、核桃、板栗、花椒、香椿等树种的乐园,成为平山县优质林果基地。之后,他又陆续承包5000亩荒山,继续艰苦奋斗绿化造林,将五龙山方圆几十里都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一个人,一座山。守山这些年,李有有曾因脑梗被拉进医院多次,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现在,只要不是十分恶劣的天气,他依然每天在林子里走一趟,查看管道、路况,观察林木长势。

“对我来说,这里早已成为我的家,好好守护这片山林也是我的使命。”李有有说。

老区人民,身体里流淌着不甘人后的热血。

傅招金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偏僻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生于穷乡僻壤的她从未向命运屈服,一直想要靠自己自强奋斗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苦于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程度低,傅招金每一次外出的想法都只好作罢。

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顺昌县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培训体系,为广大妇女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得知县里组织月嫂培训后,傅招金感到走出大山的希望在向她招手。从那时起,月嫂这份工作便在傅招金心里生根发芽。

但是,当傅招金将自己想要参加月嫂培训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自己的孩子不照顾,去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心真狠!”“一个女人家,就应该安分守己,为啥非要往外跑?”……家人的不理解对她打击很大,但却没有影响她的决心。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丢脸。”向来温顺的傅招金,这一次的话语铿锵而坚定。周围人的反对没有阻挡住傅招金迈向新生活的脚步,反而更加激发了她的闯劲,坚定了傅招金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想法。于是,傅招金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刻苦认真学习技能。

经过不懈努力,傅招金不仅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和赞赏,而且还成为业界学习的榜样。在做月嫂的十余年里,她带过的孩子、照顾的产妇已超百人。如今的她,已可以沉着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走出大山,有苦更有甜,从没后悔过。”傅招金说,只要能吃苦、能奋斗,谁都不会一辈子受穷。

傅招金立志走出大山、艰苦奋斗追逐理想的案例只是万千农村妇女打破传统束缚,为幸福生活不懈努力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正在为之奋斗着。

老区人民,历经艰辛,奋斗不止。彭夏英、李有有、傅招金并非个例。如今,广袤的红色热土上,一曲曲自强不息的乐曲不绝于耳,一件件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催人奋进。

匠心独运谋创新

守正出新,源于长期深入基层,一次次用脚步丈量乡土温度,丈量百姓冷暖。

梁朵,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乡村振兴局资金项目管理股干部。从2005年铜鼓县开始实施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移民扶贫到“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她在实践中求探索,成为搬迁群众的“知心人”,先后获评铜鼓县2020年度“最美扶贫人”、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奋进易地搬迁干部”等荣誉称号。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铜鼓县90个村中有25个省定深度贫困村。这些村生存环境差、发展条件不足、就地扶贫成本高、安全隐患突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铜鼓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之一。

“各地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村情实际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工作方法、模式。”工作中,梁朵向来注重探索创新。

创新不是凭空联想,更不能闭门造车。为因地制宜制定搬迁计划,“十三五”时期,时任铜鼓县扶贫办搬迁股股长梁朵深入各乡镇各村组调研,跑遍全县9个乡镇。她不分昼夜走访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的贫困户,分析各乡镇的搬迁意愿、搬迁方式和安置点的选址。在此基础上,她为县里的搬迁动员、项目建设和搬迁后扶方案提供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为做好宣传动员,梁朵建议县里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卡”,发放到全县3000多户农户手中,便于群众更好地理解政策;为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梁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安置区建设“帮扶小菜园”,确保有需求的搬迁户能有小块菜地。

参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梁朵累计为县里提出近10条有价值的创新建议,发现违规实施项目6个,及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搬迁后扶,任重道远,既不能落入俗套、一成不变,也不能太过超前、脱离实际。”梁朵说,她将继续深入基层,向村民问计,向干部问计,进而提出一些创新建议。

守正出新,源于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想方设法提升百姓对村庄发展的参与感。

曾经,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向阳湾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薄弱、村里无集体产业,村集体经济主要靠上级转移性支付维持。2015年,贺建强进入向阳湾村“两委”班子,201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要改变村‘两委’的状态,仅靠喊口号是不行的。关键得有招,得有真招、实招、新招。”贺建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贺建强提出给村干部和党员量身设岗,实施“四个一”责任制(即协助管理一个片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抓好一项具体工作、帮扶带动一户当时的贫困户)。

