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李建军:着力实施“五大行动” 守底线 抓衔接 促振兴

时间:2022-09-22 12:41:3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作者:李建军

2021 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牢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国之大者”,围绕脱贫成果高质量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条主线,全面实施“精准监测帮扶、政策衔接落地、群众稳定增收、项目资金增效、成效成色提升”五大行动,全面推进“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创新建设“数治”平台,全面实施精准监测帮扶行动

坚持把防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首要基础、必须守好的第一道关口,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监测识别和帮扶。

一是创新建设应用“数治”信息平台,打通群众自下而上申报渠道。2021 年 8 月份,安阳市开始建设立足打通群众网上自主申报渠道的安阳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APP),同时通过狠抓平台宣传推广,方便农民群众在线和居家申报,优化基层审核比对流程,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打通了群众申报渠道、政策宣传渠道、数据比对渠道、帮扶责任监管渠道,夯实及时识别、动态监测、有效帮扶的“数治”支撑。

二是着力强化信息比对的“在线对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9个部门、11项数据的全面打通和互通,让基层干部通过线上就能“一键”实时比对,切实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干群少跑腿”。

三是建立完善线上“全程监督”,提升帮扶实效。通过“数治”平台对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是否精准、帮扶工作是否落实、帮扶成效是否明显等进行全程化在线监督,对全市监测对象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帮扶措施“好用、管用、够用、不滥用”,切实解决“及时帮、帮得实、精准退”等难题,确保监测对象返贫风险及时稳定消除。

29.jpg

在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金银花产业基地,当地群众正在采摘金银花。

二、聚焦核心指标巩固,全面实施政策衔接落地行动

坚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核心和底线,全面推进行业部门政策稳定落实,提升成果巩固质量。一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现了各学段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家庭困难、因灾情疫情失学辍学。二是持续推进医保政策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脱贫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合格乡村医生配备覆盖率等实现稳定达标,困难群众参保和资助圆满完成。三是持续开展常态化农村危房隐患排查和动态清零改造,积极推进 2022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灾后重建,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四是持续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提升,积极开展平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达标且供水有保障。五是持续推动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救助、孤儿、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截至 5 月底完成了 18517.74 万元社会救助资金的及时发放,做到了应兜尽兜、应助尽助。面对去年特大暴雨洪灾,对受灾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 2200 余万元慈善救助资金,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六是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落实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强化社区综合管理,提升搬迁群众融入感和满意度。

三、坚持多措联动并举,全面实施群众稳定增收行动

坚持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支撑和最直接标志,多措并举提升收入质量,确保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强化产业扶持促增收。目前已谋划实施2022 年产业发展项目 122 个、1.53 亿元,占全市衔接资金比例达到 58%。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推动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九大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区域品牌,提升综合效益。进一步健全“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农村基层党组织 + 合作社 + 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车间等 784 个带贫载体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带动群众增收能力。

二是强化就业帮扶稳增收。积极推动“春风送温暖”转移就业,提供“四级联动点对点”服务,全面落实省外务工交通费补贴政策,积极推进稳岗就业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以工代赈扶持、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全力推动就业帮扶。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着力提升困难群众就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务工收入水平。目前全市已有 66338 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实现了应就业尽就业。

三是强化金融扶持带增收。持续加大小额到户贷款和精准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因灾情、疫情导致贷款逾期等相关展期政策,贷款覆盖面、带动力全面提升。截至 5 月底,全市累计小额贷款 11.65亿元、20311 户,做到了应贷尽贷,助力群众发展增收产业。

30.jpg

安阳市安阳县永和镇优质瓜蒌种植基地,通过“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农业园区+产业”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四、围绕支撑能力提升,全面实施项目资金增效行动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成果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紧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就业、危房改造、公益岗位等重点,保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政策总体稳定。

一是优化投入方向,确保实施进度。全市 1—5月份累计安排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50604.8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21890 万元、省级资金 10220 万元、市级资金 7800 万元。对接项目 618 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 455 个,产业发展项目 133 个,能力提升项目 18 个,其他项目 12 个。

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不断放大投入效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优化投入方向,强化进度调度和实施监管,着力跑出了项目加速度,确保项目早实施、早见效,让群众早受益、多受益。

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按照扶贫项目资产的产权归属做好资产移交工作,构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全市 2013—2020 年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 1.4 万个、31.51 亿元。2021 年,河南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受灾情况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不断扩大综合收益,提升巩固成果的支撑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五、强化品牌特色打造,全面实施成效成色提升行动

紧紧围绕巩固成果质量提升、衔接振兴创新,着力开展提质增效、特色亮点打造。

一是持续开展问题整改,提升巩固质量。对国家、省后评估和市县督导暗访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真改实改、长效整改 ;以“七查找、七确保”为抓手,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大排查、大起底”行动,不断补齐短板、提升弱项。特别是针对“四个不摘” 要求落实、行业部门政策实施,强化落实五项工作机制,开展每月调研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扛牢政治责任,提升工作成效质量。

二是持续开展常态化帮扶,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伍和帮扶责任人教育培训和亲情管理,强化正向激励,明确履职清单,压紧压实帮扶责任。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定期集中帮扶,入户走访问忧解难,精准帮扶消除风险,开展信访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宣传专班,创新宣传方式,明确宣传重点,积极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拓宽新媒体渠道,着力讲好全市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好故事,全面打造我市特色亮点,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教育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新征程。