得益于新责任机制的推行,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向阳湾村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贺建强为推动村里发展提出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

红枣销售市场不景气,让向阳湾村枣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为促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贺建强与村干部多次探讨,决定采取“三权”分置办法,探索发展“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低产枣园改造,对集中连片的1000余亩枣树实行统一强力降高塑形、统一防虫、统一技术服务。

不仅如此,贺建强还曾带领27位村民赴陕西省内的柞水县、杨凌区等地考察调研,发现香菇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而佳县主要种植红枣,每年枣树降高塑形会产生大量的原料红枣枝,可用来制作菌棒。考察回来后,他立即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对向阳湾村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测评,为进一步拓宽创新发展思路,他又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进行调查分析,确立了“红枣木—菌棒—香菇”的产业发展方向。

22.jpg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向阳湾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查看枣木菌棒。

如今,向阳湾村共种植香菇28棚,年产干菇5万斤,所生产的菌棒能满足周边乡镇、行政村的种植需求。“枣木菌菇”不仅成为向阳湾村村集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积极带动了佳县各村的发展。

多年来的辛苦付出,让贺建强获得了大家的赞誉。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贺建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老区人民,从来不缺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凭着这种态度,梁朵为铜鼓县的易地搬迁屡出新点子,贺建强为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这仅是千千万万老区人民追求创新发展案例中的沧海一粟。翻看老区的发展画卷,创新的元素无处不在。

老区新貌,精神不朽。在红色热土上,一代代老区人民缅怀先烈,赓续奋斗之志;讴歌时代,践行初心使命,让老区精神闪耀时代光芒,光照千秋!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传承·老区精神耀千秋

时间:2022-09-22 12:01:3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

作者:本刊记者 原艺鸣 王首航

老区,是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壮阔征程中,老区人民经受血与火的洗礼、饱受种种磨难的考验、历经曲折艰辛的探索,孕育形成了老区精神。

老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砥砺前行。他们,以奉献为荣,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岗位,甘做乡村发展的铺路石;他们,以奋斗为笔,面临困境自强不息,用勤劳书写灿烂人生;他们,以求真为尺,深入乡间丈量脚下的每一寸热土,守正出新谋发展。他们,平凡而不平庸,持续为老区发展默默奉献智慧、热血。

心底无私写担当

这无私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

“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经常说,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他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1999年至今,王传喜一共记了260多本工作笔记。这些笔记字里行间写满了对代村的发展思考和对群众的牵挂惦念,也记录着代村从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信访不断的“落后村”向“全国文明村”转变的奋斗足迹。

“我觉得搞集体经济这条路不会错,再苦再难也要把这件事办成。”上任不久,王传喜就发现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代村最大的资源优势,但存在人地不均、零散经营等问题。

16.jpg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右三)与群众在一起话家常。

2000年,为更加公平地使用土地资源,王传喜带领村干部研究制定土地调整方案,提出“全村土地平均分配,每户两块地”。该方案一公布,部分原来占有土地较多的村民意见较大,反应比较激烈。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王传喜带领村干部白天丈量土地,晚上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力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他还带头选择了村民普遍认为土质最差且偏远的土地。在他细致入微地入户解释和率先垂范的带动下,村民的不满情绪被逐步化解,代村的土地调整方案最终得以顺利实施,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入户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遭遇群众的冷言冷语,受气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这些,他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土地调整工作上。

土地调整后,王传喜继续为村里发展无私奉献。他夙兴夜寐,脑子里装的都是村里的事。

“不能等有钱了才想着去孝敬老人。”“好的居住条件要让老年人先享受,否则等到咱条件好了再考虑老人,说不定他们就享受不上了。”在实施旧村改造搬迁项目时,王传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村里的老人生活得更好。

在王传喜的建议下,代村陆续建成4栋老年公寓,为60岁以上老人集中养老提供了居住、娱乐场所。老年人按月领取优待金,年龄越大标准越高,实现了老有颐养。同时,还设置居家养老基金,村集体为跟随子女居家养老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