(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书记视窗    
高端视点

李建军:着力实施“五大行动” 守底线 抓衔接 促振兴

时间:2022-09-22 12:41:3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

作者:李建军

2021 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牢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国之大者”,围绕脱贫成果高质量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条主线,全面实施“精准监测帮扶、政策衔接落地、群众稳定增收、项目资金增效、成效成色提升”五大行动,全面推进“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创新建设“数治”平台,全面实施精准监测帮扶行动

坚持把防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首要基础、必须守好的第一道关口,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监测识别和帮扶。

一是创新建设应用“数治”信息平台,打通群众自下而上申报渠道。2021 年 8 月份,安阳市开始建设立足打通群众网上自主申报渠道的安阳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APP),同时通过狠抓平台宣传推广,方便农民群众在线和居家申报,优化基层审核比对流程,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打通了群众申报渠道、政策宣传渠道、数据比对渠道、帮扶责任监管渠道,夯实及时识别、动态监测、有效帮扶的“数治”支撑。

二是着力强化信息比对的“在线对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9个部门、11项数据的全面打通和互通,让基层干部通过线上就能“一键”实时比对,切实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干群少跑腿”。

三是建立完善线上“全程监督”,提升帮扶实效。通过“数治”平台对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是否精准、帮扶工作是否落实、帮扶成效是否明显等进行全程化在线监督,对全市监测对象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帮扶措施“好用、管用、够用、不滥用”,切实解决“及时帮、帮得实、精准退”等难题,确保监测对象返贫风险及时稳定消除。

29.jpg

在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金银花产业基地,当地群众正在采摘金银花。

二、聚焦核心指标巩固,全面实施政策衔接落地行动

坚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核心和底线,全面推进行业部门政策稳定落实,提升成果巩固质量。一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现了各学段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家庭困难、因灾情疫情失学辍学。二是持续推进医保政策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户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脱贫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合格乡村医生配备覆盖率等实现稳定达标,困难群众参保和资助圆满完成。三是持续开展常态化农村危房隐患排查和动态清零改造,积极推进 2022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灾后重建,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四是持续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提升,积极开展平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达标且供水有保障。五是持续推动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救助、孤儿、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截至 5 月底完成了 18517.74 万元社会救助资金的及时发放,做到了应兜尽兜、应助尽助。面对去年特大暴雨洪灾,对受灾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 2200 余万元慈善救助资金,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六是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落实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强化社区综合管理,提升搬迁群众融入感和满意度。

三、坚持多措联动并举,全面实施群众稳定增收行动

坚持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支撑和最直接标志,多措并举提升收入质量,确保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强化产业扶持促增收。目前已谋划实施2022 年产业发展项目 122 个、1.53 亿元,占全市衔接资金比例达到 58%。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推动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九大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区域品牌,提升综合效益。进一步健全“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农村基层党组织 + 合作社 + 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车间等 784 个带贫载体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带动群众增收能力。

二是强化就业帮扶稳增收。积极推动“春风送温暖”转移就业,提供“四级联动点对点”服务,全面落实省外务工交通费补贴政策,积极推进稳岗就业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以工代赈扶持、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全力推动就业帮扶。实施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着力提升困难群众就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务工收入水平。目前全市已有 66338 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实现了应就业尽就业。

三是强化金融扶持带增收。持续加大小额到户贷款和精准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因灾情、疫情导致贷款逾期等相关展期政策,贷款覆盖面、带动力全面提升。截至 5 月底,全市累计小额贷款 11.65亿元、20311 户,做到了应贷尽贷,助力群众发展增收产业。

30.jpg

安阳市安阳县永和镇优质瓜蒌种植基地,通过“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农业园区+产业”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四、围绕支撑能力提升,全面实施项目资金增效行动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成果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紧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就业、危房改造、公益岗位等重点,保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政策总体稳定。

一是优化投入方向,确保实施进度。全市 1—5月份累计安排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50604.8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21890 万元、省级资金 10220 万元、市级资金 7800 万元。对接项目 618 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 455 个,产业发展项目 133 个,能力提升项目 18 个,其他项目 12 个。

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不断放大投入效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优化投入方向,强化进度调度和实施监管,着力跑出了项目加速度,确保项目早实施、早见效,让群众早受益、多受益。

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按照扶贫项目资产的产权归属做好资产移交工作,构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全市 2013—2020 年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 1.4 万个、31.51 亿元。2021 年,河南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受灾情况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不断扩大综合收益,提升巩固成果的支撑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五、强化品牌特色打造,全面实施成效成色提升行动

紧紧围绕巩固成果质量提升、衔接振兴创新,着力开展提质增效、特色亮点打造。

一是持续开展问题整改,提升巩固质量。对国家、省后评估和市县督导暗访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真改实改、长效整改 ;以“七查找、七确保”为抓手,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大排查、大起底”行动,不断补齐短板、提升弱项。特别是针对“四个不摘” 要求落实、行业部门政策实施,强化落实五项工作机制,开展每月调研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扛牢政治责任,提升工作成效质量。

二是持续开展常态化帮扶,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伍和帮扶责任人教育培训和亲情管理,强化正向激励,明确履职清单,压紧压实帮扶责任。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定期集中帮扶,入户走访问忧解难,精准帮扶消除风险,开展信访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宣传专班,创新宣传方式,明确宣传重点,积极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拓宽新媒体渠道,着力讲好全市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好故事,全面打造我市特色亮点,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教育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新征程。

(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