“他就是那样,总在考虑别人,很少为自己考虑。”“凡事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每次受累、受委屈的都是他自己。”……说起王传喜,代村乡亲都觉得他是在奉献自己、造福别人。

在王传喜无私奉献和积极带领下,代村发展一路向好。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

多年来,王传喜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他的无私付出。  

17.jpg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邹庄村航拍图。

这无私是“三个三天”背后的倾情付出。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老区县。九重镇邹庄村是该县的一个南水北调移民村。2021年,淅川县规划以邹庄村为核心,整合邻近的下孔、孔北、水寨3个村,一体化布局、发展,打造抱团发展的“大邹庄”。如何快速完成土地流转,供村里统筹布局产业?如何尽快拆除影响村庄整体规划、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如何快速筹集助推产业发展的资金?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和“大邹庄”广大干群一起,迅速掀起建设热潮。

第一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流转土地2267亩。工作启动当日,驻村工作队就发现,虽然80%的群众都非常支持“大邹庄”建设,但也有一些群众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其中,3户人家合建了一个20多亩的樱花苗木基地,因担心影响苗木收益,不同意流转土地。在工作陷入僵局时,工作队立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这些樱花苗木找到了销路,让3户人家吃上“定心丸”,三天后痛快地签订了流转协议。

第二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拆除100多户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一些移民群众为了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在自家院内搭建了棚子。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针对群众的不同诉求一一给予协调解决,在三天内拆完了全村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搭建物。

第三个“三天”的故事,是用三天时间募集263万元产业发展股金。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驻村工作队指导成立了掘井人农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公司、大邹庄劳务公司,号召邹庄移民积极入股。为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工作队一方面作出收益保底承诺,另一方面变通方法,同意观望的群众让亲友暂时代替入股,从而在三天内迅速完成了股金募集任务。

“三个三天”故事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在动员土地流转、拆除搭建物、募集股金的过程中,工作队不分昼夜地奔走在村里,赶夜路、跑外村都是“家常便饭”,而顾不上吃饭睡觉则成为常态。其中,第一书记崔丽平因在村奔波,长期无暇照顾自己的两个小孩。

……

这无私,说到底都是源于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赤子情怀。这无私,无关职业、无关年龄。这无私,镌刻在巍巍太行,播撒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流淌在广西左右江。源于无私,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之女邓小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帮村里建设“音乐教室”、组建“马兰小乐队”,让马兰童声飘出大山,回荡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源于无私,黑龙江桦川县的刘剑萍担任苏家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曾连续1100多个日夜奋战在攻坚一线。为支持刘剑萍做好驻村工作,她的丈夫当起了工作队的兼职司机,她的女儿女婿也经常跑到村里加班帮忙,与刘剑萍一起创下了“一人驻村全家上阵”的佳话。源于无私,老区干部在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鼓舞下,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舍昼夜,奋力拼搏。

心中有力当自强

老区人民,从来不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区人民的顽强、执着。

老区人民,骨子里生长着自强不息的基因。

“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彭夏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彭夏英是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曾经,她家十分贫困,最难的时候,家里只有三个碗、三双筷和一箩谷子。

18.jpg

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的一处农家院里,彭夏英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的日子过得苦哟!”彭夏英说,她的丈夫1992年务工时意外受伤,此后一直没办法干重体力活。后来,一家人省吃俭用盖下的房子又被大雨冲垮。

“再后来,我砍毛竹时又不小心摔伤,动了次大手术,花了不少钱。”说起往日的生活,彭夏英的语气十分平和,但平和的语气却难以掩饰她眼角若隐若现的泪珠。

为什么彭夏英的眼里闪烁泪光?因为她曾饱经风霜。她至今记得,有一次女儿生病,她在医院的缴费窗口前摸遍浑身上下,最后还是差10元钱;她至今记得,为增加收入,她在每天天还没亮就背着竹筐上山砍毛竹,再把做好的3000双竹筷挑到30里外的镇上卖,肩膀上的重量让那条路格外漫长。

虽历经辛酸,但彭夏英从未向命运低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摆脱贫困。得益于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2013年彭夏英家分到了7只羊。为养好羊,彭夏英每天起早贪黑,白天忍受风吹日晒,夜里还得观察羊有

没有正常反刍、需不需要增加草料,生怕可爱的羊儿因照料不周而生病,那可是全家摆脱贫困的希望呀!特别是在母羊临近产羔的那段日子,她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查看情况。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彭夏英的辛勤付出下,她家的养羊产业不断壮大。2015年,她家的存栏羊已发展到60多只。

2016年,彭夏英家的生活又迎来新变化。从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保护、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神山村确定了走发展黄桃、茶叶产业的路子。为

响应村里的发展规划、顺应发展形势,她说服丈夫卖掉羊,选择在黄桃和茶叶产业中重新起步。之后,她又顺时应势,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开办了“神山特产小卖部”,带动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每一次起步,都承载着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每一次起步,都考验着这位农村妇女的勇气和毅力。她从未退却,靠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志,勤勤恳恳地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党的恩情。她始终觉得:“不等不靠,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老区人民,心中燃烧着咬定目标顽强奋斗的斗志。

“24年了,与树为伴,习惯了。”如今,年近七旬的李有有仍然经常穿梭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东回舍镇五龙山的山林之间,深情地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24年,李有有自强不息,誓让荒山变青山。199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承包500亩荒山,成为平山县承包荒山第一人。之后数年,李有有省吃俭用,将家中的全部积蓄投入造林治山,甚至欠下亲戚朋友的债务。

治山之路,异常艰辛。为科学规划治山方案,李有有邀请专家“把脉”;为解决山上不通电、不通路的现实难题,他连同家人和十多位乡亲以人挑、牲口驮等原始的方式将树苗和水运到山上。

“挑一趟水,最远得走5里山路!”李有有说,“有段时间,因为太累,许多乡亲都不愿意干了。”那几年,李有有独自一人守着这片山,他在山上栽植了板栗、嫁接了大枣、种下了核桃。那些日子,他凌晨前没有睡过觉,每天早上5点起床上山,每天的饭都在山上凑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有有的自强奋斗换来一份优异的治山答卷。现在,他承包的那片荒山路通了、电通了,水也被引上了山。曾经的荒山变成大枣、核桃、板栗、花椒、香椿等树种的乐园,成为平山县优质林果基地。之后,他又陆续承包5000亩荒山,继续艰苦奋斗绿化造林,将五龙山方圆几十里都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一个人,一座山。守山这些年,李有有曾因脑梗被拉进医院多次,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现在,只要不是十分恶劣的天气,他依然每天在林子里走一趟,查看管道、路况,观察林木长势。

“对我来说,这里早已成为我的家,好好守护这片山林也是我的使命。”李有有说。

老区人民,身体里流淌着不甘人后的热血。

傅招金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偏僻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生于穷乡僻壤的她从未向命运屈服,一直想要靠自己自强奋斗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苦于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程度低,傅招金每一次外出的想法都只好作罢。

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顺昌县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培训体系,为广大妇女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得知县里组织月嫂培训后,傅招金感到走出大山的希望在向她招手。从那时起,月嫂这份工作便在傅招金心里生根发芽。

但是,当傅招金将自己想要参加月嫂培训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自己的孩子不照顾,去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心真狠!”“一个女人家,就应该安分守己,为啥非要往外跑?”……家人的不理解对她打击很大,但却没有影响她的决心。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丢脸。”向来温顺的傅招金,这一次的话语铿锵而坚定。周围人的反对没有阻挡住傅招金迈向新生活的脚步,反而更加激发了她的闯劲,坚定了傅招金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想法。于是,傅招金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刻苦认真学习技能。

经过不懈努力,傅招金不仅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和赞赏,而且还成为业界学习的榜样。在做月嫂的十余年里,她带过的孩子、照顾的产妇已超百人。如今的她,已可以沉着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走出大山,有苦更有甜,从没后悔过。”傅招金说,只要能吃苦、能奋斗,谁都不会一辈子受穷。

傅招金立志走出大山、艰苦奋斗追逐理想的案例只是万千农村妇女打破传统束缚,为幸福生活不懈努力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正在为之奋斗着。

老区人民,历经艰辛,奋斗不止。彭夏英、李有有、傅招金并非个例。如今,广袤的红色热土上,一曲曲自强不息的乐曲不绝于耳,一件件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催人奋进。

匠心独运谋创新

守正出新,源于长期深入基层,一次次用脚步丈量乡土温度,丈量百姓冷暖。

梁朵,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乡村振兴局资金项目管理股干部。从2005年铜鼓县开始实施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移民扶贫到“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她在实践中求探索,成为搬迁群众的“知心人”,先后获评铜鼓县2020年度“最美扶贫人”、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奋进易地搬迁干部”等荣誉称号。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秋收起义的爆发地和前敌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铜鼓县90个村中有25个省定深度贫困村。这些村生存环境差、发展条件不足、就地扶贫成本高、安全隐患突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铜鼓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之一。

“各地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村情实际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工作方法、模式。”工作中,梁朵向来注重探索创新。

创新不是凭空联想,更不能闭门造车。为因地制宜制定搬迁计划,“十三五”时期,时任铜鼓县扶贫办搬迁股股长梁朵深入各乡镇各村组调研,跑遍全县9个乡镇。她不分昼夜走访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的贫困户,分析各乡镇的搬迁意愿、搬迁方式和安置点的选址。在此基础上,她为县里的搬迁动员、项目建设和搬迁后扶方案提供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为做好宣传动员,梁朵建议县里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卡”,发放到全县3000多户农户手中,便于群众更好地理解政策;为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梁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安置区建设“帮扶小菜园”,确保有需求的搬迁户能有小块菜地。

参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梁朵累计为县里提出近10条有价值的创新建议,发现违规实施项目6个,及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搬迁后扶,任重道远,既不能落入俗套、一成不变,也不能太过超前、脱离实际。”梁朵说,她将继续深入基层,向村民问计,向干部问计,进而提出一些创新建议。

守正出新,源于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想方设法提升百姓对村庄发展的参与感。

曾经,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通镇向阳湾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薄弱、村里无集体产业,村集体经济主要靠上级转移性支付维持。2015年,贺建强进入向阳湾村“两委”班子,201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要改变村‘两委’的状态,仅靠喊口号是不行的。关键得有招,得有真招、实招、新招。”贺建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贺建强提出给村干部和党员量身设岗,实施“四个一”责任制(即协助管理一个片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抓好一项具体工作、帮扶带动一户当时的贫困户)。

得益于新责任机制的推行,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向阳湾村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贺建强为推动村里发展提出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

红枣销售市场不景气,让向阳湾村枣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为促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贺建强与村干部多次探讨,决定采取“三权”分置办法,探索发展“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低产枣园改造,对集中连片的1000余亩枣树实行统一强力降高塑形、统一防虫、统一技术服务。

不仅如此,贺建强还曾带领27位村民赴陕西省内的柞水县、杨凌区等地考察调研,发现香菇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而佳县主要种植红枣,每年枣树降高塑形会产生大量的原料红枣枝,可用来制作菌棒。考察回来后,他立即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对向阳湾村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测评,为进一步拓宽创新发展思路,他又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进行调查分析,确立了“红枣木—菌棒—香菇”的产业发展方向。

22.jpg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向阳湾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查看枣木菌棒。

如今,向阳湾村共种植香菇28棚,年产干菇5万斤,所生产的菌棒能满足周边乡镇、行政村的种植需求。“枣木菌菇”不仅成为向阳湾村村集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积极带动了佳县各村的发展。

多年来的辛苦付出,让贺建强获得了大家的赞誉。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贺建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老区人民,从来不缺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凭着这种态度,梁朵为铜鼓县的易地搬迁屡出新点子,贺建强为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这仅是千千万万老区人民追求创新发展案例中的沧海一粟。翻看老区的发展画卷,创新的元素无处不在。

老区新貌,精神不朽。在红色热土上,一代代老区人民缅怀先烈,赓续奋斗之志;讴歌时代,践行初心使命,让老区精神闪耀时代光芒,光照千秋!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